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節
朱樉搖頭,就那個小蒸汽機船,現在跑一趟下丘村兩個時辰,從下丘村過來一個半時辰。 下丘村從黃池河進長江,一直到秦淮河入長江的地方,全是順流,最后的秦淮河一段逆流。 修鐵路有什么用?難道縮短半個時辰就是目的? 朱標打圓場:“還是先修從應天府到礦區的鐵路為好,運輸量大,而且距離近,一百來里?!?/br> 里長想了想:“行,依太子所言,先修那條路,確實最需要鐵。 另外再修一條從咱們走的路線到秦王殿下封地的鐵路,把上面的延長縣帶上,那里有石油。 冬季黃河枯水期時,依靠鐵路來運輸物資,避免出現耽擱。 哦!不能翻山,需要從藍田縣那里繞山路,當初說好的修路,鐵路和陸路一起修?!?/br> “行??!”朱樉一聽要把鐵路修到自己家,連連點頭,支持,里長是好人呢! “江南地區缺少煤炭,做飯使用的柴火獲取艱難,冬日里的氣溫偏低,對心血管影響甚大。 河南的煤炭若能運到江南,還有晉王封地的煤炭送到江南,可促進江南地區經濟發展。 以后的建筑,更多的時候會使用水泥與磚頭搭配的方式,簡單結實。 南江地區有燒制水泥的材料,卻沒有燃料,用柴火燒水泥,或者使用柴火冶煉鋼鐵,二位殿下知道消耗量和溫度提升難度?!?/br> 里長見說到此處,想著憨憨提到的事情,鐵路慢慢修唄!軍隊閑著也是閑著。 北元那里的邊境,有個十萬軍隊足夠頂住了,北元現在還剩多少能打的? 他們就算使勁生孩子,孩子不需要長大? 每耽誤一年時間,大明的武器就會改進一些。 憨憨說的,再過兩年,槍里面的便不是后裝紙殼彈,而是銅殼彈,緊接著是連發機槍出現。 北元每給大明下丘村實驗室一年的時間發展,其將面對的作戰難度就翻許多倍。 “對,煤炭值錢,只要比買柴火的價錢低,同時又有利潤,就值得運輸,終究能把修鐵路的錢賺回來。 關鍵還能運輸其他東西,包括人,到時候不怕各地百姓亂跑不好管理了。 得造鍋爐,鋪暖氣,咱發現了,應天府的冬天需要暖氣,冷!” 朱樉說著說著居然說道了暖氣的事情,誰說江南就不應該有暖氣的?冬天才零上幾度,不冷??? 南京的冬天,有時還下雪呢!晚上零度以下,而人的適應溫度,至少得有十六度,最好十八度。 要是二十三四度的室內溫度,就可以開窗戶通風,在房間中無須穿衣服。 朱標端起啤酒自己喝一口,打個酒嗝:“呃~!感覺缺人口,現在是生產技術和生產力上來了,人口缺愈發顯得重要。大量的勞動力耗費在田地中,顯然耽誤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得把百姓從土地種提出來,需要技術支撐?!?/br> 他開始分析起社會用工結構的問題了,有的地方是有人沒地,有的則是有地沒人。 一些有地沒人地方的人跑到了有人沒地的地方生活,因為那里戰亂少,又是之后為了防止不好管理遷徙而至的百姓。 即土地的平均占有人口在各地是不平均的,原來自己家有地的人,扔掉了土地,跑到別的地方佃其他人的地耕種。 “太子殿下,先不忙著把人口再遷回去,咱回去后,軍隊的士兵要分配到各地進行掃盲教育。 掃盲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把養殖和種植的技巧教給百姓。 生產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需要時間,哪怕叫百姓用牲畜耕作,也得有足夠多的牲口使喚。 蒸汽機的生產與cao作,沒有技術人員不行,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br> 里長明白朱標的焦慮,總覺得發展慢,要加快速度,因為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心中有了希望。 “唉~!”朱標伸筷子夾烤茄子:“茄子好,蒜末多,今年……有許多地方的百姓能夠吃到新鮮的茄子和黃瓜了?!?/br> 吃一口茄子,朱標有成就感,沒白跑一趟,還是放下了太子妃和兒子跑出來的。 總歸許多百姓能吃飽飯,同時又有了生產工具和資源。 想是今年冬天便不應該有許多人被凍死,更不用說餓死。 這屬于給自己的家人積福、積陰德了,只是希望不要再馬上出來,自己在皇城呆上個兩三年的。 朱標一邊進行自我心里安慰,一邊又苦惱。 最開始出來的時候是琢磨著一路急趕,到地方把玉璽拿到,然后回來過年。 結果確實回來過年,卻變成了第二年的年,一路走一路停,百姓眼巴巴看著。 這回程,下一站是河間府,處暑那天能離開不? “里長,河間府有沒有什么事情?”朱標現在也不曉得是什么心情,回去想快就能快,他又想,他打算把這一條線也給弄好了。 “沒有事情,那里就一個靜??h和一個會川縣,人口很少,咱們需要先路過三角淀,然后到靜??h。 