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密碼 第1050節
以前每次都是杰魯諾先生或者他身邊的人發言,而這一次,變成了林奇,這也讓所有股東都集中注意力,其中有些人知道發生了什么,也還有些人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但沒關系,今天這場股東大會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 林奇的表情很嚴肅,“各位股東,各位代表,非常抱歉在這個寒冬突然把大家召集起來?!?/br> “如果你們注意到最近聯邦的輿論,就一定知道發生了什么!” 他說著頓了頓,你得給別人一個思考的時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長了一個好腦子。 大約幾秒鐘后,林奇才繼續說道,“鄧肯家族因為涉及很多可怕的犯罪指控,已經不符合繼續擔任聯合開發公司董事會重要的職務,同時鑒于這些事情,我再次要求股東大會,按照公司規定,收回鄧肯家族的所有股票?!?/br> “這也是我們今天議程第一部分有關于大會表決的第一項……” 沃德里克先生,帕圖先生,其他人,都安靜的坐著,他們對于林奇的發言沒有任何的表態,但也沒有反對。 這就意味著整個公司的高層實際上意見已經達成了統一,這只是一個流程,一個形式而已! 坐在這里的人,的確有傻子,但傻子并不多。 林奇能把這些話說出來,就意味著這個表決只能通過,不能否定。 人們開始通過眼神傳達一些信息,交流一些意見,林奇給了大家大約有那么五分鐘左右的時間,隨后開口說道:“如果大家沒有什么問題的話,現在可以表決了……” 一般來說股東大會的主要作用,就是表決,討論,或者得到一些公司的經營實際情況,對董事會成員的調整進行干預。 林奇提出的表決要求,在股東大會的章程之內。 秘書處開始發放表決用的卡片,聯邦人崇尚自由和公正,所以股東大會的表決,也會有一個儀式性的過程。 其實說儀式性有點片面,這實際上也是為了留下確鑿有效的證據。 不然有人口頭上同意,背后不同意,這就很麻煩了。 一張藍色的卡片,上面有表決的內容,下面有兩個框,一個是同意,一個是不同意。 人們只要在框里打√就行了,兩個都打√或者都沒有標識的,被視為棄權。 隨著當面唱票的結束,同意的人超過除了鄧肯家族持有股份之外的百分之六十七,也就是說股東大會決議通過—— 這里不是說鄧肯家族沒有表決,杰魯諾先生沒有到場,同時也沒有派代表來,所以他們算作棄權。 棄權票不計入統計的范疇之內。 林奇對這個結果沒有表現得太高興,也沒有什么不滿,很平常的樣子。 隨后他開始了接下來的議程。 “看上去大家在意見上都得到了統一,對鄧肯家族的所作所為,我表示深惡痛絕!” “讓這樣的人留在公司,是對我們,對社會,對所有聯邦人巨大的羞辱!” “我很高興大家能站在正義的這邊,那么按照規定,我們接下來將會對這部分股份,進行重新分配的討論?!?/br> 林奇看了一下第一排的那些人,沒有人有什么意見。 這也是他們希望的,誰都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好處,這就是資本家。 他們不會和你說什么仁義道德,仁義道德只有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他們才會那么做,那么說。 大多數時候他們其實都很簡單,在他們的行為準則中,利益才是最高的一切! 聯合開發公司已經成為了一個可怕的怪物,它看上去好像并不是特別的厲害,但實際上它的體量相當驚人。 鄧肯家族持有的股份是個體中最多的,這些股份釋放出來,就算是林奇都未必能吃得下,加上還有其他人的想要競爭,或者放棄,所以得需要有一個辦法。 總不能因為這些事情,一些小股東又被大股東折騰得破產了吧?! 在布佩恩,當大股東的想法得不到小股東的支持,對大股東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小股東換一批。 只要讓他們破產就行了。 大股東不會收購太多小股東的股票,很多時候小股東也承擔著很大的責任,比如說適當的時候幫大股東們承擔損失之類的。 討論其實用不太久,林奇提供了一個想法,按照目前大家持有股份重新對釋放出來的股份進行分配。 如果有人吃不下這些股份,那么這部分股份就可以轉讓給其他人。 而實際上整個股東大會中的股東,并不都是可以自由買賣股份的那種。 像是德拉格,無論是買,還是賣,最終都由不得他自己做主! 這不是個例,相反實際上有很多。 真正能自由cao作股份的,也就是那些大股東們了。 所以說到最后,這些股份還是會落在大股東的手里。 小股東們連爭都不敢爭,鬼知道你爭取了一下,會不會得罪某個大人物,然后莫名其妙自己的公司就倒閉了也說不定。 現在的情況其實已經很好了,就算大股東們手里的股份更多一些,也不會對現在的格局造成什么影響…… 第1446章 擦干凈 大家都在討論時,林奇則在和金匯銀行的代表聊天。 “……所以總行這邊會暫時凍結所有和鄧肯家族有資金流動的賬戶,除非賬戶的所有者能拿出證明,證明這個賬戶并不屬于鄧肯家族?!?