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節
百姓不懂什么受精不受精,能不能孵化出來的事情,他們就曉得蛋吃了對身體好。 朱標全收,你給我,我就要,然后登記,回頭再額外回禮。 百姓樸實,特殊的存在少。 比如有人給鄰居送吃的,鄰居看著東西,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說‘咱家也做了,你這是家里吃不完???’ 就是占了便宜,還要把人情給抹掉,怕還人情,這種人一直存在。 說白了就是極至利己主義思維,這樣的人依靠其他人的淳樸而活。 當一個人對其表現善意的時候,這種利己之人立即利用上,哪怕是嘴上占個便宜都能開心不已。 跟非洲的鬣狗一樣,沒有尊嚴、沒有底線、不存在道德,野獸! 朱標不是,他代表了大明政權,他得維護各方關系,百姓送東西,他不收不行,收了不回更不行。 現在明白了,不要給肥皂什么的,實在點,上干貨。 于是第二天開始,里長拿出圖紙,十多萬人開始去尋找各種礦,順便建鋼鐵廠。 最容易獲得的當然是花崗巖這類石頭,就在山上,百姓也能看到,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現在則是把花崗巖給炸下來,轟隆轟隆的,把炸下來的大塊石頭進行切割,蒸汽機動力,做成大小不一的磨。 不但把上下的磨盤做好,中間的木頭軸也給做出來,甚至是水力的水車和掛靠組件。 一百三十個前朝舊臣的所在,有人過去進行更詳細的教導,同時讓這些前朝的官員從村子里出來。 你一個侍郎呆在村子里作甚?跟村子的里長爭權? 其他的方面與在和林沒啥區別,各種礦原來人家北平就有,沒有那些礦,人家為什么會建都? 北平,即北京,要水資源有水資源,要礦資源有礦資源,要戰略位置有戰略位置,要后勤土地有后勤糧食支撐。 這才是北平的建都意義,包括楊廣,楊廣發現還是不行,所以弄出來一個大運河。 他之后有人故意貶低他,說他要巡視南方,所以勞民傷財挖鑿運河。 巡視南方不走水路莫非得死?運河那里連接到渤海灣,就那么一點距離,他就不會走海路? 就是說,北平各種資源都有,同時需要連通其他地方。 “太子殿下,讓百姓交田賦吧!咱們的隊伍需要吃飯,然后幫助建設地方。 等山東與河北沒受倒春寒影響地方的田賦往咱這里運之后,再還給北平行省的百姓。 必須是先交后退,而不是先借后還,雖然看上去是一樣的?!?/br> 里長這次態度認真,沒有商量的余地,就告訴朱標必須這樣cao作。 換個人敢這么說,那除非是父皇,否則朱標早翻臉了。 里長說出來,朱標使勁點頭,表示明白,里長不坑自己人的。 北平倒春寒,本來應該免掉田賦,那么隊伍高建設,需要吃飯,管百姓借?百姓整天要惦記,甚至怕你們跑了。 換個說法呢!你倒春寒不是挺過來了嘛?交田賦,反正之后你們有大豆和高粱收獲。 百姓一想也對,交唄!人家幫忙干活了,很辛苦的,自己反正是忙不過來。然后等山東與河北沒有受倒春寒災害的地方把糧食送來,再還給這邊的百姓,告訴百姓太子殿下跟陛下說的,免去今年的田賦,之前收的退給你們。 百姓一下子就高興了,他們覺得這是自己撿到的便宜,跟朱聞天那時的國內退稅一樣。 “雄英都一周歲多了,這里有什么好東西沒?”朱標在一群人的注視下問里長。 一直跟著朱標和朱樉四處轉的官員感覺快要不行了,怎么到哪都有問題?自己以前到其他的縣里或村子看看情況,不都是很好的好嘛! 太子和秦王一來,似乎走路踩個什么石頭都得給個說法,關鍵還沒毛病,那是火石??! “倒是有,不過不值錢,也是一些石頭的問題,不管是白玉還是彩玉,它的質地不夠細密,其他地方很容易出產,咱不能因為北平這里是前朝的大都就認為玉石好?!?/br> 里長不管別人咋想,他跟憨憨學的,北平這里就沒有好玉,有好玉早流傳千古了。 …… ‘嘩嘩嘩~~’炎熱的天氣終于迎來的降雨。 今天是三伏的初伏,雨才大呢! 而且這里不是瓊州,即海南省那里,尤其是三亞的下雨,那里的降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除非遇到臺風天。 北地一旦遇到這種雨,看天色,等著吧!下一天是它,下三天也是它。 太子的隊伍到北平,自然要寫信給應天府,告訴那邊一聲,這里是元朝的大都,不比尋常。 那速度就快了,今天朱元璋接到信,拿著找馬皇后:“妹子,他們快回來了,感覺跟打仗沒什么區別,一路走一路管。 妹子你看看,他們說要在北平的地方建立基地,得多呆一些時日,到時候才好通信。 反正今年過年之前能夠回來,說好了的,安慶也寫信回來,說太子和秦王如何如何好。 咱用得著他說?他居然還說下丘村應該去大本堂,開什么玩笑?把下丘村架在其他官員的眼前烤?嘿嘿嘿嘿!” 朱元璋什么都知道,分析完,看著自己的婆娘笑。 “傻笑!這回知道了是吧?