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節
“時有援軍在外,將軍率軍在內,待敵兵疲而力竭,里表呼應,將能挫敗霍峻。凡霍峻引兵稍退,將軍遣人約舊人,諸城聞風而動,與大軍同擊漢軍,將軍當可取勝?!?/br> 因常年兵敗,孫權甚是悲觀,問道:“劉君之策如若不成,為之奈何?” 劉曄愣了愣,反問道:“不知孫君有何高見?” 孫權抿酒樽里的酒,悲觀說道:“漢欲滅魏久矣,江漢諸軍,被諸葛所??;青徐之兵,非霍峻之敵,故我用先生計,求退霍峻。如幸能勝,齊地自清?!?/br> “如若不成,霍峻長驅入齊,河北動蕩,河南不存,則天命在漢。為尋生路,我欲與君遠離中原,浮海渡至遼東,偷亡蠻荒之地,以求暫存?!?/br> 聽著孫權逃亡平州的做法,劉曄張大嘴巴,有些不敢相信。 劉曄沉默良久,說道:“將軍為督帥,不宜未戰而先懼。今青齊大軍尚在,據守齊郡,是為上策。將軍如能退霍,將為國之功臣,遠至平州,非為上計?!?/br> 頓了頓,劉曄說道:“將軍酒醉之語,出得君口,入得我耳。除天地外,無他者可知?!?/br> 劉曄與孫權相交十幾年,不可能因為這幾句話的事,便出賣孫權。畢竟孫權那番話,不僅為自己而考量,更是有為他考慮。 “善!” 待孫、劉二人深夜漫談時,寂靜的夜色下忽然間響起了熱烈的軍鼓聲。 “咚!” “咚!” “什么聲音?” 孫權雖是在帳中,但對帳外聲音敏感。 “可是營嘯?”劉曄問道。 “不像是營嘯!” 孫權搖了搖頭,大步直出營帳。 出了營帳,那熱烈的鼓聲愈發清晰,且從四面八方擠壓而來。且在鼓聲下還伴隨著喊殺聲、馬蹄聲。 反應過來的孫權,驚恐失色,說道:“漢軍莫非已敗孫禮?否則安會至此!” 聽著愈發逼近的喊殺聲,劉曄酒意消退,惶恐說道:“今未及一日,孫禮、胡質二人行列車陣,怎會兵???” “將軍,大事不好了!” 親衛奔跑而來,氣喘吁吁說道:“四面鼓聲大作,人影攢動,漢軍將入我營,還請將軍避退鋒芒!” 孫權拽住親衛的領子,問道:“漢軍怎會至此?” 親衛急忙搖頭,說道:“孫禮未送軍報至此,仆不知??!” “黃昏前,孫禮遣騎來報,言霍峻率兵銜尾追擊。然僅過四、五個時辰,霍峻率步騎驟至大營?!?/br> 劉曄神情失落,喃喃說道:“如此看來,孫禮、胡質二將已是覆沒,霍峻星夜奔襲而來。如此用兵恍如鬼神之術,我計敗矣!” 劉曄是真沒想到霍峻這么猛,不到半天的功夫便解決胡、孫二將。甚至還率步騎追上他們,趁夜重圍而攻。 “霍虎之攻,猶如神鬼,莫能當矣!” 孫權環顧遭襲而混亂的營壘,驚恐而嘆道:“今當速走,不可久留!” 生怕被漢軍擒獲的孫權,見漢軍四面襲營,膽駭之下放棄大軍,率數百親騎出逃。 夜幕下,遭襲的魏營混亂異常,孫權與六百余騎從西面殺出,直往北面的芮玄所部而去。 因失去了孫權指揮,魏營中將士們面對漢軍步騎的突襲直接潰敗,所發生的戰事太過短促,讓漢軍有些意想不到! 霍峻駐馬而望魏營,左右百余騎打著火把簇擁。 