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節
五百人把臉和手洗一洗,回來的時候,下丘村的人開始忙碌著做飯。 由于要去打漁,五百人身上穿的衣服并不好,他們略微有些羞赧,似乎如此面對陛下是失禮的。 朱元璋卻無所謂,下丘村平時也不會總穿華麗的衣服,看著好看,其實不舒服,下丘村愿意穿純棉的衣服。 用棉花與苧麻混紡,衣服透氣好,同時還吸汗。 宮里的孩子都是這樣的穿著,全是棉的不行,太貼身了,那樣內衣要半天一換。 新換的內衣不一定舒服,別看洗干凈又曬好了,穿上仍舊有過敏的可能。 混紡的就能堅持一天,然后再換,多漂洗幾次就好了。 朱元璋不以貌取人,百姓生活不好,難道不是打他的臉? 他本身就是從那個層次上來的,他怎么可能不曉得百姓的情況? 五百個百姓聞著身上的香皂味道,繼續好奇地打量著這艘船。 這船在他們的眼中太神奇了,燈是怎么亮的?沒有漿,帆也落下了,居然還能調轉方向。 皇帝乘的船果然不一樣,要不怎么說人家掏糞都用金子做的糞勺子呢! 下丘村的其他人去做飯,二十三個孩子沒動,他們站在朱元璋等人身邊,屬于護衛。 五百人被安排在甲板上,有一點擠,載重量與上層面積是不一樣的,除非是大的平板船。 這個是海船,如果遠洋,一艘船一百個人就夠了,主要為了裝東西。 下丘村的人在炒菜、烙餅,這個是最好做的,燙面的餅,像春餅那樣可以卷著菜吃。 “憨憨!準備好!跟著咱給百姓送東西?!敝煸芭c憨憨小聲說,他需要護衛。 他身邊有高手,高手告訴他,那個下丘村的守村人反應速度最快,而且力氣大。 就是關鍵時刻,人家可以拎著你躲避攻擊,是拎,就你的體重,人家一只手跟提溜小雞子似的就給拎起來了。 感覺上很恥辱,但真救命??! 朱元璋是馬上皇帝,多少次茍且偷生,比如在鄱陽湖水戰的時候,他被圍上,是其他人冒充他,跳進湖里死去,才保他一命。 然后那些人最低的都是封了伯爵,死后追封的。 他在生死之間,不在乎面子,憨憨力氣大,能夠處理很多緊急情況。 “哎!好了,走,嗯!嘿嘿嘿嘿!”朱聞天配合。 周宗也在,他陪著朱標,他是朱標的帶刀舍人,他都坦然承認,面對憨憨沒有勝算。 按照他的說法,憨憨的力氣太大了,飛簽子的時候,一般的盔甲和盾牌全沒用,而且飛得準。 朱元璋有了憨憨在身邊,開始拍人家百姓的肩膀,親切問候。 這里沒有女人、老人和孩子,全是成年男人,大家之前準備捕魚去。 “呂四場咱是知曉的,前時按照原來的辦法煮鹽。大明在打仗,需要后勤。 于是有了鹽引,諸位就煮鹽給有鹽引的商人提供食鹽。 眼下可以曬鹽了,耙鹵并不輕松,日子過得苦??!咱在皇城,做夢都夢到了?!?/br> 朱元璋一副共情的樣子與百姓說話,還拉起一些人的手看上面裂開的的痕跡。 百姓瞬間淚目,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老哥,你這手上的口子太大了,干裂得都露紅色的rou嘍!回頭……” “陛下,有,現在就有?!毙⊙绢^在旁邊出聲?!盎仡^拿給你們,就是現在,抹在手上,然后……” “有膠布的,纏好,可以長上?!毙⊙绢^又出聲。 “聽到了吧老哥?咱不說你們為了大明,咱只提一句,大明因你們而繁榮?!?/br> 朱元璋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的,明明就是他不清楚現在的后勤能夠支撐到什么程度,結果他還利用上了。 被他握著手的看上去有六十多歲,實際上不到五十歲的人眼淚吧嗒吧嗒掉。 哽咽著一句話說不出來,想要跪下,又被朱元璋給架著。 朱元璋就這樣不厭其煩地一個個說著話,收買人心的東西太廉價了。 朱標跟在后面,開始發禮物,都是之前隊伍里人使用的,還有剩。 肥皂、香皂、護膚品、繃帶、指甲刀…… 負責管理這邊鹽場的轉運使、判官跟百夫長只能跟在后面,別看都轉運使是從三品的官,在這艘船上還是小官。 同知、副使和判官更不用說,倒是百夫長管著這個通州下轄的呂四場鹽場,他能跟在旁邊,介紹些情況。 等朱元璋帶著兒子一個個慰問好,菜也做好了。 鹽工們一人一碗黃酒,先吃菜,餅沒烙完呢!菜能大鍋炒,餅得一張張烙。 年歲大的人被刻意安排在朱元璋旁邊,顯得親民。 “老哥咱先喝口酒?!