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節
霍峻幽默說道:“恐要打擾孔夫子了,望其莫要介意!” 漢魏兩軍十余萬人在孔子墳頭干仗,估計也是少有之事。日后有人去方參考孔林,估計多半會提及他與王凌的交手。 周魴笑道:“是役之后,明公當好生祭奠,以請孔夫子恕罪!” 霍峻環顧帳戰將校,笑道:“今帳孤有兵將十萬,孔子不敢不從,此蓋是以‘德’服人矣!” “以德服人?” 聞言,沛郡太守薛綜多有愕然,不能理解霍峻之語。 見人不能理解,霍峻笑了笑,說道:“孔夫子高九尺,力能舉國門之關,射能令觀者如堵墻。帳下門人三千,出游諸國而不守擾,如遇賊人,以何服人?唯以武德服人,故孤效孔夫子爾!” 此語一出,文武瞬間理解霍峻之意,皆哭笑不得。畢竟這種逆天解釋,唯有后世網絡段子才有。且在當下習儒之人的印象中,孔夫子善文而非武夫模樣。 分享孔夫子的反差笑話,當下也進入正題?!岸级?,今丁將軍已率先渡河下營,我軍接下來當如何用兵?”霍篤問道。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承淵守住泗南,孤率大軍渡過泗水下營,截斷王凌糧道,令其軍心動搖。及魏軍糧匱無食,人心渙散,再與其交戰?!?/br> 頓了頓,霍峻補充說道:“為防王凌渡泗水而逃,泗北大營有勞霍將軍率萬人鎮守,與孤夾泗水呼應。如賊欲渡河而走,你我共擊之,半渡而破之;如賊出寨邀戰,據守不出即可?!?/br> 用兵二十幾年,兄長霍篤已是軍中宿將,其性情沉穩,從不自恃身份在軍中凌人,故深受軍中將領愛戴。今北岸交給其他人駐守,霍峻放不下心,唯有交于自己兄長。 霍峻雖常吐槽曹cao用人偏愛宗將,但霍峻有時也能理解曹cao。不談宗將控制地方兵權這種政治話題,單從用兵角度上看,重要的軍事任務,害怕別人出錯,交于自家人會相對放心。 打仗這么多年以來,守家、頭陣之事大部分是交于霍篤。不過霍峻也敢用人,徐盛、丁奉、高翔、龐統都是外人。但不管怎么說,受個人感情影響下,在才能相同下,自家人會受霍峻青睞些。 俞韶拱手出列,說道:“都督,承淵雖率五千羆虺軍下營,但其兵少,且臨河下營。為防閃失,韶愿率本部將士為先鋒,支援羆虺軍?!?/br> 羆虺軍之前由丁奉、俞韶、高歆三人分別統率,隨著三人地位、戰功的變化?;艟屓顺楹?,一人留下掌軍,二人外出領軍。丁奉抽到紅簽,則留掌羆虺軍,俞、高二人受將軍號,出掌別部軍權。 “可!” 霍峻點頭說道:“今有勞公禮率兵支援承淵?!?/br> “諾!” 且不言霍峻將率兵開拔,今王凌得知丁奉趁夜渡過泗水下營,頓感不妙。 大帳內,文欽尚在夸耀自己擊退漢軍的戰功,將數百斬首夸張成幾千斬獲,在那洋洋自得。 “將軍,欽昨夜帶兵斬殺敵首兩千人,擊退漢軍突襲山壘,今望能如實上報與陛下?!蔽臍J拱手說道。 令狐浚年輕氣盛,有些看不慣文欽,冷笑說道:“昨夜若無浚佯取浮橋,君何能擊退漢軍?且將軍送至大帳首級僅五百多人,何敢自稱有兩千斬獲?” 見被令狐浚拆穿真相,文欽惱怒說道:“漢軍常會帶走陣亡軍士尸首,今千余首尸體不見,不足為奇。小子未立大功,安敢非議大將?” “呵呵!” 令狐浚想說什么反駁,卻被舅父王凌打斷。 王凌面露憤怒,說道:“突襲北山壘是為賊聲東擊西之策,昨夜賊將丁奉偷渡至孔林下營,欲斷我軍糧道。今你二人在這爭功,而不思解今下兵難,如讓賊將得知,豈不讓人生笑!” 見是王凌開口,文欽以為是幫助外甥令狐浚說話,冷笑說道:“將軍外甥有退敵之能,今何不遣其出擊,率兵驅破丁奉兵馬?!?/br> “將軍,浚愿往之!” 受不了文欽的冷嘲熱諷,年輕的令狐浚當即請戰,說道:“敵軍背水下營,我率精銳步騎赴之,必能率兵敗之,以破賊斷糧之策?!?/br> 看著令狐浚請戰,王凌猶豫少許,最終說道:“今兵事重大,不可有失??捎闪詈?、毌丘儉一同出戰,務必在賊軍大部過河前破敵?!?/br> “諾!” 