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節
“卿可細言!” 劉禪尊重老臣,吩咐說道:“為衛尉上茶!” “諾!” 劉琰瞥了眼霍弋,說道:“此為密事,請陛下屏蔽左右!” 劉禪神情從容,說道:“伯先為朕近臣,朕從不瞞他,卿但說無妨!” 霍弋起身說道:“陛下,劉衛尉為國之重臣,今既有要事,容臣告退!” “不必!” 劉禪伸手阻止霍弋,說道:“伯先為朕近侍,為朕料理機密之事。今既是機密之事,伯先不可不知?!?/br> 劉琰眉頭緊皺,拱手說道:“事關大司馬之事,望陛下屏蔽左右!” 劉禪強調說道:“伯先雖為大司馬之子,但卻為朕之近臣。卻不知劉衛尉有何難言之事,需屏蔽伯先?!?/br> 見劉禪態度如此強硬,劉琰硬著頭皮,說道:“稟陛下,今大司馬手握大軍,擅委官職,以舊部徐盛為青州刺史,子霍范為齊州刺史,姻親步騭為揚州刺史,國土半壁多為霍氏所治,軍中將士知霍而不知陛下?!?/br> “今大司馬或無反叛之心,但為國家大事計,當調大司馬歸國,別遣他將任之,不宜令其遠在邊境?!?/br> 聞言,霍弋情緒激動,說道:“陛下,先帝之所以委舅父為揚州刺史,因我父在淮。欲守淮者,不可離揚州兵糧。至于青、齊二州刺史,更是因父親所領行臺尚書令之職。我父素無反心,望請陛下明察!” “伯先請起!” 劉禪扶起跪在榻側的霍弋,說道:“朕深知仲父為人,豈會妄為!” 繼而,劉禪看向劉琰,冷靜問道:“卿何以疑大司馬?” 劉琰張了張嘴,扭捏說道:“琰本不疑大司馬,僅是京中不少人言大司馬欲割青齊為王。眾語之下,臣為漢室而慮,豈敢不向陛下進諫!” 劉禪暴怒而起,罵道:“昔先帝在世時,曹cao行以反jian計,欲離間大司馬與陛下。陛下明鑒而不理之,大司馬斬使以明其心。今仲父下齊,河南危急,魏人復行此策,是為讓我北伐大軍自退,令我大漢陷入君臣相疑之亂?!?/br> “朕本以為劉卿能明大理,不料卻中敵國jian計。今言為漢室而計,豈不是為虎作倀爾!” 說著,劉禪用竹簡去砸劉琰,罵道:“仲父于我漢室有恩,無仲父安有漢之今日。且不說仲父無據青齊為王之心,縱有為齊王之意,以仲父之功,有何不可?” “無仲父為國南征北戰,安有你等坐享安樂,歌舞升平。今不記仲父為國之恩,反中魏人詭計,挑撥離間,欲陷朕與仲父于不義?!?/br> 見劉禪還要拿竹簡去砸劉琰,霍弋趕忙上前攔住,說道:“陛下,劉衛尉忠心為國,且為先帝老臣,不可這般粗鄙!” 劉琰則是被劉禪發怒而驚呆,要知道劉禪登基至今,一直禮遇他們這群老臣。今不料因為霍峻之事,向他發怒扔書,超出劉琰的想象。 在霍弋的氣憤下,劉禪停止了扔書cao作,沉聲說道:“今大司馬下齊,旋取河南,是有彌天之功,今朕將冊封大司馬為齊王,與漢同休共譽?!薄氨菹虏豢?!” 霍弋勸阻道:“大漢待我漢室有大恩,臣父與臣莫敢忘之。今封齊王,臣弗敢受焉!” 劉禪甩開霍弋的手,說道:“朕非封你為齊王,而是封大司馬為齊王,伯先勿要多言!” 說著,劉禪怒目而視劉琰,吩咐說道:“從今往后,無朕詔令,不準衛尉入宮進諫,且將交由有司處置。日后如有非議大司馬者,杖罰二十?!?/br> “陛下~” 劉琰眼睛睜大,震驚說道:“臣為國而思,豈能罰我!” “非議大司馬者,何敢自言為國而思?”