龐德策馬而來,匯報說道:“都督,孫權舍棄營帳,率親騎出逃了!” 說著,龐德吐了口唾沫,說道:“孫權小兒太能跑了,稍微動靜便逃!” 霍峻挽著韁繩,冷笑說道:“孫權喪膽驚駭,竟棄軍而走?!?/br> “龐德何在?” “末將在!” 霍峻揚鞭前指,說道:“孫權向北而走,必是逃向芮玄所部。令明率本部騎卒追擊,縱擒不得孫權,亦要讓芮玄兵馬離散?!?/br> “諾!”龐德領命而走。 第692章 招撫青齊 八月,因糧道受襲,孫權以孫禮行車陣殿后,率軍舍諸城而逃。 是日,霍峻率精銳追擊,以火車計破車陣,斬孫禮,降胡質;星夜窮追孫權,四面突襲魏營,孫權驚駭喪膽而逃。 孫權率親騎投效芮玄,龐德奉命再追之。孫權與芮玄舍輜重、圖書逃亡,龐德追擊不及,盡虜芮玄帳下老弱,得輜重、圖書而歸。 下午,魏軍殘寨。 滾滾黑煙裊裊而升,殘破的魏營里尸體、死馬、圖書、輜重散落一地。 霍峻按劍巡視,望著狼藉的殘寨,笑道:“孫權上長下短,本因善射而短于奔走,不料腿腳竟這么快,一夜間竟能連棄二寨!” 龐德躬腰而拜,說道:“孫權帶千余騎渡行汶水,德率騎追擊不及,還請大司馬責罰!” 昨夜孫權率六百多騎出逃,先至芮玄營寨歇腳。然得知龐德率騎兵猛追,生怕被擒的孫權,讓芮玄舍棄營中輜重、書籍,一同率千余騎而逃。 龐德率三千騎兵一路尾隨追擊,追殺孫權到汶水。孫權率騎從橋渡過汶水,見龐德窮追不舍,下令燒毀汶水木橋,斷絕龐德追擊之路,這才得以擺脫。追擊不成的龐德,唯有原路返回! “燒橋得生,實乃天意,非君之過!” 霍峻安撫說道:“令明隨孤奮戰晝夜,帳下將士多有疲憊,可先休息?!?/br> “大司馬在此,德不敢休息!”龐德說道。 霍峻從追擊孫權起,已經快兩天不曾合眼,今下精神之疲憊rou眼可見。 “無事,蔣長史稍后便至,令明且先退下休整!” “請大司馬保重身體!” 龐德帶著幾名親衛退下,獨留下丁奉與霍峻。 霍峻踱步巡營間,只見一文吏被漢卒押解,其發髻凌亂,衣裳襤褸,面容沮喪,雙手被繩索捆綁。 “都督!” 漢卒行以軍禮,向遠處的霍峻問好。 聽得漢卒如此稱呼,文吏反應頓時劇烈起來,掙扎喊道:“霍司馬,我祖與中祖有舊。昔中祖在北海時,我祖多有助力。今大事將成,何以囚功臣之后!” 聽得文吏這般呼喊,霍峻停下腳步,示意士卒為文吏松綁,問道:“不知先生是為何人,與先帝又有何干系?” 文吏揉了揉疼痛的手腕,而后作揖而拜,說道:“仆為鄭小同~” 未待鄭小同說完,丁奉忍不住笑了出來,說道:“安有貴人自名小同?” 文吏怒目而視,但礙于形勢不敢發作,繼續說道:“仆之大父為鄭公康成,父為鄭君益恩。昔中祖治平原,轉救北海時,我大父多有相助。今借先君之名,非仆欲求富貴,僅望明公勿犯青齊諸郡?!?/br> “鄭康成?” 丁奉懵逼了下,瞬間反應過來,說道:“莫非是北海鄭師?” “然也!” 鄭小同捋須而笑,神情間充滿了驕傲之色。 鄭康成非是他人,正是漢末大儒鄭玄。鄭小同是鄭玄的孫子,直系嫡孫。其名之所以稱為鄭小同,實因鄭玄見孫子的生辰與自己相同,故為孫子取名鄭小同。 