第709章 狐假虎威 二十年前,霍峻欲北伐建武,效仿背嵬軍組建起羆虺軍。經多年發展已形成步四千人,騎千人的編制。 歷經二十年的戰場歷練,羆虺軍無所不破,裝備精良,儼然乃當下東亞最強軍。即便大量士卒因年齡、受傷問題退休,但以羆虺軍的選拔模式,羆虺軍依舊武德充沛。 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江淮漸漸復興,羆虺軍的武器裝備也已武裝到牙齒,因是脫產軍隊,士兵的制式武器中不配弩而是皆配弓箭,鐵甲、環首刀、長矛直接屬于是標配。 騎卒又分陷騎、游騎二兵,陷騎大馬配有馬甲,游騎快馬配皮甲,人均配馬槊、軟弓、環首刀,另配小盾。 毫不夸張地說,同數量兵馬下,羆虺軍足以橫掃所有對手。 蓋知丁奉為霍峻的羆虺軍將領,王凌慎重之下派出令狐浚、毌丘儉二人為先鋒,率九千精銳步騎突擊丁奉,企圖在漢軍渡河前,將羆虺軍擊潰。 當得知二將率兵前來,蔣濟出于穩妥起見打算讓丁奉率部憑借簡陋營地阻敵,以待霍峻后續的援兵。并認為只要霍峻過河,魏軍聞其名將會不戰自退。 丁奉則是不同意蔣濟的意見,他敏銳的察覺魏軍來者不善,直言大軍需要帶輜重南下、渡河,其行動必然緩慢。如果據守不出,讓魏軍占據附近險要,大軍過河將會受限,必須果斷出擊,擊敗敵軍先鋒。 見丁奉言語有理,緊貼目前形勢,蔣濟隨即同意了丁奉的建議。二人有了明確計劃,遂率兵列陣,以戰魏軍。 兩軍列陣皆采用當下慣行的陣型,即中間為步卒,兩翼為騎卒。蔣濟居中指揮作戰,丁奉率騎卒沖突。 魏卒人多勢眾,丁奉雖是驍勇,但依舊被敵騎纏住。所幸羆虺軍步卒剽悍,鐵甲在身,旋死不退,硬生生正面擊退魏軍步卒。魏軍還欲投入更多力量反擊,然根本擊退不了羆虺軍,反而再次被羆虺軍所擊退。 連續兩次被擊退,魏軍士氣已是低沉。蔣濟趁機指揮軍士發起猛烈沖鋒,當場將整隊的魏軍沖垮。前幾列被擊潰,后續隊列魏卒受此影響,直接轉身兵敗而走。 步卒乘勝追擊,將魏軍步卒方陣徹底攪亂。敗走的步卒自是影響到騎卒,在丁奉的左右沖突下,騎卒畏散而逃。 見魏軍步騎相繼潰敗,令狐浚、毌丘儉二人不是沒有做過努力,只是二人根本呵斥不住敗逃的潰軍,反而是這些潰軍將二人部曲裹挾而走。 見魏軍敗退,蔣濟令丁奉率騎追擊,而自率步卒加緊時間修筑營壘,以防后續魏兵抵達。然為了盡快修好營壘,蔣濟不得不將為數不多的孔林樹木砍光。 東漢之時的孔林僅有一頃地,遠未到明清時期的數百畝地。其地上樹木算不上多,但僅能說聊勝于無,緊要關頭還是節省時間。 蔣濟在抓緊時間修筑營壘,則丁奉率騎卒追殺十余里地,直到遇見王凌所率大軍,才不得不率軍撤離。 王凌得見令狐浚、毌丘儉二人被的羆虺軍打得大敗,自己阻擊漢軍的計劃落空,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當下現實與理想有很大出入,這讓王凌不得不面對渡河的漢軍! 與此同時,漢軍在擊敗令狐浚、毌丘儉二將后,作為先鋒的俞韶帶著大量戰車緊趕慢趕渡河,已與蔣濟匯合。 見俞韶攜帶戰車渡河,蔣濟大喜過望。當即指揮軍士利用戰車構筑甬道,直通已成的營地,以便霍峻能順利渡河。 在蔣濟構筑甬道之時,王凌率輕騎先行,已至漢營外不遠。 王凌駐馬而望,只見原先空曠的河畔平原上興建起一座營寨,其距泗水河僅有不到一里的距離。即便距離很短,依舊有戰車構筑而成的甬道,與營寨相連。 在甬道連接泗水方向,有數道由竹筏構筑而成的浮橋。在浮橋上,已有漢軍排列整齊渡河。而這些漢軍將士渡過泗水,便以曲屯為單位,在將校的指揮下,投入到營地的戒備當中。 在河對岸,輜重由老弱步卒看護,還有不便率先過河的騎卒。顯然漢軍想先將步卒精銳率先投送到南岸,以來增加南岸的營地的防護。而體量大、重量沉的騎卒、輜重,將會在局勢穩固后渡河。 見如此景象,王凌按韁而嘆。 從者問道:“將軍,今可擊賊營否?” 王凌看向身側的牽招,問道:“子經以為如何?” 