劉禪揮手示意,說道:“將衛尉請出宮閣,交由驃騎大將軍處置!” 劉琰被宮人架走后,霍弋趕忙問道:“望陛下收回冊封齊王詔!”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天子乎!” 劉禪滿臉嚴肅,說道:“令尚書令陳震為使,代朕前往大軍,冊封大司馬為齊王?!?/br> “陛下不可??!”霍弋苦苦勸道。 “伯先,朕疲了!” 劉禪說道:“今日暫且到此!” 說完,劉禪則帶著宮人消失在殿里?;暨疅o奈之下,唯有出宮回府。 路上,霍弋遇見吏部尚書蔣琬,欲請蔣琬入宮勸諫劉禪,談及此事經過。 了解前后經過,蔣琬笑而不能止,這讓深陷其中的霍弋一頭霧水。 “蔣吏部為長史,今大司馬有難,何故在此大笑?”霍弋不滿問道。 蔣琬收斂笑容,說道:“琬受大司馬之舉薦之恩,豈敢坐視不管。今陛下冊封大司馬為齊王,是福非禍,君何故為之憂慮?!?/br> 霍弋嘆了口氣,說道:“異姓不可封王,今陛下封我父為齊王,豈不令我父為難!” 蔣琬捋須而笑,說道:“君以為大司馬可會受領齊王?” “我父從無不軌之意,北伐前夕則有交權之念,今豈會受領齊王?”霍弋說道。 蔣琬反問道:“君以為陛下不知大司馬弗受齊王?” 聞言,霍弋似乎明白了什么,遲疑說道:“蔣君以為陛下知我父不受齊王,故下詔拜之?!?/br> “然也!” 見霍弋后知后覺,蔣琬笑道:“陛下知大司馬弗受齊王,而大司馬知陛下無封齊王之意。今陛下之所以封大司馬為齊王,是為大司馬留名,更為了解京中流言?!?/br> 蔣琬捋須而嘆,說道:“陛下聰慧仁德,非常人所能明之?!?/br> 在蔣琬眼里劉禪這般cao作充滿了政治智慧,外人非議霍峻有自立之心,劉禪借罵劉琰去表明他的態度。且為了不讓外人感覺劉禪猜忌霍峻,劉禪更主動封霍峻為齊王。 劉禪一系列的cao作,表示出他對霍峻的無條件信任,且是那種堅定不移的支持。 同時,劉禪主動封霍峻為齊王的cao作,并非將霍峻架在火上烤,而是主動將霍峻從火上撤下來。 霍峻如果足夠具備政治智慧,大概會拒絕詔令,并且向陳震表明自己無心稱王,借陳震之口,告訴所有人,他無欲封王,專心輔佐漢室。 如此一來,霍峻贏得所有士人的稱贊,其名聲將會推上巔峰。劉禪可以得到仁君、賢君之美名,達成君臣成就之美名。 不僅于此,因是向外人表明態度,劉禪必須榮遇霍峻,否則劉禪就會自毀人設?;艟荒艽畚?,或是在生前封王,否則霍峻將會被士人所唾棄。 劉禪這番政治cao作,將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雙贏! 如此高超的政治手段,讓蔣濟看得贊不絕口,這不是學習可以學到的內容,而是天賦所帶來的。但凡劉禪多疑些,或是愚笨些,便想不出這種政治手段。 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不要依仗權術治國,并非無中生有。而是劉備看出劉禪天生聰慧,對政治權術有超乎常人的領悟力。 幸因劉備之故,劉禪未沉迷法家權術,而是將‘君以手足待臣,臣以心腹奉上’之語記在心頭上。在這種情況下,政治權術反而有助君臣關系融洽! 因是私下討論之故,蔣琬將劉禪用意點明,這讓霍弋豁然開朗。 霍弋搖頭而嘆,說道:“陛下果是英明,非弋所能輕易猜透?!?