敝煸岸送?。 “謝陛下!”老灶戶跟著舉碗,喝一大口,旁邊的宮女幫忙布菜。 朱元璋等對方吃兩口菜之后,再出聲:“現在一天能賺多少錢?” “回陛下問,多的一個月能拿到兩貫錢,少的也有一貫。 陛下,鹽場不賺錢,前時煮鹽,按照煮出來的量算錢,現在曬鹽,給錢的量跟著增加。 好比現在一個人能干以前十個人的活兒,那出來的同樣重量的鹽的工錢就是以前的一成。 不過出的鹽太多了,聽聞是陛下的安排,叫多給錢,咱曬鹽是煮鹽賺的兩倍?!?/br> 老鹽工說一下自己是怎么被剝削的,效率提高十倍,計件單價降低十倍。 只不過二十倍的時候,還是降十倍那個樣子,屬于收入翻一倍。 “剩下的都是賣魚的錢?”朱元璋算了下賬,灶戶一個月賺不了多少,煮鹽辛苦,然后官府收鹽,灶戶只能把鹽賣給官府。 灶戶會給一片種草的地方,灶戶自己割草來煮鹽,煮好了鹽賣給官府。 一旦當了灶戶,世代都是灶戶,不準離開。 灶戶一般一個人一天賺十五文,在這邊屬于高收入群體。 按照灶丁說的話,即,他們在曬鹽方面平均一天賺三十文,也不算少了,南京那里干一天才有多少錢? 既然最少的都能賺一貫,多出來的錢顯然是捕魚的,兩貫的厲害了,一天得有六十多文。 “確實是做魚的錢,咱說的一貫,是咱家的大孩子,小孩子幫忙一個月也能撈到一兩百文?!崩消}工怕陛下誤會,單獨說一下。 第668章 魚能烤片固籍退 朱元璋聽完對方的話微微一愣,大的孩子賺一貫?小的那是幾歲?一二百文? “宜長,你們出的主意,倒是讓灶戶富起來嘍!”朱元璋對里長說。 “陛下,你還沒算灶戶的草蕩,草蕩可以養鴨子和大鵝,蘆葦不拿來煮鹽,地還是灶戶的?!?/br> 里長提醒,可不僅僅是曬鹽、捕魚的錢,還有額外的養殖收入。 草蕩屬于灶戶標配,不給草蕩灶戶無法煮鹽。 草蕩不允許拿來種別的東西,必須是蘆葦,種糧食受罰,買賣與租賃同樣禁止。 如今煮鹽沒了,換成曬鹽,草蕩依舊屬于灶戶,他們會養鴨子與鵝。 草蕩本身就吸引野生的鴨子等鳥類過去,灶戶就吃到了rou和蛋。 朱元璋又轉回頭看剛剛吃了兩口菜的老鹽工:“老哥家中養了鴨子?” 老鹽工搖頭:“陛下,不會養,有人來說過應該養,咱一家人忙,覺得賺這個錢就很好了。 后來沒人再提,咱就安穩地曬鹽、出海捕魚、回來加工,咱家那小兒子別看才七歲,收拾魚也很厲害。 咱給他攢著,等他大了娶媳婦兒,灶戶就這點不好,世代都是灶戶,只能找灶戶人家的閨女,或嫁灶戶的兒子?!?/br> “哦~~!”朱元璋眼睛一瞇,生氣,負責鹽場的官員不好好辦事,過來說一下就完事兒了? 你們應該勸??!甚至是學寧國府,在宣城東邊河邊自己弄個養殖的地方給百姓看。 按照現在的情形,草蕩資源浪費,灶戶只會用草蕩的蘆葦燒火做飯。 “照此說來豬也沒養?”朱元璋覺得損失了好幾個億。 “豬養了,是大明水師養,他們喂豬吃魚內臟,用蘆葦燒火煮豬食。 他們把咸魚干拿去賣掉,換成麥麩,蘆葦嫩的時候加蘆葦,蘆葦長大了加一小部分。 其他的換成油菜籽的油渣與榨完豆油的豆餅,給豬開小灶。 養了兩年多了,一直在下小豬崽兒,說是今年冬天賣,殺完豬給我們留一份?!?/br> 老鹽工看陛下臉色不好,連忙說養豬的事情,并琢磨著是不是應該養鴨子和大鵝。 朱元璋面色面色稍霽,頷首:“這還差不多,總歸是有人聽話,能辦事。宜長,勞煩你了,給出一套現在鹽場的發展方案?!?/br> 他不指望找官員來做此事,反正大家出來溜達,里長閑著也是閑著。 “陛下放心?!崩镩L答應,簡單。 “看樣子咱今年能吃到鹽場的豬了,養牛羊是否也行?啊不行!牛不能吃太多蘆葦,會積食?!?/br> 朱元璋想著草蕩,考慮是草,拿來喂牛羊,之后想起自己放牛的經歷,牛吃多了蘆葦會出問題。 一口菜沒吃的里長剛夾起菜,又放下:“陛下,建青貯池,蘆葦做青貯,用來喂牛羊,送到其他地方去喂?!?/br> “好好好!回頭你弄好了給咱,吃菜吃菜!”朱元璋看到里長的動作,決定先不說話。 …… 一個時辰過去,鹽場的人還是去打漁了,他們覺得吃這么多飯菜,不干活屬于浪費。 朱元璋繼續在月色下吃喝,許多沒有見過大海的人感受著海風吹拂。 “明日天亮,往遠處走一走,就回南京,出來的時日太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