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節
保證是宣城的煤礦送煤泥,過來一次很容易,給個運費和搬運費即可,不像好的動力煤,那個貴。 錢肚史回答:“也有好煤,燒好的煤不容易中炭毒,等冬天冷的時候燒。其他的時候燒煤坯做飯、燒水,不讓他們直接喝湖里的生水。 有的船過來不停留,上面的人直接就那什么了,加上鴨子和鵝,湖邊取水喝生的,全喝出蟲子了。 燒完的煤灰是百姓最喜歡的,能夠用來鋪院子,等家禽的糞在院子里多了后,就連著灰一起鏟了,是好肥料?!?/br> “不錯!”朱元璋滿意,這才是他需要的官員,熟悉民生。 他繼續問,看到什么順嘴問什么,馬徽和錢肚史對答如流。 “江寧縣的官員有來過?”朱元璋高興之后,快吃飯了,大家去那邊準備就餐,他問黃里長縣里的事情。 本地屬于應天府江寧縣,以前沒有胭脂河,江寧縣的官員才不會到這里管事情,田賦與勞役全不管。 “來了,就是過來看看,吃頓飯就回去,一個月來一次。都是馬掌柜和錢掌柜他們接待。 斜對面的也是那里的百貨商店掌柜跟縣里的官員說話,咱們百姓沒什么可說的。 而且咱不用聽江寧縣的話,咱聽下丘村的,有事去南京找下丘村的人,比不找江寧縣的強?” 黃里長介紹著情況,江寧縣的縣衙每月來一次人轉轉。 然后不收本地的田賦,更不讓人去哪里干活。 應天府需要別處往那里輸送物資,這里的百姓別看不收田賦,其實也為南京貢獻著力量。 他們修碼頭,讓人停留和補給,蛋多了,一部分賣給過路的人,一部分送到南京。 然后更多的人跑過來,入籍后呆在湖邊生活,開出來的地越來越多,還有了木匠、鐵匠、正在建窯的技術型百姓。 等繁榮起來后,再收稅和田賦,那時百姓不會再跑了,因為不在乎交的那點錢和東西了。 徭役更不用,百姓自己天天找活兒干,修路,一天修一天。 這邊的在東岸,回跑到西岸去修,那邊下丘村順著河流和湖泊邊緣,一直到南京秦淮河旁邊位置,都需要陸路。 河兩岸有一邊存在陸路就行,想過另一邊,那不是有橋嘛! 故此朱元璋的隊伍陸路過來速度就快,路況好。 “不管事其實才是最好的,確實用不到他們?!敝煸奥狘S里長說完,給予贊成。好的官員有時候不一定非得搞事情,百姓自己懂得怎么做,非要讓人家干別的,那不是折騰人么。 此地始終由下丘村管理,就是教百姓干什么,百姓偶爾也跑去村子或南京的村子問問。 江寧縣的官員懂事兒,他們每月來一次就看看,根本不插手具體事務。 問的原因是怕咱某天找他們問,他們萬一答不上來怎么辦? 說話的工夫,飯菜送上來,重要的人物分餐,其他的人則是聚餐。 分餐的地方依舊有歌舞。 黃里長看菜,發現也就是普通的菜,感覺沒什么,然后等嘗一口后,震驚,咋這么好吃呢? “黃里長喝酒,這個是下丘村孩子們做的菜,跟那邊吃的不同。 同樣的菜,光祿寺做出來就沒有下丘村孩子們做的好吃,倒是與下丘村其他人做的差不多。 做菜最好吃的是憨憨,不過今天他保護咱來著,沒去做。 咱慢慢吃,工匠們正在組裝大豆收割機,收割平臺寬度一丈的。 用它來收大豆,一臺設備能抵二三百人,甚至更多,咱過來就是要看這東西?!?/br> 朱元璋跟黃里長說話,沒什么可隱瞞的,對,拿你們種的大豆試試。 然后今年看大同與北平,看看那里的大豆和高粱套種收獲情況,若好的話,明年在這邊推廣。 “謝陛下。朱里長,村子又做出好東西了?”黃里長先跟朱元璋道謝,再問里長。 “唉~~”里長先嘆一口氣:“沒辦法,大牲口太少了,養牲口繁殖慢,只好做出來點東西代替牲口。 這個東西有限制,坡地、梯田都不能用,只可以在平原上使喚。 若一塊區域只有幾千畝地,就不行,把設備弄過來的工夫都已經收完田了?!?/br> “這里可以?”黃里長沒怎么聽懂。 “沒問題,石臼湖周圍是湖積平原,若好用,扔下一臺設備和替換的易損零件。 今年收大豆,明年收小麥,需要更換部分作業的單獨設備。 那樣的話不能套種,設備不好調整,但可以擴大種植面積,反正不用人力了?!?/br> 里長點頭,石臼湖的位置好,只要不發水就是好平原,之前因為發水沉積了許多腐殖質。 黃里長端起酒發呆,以前他就是個尋常的百姓,然后能夠幫著調解這邊各個聚居區的人之間的矛盾。 等著下丘村開始幫忙后,他被推選為里長,承擔更多的責任,大家都信任他。 他考慮問題的時候就要為了所有人的利益努力,屬于被逼到這份上了。 