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喬沛就倚著殿門,坐在兩人目所能及的地方,繼續嚼含著鹿活草。 她埋首踟躕良久,直到席墨留下的草都咽完了,心中才稍微好受一些。 抬了頭去,只見席墨與溫敘從容站在一處,明明距離自己僅有幾十丈之遙,中間卻似多了道畢生也無法逾越的鴻溝。 她心尖滋味翻涌,喉頭酸嗆不已,自個兒難受了半晌,不知不覺間又摸了把梅子來,暗暗抽噎著吃了。 第45章 問東州何處 殿上壁畫斑駁旖麗,沉著細膩,與外頭那排奡縱橫的斗辰圖絕不類同。 席墨略略掃了一圈,道是八卷長圖中,卷卷皆有龍影。 繪卷從鴻蒙初辟畫起,道龍族誕自諸空的星光,是星辰的子民。待其百年之后,龍瞳亦會化作不滅的星辰,在海洋與大地深處閃耀。 而仙人與龍眾寓于蓬萊后,九州之上逐漸出現了妖族與人族,也有了關于仙洲的傳說。 說東海之上,有仙人御龍。 后仙人歿,魂自燃,燼化鬼,曰徒離;魄乘風,靈化妖,曰晏兮。 徒離秉馭魂之能,與龍王斗,為龍族所惡,視之叛逆。后辟東海萬象之境為鬼域,納世間之魂,稱鬼王。 晏兮持御靈之威,自居閬風巔,引萬妖來拜,稱妖王。后辟西海諸空之境為妖域,劃昆侖為界,與人間相離。 這便是三界的由來。 后五百年,徒離修形,統御百鬼,有心一戰;晏兮已歿,其子晏容繼任,避而不戰,拒鬼兵于昆侖外,引之為怪談。 徒離震怒,夜屠昆侖,生魂煉鬼,兵力大熾。 晏容憤然,與徒離戰,兩敗俱傷。徒離殘軀入水,大鬧東海,水淹蓬萊。 蓬萊為舊時仙人之所,后為龍族聚居地。龍眾舉族之力,托仙洲出海,以龍氣相固。其氣浩浩,催生風潮,自成海道。此后雨生百谷之時,九州沿海隱約可見化外仙山之影。 有人欲沿此道尋仙,皆覆。 唯一二有緣人,得遇龍中善輩,有幸造訪仙洲,并定居于此,習仙人舊法,修道入境。 又二百年,昆侖立宗,宗主尊為放勛君。蓬萊亦有得道者,自號問虛子,懷九竅玲瓏骨,機緣非凡,又與龍族交好。 此間徒離再出,伐害世間。其時晏容已故,其妻女部屬,皆被放勛逐至古昆侖外西海。 徒離本為仙魂,其時再無人能敵。 問虛與龍女聯手,依然不敵。 眼見鬼氣即將覆蓋九州上空,放勛攜部眾前來支援。他前時已將晏容之女晏衣捉來,要她使徒離伏誅。 晏衣無奈妥協,反被暴怒的徒離吞噬。 徒離吞了晏衣,卻如受創般鎩羽而返。鬼氣因故暫時消退到蓬萊附近。 其后不久,放勛與問虛聯手,制定了滅鬼之法。精兵深入鬼域,以根骨為枷,龍筋為索,將徒離身魂鎖死在歸墟之中。 而后,二人將徒離碎骨,并古昆侖玉鑄造二十八顆星符,分埋于九州之間,布下九野圖陣,落了一雙封印來分隔了三界,以絕徒離禍世之念。 此役中具有明顯表率的家族,或地處星宿所應相位的家族,分守星符,成后世二十八家。 東海龍眾失筋斷脊,無以為繼,見封印已成,又感大限將至,遂尋遺冢以了后事。 問虛不忍,問可有法,曰無可解。 龍女自言獻骨,表愿以其成龍船,引修仙之人源源而來。問虛含淚收骨,親往青州造船。 此后真龍作引,蓬萊開道。清虛立派,規模初成。 席墨先時對這些只存在于秘本中的故事,所知不過寥寥片段,如今在這極其瑰壯的壁畫之下,卻是看清了龍族的過往。 他望著那處倒塌的殿壁,心中一時感慨良多。按他從前在《蓬萊記》中讀到的內容來看,那處所繪應是徒離與龍王纏斗的景象。曾頂蓮花與仙人一并遨游八極的龍王概是逝于那次突如其來的襲擊,而后龍族便與徒離水火難容,甚是拼盡全族之力,也要將之徹底驅逐。 這么想著,就聽軒轅瓔傳聲道,“溫師叔 ,席師弟,在下有要事相求?!?/br> 席墨轉了身,見他站在三丈之外,手中攥著的那束螢草映著額頭層層汗意,竟是遮掩不住的慌張。 經溫敘授意,軒轅瓔才進了他們的結界,將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前時他們一隊就落在這祀殿附近。進來探察時,余音看到了真仙足下的蓮子,言其兼璞玉之色,并珠璣之態,樣貌可喜,這就想上去一探究竟。奈何殿中巨柱之上的古龍威壓甚大,致使三人不得御風,只能徒手攀爬。 余音爬了一會兒就落了地,道是心口難受想要休息,自靠著那蓮臺底座歇下了。 軒轅瓔便和弟弟繼續攀。越往上行,威壓越大,仙人足下約莫是能抵達的極限了。兩人好容易上了蓮臺,軒轅珞心急,先去摸那蓮子,誰料甫一碰上,整個人就抽了骨頭般歪倒下去。待得軒轅瓔出手相攙,發現他雙眼無神,額心隱有青紫淤痕,怎么喚都無回應,看著像是中了惡魘術。 軒轅瓔忙背著人下來。 索性下行時沒有威壓相迫。然而落了地,卻不見了余音。 余音本來怕黑,小憩時也放了吉光片羽蟲在身邊繞著。結果軒轅瓔圍著仙人像走了一圈,見整座大殿之中,除了殿門和殘壁兩處,再看不到第三處有明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