第489節
越是認為自己老了,那老化的速度越快,還未給大明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呢,人就掛了。 趕緊鑲牙,平均一人鑲牙一百文,一千萬人也不過是一百萬貫,今年宮中收入九百余萬貫。 關鍵這一百文不是成本錢,是商品價,宮中補貼,下丘村難道能賺這個錢? 牙很便宜的,成本沒有多少,但追求利潤就不一樣了。 大明百姓沒有那個消費能力,要么不給普通百姓提供,要么就降低收費價格。 又想給百姓提供服務,又不想降價,就以宮中補貼的方式來維持這個價錢,兩全其美。 如此有富貴的人想要鑲嵌好的牙,必須花大價錢,比如現在村里與宮中用的黃金陶瓷牙。 …… “鑲牙不要錢了,拔牙不疼了,快去??!就在朝陽門外下丘村南邊的那片地方,那里搭帳篷了,快去!” “那里不是不叫人去嘛!誰敢過去?” “那里啥時候不讓人去了?你別沖進去??!外面,外面讓去,外面是空地,現在搭棚子?!?/br> “他們那個地怎么空著?原來我記得有幾個小土包來著,都給平了,空著作甚?” “你管空不空作甚?你要不要鑲牙?不要錢的。拔牙也不要錢,宮里給錢?!?/br> “我問問還不行嗎?” “行,但別問我,我也不知道,還有要去的沒,快點??!” “我這牙能拔嗎?長后面了,橫著長的?!?/br> “你自己去問,我又不會拔牙?!?/br> “你喊的呀!” “我先前還喊過大明打贏了和林之戰,難道就得我打的?我有那本事嗎?”“那你為什么要喊?” “滾一邊去,大家想要拔牙和鑲牙的去朝陽門外面下丘村那個地方南邊位置排隊了哦!” 大家一頓宣傳,人傳人之后一群人向著那邊前進,有人背著自己的母親或父親去鑲牙。 他們不管別人說什么,先去看看,下丘村能騙人嗎?還是宮中補貼的呢! 到地方的時候,攤子擺開了,主要是鑲牙,拔牙的只有一個地方。 朱元璋今天帶著大臣們呆在旁邊,都是常服,看看百姓有多少需要鑲牙和拔牙的。 “諸卿,都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今日咱告訴諸位,牙不好就是病,尤其是是年歲大的,有口牙都剩不了幾個的?!?/br> 朱元璋說完用舌頭舔舔他左邊的那顆智齒的位置,感覺有點疼,得養幾天。 他的牙被拔了,朱聞天親自動的手,現在腫著,旁邊有人準備冰塊,準備隨時包上干凈的毛巾給冷敷。 他這個是涂抹式的麻醉,減少一個打麻藥后針孔不好愈合的麻煩。 他目前需要喝藥,加快恢復速度,不用鑲牙,不疼就是幸福。 百姓們也不用打針,他們屬于吸入式麻醉,拔完后咬一塊醫用脫脂棉,有人告訴怎么吃飯。 若是之后看著有爛的地方,即潰瘍,去惠民藥局瞧病,那里有西瓜霜和冰硼散。 鑲牙的好辦,說出居住地、姓名、按手印,再拿個號牌,到時候到那邊的固定位置憑號牌領牙,有人幫著試戴。 不慣是哪一個,都先享受下洗牙,大部分百姓洗完牙先吐帶血的水,從來沒洗過就這樣。 “這藥若流傳出去,一捂一個,拐騙人最方便,陛下,當嚴加看管?!?/br> 胡惟庸看到拔牙的用紗布往嘴上一捂就暈,嚇得一激靈。 朱元璋沒搭理胡惟庸,還用你多說?誰不曉得此藥的厲害? 那邊咬完牙印的百姓不時吸吸氣,洗牙把牙石給洗掉,有的地方漏風。 同時沒有給磨一磨,舌頭舔上去總覺得磨舌頭。 也有的不需要拔牙和鑲牙,牙齒有窟窿,那就堵一下,還有的牙齒缺一部分,露神經了,那么就用針把神經給挑掉,叫殺神經,等好了戴個冒上去。 拔完牙的人咬著棉花向別人點頭,表示不疼,其實怎么可能不疼,只是跟正常拔牙的疼不一樣,最疼的時候暈過去了。 工具用的也不同,不拿繩子綁牙拽,有專門的鉗子。 “咱還是疼,里長?!敝煸翱磩e人拔牙,覺得自己的牙疼了。 “再為陛下抹點麻藥?”里長提議,拔完牙也可以再次外敷麻醉,這樣恢復得好。 于是朱元璋不疼了,手上拿包著冰的手巾放在那個位置,加快消腫。 徐達、湯和等武將看著想笑,陛下現在怕疼。 朱元璋似乎感受到了,扭頭瞅著他們:“等你們需要拔牙的時候,咱不給你們用麻藥。能不疼,咱為啥要挺著?” 大家趕緊換個表情,他們也怕疼,拔牙沒有麻藥硬往下弄,想想就恐懼。 那邊還有小孩子過來拔牙的,到了換牙的時候,牙齒松動又不下來,到這里看看。 這種不需要麻醉,看看松動情況,用針和小刀分離下包著牙齒的牙齦組織,然后直接把牙拽下來。 還等著麻的小孩子看著牙愣在那里,總感覺少了什么。 第708章 理順關系事情重 “給你團棉花咬著,回家記得……”負責拔牙的村民要下醫囑。 