等大家又吃了一會兒,他終于想明白了:“往后咱們多養殖牲畜和家禽,人手騰出來了,還有捕魚。 現在大家等著收完豆子后抓螃蟹,給下丘村用來制作醉蟹,去年咱們賣螃蟹也賺到不少錢。 收完了,多長時間能耕?咱們要種冬小麥了,自從胭脂河通了,就不發大水了?!?/br> 第632章 生產資源傾斜供 午后,百姓們站在了大豆的田地外面,看著被組裝起來的大家伙在那轟轟轟。 這里搭了一個臺子,朱元璋等重要人物坐在臺子上等待。 大豆聯合收割機上站了幾個人,準備大麻袋和鏟子。 伴隨著一聲令下,收割機開始前進,前面的豆秧一律被貼著根割斷,豆秧帶著豆莢進到里面,又一次被碾壓、切割粉碎,豆粒分離走,其他的秸稈掉到下面的傳送設備上。 后面的人開始套麻袋,一部分裝粉碎了的秸稈,一部分收大豆,裝一麻袋就扔到旁邊一麻袋,收秸稈的麻袋明顯比正常的麻袋大好幾圈。 眼看著大家伙一路走一路上的大豆被收走,百姓們瞪大眼睛。 兩刻鐘過去,有人喊:“收了三畝多,看位置?!?/br> 黃里長激動不已:“陛下,雖說抵不上二三百人,卻也很快了?!?/br> “一人一天能收多少大豆?”朱元璋問。 旁邊的朱標、朱樉同時回答:“兩畝?!?/br> 黃里長點頭,表示沒問題,確實就這個速度,下面的豆秧不好割,硬。 “兩刻三畝,一個時辰十二畝,十二個時辰一百四十四畝?七十二個人? 大豆直接脫粒了,豆莢和豆秧已經切碎了,這個也得算人工吧? 得有人在那里裝麻袋,能不能把那幾個人給去掉?更節省人力?!?/br> 朱元璋算一下,差不多是一臺設備頂一百個人,不到二百,除非造個大的。 里長出聲:“陛下,功能越全面,精度控制要求越高,有那個資源,不如多造幾臺收割機了。 現在這個屬于速度壓住了,還能快,現在試機,先讓設備磨合一下,等再過一會兒,一個時辰能收二十五六畝。 自動供袋、捆扎結構組件,比人工貴,屬于易損件,是一套,得掛動力,那么主設備里面要加相應的零件?!?/br> 里長不同意全自動,核算過的,后期維修非常麻煩,但是有那個設計圖紙,隨時能造。 “哦~~”朱元璋頷首,放棄了全自動的打算,轉而問:“還能做大一些吧?” “能,只是沒有必要,同時對金屬的要求提升,前面的平臺大了后,金屬有自重和強度。 如竹竿一樣,越長的竹竿橫著架起來遠端下垂越大,鐵也如此。 咱們造這東西就是結實、耐用、好維修、成本低、生產容易、cao作簡單?!?/br> 里長還是拒絕造更大的,大的拆成零件運輸也不方便,關鍵有的一體的零件不能拆。 “嗯!”朱元璋再次點頭,有道理。 朱聞天在旁邊看著,在考慮如何縮小設備,他還想在套種上用。 大豆和高粱的帶狀復合種植,四到六行大豆,再種四到五行高粱,這樣就方便小型設備進去分別收割了。 說話的工夫,收割機開始提速。 很多百姓望著遠去的大家伙,攥緊拳頭,似乎再給鼓勁。 在他們的眼中,大家伙神奇,一個‘人’干那么多人的活兒,可了不得。 “造,多多制造,需要鋼鐵和銅什么的,挖銅礦。 把大牲口用在小的田和梯田上,平原地區多多使用蒸汽機,蒸汽機耕地、播種、收割。 好家伙,河北、河南、山東,凡是有平原的地方,都要有?!?/br> 朱元璋舉望遠鏡看,又激動又著急,因為今年來不及了,只能等到明年收小麥的時候開始。 這一耽誤就是八個多月,只能利用這個時間努力打造設備。然后湖南湖北廣東等人少的地方,正好大量使用。 “父皇,西安府也有平原,渭水平原,屬于沖積平原,關中?!?/br> 朱樉終于忍不住了,他提醒下父親,我封地的平原大,以前就是種小麥的。 “那個你自己找人安排,還有老三和老四?!?/br> 朱元璋表示不管,你們的封地又不給朝廷交稅。 “謝父皇!”朱樉反而高興起來,你讓的,我就找下丘村。 “我那里也要?!敝鞐灨雎?,他看向里長。 結果朱樉跟他說:“你那里的盆地能種,回頭再商量?!?/br> “是哈!我那里有煤和鐵,可以多多打造蒸汽機。我要工匠,我得想辦法培養工匠?!?/br> 朱棡發現缺好的人手了,工匠才是寶貝,當然最珍貴的是下丘村的技術。 “陛下,請這東西要錢嗎?”黃里長覺得自己的地方需要,感覺除了弄點肥料、打個藥什么的,其余的都不用人來管。 耕地用它、耙地用它、播種用它、收割用它,人騰出來后養殖和撈魚,這一年得多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