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節
田豫沉默半響,說道:“今兵糧短缺,若是不戰為之奈何?” 田豫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奈,當下形勢擺在那,若是不與諸葛亮約戰,以當下兵糧儲備情況,可支撐不了多少。換句話說,今戰與和的主動權不在他們手上,而是在諸葛亮手上。 戰爭的優勢永遠是屬于掌握主動權的一方,以諸葛亮五伐關中為例子,雖說諸葛亮打得司馬懿閉寨不出,但從另一方面可以透露出,當時戰場的宏觀形勢不屬于諸葛亮掌控。 因為凡是掌握戰爭形勢的一方,擁有何時何地與對手交戰的權利,激將計反而是掌握不了戰場形勢,不得已所行的計策。 當今位面,因南漢占據戰略優勢,加之諸葛亮消耗敵軍糧草,徹底掌握了交戰權。司馬懿縱能看穿諸葛亮有詭計,也不得不戰。 曹叡沉吟少許,問道:“仲達,今可知諸葛亮有何詭計?” 司馬懿遲疑良久,說道:“昔韓信斬龍且,先行半渡濰水之策,再引龍且出戰。其兵佯敗,誘龍且追擊。待楚兵渡河,再行水決之策,故得以下齊地。今諸葛亮渡淇水,當警惕漢軍效韓信舊計?!?/br> “嗯!” 曹叡從榻上起身,踱步說道:“我軍得鮮卑騎兵襄助,騎多而步少。為防漢軍在上游決水,當分五千步騎北上。且大軍引兵后退些許,令漢軍半渡淇水,朕令鐵騎沖鋒掩殺,何愁不勝!”“” 說著,曹叡為鼓舞諸將士氣,慷慨激昂,說道:“今國家時值危難,今如淇水破敵,將能重創漢軍,收復河南,恢復魏之舊疆,望諸卿不負朕之所望?!?/br> “諾!” 眾將各懷心思,配合著曹叡的演出。 三日之后,天氣晴朗。 曹叡與諸葛亮互通書信,約定交戰日子以及地點。且在曹叡的請求下,軻比能答應出兵,率鮮卑諸騎出陣。 天明時分,漢營鼓聲大作,旗幟飄揚,候騎奔走往來不絕。在諸葛亮的指揮下,南漢諸軍魚貫出營,分成數個隊列,聲勢格外浩大,準備渡過淇水,與魏軍交戰。 淇水北岸,曹叡授權于司馬懿,令其負責指揮作戰。 在司馬懿的指揮下,帳下數萬魏軍先于淇北空曠原野列陣,遣人告知鮮卑胡騎在魏軍方陣的左右下陣。 此時,如從天空望下看,可見魏卒持矛立盾,以密集方陣居中,左右胡騎策馬握弓,左右各有兩萬余騎。軍陣旌旗蔽空,鼓聲浩大,軍陣橫亙十里。 大纛下,司馬懿駐馬于陣前,眺望淇水對岸不斷集結的漢軍,心中多有憂慮。 近日以來,司馬懿日夜深思諸葛亮所為,但卻又始終摸不透諸葛亮的計策。今兩軍即將交戰,唯有希望半渡出擊成功,從而大敗渡河漢軍。 “將軍,漢軍已在南岸列陣,即將渡河下陣,今下是否令大軍后撤?”斥候快馬來報。 司馬懿微微頷首,吩咐說道:“令各部依照軍令,徐徐后撤十里下陣。如待漢軍半渡淇水,則令騎卒沖鋒?!?/br> 說著,司馬懿補充說道:“遣人告知軻比能,我軍騎卒如若沖鋒,勞他出騎卒策應,斷不可坐視漢軍安穩下陣?!?/br> “諾!” 少頃,候騎快馬奔馳,將軍情告訴軻比能。 當下,軻比能為了解漢軍兵馬虛實,與左右親信出陣,觀望南岸的漢卒。 得見漢軍步騎們簇擁著旗幟,即便以隊列行軍,其隊形依舊是整齊劃一。且行軍隊列朝方陣轉變時,鼓號、旌旗如一,各部寡有混亂,令軻比能不由為之肅然。 