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4節
你可以高傲,可以脫離民眾,可以任性跋扈,但你不能說謊。 前面那些問題可能是個性問題,有些人生來就是這樣,個性十足,聯邦也是一個支持特立獨行的國家。 你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個性人們頂多會覺得你的個性不討人喜歡,但如果說謊了,那就是品德問題。 在一個品德基本不及格的國度里每個人都希望其他人是圣人,這就是聯邦最有趣的地方。 女記者看林奇沒有否認,還作出了肯定的表情和動作,她稍稍用力,拋出了第一個比較核心的問題,“你怎么看待有一些人認為你歧視窮人這件事?” 這是最近爆發的,較為猛烈的一個聲音之一。 有些人認為被劃分到下層,是上流社會對底層窮人的一種歧視行為,所以他們必須住在更接近地獄的地方,忍受糟糕的街區和環境。 而原因,就是他們很窮,達不到入住中層三萬信用點的基礎標準。 他們不喜歡被歧視,所以他們對全球通的這個政策非常的不滿。 一些地區的登記處外,都是這些高舉著“我們要公平”的標語牌的反對者們,他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抗議行為,讓他們可以自己選擇去什么地方。 上層,中層或者底層。 這種反抗中上層階級的“壓迫”的風潮正在吸引一部分人的跟隨,也成為了一個社會現象。 作為統治階級,出現這種大規模的問題,肯定是需要解釋和處理的。 采訪,就是一種統治者面向所有民眾的有效溝通解釋的方式。 面對女記者比較含蓄,但矛盾同樣尖銳的問題,林奇的回答很直接,也讓人有點反應不過來,“我在保護他們?!?/br> 女記者一瞬間都不知道該怎么說話了,過了好幾秒,才接上了林奇的話,“你是說你在保護他們?” “不然呢?”,林奇反問道。 “為什么大多數普通人都選擇住在普通的街區或者社區,他們明明可以去購買中產階級社區的房子,或者半山別墅區的別墅?!?/br> “為什么他們要住在那些普通的街區和社區?” “是因為中產階級社區的開發商不愿意出售房產給他們嗎?” “我認為不是這樣?!?/br> “只要你有錢,你可以在任何社區購買房子,但這里有一個前提,是你得有錢?!?/br> “表面上看,避難所的修建是政府掏錢,并且免費安排居所,但實際上,修建避難所的錢來自于所有的納稅人繳納的稅收?!?/br> “一個只有一個人工作的普通家庭在十年前,他們一年繳納的稅收大約只有一千兩二百塊,到兩千塊左右?!?/br> “就算我們所有的家庭都是兩個人在工作,他們一年繳納的稅收最多也就四千塊?!?/br> “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們一個人一年繳納的稅收,最少都超過五千塊?!?/br> “如果是工作比較好,夫妻雙方都在工作的家庭,他們每年繳納的稅收會超過一萬五千塊到兩萬塊?!?/br> “換句話來說,中產階級繳納的稅收更多?!?/br> “更往上的階級也是如此,比如說我,每年我名下的企業和我個人繳納的稅都超過十位數,在十年前?!?/br> “稅收代表著為國家建設付出的多和少,當然它并不是全部,但代表了很大一部分?!?/br> “所以繳納更多稅收的人,肯定會享受到更好的資源和待遇?!?/br> “現在我們的人民可以免費得到一套房子,是基于建成免費分配的原則?!?/br> “實際上并不是所有人,他們繳納的稅收和對社會的貢獻,能夠支撐得起他們得到的房子的成本?!?/br> “有些人做臨時工,甚至不繳稅,但他們依舊可以分到一套房子,這難道不是我們對他們的照顧和保護嗎?” “如果一些人非要強調公平原則,那么我們會按照聯邦稅務局的歷史稅單進行購房補貼?!?/br> “所有的房子不再是免費發放,而是需要花錢購買?!?/br> “你認為那些叫嚷著要住進中產階級社區的人,有多少人是買得起房子的?” “我們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也只有這樣,才是相對的公平?!?/br> “如果真的有人對我們現在的政策感覺到不滿,可以去找工作人員登記退稅補貼?!?/br> “我們會把他過去繳的稅全部以購房補貼的形式退給他,只要他買得起中層的房子,他完全可以住進去?!?/br> “你說呢?” 女記者被林奇的一番話說的有一種“他說的很對”的感覺,盡管她內心知道這樣做其實是不對的,但她就是沒有反駁林奇的能力。 這也讓她意識到來之前,莫莫提醒她的那些話。 有什么問題大膽的問,只要不是攻擊性的,就沒有林奇回答不上來的,而且他能處理的非常漂亮! 這種超高的反應能力和處理能力讓女記者嘆為觀止,她采訪過一些名流,那些人不僅要提前看她的提問內容,還需要有人寫好答案讓他們背誦下來。 即便背誦了標準答案,在回答的時候也經常弄錯重拍。 和林奇比起來,那些人簡直不能看! 女記者調整了一下思維和情緒,“如果買不起房子會怎么樣?” 林奇的回答很快,“那么他們就不具備住進避難所的資格,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為建造避難所貢獻足夠的力量?!?/br> 女記者的提問也飛快,“如果他們不能進入避難所,很大概率會死,對嗎?” “他們不是想要公平嗎?” “這就是公平!” “有時候公平和真理一樣,并不是我們能夠得到,就一定是對我們有幫助的?!?/br> “聯邦政府,全球通,統治階層,其實很多時候都在照顧社會底層,就比如說免費的分配政策?!?