/br> 見霍弋老實無害,與其父霍峻相比多有不如,不禁讓蔣琬感嘆虎父犬子。然蔣琬一想到霍范,又不禁感嘆將門世家。 “多謝蔣吏部釋疑!”霍弋拱手拜謝道。 “不敢!” 蔣琬看了下天色,笑道:“天色已晚,琬先行一步!” “慢走!” 霍弋斟酌幾下,又前往宮中,讓侍從帶他傳話與劉禪。 宮中,侍從趨步至劉禪跟前,說道:“陛下,霍秘書讓仆代他多謝陛下恩典!” 燭燈下,瀏覽諸葛亮書信的劉禪,聽聞侍從之語,搖頭而笑。 “伯先憨直??!”劉禪低聲笑道。 相比工于心計的諸葛恪、周不疑、費祎等輩,劉禪更喜歡與單純的霍弋、諸葛喬打交道。 “陛下,如何回復霍秘書?”侍從問道。 劉禪沉吟少許,笑道:“讓他勿忘鄧通!” “諾!” 劉禪有膽子敢以文、明二帝自比,顯然有幾分才能在身。劉禪之所以不從霍、葛二人手上奪權,是因他更有自知之明。論治理,他不及諸葛亮;論打仗,他不及霍峻。 二人一心為漢,他何必與二人爭權,不如大方讓權,畢竟以他的年紀足以熬走霍、葛二人。故當下不如靜心學習治國之道,了解大漢朝野上下情況。 今日他朝劉琰發怒,雖有借機發揮之嫌疑,但亦有對劉琰惱怒之因素。 劉琰作為九卿之一,先帝之老臣,為人不思進取,反而自恃身份,生活奢靡,沉迷酒色之中。今中曹魏jian計,非議霍峻企圖自立,更是讓劉禪大為厭惡。 “望大司馬早下河南!” 第698章 進取河南 劉禪封霍峻為齊王的消息,在武漢城中不脛而走。 不少閑散高官聞之此事,紛紛上疏與劉禪,希望能讓劉禪收回主意。但劉禪閉宮不出,拒收高官的奏疏。 尚書令陳震性情敦厚,得到諸葛亮書信確認后,帶著冊封齊王的詔書,趕赴泰山郡。其從江夏出發,轉走淮水,逆行泗水,終至泰山。 在陳震受命北上之時,霍峻率兵朝泰山郡進軍。 在離開臨淄之前,霍峻留兵兩萬余人與霍范,授兵萬人與徐盛。然為了盡快解決青齊地區問題,霍峻準許徐盛、霍范二人自募兵馬,吸納魏軍降卒為己用。 大軍休整月余,因得到封賞,士氣大漲?;艟秩?,目標直指泰山郡。 東路兵,霍峻率三萬兵馬精銳逆淄水而進,從齊魯長城三關之一的錦陽關入泰山郡。 南路兵,霍篤、周魴率三萬兵逆治水北上,從費、卞二城入泰山郡。 西路兵,高翔率兵從下邳出發,逆泗水而進,向泰山西部諸縣用武。 王凌帳下五萬大軍,本在治水流域屯兵,以為襲擾沂、沭河谷。今見霍峻從萊蕪入魯,有夾擊其部之趨勢,遂放棄治水流域。因王凌放棄治水流域,霍篤、周魴二將順勢入之。 霍峻率兵從萊蕪出關,經牟縣、嬴縣至梁莆,與霍篤、周魴所率的南路軍匯合。 途中為了保持與青齊的聯通,霍峻委侄霍攸之為嬴郡太守,領兵五千經略泰山郡東部諸縣。 考慮到青齊初安,供給霍、徐二將已是不易,兵糧難以跨越泰沂山脈運糧,依舊是要依仗沂、沭河谷補給。 經一番斟酌,霍峻棄濟水支流的汶水行軍,而是選擇從泗水上游進軍,攻取泗水沿岸諸城,欲與從下邳出兵的高翔在陸湖匯合。 霍峻欲打通泗水流域的企圖,被王凌、呂虔二人看穿。徐州刺史呂虔守彭城,阻擊高翔向北用兵;王凌率豫州兵馬進駐魯縣(今曲阜)北部,在泗水南岸的山嶺下營。 霍峻率兵順泗水而行,見王凌占據南岸的險峻,率兵至遼闊的北岸下寨。 漢魏兩軍在隔泗水而對峙,漢軍在平坦遼闊的北岸,魏軍則在險峻的南岸扎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