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節
自四月到八月間,關中、河南如多米諾骨牌般,兗、豫、司三州郡縣大部分被漢軍占據,摧枯拉朽般殺向洛陽。 曹叡從洛陽逃至鄴城后,見戰局惡化如此的快,在孫資的勸諫下,派人送信與霍峻,表示希望能與大漢合談。 曹叡表示愿割讓黃河以南的土地與大漢,而他自去帝號,魏為大漢的藩國,永不背叛。 對于曹叡開出的條件,霍峻豈能答應,今反而當作下飯菜,用來消遣之用。 “何事讓霍督這般歡喜!” 響亮的聲音從堂外傳入,霍峻抬頭望去,見是諸葛亮持扇而來,其神情煥發,臉上充滿了笑意,舉手投足間充滿了儒雅之感。 “孔明!” 見來人是諸葛亮,霍峻甚是驚喜,起身而迎,笑道:“孔明從許昌遠道而來,怎不提前知會,好讓孤派人迎接?!?/br> “不必了!”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兄日理萬機,河南諸州郡盡數聽兄號令,亮不敢打擾?!?/br> 說著,諸葛亮向在場文武開玩笑,說道:“都督名震華夏,天下何人不曉,亮又豈敢勞煩都督?!?/br> “好個諸葛孔明,竟敢如此揶揄,孤當治你藐視長吏之罪?!?/br> 霍峻拉住諸葛亮的手臂,故作惱怒說道?!罢埗级街巫?!” “哈哈!” 見到許久未見的諸葛亮,霍峻心情格外的好,挽著諸葛亮坐到榻上,說道:“既然如此,孔明當罰酒三杯!” “好說!” 諸葛亮見案幾上擺滿了菜肴,問道:“可是打擾兄用膳?” “已是吃完!” 霍峻讓侍從撤下菜肴,換上茶水招待諸葛亮,問道:“孔明此行是否順利?” “有將士護衛,自是無事!” 諸葛亮微嘆了口氣,說道:“僅是沿途見田野荒廢,百姓飽受饑荒之苦,亮心有不忍。戰火連年不休,漢無恩于百姓,亮深感慚愧?!?/br> 霍峻將巾帛交于諸葛亮,安慰說道:“天下不日一統,屆時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蒼生黎民可安?!?/br> “希望如此!” 諸葛亮惆悵微嘆,但低頭見巾帛上的內容,其神情略有變化,驚訝道:“曹叡欲降?” “孔明以為如何?”霍峻笑道。 “嗯!” 諸葛亮微微皺眉,說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曹叡乞據河北為王,斷不可允諾!” “曹叡之所以乞降,無非形勢大逆。今如準他所求,當恐行勾踐復國之為,遺禍無窮??!” “除非曹叡獻河北而降,孤或能允之。否則任何要求,皆不能答應!” 霍峻語氣加沉,說道:“以今之形勢,容不得曹叡有任何非分之所求!” “對了!” 諸葛亮想起曹植,問道:“我聞曹植出雍丘而降,不知兄欲如何待之?” 霍峻搖了搖頭,說道:“今尚未顧及曹植,可是孔明另有高見?”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亮軍中降人聞曹植出降,恐都督殺之,故向亮進言,望能赦免曹植。亮以為曹叡據河北未降,今如能善待曹植,或能避免困獸死斗?!?/br>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昔王莽篡漢自立,世祖重臨天下,收王莽頭于府庫,今赦曹植,何以待曹叡乎?” “今時不同于往日!”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如曹叡一人無需憂慮,僅是曹真、曹洪猶在。今若趕盡殺絕,不僅會令降人難安,亦會令三曹畏死困斗,政因勢而改,令因時而變?!?/br> 繼而,諸葛亮以扇遮口,壓低聲音,說道:“今形勢不同以往,若諸曹降后不順,區區郡守便能誅之!” 霍峻明白諸葛亮之意,笑道:“孔明倒是多變!” 頓了頓,霍峻摸著小胡子,說道:“漢魏不兩立,赦曹植恐難立聲威。不如效高祖待項氏之策,令陛下賜為劉姓。如劉植不忿,則非我漢室無恩?!?/br> “臨時之策,可如霍督之意!” 諸葛亮說道:“赦劉植罪名,令其為大漢撰文,勸滿寵獻洛陽出降?!?/br> “勸滿寵降洛陽出降?” 霍峻蹙眉問道:“孔明知滿寵有歸降之心?” “非也!” 諸葛亮向霍峻拱手,致歉說道:“稟霍督,非亮自作主張,而是亮不愿再見生靈涂炭。今如能兵不血刃下洛陽,既能保全兩漢宗廟、及洛陽宮殿,更能免傷亡之事?!?/br> 聞言,霍峻心生感慨,說道:“北伐至今,百姓流離,田畝荒廢,將士傷亡眾多。今如能兵不血刃下洛陽,當可避免將士傷亡,廟宇損毀,且還能重創曹叡頑抗之心?!?/br> 然霍峻語氣驟重,說道:“但滿寵無意歸降,或歸降條件苛刻,便休怪孤帳下二十大軍無禮了!” “可先派人與滿寵接觸,看他意愿如何!”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如滿寵有意歸降,則可與之談談。