/br> “住進下層的人如果在接下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足夠努力,他們只要攢夠了錢,也一樣能夠住進中層?!?/br> “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br> “我們免費的為所有人,哪怕對這個社會都沒有任何貢獻的人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保障,也沒有關閉他們上升的通道,這就是最大的公平!” “至于你之前說的階級問題,聯邦的階級一直都存在,人民們也沒有回避過階級的問題?!?/br> “其實相較于淺顯的對階級的解釋,我更認為階級是一種努力的動力,也是對努力成果的核準?!?/br> “我相信勤勞的聯邦人民能夠明白我的意思,為了更好的生活去努力,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動力?!?/br> 面對林奇的侃侃而談,女記者感覺采訪難度一下子從小學水平進入了博士的水平。 這讓她有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仿佛過去的工作采訪工作遭遇的對象都是一坨狗屎…… 第2871章 黑石電視臺的采訪成品中午就送到了電視臺高層審核,經過審核后沒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直接對全國進行推送。 盡管很多人都覺得林奇面對各種問題的回答都很古怪,讓人有一種“這他媽也太荒謬了吧”的感覺。 可真的認真思考他的話,又覺得……好像很有道理。 對這個國家有過多少貢獻,就能夠享受到怎樣的待遇,這個話一點錯都沒有! 但為什么,就是讓人覺得……怪怪的呢? 節目很快就播出了,播出之后引發了社會上巨大的反響,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林奇的說法持肯定態度。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他是在狡辯,有些人覺得林奇用一個工人和一個大資本家去作對比。 對比雙方對社會的貢獻大小,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比較。 你不能用芝麻和西瓜去比重量,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品種。 可人們越是琢磨他的那些話,又越是覺得很他媽有道理。 畢竟貢獻的大小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 別管什么壓迫剝削的事情,誰繳的稅最多,誰說話就硬氣,就像林奇說的那樣,避難所的修建來自于聯邦財政。 而聯邦財政,則主要來自于稅收。 這就讓林奇的說法成為了一個很合理的閉環,即便有人認為不應該把資本家和勞動者放在一起,但他們就是找不出合適的理由來。 而且林奇也為解決那些刺頭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辦法,查過往納稅證明,然后退稅作為購房補貼。 同時各地避難所管理層,也對上中下層的房屋作出了價格標準。 其中下層普通街區的房子,至少需要二十五信用點一個平方,一次性最少購買六十平方,也就是一千五百信用點。 但這里六十平方只足夠一家三口居住,并且很擁擠,想要住的更開一點,可能就需要八十到一百平方,這就是最少兩千信用點了。 按照林奇提供的退稅房貼,一個普通人過去十年繳納的稅頂多能退二三百信用點,這還是那種積極納稅的。 像是中層的房價就更高了,一平方最少都需要兩百點以上,同時中層的房屋面積最少都是兩百平方,這就意味著如果花錢購買,至少需要四萬信用點。 那點退稅房貼就在這樣巨額的購房款中,就更沒有什么存在感。 可能人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都他媽世界末日了,他們居然還和買房子扯上了關系。 當然大多數人都只是打聽了一下,就沒有繼續討論。 他們買不起那些中層的房子,也不打算去中層,手里能夠有點錢在下層居住的開開心心的,為什么還要繼續折騰呢? 這輩子都處于社會底層,也沒有讓他們的生活過不下去,沒有理由到了這個時候還要去折騰這些問題。 社會上對于居住在下層的討論雖然還存在,但相較于前一段時間某些人的激烈反對,已經平靜了很多。 畢竟大多數聯邦人,還是講道理的。 加上林奇在采訪中表示,如果某個人,某個家庭,對聯邦社會的發展,有巨大的貢獻和推動作用,那么他們也可以免費的進入到中層居住。 比如說發明了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生活的一些東西,又或者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有人發現過,能對科學等起到促進作用的理論或元素。 甚至是一些企業也表示,只要員工們能夠努力工作,每年他們都會拿出一些名額,用來作為獎勵,讓表現最好的人去中層居住。 這些討論和轉變的風向讓一切又回到了正軌上,即便還有些人認為這不公平,也不會影響到整體。 十一月中旬,天氣已經越來越冷,哪怕是聯邦的最南方也都降到了零下十度左右。 中南部地區大量的避難所開始開放,并迎接第一批住客,各個電視臺也在追蹤報道。 這一次全球通的政策是不止報道下層的生活情況,還要報道中層的生活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