揚鞭指著漢軍,軻比能感慨說道:“漢軍為天下勁旅,若無我鮮卑率騎南下,魏人安能及漢軍?” 頓了頓,軻比能笑了笑,說道:“如漢軍主帥為霍峻,我當引騎而走。然今漢人以諸葛亮為帥,是為其軍之短?!?/br> 相較名震天下的霍峻,諸葛亮尚不足以引起軻比能重視。今諸葛亮主動渡河,更讓軻比能嘲笑連連。畢竟半渡而擊的戰術,不僅漢人曉得,鮮卑人同樣知道。 步度根挽著韁繩,恭維說道:“單于一統漠南,諸部無不臣服。今如能助魏敗漢,將名動中國。時漢、魏二人無不臣服單于,中國之錢財將盡數可取?!?/br> 軻比能得意而笑,說道:“此戰如能勝漢,我兵歸漠南,將能北擊漠北,收取大漠南北。時揮兵向西,令西域諸國歸順,我將功比冒頓爾!”軻比能有大志,常希望恢復檀石槐的聲勢,以及渴望效仿冒頓建立威震草原的鮮卑帝國。 統一漠南鮮卑與諸胡,可算是建立鮮卑帝國的基石;今介入中原戰事,當是軻比能的第二步。 “單于,司馬懿請我軍后撤十里,待漢軍半渡之時,魏騎將會陷陣沖擊,屆時勞煩單于出兵協助?!笔虖恼f道。 “好!” 軻比能策馬回軍,吩咐說道:“令兩部騎卒后撤十里,為漢軍渡河空出空間?!?/br> “諾!” 一時間,旌旗飛揚,騎卒奔走,不論魏軍步騎,亦或是鮮卑胡騎都在朝后撤軍。而漢軍則抓緊時間,步騎通過十道浮橋渡河,盡快在北岸列下軍陣。 在曹魏大軍徐徐后撤的過程中,忽然間方陣里有異動。 在大軍方陣里,劉欽見時機差不多,大聲吩咐道:“快將我軍旌旗舍棄!” “為何?” 旗兵不明所以,問道。 見旗兵不聽自己安排,劉欽急忙拳打腳踢,罵道:“今左右煙塵滾滾,此為敵軍包抄之舉。我軍前鋒交戰不利,已令大軍后撤。若不速逃,被漢軍追上,安可活命!” 在劉欽的暴怒下,旗兵將號旗扔掉,聽其軍令逃命。 “魏軍敗了,快逃??!” 劉欽高聲呼喊,慫恿帳下軍士潰逃。 “快跑??!我軍敗了!” 提前有了招呼,劉欽帳下百余名親信,在軍中四處吶喊,故作慌張的樣子逃竄。 在自家將領的cao作下,劉欽帳下三千軍士頓時混亂起來,朝著后方逃去,沖擊著堵在前方各部軍陣。 劉欽帶頭呼喊兵敗,引起了不遠處田章的反應,田章在肩膀系上紅帶,與二百多名親信擾亂軍陣,其部四千多名魏卒,在不知情形下,受將軍田章的蠱惑,紛紛舍甲棄戈而逃。 魏卒兵馬僅四萬人上下,今七千人的不戰自敗,當即引起了整個大軍的混亂。且大軍本身在撤軍過程中,加上幾百人在那呼喊兵敗,七千士卒失去陣型潰逃。 在幾個呼吸間,魏軍將士都在恐慌,甚至在前頭行軍的魏卒,因士氣低落之故,直接聽信身后謠言,直接放棄戰斗,開始潰逃。 突然出現的動亂,司馬懿懵逼不已,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什么事,為什么他大軍會出現潰逃。但司馬懿突然想到諸葛亮的奇怪舉動,瞬間明白這必然是諸葛亮搞鬼。 “諸葛村夫!” 司馬懿咬牙切齒,手中緊握鞭柄,神情懊悔不已。 “父親,今當如何是好?” 司馬師望著自我瓦解的魏陣,不知所措問道。 司馬懿神情惱怒,說道:“當令諸部整軍,如若大軍不戰自潰,我大魏將敗矣!” “走!” 司馬懿策馬而行,率親騎巡邏軍陣,希望能阻止大軍的潰敗。 “吁!” 司馬懿挽住韁繩,擋住逃兵前方,責問道:“你部主將何在?為何不戰自潰!” 逃兵見司馬懿來勢洶洶,生怕因自己是逃兵被問罪,當即換了個方向,朝人多的地方逃跑。 