/br> “除此之外,我聽說還有一大批資產要拍賣……” 聯合開發公司的級別很高,在這里的代表在外面相當于一個州行的行長。 看著好像平時也不會表達什么意見,但實際上他們的作用很大。 資金這個東西的流動,本身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你在聯邦存了一百塊,然后你跑到納加利爾去,把這一百塊錢取出來。 你取出來的錢,是你在聯邦存的那些錢嗎? 很顯然,但從鈔票本身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否定的,沒有人知道你要去什么地方,你存錢的銀行柜員也不知道。 她不可能提前知道你要去納加利爾,然后讓人把這一百塊錢送到納加利爾的某個銀行等著你去提取。 如果從更高一些的角度來看,它又是一個肯定的問題。 你的錢,永遠是你的錢,只要它是合法的! 銀行的作用實際上就等于起到了這樣一個異地存取的橋梁作用,并且它實際的作用比這個更重要。 從納加利爾榨取的財富要通過銀行才能回到聯邦境內,按照《聯邦金融安全法》的規定,大額的現金入境,是要提前申報的。 然后國家安全部門會對這部分申報的大額現金進行溯源,如果沒有什么問題的話,這筆錢會被要求存在一個對聯邦政府公開的銀行賬戶里。 這個賬戶會受到相關部門的監管,也就是說你如何使用這筆錢,聯邦政府都是第一個知道的。 你必須告訴聯邦政府你打算把這些錢怎么用,否則就不能動用,因為這涉及到了聯邦的金融安全問題。 自從大蕭條以來,在金融領域內聯邦追加了很多條安全法案,目的就是限制境外資金被用作境內犯罪行為。 包括但不限于洗錢,狙擊金融產品等。 資本家的錢,除了用于各種經營運作之外,最關鍵的還是利益輸送。 你總不能在聯邦政府官員或者銀行專員問你打算轉出十萬塊錢用作于什么目的時,告訴他們你打算賄賂一下某位參議員吧?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最終,錢還是要通過銀行回到國內。 明明都是回到國內,不同的方法有著不同的效果,明明都是一件事,這就很令人覺得驚奇。 而這實際上也是資本催化出來的一種手段,也是作為一種安全考量。 不出事情的話,錢始終都在銀行的控制范圍之內。 盡管銀行向客戶承諾并不會對聯邦政府公開一部分資料,但真的發生了一些重大金融犯罪時,他們也不會就像他們說的那樣,絕對不會把一些資料透露給聯邦政府。 這些在他們手里掌握著的錢,出不出問題,只要他們認為有問題,一樣可以隨時隨地的凍結! 所以問題又回到了最初,存在銀行里的錢是你的錢嗎? 這是一個沒有正確標準答案的問題,當你合法合理的使用這些錢的時候,它就是你的錢。 當你不合法不合理,或者有人認為你不合法不合理的時候,它就不是你的錢! 六大行在納加利爾都開了很多的分行,納加利爾人也愿意把錢存進外國人的銀行里。 至少外國人的銀行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突然倒閉提不出錢來之類的事情,納加利爾本身的幾大銀行基本上不是被收購了,就是已經破產,很難再看見它們的蹤跡。 金匯和林奇的合作關系比較廣,也比較深,雙方對彼此都很滿意。 這次代表透露的這些消息,實際上也是在向林奇傳遞一種善意的信號。 鄧肯家族的人打算跑路了,聯邦政府不出聲攔住他們,那么其他人也不會出聲。 他們帶不走太多東西,銀行凍結了他們的賬戶,地方政府凍結了他們的產業,他們頂多就是帶走一些不占什么位置,但價格高昂的藝術品,收藏品之類的。 而那些帶不走的,聯邦政府也有了處理的方法,那就是走銀行的拍賣。 只不過這種拍賣會比普通的司法拍賣更隱秘,從一開始可能參與拍賣的人就那么幾個。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然后他們都會以很低的起拍價拿到他們想要的一切。 隨后金匯銀行的代表,將一個小冊子推了過來。 “這里面有一些內容,你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br> 林奇看了一眼手邊的小冊子,笑著說了一聲謝謝。 金匯銀行的代表一走,沃德里克先生就微微搖頭,他什么都沒有說,但看得出,他是想說什么的。 林奇瞥了他一眼,隨后看起了手中的一些手冊,大多數都是各種公司的介紹,比如說這些公司擁有哪些拳頭產品,有多少專利。 這些公司有多少員工,每個季度的經營成本是多少,最近三年內的財報,還有一些不動產和資產方面的介紹。 鄧肯家族離開之后會留下大量沒有人照顧的企業,資本家們如此快速的站在了聯邦政府這邊絕對不是為了什么正義。 他們要的,就是這些東西,這些廉價的企業! 對聯邦政府來說,一家公司值一百萬也好,值一千萬也好,對聯邦政府本身來說,它的區別也只有每年納稅的時候繳得多和少的問題。 有些公司提及很龐大,但稅真未必繳得多,聯邦避稅的方法太多了,總有人能找到空子鉆。 但是對資本家們來說,這里面的關系就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