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節
一群人唰唰唰割起麥子,每人只需要走出去十步就行,旁邊都不用管。 然而就這十步,也讓很多大臣為難了,有的年歲大,彎不下去腰,有的沒割過麥子。 好在旁邊有人幫忙,朱元璋、馬皇后和朱聞天三人速度最快。 走幾步朱聞天又故意慢一下,幫著旁邊的朱標摟出一截,這樣朱標就好攏麥稈了。 十六七米的距離,不長時間朱元璋和馬皇后就到頭了,二人轉身看,憨憨與標兒速度差不多。 “重八,看憨憨!”馬皇后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 “嗯!”朱元璋輕輕點頭。 他看出來了,憨憨配合著標兒的節奏,不然多攏一截時,容易被標兒的鐮刀掃到。 憨憨一邊割自己的,一邊配合著標兒。 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不是種田的熟手看不出來憨憨在幫忙。 “父皇、母后,孩兒收完了?!?/br> 朱標抬袖子擦汗,顯得很興奮,因為前面別人沒一個收完的?!巴?,嗯嗯!嘿嘿嘿嘿!”朱聞天跟著說。 說的時候他很自然地把面前割完的麥子摟一大捆,然后拿過來幾根稈子擰一擰,給綁上。 這一套下來才是收麥子的正常cao作,不是割完就行,還得打捆。 “憨憨不用捆了,有人會收攏走,馬上打出來稱重?!?/br> 朱元璋見憨憨又想捆別的,趕忙阻止。 馬皇后惋惜地說:“憨憨這孩子哪都好,長得也俊俏,尤其是笑的時候,讓人覺得親近,就是……” 朱聞天抬頭,對著馬皇后露出個憨厚的笑臉,這得配合。 前面此刻在別人幫忙的情況下,大臣們也都收好麥子,轉身返回。 “來人,收攏麥稈。把下丘村那個腳踩的脫粒機抬來,以后朝廷要多做軸承,讓所有大明百姓用上方便的脫粒機?!?/br> 朱元璋想到脫粒機的難度,木頭軸的連續踩動,容易斷和冒煙,旁邊得有人看著。 換成金屬軸承和連桿,就沒這種情況。 將來打仗的時候運輸的馬車也要換,還有河里的輪船,木頭軸的輪船早就有,一旦壞了,在河面上就不是一般麻煩。 護衛們把麥子收攏好,宮女過去站成排,手上拎個小筐,仔細地拾麥穗,要稱重的。 麥稈都拿過來,簡單地扎一扎,三臺脫粒機擺正,試著轉一轉,沒問題。 噼里啪啦的動靜下,麥粒被快速地打下來,所有的都打完,再放到旁邊的扇谷機里搖著吹。 這個過程叫存實去浮,最后剩下的是麥粒。 “分斗?!敝煸胺愿?。 斗搬過來,麥粒裝進去,踢一踢,讓縫隙減少,再壓一壓,抹平后裝到旁邊的袋子中。 一斗接一斗地裝著,旁邊人的很容易數清楚。 一斗,兩斗……八斗……十三斗……十七斗,還剩一點,換成升的量具,兩次余一點。 “陛下,一石七斗二升?!必撠熡嫈档娜藚R報。 “下丘村的,幫咱再收一畝麥子,可好?”朱元璋對著下丘村的人喊。 “出來四十個人,收一畝?!崩镩L吆喝。 朱聞天站出來,他的小伙伴們跟著站出來,又加十幾個人,四十個人一人一把鐮刀沖進去,不到半刻鐘,一畝麥子就放倒了。 這速度比之前官員們參與的快了一倍都不止,如此才是正常干活。 四十個人轉身,邊往回走邊收攏麥稈,然后扎束打捆,等出來后,成捆的麥子摞成個小堆。 “標兒你好好看看?!敝煸皩么髢赫f話,這些孩子是留給好大兒的。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什么都會,如今在努力學習。 再過個十年八年的,等他們成長起來…… 關鍵下丘村的孩子在源源不斷地出生,有的很快也能加入到隊伍中。 “謝父皇!”朱標也如此認為的,高人送給自己最寶貴的存在。 那邊再次分斗,不長時間,數據出來。 “陛下!第二畝一石七斗三升。恭喜陛下!”報數的人向朱元璋道喜。 “去年是多少來著?”朱元璋問好大兒。 “父皇,去年一石五斗,今年多出兩斗。正常一畝地小麥一石二斗或一石三斗?!敝鞓嘶卮?。 第342章 人物分析歲月攬 太陽僅僅移動了一點,炙熱的光依舊灑下,許多真正關心朝堂百姓的大臣卻感受到一絲清涼。 似乎吹過的熱風,都讓人覺得舒爽,天是那么藍,云是那么白,地里的麥子是那么的可愛。 只有少部分大臣,眼珠子轉來轉去,看看麥子,又看看下丘村的人,再看朱元璋。 “恭喜萬歲!賀喜萬歲!