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節
實際上這個陣容最迷惑人,孩子手上的槍…… 一群人在回無的帶領下站起來,隨后也得到了小馬扎,因為他們站著比朱標高,這里沒有臺階,否則朱標應該坐在臺階上面。 北平行省的參政安慶沒在此地,他跑順義那里看人家種水稻去了。 徐達不可能提前告訴安慶和其他官員太子什么時候,走哪條路過來,萬一你要刺殺呢? “說說吧!”朱標不給茶水喝,他自己都沒喝,不渴。 “罪臣原是禮部侍郎方陸,徐達將軍攻打大都之時,有人跑了,有人降了,罪臣跟一些人也跑了,不過沒跟著北元的人跑,而是躲在民間……” 這個回無開始說他們的情況,如所有人都猜出來的那樣。 他們想當官,不愿意跟一般的百姓一樣生活,太苦了,關鍵一身所學沒有用武之地。 按照朱標的理解就是不會種地、不懂養殖、化學物理全廢、經商不是那塊料、做飯都無法出類拔萃。也就是能寫一點東西、算算術而已,下丘村隨便拎出來個超過十五歲的都比他們強。 當然,四書五經除外,小伙伴們沒有時間背太多的書,一般能學多少就學多少,慢慢來。 “然后罪臣被大家推選出來,前往應天府打探消息,再去下丘村,于下丘村臣學到了許多本事。 臣覺得只憑前朝舊臣的身份無法獲得官職,甚至會被收拾,想著還有其他人等著,臣就跑回來了,臣一回來……” 這個回無說著說著自稱就變了,剛開始還是罪臣呢,現在一口一個臣。 他告訴朱標,他跑回來,把下丘村的那些情況說給同僚聽,大家一琢磨,應該帶領百姓學一學。 于是北平百姓家中的家禽多了,挨著河邊的有鴨子和大鵝,離河遠的養雞。 組織百姓在收完冬小麥后,把麥茬刨掉,種黃麻和芝麻,因為不能種水稻,他哪曉得順義縣水稻好種? 后來山東大旱,人家收完小麥,在麥茬里種大豆,北平被他們教導的百姓也學著種。 他們一共一百三十個人,每人只教一部分百姓,不敢太張揚,包括偷摸弄青貯池子,制作青貯喂牛羊。 豬就沒有刻意養,感覺缺糧,而且太臟了。 安慶派人詢問過,百姓們按照說好的就說是有人從應天府回來,跟人家學的,自己試著弄。 安慶就不問了,很不合理,應天府離北平多遠?誰去學的?跟誰學的?麥茬種大豆是應天府教的?那是山東的,因為勞動力少。 一百三十個人就這樣存活了下來,他們都是拖家帶口的,住在別人村子里,有的一個村子住幾個,有的住十幾個。 “臣知道木耳、銀耳、竹蓀能種,也明白琉璃并不難,卻偏偏得不到技術,不然臣在這里都要建大棚了,冬天種?!?/br> 叫方陸的回無一臉遺憾的神色,顯然他覺得能夠帶領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他在下丘村最大的收獲是學習到了各種知識,他沒了往上升官的心思,又經歷過朝代更迭,重新定位自己。 他想要在別處復現下丘村,下丘村太繁華了。 其他人開始接過話,說著自己如何帶領百姓做事情的,偷摸的那種,百姓也害怕,又不想舉報他們。 舉報了就沒有人幫著指導做事情,百姓從來都是那種聽別人話的。 包括漚肥什么的,跟原來北元的官員一起做,家中收入增加,糧食足夠吃,還有rou和蛋。 國法對他們來說太遙遠,最近的就是看著晚里的飯菜。 安慶又不專門查,就這樣,大家和平相處。 “因此,咱們不來也沒問題?”朱樉聽著聽著,感覺成就感小了。 “不是的秦王殿下,你們一來,咱才知道,大豆可以和高粱套種?!被責o搖頭。 第599章 生死抉擇夸一村 一百三十個人被安排到一個地方休息,有人過去登記,原來都是干啥的。 同時要看他們過來不回去,他們躲藏的村子的百姓會如何? “咱明白了,他們跟山東學,多收了一茬大豆,產量低一些而已?!?/br> 朱樉又懂了,在麥茬里種的大豆比滅茬產量低三分之一。 關鍵大家根本就不種大豆了,麥茬扔那里扔著,轉過頭在別的菜地里忙種菜。 看著產量減少三分之一,其實應該想這地又多出了三分之二的大豆和大豆秸稈。 收完了大豆后,麥茬已經爛透了,再一翻耕,弄點石灰,更有利于冬小麥生長。 朱樉現在滿腦子都是種植、養殖、工業、商業、修路…… 他有成就感,他不依靠親王的身份,憑借自己所學,便能帶百姓過上好日子。 當建設完地方,百姓依依不舍的時刻,他就覺得自己肩膀上挑起了重擔,承載的是百姓的希望。 朱標頷首:“故此他們能夠提供更多的糧食,咱們軍隊就不用吃那么多的熏魚了?!?/br> “是??!”朱樉就這個意思,跟百姓換,換糧食和大豆,豆制品才好吃呢! 他沒想過去搶,比如多征收一次秋糧,北方種冬小麥是給夏糧,種水稻給秋糧,沒有說一年交兩次糧的,要命??? 百姓多收的豆子,保證拿來吃,啥?