小孩子出聲:“我不回家,我爹是工匠,我娘在村子的廠子里,我住圖書館?!?/br> “回去你跟圖書館的人說,他們會安排飯菜給你吃?!贝遄拥娜朔判牧?。 太醫院的人在旁邊跟著學,遇到好拔的牙,由他們上手。 他們有人懂得針灸麻醉,有一定效果,比不上麻藥,他們需要學會了去教其他學醫生,不能所有的拔牙全讓下丘村來cao作。 以后麻藥會給他們帶證的醫生,拿了多少,都給誰用了,用了多少,必須記錄,跟藥店的一些特殊藥一樣,如砒霜。 普通百姓哪像下丘村有憨憨教,能夠自己做出來各種東西,大家只能去藥鋪買。 “有了新的東西,把走方郎中的買賣搶了?!币恢痹趫D書館帶人編辭海的危素站在朱元璋不遠處。 他來拔牙,右邊有一顆大牙掉個碴,露神經,三天了,他以為挺一挺會自己好,結果一吃東西碰到便疼。 聽人喊拔牙,他才想起下丘村給他鑲過牙,那么就把這個拔了,再重新鑲一顆。 里長準備等百姓的事情忙完,回村子給危素治療,危素虛歲七十一,屬于重點照顧人群。 主要是看牙釉質還行不行了,如果能夠堅持,就殺神經戴冒,不行再拔了重新鑲。 “不敢給郎中麻藥,他們居無定所,走街串巷,又往其他村子跑,給了藥,他害人,算在誰頭上?” 朱元璋擔憂,郎中不受路引限制,可以隨便跑,掌握許多偏方,也懂得一些藥方,識得部分草藥及炮制方法。 “唉!”好幾個真心關心百姓的大臣同時嘆氣,眼見著有好東西,偏偏不敢給別人。 朱元璋等人回去繼續辦公,中午下丘村的人在這邊吃的盒飯,順便給等著拔牙和咬牙印的人一份。 匆匆吃完飯繼續拔牙,這個得拔上個幾天,明天開始簡單的全由太醫院的太醫負責,多開攤位。 天還亮的時候,危素被帶進村子,朱聞天親自負責,給拔了,掉碴的牙不行了。 危素被安排住下,晚飯得吃,明天早上再看看情況。 …… 三進的祀堂天井下面,里長帶著孩子們過來找憨憨吃烤rou串兒,晚上他們沒吃飯,白天累了,有人想吃rou串補補。 “今天上午,危學士提到走方郎中……”里長吃口羊rou串,說起藥物管制問題。 朱聞天咽下嘴里的rou,再灌一大口啤酒:“就這?簡單。從軍營中挑選學習速度快的人,教他們簡單的實用醫術。 不用背湯頭歌,也無須懂得高深的針灸技巧。 一般的百姓能生什么病,還有燒開水喝、撒石灰等預防疾病的措施,直接寫下來。 他們要去村子教識字,正好幫忙看病,帶上一些散劑和酒精、乙醚什么的。 甭指望他們把每一個人的病都治好,大部分的百姓生病能夠處理,對大明來說便是貢獻?!?/br> 朱聞天準備編一本符合大明當下情況的赤腳醫生手冊,走方郎中有的能治療好病,有的趁機騙錢。 走方郎中沒有編制,會一點醫術,為了弄到錢就像變戲法那樣耍手段。 軍隊里的人有軍籍,以后不限制籍貫了,他們經過培養,至少比郎中叫人放心。 需要更多的中成藥和方便熬制的散劑,西瓜霜和冰硼散帶著即可,叫他抓藥他抓不了。 藥給分好,幾歲的體重大概多少的小孩子吃一小包,大人吃兩包…… 到村子后還得傳授如何給旱廁消毒,減少和杜絕血吸蟲病……教出來的臨時醫生技術不夠好,卻總比沒有強。 “這一批放出去,再培養下一批,等這一批完成教學任務回來,下一批過去幫忙。 回來的這批人不就有了更好的軍醫么!將來戰爭,他們又能打仗,又能戰地醫療。 年歲大了,憑這份手藝,他們都可以額外賺錢生活。 即便不打仗,水師出去做買賣,各地的情況不同,還得需要醫生?!?/br> 朱聞天把以后的出路順便想出來,大明醫療基礎太差,正如赤腳醫生手冊的年代。 有他們在,十個生病的人或許會死一個,沒有他們,十個生病的死五個,多活的四個便值得。 他們再指導預防,應該有十個人生病的,最后只有兩個生病。 “既然出去做買賣,天花疫苗要接種,天知道外面有沒有得天花,咱們的水師過去染病,有人帶著回來……” 朱聞天順著思路又考慮到一個重要的事情,他也沒學現在外面的具體情況,比如天花。 大明眼下沒有,他不著急,不過天花沒有,牛痘有,牛痘在某種情況下可能轉化成傳染人的天花,同時又能預防天花。 “正好,他們下村子的時候幫著接種天花疫苗,咱先多多培養疫苗,正好之前采集的那點疫苗毒株拿出來?!?/br> 朱聞天知道要做的事情多了,實驗室里儲備了不少東西,有的能夠批量生產,有的無法工業化。 像幾種抗蛇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破傷風疫苗、大蒜素、青霉素,實驗室里準備著,難以推廣,只為村子和皇城的人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