有萬歲在,下丘村定然年年增收,一年產量高過一年?!?/br> 胡惟庸在旁邊突然出聲,臉上的表情叫人看著是欣喜的。 “收麥子?!敝煸疤ь^看看天,輕聲吩咐。 太監立即傳話,后面的人沖上來收麥子,這些人是被帶來干農活的。 “憨憨,跟咱來,去陰涼的地方,他叫胡惟庸,右丞?!?/br> 朱元璋對著始終瞇眼睛看胡惟庸的憨憨說,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感覺憨憨生氣了。 “哎!涼,庸。嘿嘿嘿嘿!”朱聞天收回目光,又是憨憨的笑容。 一行人先找陰涼的地方歇息,收莊稼的事情無須他們親自動手。 不止是小麥田,前面的苧麻和油菜籽田也一樣,朱元璋帶來五千人,專門干農活的。 等收完,依舊要計算畝產,看是否高于正常,高了的話,當種子。 于是大家來到下丘村支起的棚子下面,華蓋傘什么的沒有用,擋得了一點陽光,當不住熱浪。 棚子下面的水泥地面先潑的水,水變成氣,把熱給帶走。 當然,這樣cao作能聞到一股水泥味兒,所以點了不少安神香,讓人聞著舒服,又能驅蒼蠅。 大臣們喝茶水,各懷心思,他們發現陛下似乎對胡惟庸有看法了。 他們更知道胡惟庸話中的意思,下丘村既然厲害,那就一年比一年產量高。 顯然不可能,一旦產量無法提高,甚至遇到特殊情況減產了,該如何說? 胡惟庸坐在那里不出聲,他懂得行賄和察言觀色,故此他很不舒服,他感覺那個傻子要殺人。 那個叫憨憨的,瞇起的眼神中像貓看到了獵物一般,準備隨時撲上去,而且不是那種人殺人時候的兇狠,就是很平靜的。 朱聞天倒是很高興,今天胡惟庸的行為讓他堅定了信念。 不用等到八年后,朱元璋以造反的名義收拾胡惟庸,造反的真假并不重要。 朱聞天專門分析胡惟庸,胡惟庸是一三五五年加入朱元璋隊伍的。 那一年,朱元璋剛剛打下了和縣,郭子興就任命朱元璋當和州總兵。 不長時間,郭子興掛了,朱元璋的地位又一步提高,胡惟庸找上門。 為什么很快胡惟庸就連續升官?顯然他做了些什么事情。 他歸順朱元璋之前的事情居然沒有記載,一個沒有資料記載的人,見朱元璋的面就成了元帥府奏差。 然后升官的腳步就停不下來,他憑什么? 要么他就是曾經別人的手下,把自己的主子給害了,有利于朱元璋。 要么他曾經是朱元璋的手下,用別的名字去干臟活,然后等朱元璋的勢力成了,回來加入。 如果是前者,朱元璋必然忌憚,不可能讓其當右丞。 如果是后者,還需要他干臟活,就有可能保著他,資料記載中,他其實對朝廷沒有多大的建樹。既然如此,他咋會又貪污受賄,轉頭再去行賄別人?他行賄李善長二百兩黃金,錢哪來的? 朱聞天一頓分析,認為胡惟庸非常擅長鉆營,而且有著關于朱元璋的一些秘密。 朱元璋在忍著,順便借其手除人,最后殺人,至于造反,有沒有那個事情都不重要。 憑借朱元璋的性格,怎么可能不安排人盯著大臣? “麥子要收上兩天,再收半天的苧麻與油菜籽。 紫花地丁開了,看樣子陸續收過,它叫什么來著?多年生宿根植物? 感覺像韭菜,留著根就能一直割。哦,還有甘蔗,在福建種的,當時里長送個信很不容易??! 宜長??!你還記得第一次寫信吧?那時你在這邊,路遠。 現在就不用那般麻煩,有什么好飯菜,記得多準備,讓標兒給咱也送?!?/br> 朱元璋說著以前的事情,其實跟什么距離遠無關,雙方真正的距離是信任的距離。 那個時候賣完冰糖,之后賣香皂,都得考慮出貨數量。 兩邊就是通過一次次的技術交流拉近關系,直到如今,已經無所謂什么東西出貨多少。 而且下丘村在朝陽門外那么近的距離有燧發槍、轉輪式燧發槍、黃火藥,兩道城門都不關。 并非情感上的信任,也包含了實力上的信任,換個人,早就造反了。 里長當然清楚,他把朱元璋面前的茶水倒了,重新續上:“曾憶當年,山高路遠。流云在天,江水阻險。人在近前,情寄宮殿。身離鄉間,心有所念。金色麥田,青石牲圈。黃池濁顏,春茶不淡?!?/br> “好一個春茶不淡,得慢慢品??!這個是明前茶,不用濾網,就讓人看芽的?!?/br> 朱元璋端起茶水抿一口,他知道下丘村喝茶的器具很多,不過這回直接在壺里沖,然后倒碗中,帶著嫩芽。 因為這個芽能吃,跟紅茶和老茶不一樣,那個不能吃,口感太差,就過濾掉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