不僅于此,鄭小同之父為鄭益,年少被孔融舉為孝廉,管亥圍城時赴難。鄭小同為鄭益的遺腹子,少小被鄭玄撫養。故鄭小同習鄭氏學,為青齊士人所敬重。 聞言,丁奉縱是粗鄙,但也曉得鄭玄之名頭,拱手道歉道:“奉為武夫,言語多有得罪,望鄭君見諒!” “不敢!” 見丁奉主動道歉,鄭小同不敢端著,回禮以示不計前嫌。 霍峻笑了笑,說道:“先帝在世時,與孤論諸賢,談及鄭公、孔北海,起身而嘆!” 繼而,霍峻感嘆了聲,說道:“惜孤不能親自拜會鄭公,向其請教學事?!?/br> 鄭小同說道:“仆幼年時,曾多受大父教誨。言及英雄者,大父推崇中祖,言能興漢室者,非中祖不可?!?/br> “鄭公實有先見之明!” 霍峻應和了聲,見鄭小同衣著狼狽,說道:“來人帶先生前去洗漱!” “多謝明公!” 待鄭小同退下后,丁奉問道:“都督莫非對鄭先生不滿?” 霍峻搖了搖頭,笑道:“鄭小同非鄭康成,僅是鄭公之孫罷了。借其名安撫青州士人便可,何須過多禮待。至于才學如何,觀日后所為便知?!被艟娺^太多人了,豈會將鄭小同與鄭玄等同起來。如若是鄭玄親臨,霍峻說不準會親自作陪。今僅他的孫子,且又是降人,稍微禮遇便好。 丁奉略有好奇,問道:“先帝在青州時,莫非真與鄭公有舊?” “何止有舊!” 霍峻笑著回憶,說道:“先帝雖出生涿郡,但非邊將武夫,潛心交儒,崇士禮下,深得儒人敬重。如孫公祐(孫乾)為鄭玄之徒,由鄭玄薦至徐州。且鄭玄居徐州六載,先帝領徐州時,多有拜之?!?/br> 霍峻在武漢時,常與劉備談論時事。在聊天時,劉備常常會講述他過往所經歷的人或事。 鄭玄晚年時受陶謙邀請至徐州避難,孫乾在那時成為徐州官吏。隨著陶謙病逝,徐州便由劉備接管,孫乾成為徐州從事,而鄭玄自然與劉備有過交際。 鄭玄離開徐州,前往故鄉北海時,與呂布襲取徐州有關。時鄭玄見時局動蕩,在孔融的邀請下,重新回到故鄉。 劉備在世時,每論及政事,或多或少會引用些鄭玄、孔融的話。如在大赦問題上,劉備便引用鄭玄之語,吐槽劉表常年大赦。 至于劉備與陳紀、陳群父子的聯系,需要追溯到劉備出任平原令時期。陳紀曾任平原相,而劉備當過平原令,在陳紀前往長安任職后,劉備轉任平原相,接任陳紀的官職。 因陳紀是劉備的老領導,劉備不忘舊恩,在出任豫州刺史時,征辟其子陳群為從吏。 今鄭小同言,鄭玄對劉備有照顧不算作假,畢竟得益于青徐時期積攢下來的資源,劉備才能在亂世中嶄露頭角,脫去邊郡武夫這一形象。 總而言之,劉備在青徐任職的那段時間,結交上陳紀、鄭玄、孔融等名士,為他積攢起人脈,幫他融入青徐士人圈子。 然與劉備邊郡武夫身份類似者不少,有公孫瓚、呂布、張楊、孫堅等輩。然除了劉備外,余者無一能得到士人的認可。 公孫瓚雖有洛陽侯氏加持,且拜師盧植,但他卻得不到士人的認可。在執掌大權后,公孫瓚反手排擠幽州士人,與其自我割裂。 呂布雖得到兗州士人的擁護,但兗州士人本質是出于利用為目的,而非真心擁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