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節
包括鄉紳請酒,你不去,就是不團結地方,你去了光吃人家的,就欠人家的。 鄉紳觸犯律令了怎么辦?治罪還是不治罪?人活著不是單純的非黑即白。 自從下丘村起來了,一切變得不同,下丘村給得好多好多,關鍵宮中默許。 于是在跟地方鄉紳喝酒的時候,自己就帶著東西參與,反正自己吃喝的那些,絕對沒有自己帶來的東西價值大。 下丘村給香皂,自己參與聚會,放出來十塊香皂,讓人撲買,最后得的錢給聚會的花銷。 基本上都是會多出來一部分錢,這部分錢也直接在現場給青年才俊,以資鼓勵。 這種感覺太爽了,我不欠你們地方鄉紳的,我每次來都付出更多。 我只欠下丘村的,但下丘村是跟太子一體的,我怕個甚??? “知府,如何安排?”李知縣不知道宋知府心里戲那么多,他反正明白自己短時間內離不開這個崗位了。 之前還以為能夠三年一考的時候升呢!結果這邊成試點了。 這他娘的誰要是把自己給提上去,誰就是自己的仇人,恨其祖宗八輩子的那種。 這不就是變法的下面支撐嘛!關鍵現在的變法,沒人敢攔和搞破壞,陛下的刀……锃亮锃亮的。 當今圣上可不是宋神宗,誰敢攔陛下的決定? 那么自己的任務是做好宣城縣的試點工作,宋知府當然負責整個寧國府。 “給各縣的官學送去一些,自從科舉停了,一個個學子就失魂落魄起來,學業不可荒廢。 唉!他們連這點都看不透,又怎能答出來好的時務策?國家大事,不是說廢就廢的。 他們應當趁此機會,多學、多看、多想。等朝廷恢復科舉時,才能立即上去?!?/br> 宋知府決定給官學的學子們堅定下信念,送東西。 “甚好!”李知縣表示認同。 …… 別處的學子們在科舉考試停了后,感覺到天塌了。 在圖書館的五百二十五個學子卻每天過得都很充實,他們已經全部通過考核,現在幫忙帶孩子。 像極少數太小的孩子不用他們管,下丘村領回村子照看。 他們的任務是給孩子們講故事,帶孩子們玩耍,順便自己看書,內部的刊物。 刊物中寫了大明當前的一些情況,包括地方官員的運作,針對四川夏國的仗是如何打的。 大明與夷人的貿易,大明海外的一些地方的情況…… 都是他們原來學習時所學不到的東西,第一期就讓他們看入迷了。至于他們講的故事,出自下丘村孩子們的手,孩子們把憨憨哥教的故事寫下來,互相幫著完善。 然后在印刷工坊中排版,印成一本本小的故事書,這些故事書就是三字經和千字文里面的典故。 昨天學子們拿到一部分故事書的時候,發現自己以前學的三字經與千字文,僅僅學了個皮毛。 兩本啟蒙書的小故事,居然涉及到了四書五經中的內容。 “昨天給了十個冊子,我當時學三字經和千字文的時候,有人若這樣教我,我又怎會學得那么累?” 有學子在帶著孩子們打飯的時候跟身邊的同窗感慨,這些小故事太有意思了。 “我想知道是何人所著,哪個大儒?往這邊站,別擠別人的隊伍里去?!?/br> 旁邊的學子說著的時候喊前面偏出一大截的孩子,那個孩子回頭看一眼,立即調整好。 打飯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個端著餐盤,一道接一道菜接,rou菜他們最喜歡,尤其是糖醋類的。 其他的菜也不拒絕,反正都好吃,素菜中同樣有油。 別看是大鍋飯,不比福華樓的單炒差,有的燉菜類,甚至超過小鍋。 等孩子們打完飯菜,又被學子們領著到一處處地方坐下安靜地吃。 “考核結束了,咱們應該去店里當掌柜,到時孩子怎么辦?” 有人吃兩口飯,看著自己負責的幾個孩子,發愁。 接觸的過程中,他已經了解自己管的幾個孩子的情況,孩子們愿意跟他一起玩兒。 “得領回家,現在天熱,等下一場大雨,孩子總不著家也不行?!?/br> 旁邊的學子覺得孩子們不可能始終呆在圖書館,這里又不是家。 “估計能留下一部分人,外面的店鋪不夠用?!?/br> “三千多個孩子,剩一百人,一人要照看三十個?!?/br> “咱不用愁,下丘村自然會有辦法?!?/br> “下丘村有辦法我信,我愁是因為我想不出來。連一個小問題都解決不了,考什么科舉?” “應該雇人照看,下丘村有錢,雇傭二百個人,若再剩下一百同窗,一人負責十個,講故事的時候可以三十個孩子一起聽?!?/br> “故事書還有后面的,僅僅是一部分,咱出去后,能不能給咱送過去?” “你還喜歡看這種學過的書?” “沒學過,無法融會貫通,到了地方的鋪子,說不定我還要給村子中的孩子們講?!?