磨豆子辛苦?吃的時候還得張嘴呢! …… 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安慶騎著馬跑回來了,中途換馬,見到朱標和朱樉的時候,腿在顫抖。 其他的官員一樣,還有的官員是趴在馬背上被人按著帶回來的。 五十多里的路連續跑,估計有人大腿內側磨出血泡了。 “不用跪了,先去上個藥,回來吃串兒?!?/br> 朱標一路走來被人跪習慣了,發現沒什么意義。 大家跑去換衣服,有太醫幫忙,有人血泡破了,血流出來,跟褲子粘在一起。 太醫用實驗室弄出來的黃碘水幫著濕潤一下,再分離開,繼續拿黃碘水擦,這個不疼,換成酒精和碘酒…… 關鍵這等摩擦傷,直接用酒精,容易出現痂下結膿,總要排膿,非常遭罪。 黃碘水最適合,干燥得快,刺激性小。 官員回來的時候,有的之前穿短打扮的,現在改成了袍子,里面什么都不穿,這樣就不磨了。 今天吃羊rou串兒,朱標有一個月沒吃了,大同那里比不得北平,別看距離只有六百來里。 酒呢就是啤酒,草原上有野生啤酒花,跟拉拉秧的果實不一樣。 有了啤酒花,其他的事情簡單,朱樉就專門干這個的,他釀啤酒的技術好著呢! 等所有人落座,包括那一百三十個前朝的舊臣,朱標說兩句場面話,大家一同喝口酒,歌舞表演開始。 喝了幾口酒,有人來到朱標這邊,小聲匯報:“他們在的村子里的村民很著急,卻不敢過來,有人坐在地上哭?!?/br> “知道了?!敝鞓祟h首,報告消息的人退下。 里長不用朱標問,直接說:“顯然他們出來的時候告訴村民不要找,因為找來的話,他就得死,來的人越多,他們死得越快?!?/br> “保證殺?!敝鞓靖纱?,就這個意思,不管你們帶著百姓做了什么,你們現在到此,百姓一大群過來求情,那么你們死定了?!皯斎绾翁幚??”朱標又問里長。 “不用處理,窮人才造飯呢!百姓吃了飽飯,就算你帶著百姓吃上飽飯的,你再帶著百姓造反,百姓也不會跟隨你。 下丘村派人到各個村子,讓前朝的官員領著百姓一起聽,村子的人講解更好的知識。 叫前朝官員記筆記、發言,發言內容自然是他們做的事情有什么弊端,現在又學到了哪種彌補弊端的方法。 如此百姓把心思轉向了朝廷,發現原來這些人都是學來的。咱的手段相對溫和一些?!?/br> 里長按照他學來的知識說,把百姓對前朝官員知識上的信任給轉移了。 百姓心中少了一種個人崇拜,多了一種國家信仰。 “不溫和呢?”朱樉聽出來里長另一個意思。 “若不溫和的話,下丘村的人專門去教各村的里長,而前朝官員聚集起來學習大明新的政策。 里長所學必然強過之前回無帶回來的知識,里長都是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存在。 他們在發現自己懂的東西比之前帶領他們富裕的官員還多時,就不愿意放權了,甚至希望官員死掉。唉!” 里長說到最后嘆息一聲,心累,憨憨不提,自己都想不到,自己果然不是那塊料。 就像說憨憨說,自己連把守村人的權利收到手上都辦不到,還想去朝堂上,甚至跟人家皇帝爭? 你連個守村人都架空不了,你還想要啥?老實呆著吧! “唉!”朱標跟著嘆息:“北元已經跑了,今年冬天再派人去守堡,剩下沒跟著北元跑的都是咱們自己人?!?/br> 他說出這話的時候便代表了一百三十個人之后的處理,給官職,讓他們繼續學,帶著百姓過好日子。 他們不是北元人,自己跑的話,家人就留下了,他們舍不得,帶著家人藏起來。 不像王保保,一看到事情不對,跑??!家里不少人被大明捉住,不過沒殺,哪怕是宮女和太監,全讓徐達給保下了。 “派人去告訴各村著急的百姓,來的人當官了?!敝鞓朔愿?,先安民心。 隨后他示意一下,歌舞停止,所有人很自然地看向他的位置。 他端著扎啤杯站起來,嘩啦聲中,所有人全站好,并端杯。 朱標深吸口氣,面路笑容:“諸卿,告訴大家個好消息,和林城及周圍的土堡、烽火臺,全部修建完畢。 本宮和咱的二弟秦王沒少出力,下丘村負責主要統籌和規劃。 包括從農業、手工業、礦產開采、冶煉、提煉等方面,甚至是有了鹽,吃不完的鹽。 下丘村能做到何等程度,想必諸卿皆知,北元回不來了,幾年后,咱大明或許還要繼續北征。 諸位與下丘村所學之法,本宮聽聞后覺得不夠完善,當派遣下丘村的人過去補充講解。 大明的明天必然是美好的,諸卿還須努力,一起為大明百姓,一同讓青史記載。飲勝!” 說著,朱標仰頭咕嘟咕嘟灌了兩口,沒干,太多了,占肚子。 其他人同樣沒干,杯太大了,這個灌進去就別吃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