當地有河流,正常的種植就行,河流適合養殖家禽,包括會川縣,告訴當地百姓一聲即可。 加上南邊的滄州、南皮,滄州一大片平原,氣候好,關鍵水源豐沛,適合養殖業和種植業,可以成為一個中轉站。 南皮跟滄州一樣,最適合進行牲畜與家禽養殖,那里的土,種苜蓿和小麥、大豆就行。 由于它跟滄州都有運河流經,那么不管養殖什么,最后都能送到別處,尤其是順流而下所在。 不過過了河間府,進入山東后,地方就多了,那里的情況更復雜,咱們遇到一地一分析?!?/br> 里長手上拿著一串兒板筋,來不及吃,回答太子的問題,說完才擼一口。 這個板筋切得厚,又不是賣串兒,切薄薄的,跟柴火似的,一點不好吃,這種厚一點的除了嚼的時候容易塞牙,沒別的毛病,嫩! 第618章 寶寶靈動多笑顏 徐達、馮勝、韓政、傅友德四個將領在一旁吃著著,邊吃邊聽。 李文忠、章存道兩個將領則是走陸路帶隊,藍玉跟著海路走。 李文忠是朱標和朱樉的表兄,然后又是朱元璋的義子,他是朱元璋jiejie的兒子。 跟朱標和朱樉接觸的話,有些時候比較尷尬,尤其是稱呼上。 干脆他就帶著隊伍走另一條路,藍玉也是一樣,他jiejie是常遇春的妻子,太子要稱呼他為舅舅,那就管海路吧! 其實真論起來,哪一個將領跟朱標、朱樉的關系都很親,應該把二人當晚輩來看待、教導。 結果人家不用這些人教導,有下丘村的里長在,連官員的斗爭都講,包含上位者的平衡之道。 所以聽著太子問,朱里長答,四個人沒啥表示,吃自己的,屬于常規cao作。 其實他們很想問問下丘村辦不辦班,可以為自己家中的子弟報個名,教授簡單的東西即可,帝王之道不用。 …… ‘嗚~~~嗚~~~’下丘村的地方,一群孩子又跑過來玩耍,立秋了,朱元璋給大部分的官員放假,除了值班的都回去吧! 他也不給別人發rou,他發給別人購物票,朱棡選擇了熟食店,這個店的買賣最好。 朱元璋就發這個票,讓官員拿著票去熟食店換票面價值的熟食。 要不然就得朱元璋讓光祿寺來做熟食,或者買了生rou再給官員,至于直接給錢……做夢呢? 不是不給,是給了一部分了,逢年過節的有獎勵,東西得發呀!跟錢不一樣。 朱元璋也學下丘村的店鋪和廠子,節日的時候錢是錢,東西是東西,因為東西更直觀。 大家在下丘村的廠子工作,鄰居會問,給多少錢???怎么說?財不露白??! 錢拿著偷摸地藏起來用,福利就給實物的東西,鄰居不用問,看著就行。 “大熱天的,給了這么些個豬rou,咋放???吃不完,還好,肥rou多,靠靠油?!?/br> “魚是鮮的,趕緊燉了,還琢磨著腌起來,結果又給了一堆咸魚,哎呀!” “我就是廠子里的腐竹沒好好做,看,粗細不一樣,誰干的活兒???” “別看我拿回來一只烤雞,聽說是賣不動了,天熱,不給咱它就壞了?!?/br> 在下丘村廠子里干活的人一邊把東西大張旗鼓地帶回家,一邊跟鄰居說廠子不好。 鄰居們:“……” 照這樣進行下去,估計很快人家就包餃子吃,然后沒有醋,跑過來借醋。 下丘村不可能出現這等情況,立秋有餃子吃,不過是蒸的餃子,口感比較好。 由于宮里的孩子多,不敢煎,怕煎完了餃子皮周圍硬,傷到嘴里的黏膜,要疼好幾天。 “煎了好吃,煎,怎么就不行?嘴里破皮是不好好吃,小心點就可以?!?/br> 朱元璋看到餃子,想吃煎的,也要求自己的兒子、女兒吃煎的,太小的孩子除外。 他現在的兒女比歷史上的多了,也沒有夭折的,還有的后宮女子肚子里又懷了的。 小火車嗚嗚跑著,哪怕是朱棡也愿意去皇太孫兒童樂園里玩耍。他知道自己封地的情況了,有大臣專門告訴他的,那里土地貧瘠,出產少,種不好田…… 然后他無動于衷,十五歲的他明白事理,一邊應承著這樣的人,一邊記下,等著找機會一鍋端。 他知道那些人是壞,讓自己認為封地不好,可是自己現在跟下丘村合作做買賣。 自己那個店每天都能賺很多錢,大不了讓下丘村去幫著自己的封地看看,把咱當傻子了? 朱棡在旁邊保護著弟弟meimei,眼神清明,他一點都不愁,封地的王府還沒建好呢! “父皇,給年歲小的弟弟meimei吃大rou丸,今天的餃子有牛rou豬rou大蔥混合餡的,吃著不干不膻,更不會傷了嘴?!?/br> 朱棡提議,他看著煎的餃子的皮,覺得硬,一不小心就把上顎給弄破,或者是舌頭起泡。 “好??!”朱元璋頷首,意思是讓三兒子去處理。 虛歲十三歲的朱棣手上拿一堆爆米花棒,也在那喂弟弟meimei們。 他要了下丘村的糖果屋,現在就是從糖果屋里拿東西給別人吃,成本很低的。 …… “重八,送回來的人怎么辦?”馬皇后蹲在朱元璋身邊,手上是朱雄英。 朱雄英轉圈跑,跑一跑就跑到自己祖母這里,咯咯咯笑一笑,又跑出去。 孩子小時候都是需要運動的,會在課間的時候到cao場瘋跑,身體需要這種發泄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