/br> “我也想要,我要是給別人的孩子講課,他們是不是就不欺負我的店了?我擔心有壞人?!?/br> “那樣看圖識字也得有,咱們教會一些人,算不算為大明教化百姓?” “算吧?太難的講不了,簡單的還是沒問題的,咱也不是白學那么多年?!?/br> “對對對,回頭找他們商量,把書給咱們,哪怕用木頭棍教孩子,或者大人寫字亦可?!?/br> 學子們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支教方面,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和作用,看店的時候順便教授別人知識。 把這個當成以后的政績,隨時等著陛下分配官職。 第313章 人手充足醫學辦 居必七的門口隊伍依舊排著,不過沒有甩到大街上,比前段時間看起來舒服多了。 需要排長隊的人,進到了原來布帛店鋪的后面,原來布帛店后面的地方被下丘村買下。 里長說買就買,錢的問題,依舊溢價百分之五十。 后面不是鄰街的鋪子,是幾戶尋常過日子的人家,他們有院子能種菜。 現在賣的話,院子里的菜也被下丘村買下,算一季的所有菜的收入價錢。 于是他們兩天的時間就搬走了,又多拿了十五貫錢,說好的,三天內早一天給十五貫。 要不是東西實在太多了,一天他們就能搬走,其實他們就是沒想開。 早一天給十五貫,不好搬的東西值不值十五貫?不值的話扔給下丘村就行了。 換成朱聞天的話,他房契一簽,當天就把重要的東西裝箱子里面,雇輛車,把鍋碗瓢盆一堆,走了,四十五貫拿來。 或者花兩貫錢,找人搬,一個時辰全弄車上去,到外面再找新的地方。 “憨憨,五百二十五個學子考核完畢,四月初一把他們派出去,還有兩天,孩子們怎么辦?!?/br> 坐在前面的樓上,里長看著隊伍不甩到街道上,滿意的時候與學子們一樣發愁。 朱聞天小聲說:“好辦,科舉停了,上元縣和江寧縣的官學照常開。 先留一百個原來的學子在圖書館,把兩個縣的官學安排進來。 在哪學不是學?在圖書館里書多,并且提供食宿,關鍵能夠天天領悟圣上題字的精神。 叫之前的學子帶一帶他們,不要小瞧沒考上的學子,他們現在也是秀才。 考過鄉試是舉人,再過殿試是進士,比官學一般的生員強多了,他們那里最好也不過是秀才?!?/br> 朱聞天對此早有安排,人手保證夠,不止生員在,還有官學講課的人。 相信他們看到了孩子們整理的小故事,會很高興。 里長點下頭:“倒是可行,不然人手不足,雇外面的人來帶孩子,他們又不識字?!?/br> 里長把現在的情況當成辦學堂,由于科舉停止,大的孩子要跟家人干力所能及的活兒。 只有小一些的孩子才放在圖書館,正好教他們。 等更小的孩子學會了,家里的大孩子顯然也想學,再跟他們的家人說說,把大孩子送來。 “里長,選一部分愿意學醫的孩子,孩子中不僅僅有男娃兒,亦有女娃兒。 再找太醫院的太醫或醫博士教導,學習慢的讓他們慢慢學,表現出天賦的,重點照顧。 將來咱們大明就會有很多醫生,包括女醫生,處理起婦科疾病要比男醫生方便?!?/br> 朱聞天借此機會,把醫學搬上來,孩子們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給人看病。 不學的話,永遠沒有,現在廣撒網,找到好苗子,說不定能快點出師。 應天府的人口多,生病的也就多,為醫生提供了更多練手的機會。 里長繼續點頭同意,隨后轉身下樓,找人做飯,等中午的時候送到東華門,與太子商談。 到中午,大家過去,朱標一到,里長提出來此事,朱標痛快地答應下來。 不就是把兩個官學暫時挪到圖書館嘛!人家供吃供住的,還有很多書,方便。 至于培養醫生,更沒有問題,現在宮中就缺女醫。 如果元朝的時候就有很多女醫,現在宮中還用愁嗎?新的女醫,哪怕要學十年,十年后就有一群人可用。 …… 第二天,兩個縣接到通知,一輛輛馬車同時趕到,給官學搬家。 大家也沒有拒絕的權力,只能茫然地上馬車,然后一路來到圖書館。 “此地好,王樹,又見面了?!鄙显h的官學距離近,馬車主要用來拉書。 生員們自己帶著行李,跟車走過來,即便如此,有人也熱得一身汗,顯然總不鍛煉身體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