如若不成,則令諸將發兵強攻洛陽?!?/br> “嗯!”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今大軍至洛陽,你我可聯名上疏陛下,讓陛下率諸卿遷都洛陽?!?/br> “善!” 諸葛亮神情興奮,說道:“陛下與諸公籌備需要時間,而令滿寵歸降亦需時間。如諸事順利,陛下于歲末將能遷都洛陽?!?/br> 第725章 光復洛陽 在諸葛亮的言語下,以及為了盡快統一天下,霍峻頒布教令,假劉禪之名,賜劉姓與曹植,令其為漢擬寫公文,勸滿寵獻洛陽出降大漢。 并由諸葛亮擬奏復都事宜,霍峻帶頭上奏,趙云、霍篤、全琮、龐統、高翔、蔣濟、馬良、施然等大小近百名官吏署名。 馬良作為使者南下,代表眾人向劉禪上奏,請還都洛陽、長安。 馬良奉命南下之時,山陽郡人王粲族兄王凱因與滿寵同鄉,被霍峻、諸葛亮派往洛陽,以勸滿寵出降。 洛陽城,衛將軍府邸。 曹叡本想封滿寵為車騎將軍,但考慮到前兩任的車騎將軍,孫權、王凌無不兵敗,遂改封滿寵為衛將軍。 滿寵負責控衛京畿,但曹叡為防止滿寵出降,選夏侯楙出任監軍,以為牽制之用。 王凱乘舟入黃河,從孟津登岸,以滿寵同鄉、友人的身份求見滿寵。 滿寵為南漢大軍所苦惱,本不欲見王凱,但念及王凱或許是漢軍使者,便請王凱入府議事。 堂內,滿寵坐在榻上,左右無旁人,見王凱面孔陌生,頓有生疑。 王凱趨步而入,先行以禮儀,自明身份說道:“某為大漢大司馬長史王凱,今奉大司馬之命,前來拜謁將軍?!?/br> 滿寵神色不變,問道:“兩軍交戰,今王君到此為何?不怕失了性命?” 王凱不卑不亢,說道:“為將軍存亡,更為洛陽百姓安危。如能用性命換洛陽百姓安危,凱死不足惜!” 見王凱有如此膽氣,滿寵語氣放緩下來,說道:“王君莫非欲勸我出降大司馬?” 說著,滿寵語氣微沉,說道:“寵受陛下詔令,守備京畿,恕難從命?!?/br> 見滿寵語氣未那么堅定,王凱微微而笑,說道:“大司馬常盛贊滿君兵略超群,將軍何不能明形勢?” “今河南幾近被漢所用,而關中郡縣亦被我軍所得。西都長安已復,大河之南唯剩洛陽,形勢在漢,而非在魏??v將軍善守,不知將軍能守多久?” 王凱微嘆口氣,說道:“大司馬本欲強取洛陽,但葛相心念百姓,不忍見生靈涂炭。滿君莫非能無視京畿百姓,執意固守洛陽?” “今滿君如能歸降,封拜縣侯不在話下,更準統領舊部兵馬?!?/br> “雍丘王植已歸降漢室,其為洛邑而憂,特擬文章在此!” 見滿寵神情不變,王凱決定拿出必殺技,即劉植所寫的勸降文。 聞言,滿寵神情略變,伸手拿過文章,仔細閱讀起來。 劉植在巾帛上引經據典,深勸滿寵歸降大漢。 如劉植表示洛陽不比其他城池,其為中漢首都,有兩漢宗廟,東漢皇帝墳墓,更有曹魏重修的洛陽宮。 如果滿寵固守洛陽城,致使兩漢宗廟被焚,東漢皇帝墳墓被毀,那么滿寵將是罪人,其滿氏一族必將會受到株連。 如果為曹魏盡忠,他滿寵一人死,不足為惜。但若牽連滿氏家族,令祖先名聲受損,則就是滿寵罪過。 不僅于此,劉植表示他能理解滿寵的心情,曹魏有恩于他,他不能輕易背棄。但以今形勢來看,為了曹魏,滿寵更應降漢,而非固執不降。 至于為何為了曹魏,滿寵更應該降漢。劉植給予了答復,即漢魏兩國在政治上屬于對立關系,而以當下形勢來看,曹魏覆沒屬于是大概率事件。 故魏若亡了,以漢魏之間的關系,曹氏很有可能被誅殺,如果滿寵這種具有話語權的人降漢,那么在眾人的合力下,大漢考慮到安撫人心因素,曹氏或許會被免罪。 劉植以他為例,他表示自己之所以降漢,非因他茍且偷生,而是他擔心曹氏一脈絕嗣。今他雖被強制改姓為劉,但卻保全了自己家人。 給了滿寵臺階,劉植則又以霍峻、諸葛亮的大度為例子,表示他歸降南漢,因他受霍峻青睞,必然能在政治上得到榮寵。且滿寵歸降,天下不日將能一統,故他對天下一統有大功。 讀著劉植所寫文章,滿寵本就不堅定的信念,愈發動搖起來。 放下巾帛,滿寵淡淡說道:“今形勢雖利漢室,但洛陽卻非大司馬所輕易揉捏之處?!?/br> 王凱心中微沉,問道:“將軍可是欲固守洛陽,執意與我大漢二十萬大軍較量一番?” 滿寵未有給予回復,而是說道:“今形勢復雜,能否容我思考多日,繼而再答復大司馬?!薄昂螘r能有回信?”王凱問道。 滿寵遲疑少許,說道:“短則旬日,長則一月?!?/br> “滿君,未免有些久了!”王凱蹙眉說道。 滿寵含糊說道:“修繕攻城器械亦需多月,今容我考慮一月,又有何不可?” 見滿寵的出降意愿低,王凱唯有拱手告退,將會談消息轉告與霍峻。 顯然滿寵對他構造的洛陽防線充滿信心,他不愿這么快出降,更不愿輕易背棄他對曹叡的許諾。 畢竟曹叡讓他至少守半年,今尚不能守上一個月,豈不顯他無能,更顯他無情無義。 當然了,滿寵或許有待價而沽的念頭,只要他打出自己的價值,南漢或許會開出更高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