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
眼下一切都沒有了,便民處負責管理,沒人敢在這里鬧。 看著又有人同意四十文一天的工錢,他扭頭與里長說話:“如今的工錢漲了不少?” “百姓生活越穩定,經濟發展就越好,太平府由于去年開始多種一茬作物,出來務工的人減少。 那里屬于長江上游,許多貨物在那里裝卸,朝廷再開礦,大量勞工進礦區。 南京本地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食抢锏膶m殿在修,下丘村外面的廠房也需要人手。 加上運河修通,往來船只增加,人力數量減少,想在這里找人干活,自然會貴?!?/br> 里長通過當下的情況給太子講解,朱樉跟在一旁聽,他懂,這叫供需關系。 朱標思忖片刻:“是路引限制了更遠處的人到這邊務工?” “路引沒限制,許多人以走親戚的名義開路引,跑到南京干活。 北方有勤勞的人,收完水稻后便離開家到南京,有的人過年都不回去,等要快種水稻時再帶著錢回家干活。 這叫外來流動人口,與本地常駐人口在工作崗位上有競爭關系,同時又彌補本地務工人員不足的問題。 不然那個商人,六十文也招不到人手跟他出去搬運貨物,看那一伙兒人?!?/br> 里長說著指向一處地方,那邊有五六十人,但年歲都不大。 朱標與朱樉順著里長的手指看過去,那些人,瞧著小的十四五歲,大的二十來歲,不過二人卻露出疑惑的神色。 里長介紹:“從外面一個縣里來的,互相之間聯系上,俱為地少人多的人家,而且未成親?!?/br> “朱里長,怎么看出來的?”朱樉未發現那些人跟別的人有何區別。 “干活的人都光著膀子,搬運東西什么的穿衣服怕把衣服給磨壞了,帶著衣服又礙事。 大家穿的都是褲腿在腳踝以上的短褲子,腰間系一條布或麻繩,上身不穿。 那群人的后背有印子,睡草席留下的印子,有時遇下雨,不能直接躺在地上睡。 而且直接睡地上,會著涼。他們通常在寺、觀睡覺,不進去,行李放在里面,出來干活?!?/br> 里長又說細節,冬天就不好辨認,冬天人家蓋被褥。 “如此來說,也算能夠補貼家用,倒是不錯?!敝鞓它c點頭,認為別地方來的人勤快。 里長缺搖頭:“若不正確引導,他們會慢慢學壞。南京太繁華了,尤其秦淮河畔。 他們在外面又沒有人管,他們也想吃rou,看見美女同樣動心。 即便有人打算把錢攢著帶回家,同一個地方來的人也會哄騙著給帶下道?!?/br> 朱標和朱樉同時露出吃驚的神色,那群人…… “如何是好?”朱標不希望眼前的人走上里長說的那條路,都是大明的百姓。 “等下丘村外面的工坊都建好,能夠安置三千到四千人,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并且找人給他們上課。 工錢卡著不給他們,提供免費食宿,等他們要回家的人,安排人帶著他們的工錢送他們回去,最好有衙門的人跟著去一趟。他們的人和錢都安全,還能學會一些字和算術,明年還想干活,再來?!?/br> 里長說出下丘村的安排,解決三四千外來人口務工。 朱標卻搖頭:“不對,朱里長,不是這樣的,你再想想?或者找人問問,咱要得是解決所有外來人的辦法?!?/br> 朱標根本不在乎那三四千人的問題,他要從下丘村拿到更全面的法子。 里長點點頭:“對對對,不應該只考慮一部分,可是……路引查起來很麻煩,除非……嗯……朝廷允許各地開出務工路引。 比如現在只到南京,拿著那個路引到南京行,去別的地方不準。 這樣他們過來后,應天府的官府就方便管理他們,因為說好了是來務工的。 秦淮河更遠的地方建一片房子為他們住,官府給墊付房租,等他們賺了錢再還給衙門?!?/br> 里長故意的,不然他直接就說出這個辦法,他非要輕描淡寫說下丘村收多少人。 朱標頷首,覺得這才正常,高人出手怎么可能就解決三四千人? 朱樉在旁邊出聲:“不對,朱里長,還是不對,劃出一片地方,誰來蓋房子?誰收租?誰去管?之后他們干什么?他們吃喝拉撒,太亂了。 說好了的,提出問題便解決問題,你這沒全給解決,你再想想,你行的朱里長,我信你?!?/br> “呃……一會兒我呈個題本?”里長伸手入懷,猶豫下又拿出來。 “行??!”朱樉表示可以。 朱標:“……” 他敢打賭,朱里長懷里有題本,早寫好的,就是現在不給拿出來看。 “先看便民處?!崩镩L提醒,咱不是來看題本的,雖然我昨天就從憨憨那里抄來了,并且臨時學了很多知識。 朱標明白過來,對,咱們看便民處,他走進商人們買的大廳,里面都是求購的信息。 商人們坐在那里喝茶水、吃點心,有的站起來看墻上展示板上貼的紙,有人詢問服務人員,還有的在登記信息。 