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宮里給送來羊眼包子,牛rou茴香餡的,這都是昨天周宗走時所安排好的,湯不用宮中管。 豬rou的就不適合村老們吃,故此今天哪都不去了,再累到,朱聞天只能換方子。 明天太子成親了,絕對不可以出問題。 實際上這樣偶爾出點小毛病的情況很好,通常越這樣的人活得越久。 關鍵生小病的時候得有人幫忙治,要么小病變大病了。 吃完飯無事可做,朱聞天的小伙伴們拿出來帶著的文房四寶,練習寫字。 他們一邊背一邊寫,自己背自己寫,互相干擾,很有意思。 只有朱聞天裝傻子在發呆,實際上他在考慮一些事情,他得未雨綢繆,不能等到火燒眉毛再想辦法。 酒樓掌柜忙完早上的一撥客人,到后面看,聽孩子們背誦、寫字,有種恍惚的感覺。 再仔細看看孩子們的筆墨紙硯,他無語了,全是好東西。 他不知道這些東西其實是宮里送的,朱聞天最初買的都是便宜貨,練手而已。 后來知道下丘村的孩子們全讀書,太子都不用跟誰商量,直接給,東西再貴重能值幾個錢? 還送了書,只是書里不會寫小故事,孩子們更愿意聽憨憨哥講課。 里長等人就在旁邊觀看,幫忙研墨,跟朱元璋看好大兒讀書時候的眼神是一樣的,充滿了期待。 而朱元璋吃完飯,又帶著群臣看試銃,有木馬子的火銃。 馬皇后昨天說今天造,朱元璋等不及,直接下令,一個木片而已,又不難做。 第125章 禮儀繁瑣明日期 ‘嘭嘭嘭’一陣火銃聲響過,火銃的子彈射程反饋回來,增加一大截。 同時射速跟著增加,火銃手開始使用定裝彈,咬開一個紙包直接倒,無須考慮多少的問題。 正常來說在洪武之后的年代,大明采用小勺,拿它來當量具。 此刻直接更進一步,紙包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潮,一個兜子裝一堆。 “僅僅是一個木片?”兵部尚書劉貞拿過一個木馬子打量,這個屬于一次性消耗品。 他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多個木片怎么就遠那么多。 另一個兵部尚書吳琳同樣拿起個木片瞅:“如此簡單的東西,為何沒人能想到?” 朱元璋瞇著眼睛,開心不已,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效果,紙上畫得再好,說得再詳細,他都不確信。 汪廣洋跟著拿一片:“照這般,之前鑄造的火銃不必換回來熔了,節省人力物力?!?/br> 一時間木馬子人手一個,工部尚書安然擺弄兩下:“乃國之重器,好東西?!?/br> “另有一種箭放在銃中發射,可達三百步遠,正命工匠打造?!?/br> 朱元璋又提一個東西,他兒子朱棣時有的銃箭,當皇帝的時候,現在沒出去就藩呢,虛歲十二歲。 歷史上要再等九年,跑到北平去鎮守,跟北元的乃兒不花打。 現在不知道他還需要跟乃兒不花打不,明年徐達帶著新的武器去打北元余孽,結局…… 大家一聽三百步,琢磨下,敵人的弓箭顯然不夠,在馬上打,多挨一輪,用步兵打,多挨兩輪。 若是混戰,前面的糾纏在一起,雙方對敵后陣進行阻斷射擊,北元更吃虧。 眾人帶著想法,開始忙碌太子朱標的婚事。 之前一大堆流程都走完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告廟、醮戒。 這些下丘村的人都沒參加,參加的話收割就耽誤了。 村子的人主要參加親迎,今天是禮部官員跑到未來太子妃家門口布置,等明天朱標要帶著人乘輿出去接婆娘。 出宮門時要降輿升輅,接著轉向南,降輅升輿,接著降輿…… 反正很煩瑣,各種轉,又問又答又給大雁,站這站那,別人來回站。 一套流程走下來,尋常人的體力扛不住的,一般的司儀干不了這活兒,步驟太多。 今天群臣要保證明天不出紕漏,朱標也不學習了,養著,明天得拼。 他在坤寧宮和馬皇后聽八音盒,叮叮噹噹的,四組小人做不同的動作。 “心思用得真巧??!怎么能奏樂?”馬皇后滿眼笑意。 “說是與給弟弟meimei們的青蛙一樣,有個發條?!敝鞓藢τ谶@份禮物非常滿意。 他不缺錢,更不缺珠寶,想來對方也是如此考慮,才送一份天下沒有的東西。 自己那很小的弟弟meimei跟著青蛙跳動爬,發條勁用沒了時,青蛙一拍一蹦達。 