牽招臉色凝重,搖頭說道:“賊將以營地與甬道相通,營中軍士不下萬人,觀其營地布防,我軍實難破之?!?/br> 說著,牽招指向對河,苦笑說道:“當下如有一兵能直擊北岸,或能大破其兵,擒獲霍峻?!?/br> 王凌順勢望去,卻見霍峻大纛出現在對岸,因渡河之故,其左右防備甚是薄弱。 霍峻作為大軍統帥,為了安撫人心,打算最后渡河。其坐在胡椅上,氣定神閑眺望著泗南,顯然他也發現了正在觀營的牽招、王凌等人。 “霍峻不怕我軍斷其糧道嗎?”牽招忍不住問道。 泗南道路之關鍵,牽招、王凌不是沒有防備,在過往的那么多日的時間里魏軍嚴密提防,防止霍峻派兵襲擾糧道。 但他們二人實在沒想到,兩軍對峙數月,霍峻一招聲東擊西,便將他們牽制住?;艟粏螁问且u擾糧道,更是打算截斷他們糧道。 今下霍峻與他們互換位置,絲毫不畏魏軍斷他的糧道,這讓牽招竟有些琢磨不透。要知道霍峻長期以來,依靠上游泗水運輸糧草。今跑到下游,雖斷他們的糧道,卻也是讓魏軍變向斷了他的糧道。牽招又自問自答道:“除非霍峻能從下游得糧,或是手上軍糧多于我軍。但下游皆為我魏國之城,霍峻何能得糧?” 王凌蹙眉而思,望著緩緩流動的泗水水流,說道:“泗水下游為高翔,其城有下邳?;蛟S霍峻欲引下邳之糧溯游向上,以為軍糧之用?!?/br> 牽招若有所思,說道:“我居河北時,曾聞江南有船,上無槳,不載人,竟可驅,可有此船否?” “那是車船!” 王凌解釋說道:“車船者,挾以雙輪,鼓蹈而進?;艟嗡畮?,曾造車船、排桿。車船無風而用,如遇風掛帆船急行?!?/br> 牽招理順霍峻的用兵思路,不禁感嘆說道:“霍峻蓋為世間之奇才!” 今這一招猶如神來之筆,利用自己方優勢,打破常規更改運糧路線?;Q位置,原本對峙的局勢,瞬間扭轉成優勢在己的局面。既大膽,又穩重,很難讓人不為之贊嘆。 不過王凌能見勢而知霍峻本意,著實不負文武俱全之稱。 王凌瞥了眼牽招,眼里充滿了疑惑,似乎不懂為什么牽招會當著眾人的面贊嘆霍峻,這個可是涉及立場性問題。 蓋是明白自己言語有失,牽招咳嗽幾聲,轉移話題問道:“王車騎,今漢軍渡河之勢已成,我軍將如何對之?” 王凌沉吟少許,說道:“當今之勢,我欲率卒進逼賊營,出兵與其搦戰。且為防霍峻能得兵糧,當遣使者知會泗上諸城,令其不可歸降賊人,違者斬之?!?/br> 說話間,王凌問道:“我軍兵糧尚有多少?” “稟都督,我軍兵糧僅剩四十日可用。如四十日后未有糧至,我軍恐會斷糧?!笔虖拇鸬?。 “糧草消耗怎這么快?”王凌問道。 “近月以來,河南不少兵將受命前來投奔,故糧草損耗增多?!笔虖恼f道。 “好!” 且不言王凌為當下糧道而頭疼,今在后方的文欽見令狐浚在整頓敗軍,忍不住嘲諷。 “狐得虎威,方能嚇退諸禽。然狐不知威從何來,竟不自量力欲與猛禽爭斗,可笑至極??!”文欽帶著左右親騎而來,故意譏諷說道。 令狐氏如諸葛氏般,常用后字簡稱。今文欽指桑罵槐,明在批評狐貍,實際在嘲諷令狐浚不自量力,以及強調昨日夜襲退敵的首功,在他能守住北山壘,而非令狐浚虛張聲勢退敵。 令狐浚惱怒不已,說道:“據壘而守,何能與列陣廝殺相較?羆虺軍是為天下強軍,安能輕勝之?” 文欽冷笑幾聲,說道:“你自有道理,我勝敵斬首為恃險固守,你兵敗喪卒為實力相距。然無論如何,我可獻首級于上,封得官爵,而你需受兵敗之罰?!?/br> 令狐浚破防了,直接說道:“王車騎不追究你謊報戰功之過已是萬幸,今還欲得封賞屬實可笑!” “你什么意思?”文欽瞇眼問道。 令狐浚自恃王凌是他舅父,不由露出些許得意姿態,說道:“你說我什么意思呢?” “你~” 不待文欽說話,王凌從前方回來,直接打斷二人爭吵,批評道:“大敵當前,不思報國,你二人如潑婦爭吵,是為何故?” 文欽癟嘴不語,在他眼里王凌因親戚之故,當下是在幫令狐浚解圍。 “浚知錯!” 在舅父王凌的面前,令狐浚甚是乖巧,率先道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