朱聞天始終守在朱標身邊,這可不能出問題。 朱標背個手,隨便找了塊墻上的展示板看,這處人少。 看完他才知道為什么人少,這里要買香皂,說有多少就要多少。 一個展示板上面貼了十二張紙,全是買香皂的。 朱標知道他們買不到,宮中的香皂大部分出口了,然后工坊要給將士們做肥皂帶著。 二十萬軍隊,出去一次,至少一百萬塊肥皂,避免因為小傷口和吃飯什么的生病。 宮中還要儲備肥皂,等待下一次戰爭的時候給將士們帶上。 偶爾放到市場上幾千塊香皂,都不允許某一個人購買超過五塊。 另一個有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下丘村,也不過是給福華樓和秦淮河的青樓兼酒樓的地方提供一小部分。 朱標離開這個展示板,又找個人少的過去看。 “收購蜂蜜?都是收蜂蜜的?現在有蜂蜜嗎?”朱標扭頭問憨憨。 朱聞天:“……” 第291章 一買一賣可有騙 朱聞天很想告訴朱標,有蜂蜜,現在就有了,村子那邊的地里有,這邊也從大棚中取出蜂箱放外面采蜜了。 而且冬天一樣有,你沒吃?你忘了你宮中的大棚養的蜜蜂了?你喂人家喝鹽水,還有糖水,然后割人家的蜜。 不過他不能回答,就當不清楚,用茫然的目光與朱標對視。 好在里長在旁邊,幫忙解答:“春天的蜜剛有,冬天是大棚中的,福建、廣州府那里有冬蜜。 在應天府收蜂蜜不對,咱們惠民藥局和生藥庫,大量采購蜂蜜,包括制作大蜜丸和水蜜丸。 加上宮中的人喝蜂蜜,咱們需求更大,不可能往外賣,下丘村的蜂蜜除了留著當藥材,其他的都給大家喝。 像孕婦,有時做菜會放到里面,加上小蛋糕、小面包等點心,以及果脯、蜜餞?!?/br> 里長分析出來這些收蜂蜜的商人行為有問題,別處往南京運蜂蜜,你們在南京收蜂蜜要往哪送? 朱標頷首,表示明白了,同時心情好,有下丘村人跟在旁邊,什么問題都能解答。 無怪乎父皇今年不錄取考生,那些考生保證差遠了。 朱樉也湊過來看兩眼:“六十文一斤,朱里長,這個價高還是價低?” “高了,因為白糖便宜了,咱們大量種植甘蔗,當時派軍隊去種的,甘蔗多年生,人手不足的情況不用年年種。 糖的價錢下來了,蜂蜜跟著降價,他們給出的價錢高出一倍,三十文一斤還差不多。 冬蜜可以貴一點,尤其是村子給出的方子里的鴨腳木冬天開花時的蜜,它本身能治嗓子腫疼?!?/br> 里長介紹物價比,蜂蜜的價錢與白糖掛鉤。 朱標看看左右,依舊無人理會蜂蜜的展示板:“價高怎會無人賣?” “因為朝廷要求養蜂人每年拿出一定的蜂蜜交給朝廷,就跟種地的交田賦一樣。 養蜂人需要先把蜂蜜交齊了,才敢往外賣,不然遇到個天災,拿不出來蜜,要補很多錢。 他們根本收不上來,倒是香皂,下丘村可以做一批出來賣給他們。 下丘村新買了十二個鋪子,背后是大量的工坊與雇工,需要錢,明天就做。 給咱們些堿,村子沒有多少石堿,石堿都拿來做面食,偶爾做點香皂肥皂給雇工與自己用,賣福華樓他們少量?!?/br> 里長打算接這些個單子,賺一筆,拿出來用。 “回頭我就找人送去”朱標支持下丘村賣香皂,朝廷的堿已經儲備很多了,當時挖那個礦,太深了。 現在那邊也用上了軌道和礦車,礦里的堿和堿鹽真多,感覺采不完。 大家說著話,從這個大廳轉向賣東西的大廳,這邊同樣有不少商人在看,同時登記。 “商人們愿意在這邊交易,節省一個牙人的錢,只交三十稅一的稅。 說實話,三十稅一的稅少了,這個是按照從百姓種田的田賦來計算,差不多三十交一。 商稅應該分類,利潤低的三十稅一,利潤高的二十稅一也可以?!?/br> 里長想要調整下朝廷的稅收,因為下丘村的店一旦開起來,利潤比太高了。 不交稅不行了,而交三十分之一的稅,下丘村錢又多了,即便只是一成的分紅。 里長的話音方落,周圍一群商人看過來,一個個怒目而視。 “沒事兒,沒事兒,朱里長,你們看你們的,大家不要管別人說什么??!這位是朱里長,丹青圖書館的東家,下丘村?!?/br> 有人認出來里長,連忙出聲勸,勸其他商人,別尋死。 商人們的怒氣一下子消了,即便是今天剛過來的商人,能知道便民處,自然就能從同行口中了解到那個圖書館的事情。圖書館太顯眼了,占二十六個正常院落的大小地盤,一律二層樓。 一問在哪吃飯好?同行必然介紹福華樓,福華樓在哪?丹青圖書館對面,西華門的玄津橋過來,就這兩個鋪面在橋頭。 “那……那二十稅一也高??!”有新來的人即便不敢招惹,也嘟囔一句。 朱樉一見還有人多話,立即看過去:“那就十稅一,咋還不允許別人說話了?不合你的意,你要殺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