見逃卒不回答自己的話,司馬懿心中大怒,策馬追上,欲問個究竟。 然戰馬的馬掌受損嚴重,在奔馳過程中,馬蹄忽然陷入小坑中,整個戰馬猛地向前傾,連人帶馬摔到地上。 司馬懿被戰馬摔得頭昏腦漲,因身體年邁,在地上緩了好久,才被親信攙扶起。 “殺!” “斬曹叡、司馬懿,賞千金,封拜侯爵!” 不待司馬懿發怒,漢騎聲勢洶涌而來! 第739章 天道輪回 諸葛亮所派出渡河的兵馬,以文欽、龐德二人為首,另有留贊統率五千步卒。 當劉欽、田章二將在魏陣中作亂時,文欽、龐德二將依照諸葛亮戰前的布置,當即朝著混亂的魏陣發起沖鋒,二部騎卒為鉗形,繞后軍陣相對嚴謹的前軍,直插發生混亂的左右兩翼。 龐德年紀頗大,為首沖鋒陷陣者為龐會。其繼承父親的勇武,策馬持槊當前,在魏騎來不及阻擊時,瞬間奔馳數里地的距離,朝著魏軍混亂的側翼沖殺進去。 魏軍因自身發生混亂,且又是因為行軍關系,陣型甚是離散。面對氣勢洶洶的漢騎,魏軍將士慌亂不已,龐會與披甲戰馬未撞入人群,便見魏卒四散而逃。 頃刻間,漢軍的具裝甲騎,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入魏軍陣中。龐會持槊戳死魏卒之后,用帶有內弧的環首刀左右劈砍,斬殺魏卒數名,令余者魏卒惶恐而逃。 “斬曹叡、司馬懿,賞千金,封拜侯爵!” 龐會殺得興起,揮舞環首刀,高聲吶喊。 “殺!” 有了這份激勵鼓舞,漢騎們的士氣愈發高漲,繼續向前方沖擊。因魏軍將士士氣低沉之故,漢騎的沖鋒猶如摧枯拉朽般,將混亂的魏陣攪得愈發混亂。 與此同時,剛從地上爬起來的司馬懿,聽著漢騎沖殺的口號,嚇得魂飛魄散,顧不上整軍,顧不上摔斷腿的戰馬,讓他左右親信攙扶他逃離亂軍。 然因漢騎沖鋒而敗退的魏軍,其人群在逃竄中裹挾著司馬懿與其親信。在親信的奮力掙扎下,司馬懿終于離開混亂的軍陣。 與此同時,司馬懿再看魏軍方陣,憑他rou眼可見,漢騎們以百數十騎為單位,在魏軍陣中周旋往來,揮刀持槊沖殺,沖垮魏軍為數不多的方陣。 戰場上,煙塵遮天蔽日,漢騎不知道數目多少,魏軍毫無抵抗欲望,任由漢軍驅趕。 司馬懿神情陰郁,他今日本想列陣與諸葛亮好生較量一番,然大戰未啟,他的兵馬便自我潰敗。而今最后一支大軍的潰敗,讓曹魏再也無法阻擋漢軍。 曹魏將亡??! 司馬懿格外不甘心,他為曹魏付出太多了,今依舊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 “局勢太亂了,將軍快走!” “走!” 混亂的戰場上,司馬懿與長子司馬師失聯,身邊唯十來名親信,且因之前下馬攙扶司馬懿,眾人僅有兩匹戰馬。 當下司馬懿騎著戰馬,在親信的護衛下,盡量躲避著不知何時會殺出的漢騎。 “嘚嘚!” 忽然間,不知從何時在司馬懿的身后,出現四、五名具裝漢騎,或是看出司馬懿身份不俗,遂是起了殺心。 “甲騎?” 聞聲望去,侍從見到全副武裝的甲騎,頓時驚恐不已,說道:“將軍快走,漢騎在后!” 司馬懿轉頭望去,見到漢騎已朝他發起沖鋒,臉色不由煞白。 “駕!” 出于畏懼死亡的念頭,不管那些步行的侍從,司馬懿策馬揚鞭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