那里有巖鹽,然后居然利用灘曬法來提取純度更高的鹽,好本事呢!” 馬皇后在烤羊吃,直接削下一片rou喂給朱元璋,開心地說著。 情況傳回來了,和林居然有鹽,巖鹽,這種粉紅色的、淡黃色的、淡粉色的鹽,吃了會毒死人的。 結果兒子的隊伍直接挖池塘,一個接一個,按照灘曬法來cao作,那么那個巖鹽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 一般人誰能想到這等cao作?把巖鹽灌水,當海鹽、湖鹽來處理。 最新的消息是兩個兒子的前面隊伍,已經在北平幫忙收割,然后兩個兒子把大同那里的事情處理好就到北平。 馬皇后就是專門搞后勤的,她最明白這樣的隊伍強大到何等程度。 朱元璋同樣懂,這種隨隊的后勤和指揮能力才是所有將領最需要的,斥候頂在最一線,然后就是后勤,太可怕了。 當初自己若是有這樣的后勤支撐,還有技術支撐,打水戰,還用得著那么算計?直接推過去就行了。 下丘村的組織和技術能力,簡直不講道理,就是硬推。 第607章 好地別屬遠來玉 自從太子的隊伍到達北平,燕王府的建設便……停了。 建筑工匠與其他人手被抽調出去做其他的事情,按照朱樉的說法,咱在幫四弟,搞封地的基礎工程建設。 朱樉還說早知道應該從北平去和林,然后從西安府回來,在自己的封地多呆些時日。 朱棣今年虛歲十四,沒什么人權,兩個兄長幫他決定燕王府建造速度。 百姓先按照要求交上來田賦,大軍有了吃的,好幫百姓干活。 山東與河南河北的麥子慢慢往北平送,到了再還給北平的百姓。 工匠們幫忙打造各種常用的工具和家什,士兵修路、清理河渠、挖礦、開荒。 朱樉開始收黃豆,去年有的百姓種了黃豆,百姓一般拿來換豆腐,或者炒著泡鹽水。 北平的鹽價低,運河通海邊,那里鹽場,曬好的鹽順水路送到北平。 北平有賣醬的,買的百姓還不少呢!朱樉讓人買來嘗一嘗,又把醬送人。 他看還有時間,正好大缸已經燒出來,他收黃豆做大醬。 專門找了一口水井,這口井最好,下丘村的實驗室給檢測的,其他的井存在各種問題。 大豆泡,泡好了烀,再打成醬坯子曬,這個過程要小心,不能落蒼蠅,用紗布遮擋,否則等著生蛆吧! 他叫人買的醬里就有蛆,百姓吃習慣了,蛆挑出去即可。 好在賣醬的店鋪做出來的大醬不那么臭,顯然也知道改進工藝,不然別人不買他家的醬。 朱樉要做兩種醬,一種帶豆瓣的,就叫豆瓣醬,一種粉碎徹底的,做出來的醬適合拿來炸別的東西。 居必七的醬就是這樣,也有蠶豆醬與甜面醬。 朱標一時間沒有事情做,四下里溜達,工地等處逛一逛、問一問。 百姓則高興地去領家庭套裝,菜刀、剪刀、頂針、針、鐮刀、鋤頭、镢頭、鎬頭、鐵鍬、錘子、羊角錘…… 還有大大小小的陶缸、陶碗、碟子、盤子、罐子…… 一百三十個前朝的官員再學習,順便傳授給百姓,包括種菜的新技術,田間管理。 “咱要攢錢,等咱就藩的時候,同樣給封地的百姓送套裝,當初就應該先從這邊去……” 朱樉看著四弟未來的封地百姓高興地領取賜給他們的東西,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封地百姓。 “二弟,其實咱沖擊了當地的同行業百姓,很長一段日子他們買不動東西?!?/br> 朱標考慮到對鐵匠、窯匠們的沖擊,露出無奈的神色。 “咱不是雇他們干活了嘛!給的工錢高,計件,東西總歸有用壞的時候,實在不行叫他們進廠。 北平這里以后的任務是收復女真人,擴大地盤,還有高麗,需要龐大的后勤,要不是父皇把西安府封給我,我都想要北平了。 我得想辦法帶我的地方發展起來,不能被別人比過去,我的地方在于交通,炸黃河,必須炸黃河,三門峽……” 朱樉嘟囔著繼續指揮別人干活,他發現個問題,以后出海才是最重要的。 西安府離海遠著呢!唯一的路便是黃河,與三弟一樣,不過三弟那里現在還沒學太多知識,自己要多幫襯。還是四弟的位置好,離海近,可惜不能搶四弟的地方。 朱標搖搖頭,一同看大家給大醬坯子翻面,需要六個面都曬成殼才行,這樣里面沒干的自然發酵。 天熱,發酵速度快,看著可以的時候就清理一下,挪到醬缸里兌鹽水,缸一定要洗刷干凈,用開水燙。 然后就繼續發酵,每天折騰一番,加快發酵速度,嚴防各種昆蟲,尤其是蒼蠅落到紗布上。 打坯子的時候一般會選擇在冬天和開春沒解凍的時候完成,就為了防蒼蠅,結果總有疏漏的時候,許多百姓自己家的醬就出蛆、發臭。 這邊做著大醬,另一邊做甜面醬,醬油就算了,制作時間太長,不過各種咸菜沒問題。 居必七就干這個的,朱樉輕車熟路,現在他不當皇子也餓不死他。 朱標參與進來,工匠們按照在和林的流程干活,打造一些鐵皮船,裝上蒸汽機順著河進渤海灣。 幫著把鹽和那邊曬的咸魚干運回來賣給百姓,在百姓眼中,海邊遙遠,在蒸汽機船的‘心中’,不到三百里,跑快點,早上出發,第二天早上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