馬皇后頷首:“琉璃鏡子亦非同尋常,比之銅鏡輕,擦拭省事。 大大小小的已讓人用木條封好四周,后宮人按照品次賞贈,俱很高興。 待你大婚過后,看著把鏡子賣給夷人,他們沒有,定能要上高價,換取糧食、藥材、金銀?!?/br> 馬皇后負責后宮的事情,哪個人應該給多少東西,有定制,鏡子也一樣。只是下丘村未提供鏡子制作方子,往后只能從村子取,還有望遠鏡。 “咱大明確實要多賺夷人錢,若銀錢多,可解錢荒之憂?!?/br> 朱標cao心大明錢不夠用的事情,做銅錢缺銅,同時混合其他的東西。 混合別的東西的目的在于民間普通人無法熔后得到純的銅,避免他們熔錢打造器皿。 并且禁止銅錢外流,外面的小國用在唐朝的時候就用唐朝的銅錢當貨幣,宋朝時又用宋朝的。 元朝也沒跑掉,如今大明,還是有人要銅錢。 關鍵他們不拿銅換,若是用兩枚銅錢重量的銅來換一枚銅錢,只要拿過來銅,保證愿意給換。 晌午的時候,朱元璋回來,興高采烈的嚷嚷:“真能飛三百步遠,加上新的燧發槍,我看北元怎么跟咱大明打?” 顯然工匠加班加點,把銃箭給制作出來讓他試用了,結果與紙上寫的一樣。 馬皇后端鴨架湯,欣喜地問:“重八,可是試了?” “試了試了,給他們送火銃,邀請他們過來觀禮做對了,可謂是多喜臨門,這份才是給我兒大婚的好賀禮?!?/br> 朱元璋親自洗手,此刻他看誰都順眼,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朱標把鴨rou片好:“待五日后,再與他們說說琉璃鏡子的事情,大明需要錢?!?/br> 他明天成親,過三天,開始宴群臣命婦,沒有身份的人無法參加。 下丘村人除外,因為下丘村太有錢了,而且還有賺很多錢的法子。 “今日的烤鴨瞧著也好,給他們送了?”朱元璋看鴨子同樣順眼。 有的野史上說他愛吃烤鴨,一天吃一只,純粹是杜撰,不過隔上七八天吃一次還是可以的。 光祿寺每天做烤鴨和燒雞,未必都是朱元璋吃,其他人想吃,不能現做,就提前做好。 沒人吃,剩的拿到宮外賣錢,很貴的,跟賣給市舶司的夷人一樣。 “送了,吩咐過,熱著保溫送去?!敝鞓藭r刻關心著村民,根本忘不掉。 …… 福華樓,后面的院落中,一村人加二十個護衛全在吃烤鴨。 掌柜的被分了一只,他沒舍得賣,要自己人吃,送來的時候是熱的。 自己以前找門路能買到的全涼,還不會熱,現在會了,光祿寺不出烤鴨了。 朱聞天這里喝酒,村老都喝一點,慢慢喝、慢慢吃,要吃到申時正,就不吃晚飯了。 在院子或酒樓門前溜達著散散步,接著早睡,明天早起,天不亮的時候,處理完生理問題,吃飯。 一早要跟著太子的隊伍轉,身上帶冰糖,感覺精神頭不足時含塊冰糖。 按照禮儀流程,估計得從早上折騰到黃昏,否則太子和太子妃不可能白天就那啥呀! 禮儀中沒提中午在哪吃飯的內容,說明不吃,餓著,早上那頓非常重要。 第126章 禮成轉殿皇帝儀 四月十二,寅初二刻,村民紛紛醒來,里長找福華樓的人給準備沐浴的桶,先燒上水。 大家上茅房,回來刷牙吃飯,粥、小蛋糕、咸菜、茶葉蛋。 吃完飯洗澡水燒好了,眾人洗澡、換新衣服新鞋,又刷一次牙。 時間到了卯初,主要是長頭發干得慢,用幾條手巾搓。 看看天,馬上要亮了,夏天的天亮得早。 福華樓掌柜醒了過來問:“你們要干什么去?外面封街了,今天太子殿下納妃?!?/br> “對呀!就是咱酒樓前面的這條街西邊,常府,我們等在酒樓外面,太子殿下的隊伍過來我們跟在后面走?!?/br> 里長點頭,是的,而且我們住的地方就是挨著,在路西邊的對面,常府坐北朝南。 負責保護的二十個護衛已經走了,另有兵將進福華樓,占據窗戶對街的位置。 “你們怎么走?太子殿下納妃,你們還想觀禮不……”掌柜說著停下。 他仔細想想對方跟宮中的往來,再看今天對方換上的喜慶新衣服以及另一套首飾,似乎…… “是觀禮,太子殿下邀我們過來的,還得住幾天,等著吃宴席。朱太一你們來了?” 里長十分誠實地與掌柜說,一抬頭,看到朱太一等四人到來,四個人也換上了新衣服,手上拿牌子。 他們來帶下丘村的人進入隊伍,這個時候整條路戒備森嚴。 這個在朱聞天那時叫常府街,向東過橋是西華門,往西則是前天溜達著去的大元興永壽宮。 福華樓的位置最適合,要是提前準備幾百斤的硝酸甘油,等太子的隊伍到旁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