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節
“丞相!” 霍峻擱筆于架,起身親迎諸葛亮,笑道:“今日政事繁忙,丞相能抽身至此,莫非有要事尋我?” “然也!”諸葛亮坐到榻上,當即取出鄧芝書信,說道:“伯苗萬里來信,言軻比能入寇并州被張郃所??!” “嗯?” 霍峻拆開書信瀏覽,只見鄧芝在書信中匯報了鮮卑之近況。 在誘叛步度根之后,嘗到甜頭的軻比能不顧鄧芝相勸,令步度根說服泄歸泥反叛曹魏。 針對步度根策反泄歸泥之策,曹叡早有預料,其命泄歸泥詐降鮮卑,而后派張郃出兵并州。 軻比能不知是計,率騎兩萬深入并州,欲接應泄歸泥。不料張郃在陘北設伏,田豫、牽招共同率兵出戰,因地形狹窄,鮮卑騎卒難以展開,則被魏軍大破之。 軻比能所率兩萬騎兵折損大半,其狼狽逃回漠南,盛怒之下本欲處決步度根。幸鄧芝出口相勸,才讓軻比能冷靜下來。 兵敗之后的軻比能為統一漠南,決意將用兵對準河西蒲頭,而非過多參與河北之事。這讓鄧芝擔心軻比能會因兵敗之事,不會為漢出兵襲擾河北,特將變故上疏與諸葛亮。 見書信以上之內容,霍峻問道:“軻比能兵敗太原,決意轉取蒲頭,不知孔明有何見解?” 諸葛亮輕撫羽扇,蹙眉說道:“為恐軻比能變心,需讓伯苗多留幾月,讓其必要之時,勸軻比能出兵?;蚴橇習排c軻比能,讓其嚴守盟約?!?/br> 早期鄧芝為軻比能所謀劃之事,其為不懷好意之策。鄧芝讓軻比能誘叛步度根、泄歸泥,實際上是想引起鮮卑與曹魏的長期戰爭。 當下鄧芝是擔心軻比能會因大敗陘北,被曹魏打怕了,短期內不敢向曹魏用兵。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今漠南之形勢,仍以軻比能獨強。其雖損傷萬騎,但未傷及筋骨。當下軻比能之所以專取蒲頭,當因蒲頭在后,令其難以全統西部?!?/br> “故以峻之見,當勸軻比能早日攻下蒲頭。待軻比能全統漠南,其見曹魏空虛,以其之心性,自當會率兵助我?!?/br> 有鄧芝為大漢所探得的消息,霍峻大體能了解軻比能的野望與想法。軻比能渴望恢復檀石槐之榮光,故欲統一漠南、漠北。 統一漠南、漠北之關鍵,在于統一漠南。而對軻比能而言,漠南地區僅差河西鮮卑諸部。而統一河西鮮卑之關鍵,首在解決西部大人蒲頭。 蒲頭所統部民有五、六萬戶,可出數萬騎為戰,其勢力如與曹魏聯合,足以阻擋軻比能統一河西。 當下軻比能所做之事皆是為統一鮮卑而打算,今誘降泄歸泥不成,取之出路唯有向蒲頭下手。如果打下蒲頭,軻比能自然會將目光對準曹魏,勢必會報兵敗陘北之仇。 “欲讓軻比能取蒲頭不易,曹魏必會出兵鉗制!”諸葛亮憂嘆說道。 說著,諸葛亮話鋒一轉,說道:“除非軻比能趁我軍北伐之際用兵,令曹魏無瑕顧忌漠南邊事,方有機會兵破蒲頭?!?/br> 霍峻笑了笑,說道:“我料軻比能亦是如此所思,我軍借鮮卑之力伐魏,而他欲借大漢之力統一草原!” 漢與鮮卑聯盟,其本質上來說是互相利用,各有算計而已。漢欲讓鮮卑襲擾河北,分散曹魏兵力;而鮮卑欲趁大漢北伐,一統漠南。 諸葛亮撫扇而吟,說道:“如此看來,我軍北伐早期,軻比能當不會出兵助我。需待軻比能盡取蒲頭之后,才會出兵襲擾河北!” “大概如此!” 霍峻如實說道:“明歲春夏用兵,宜當有所斬獲;入秋冬之時,當駐守營壘,以待鮮卑襲擾之消息。更待后年春,待魏軍疲憊之時,繼而用兵作戰?!?/br> 明年大漢北伐,因時間、水勢、氣候、糧草等相關因素限制,其注定是一場長時間的作戰。 在霍峻初步的計劃中,用半年時間行軍作戰,盡量在河水干涸之前斬獲戰果。及入秋冬之后,霍峻兵馬就地駐扎,補給糧草、軍械。到后年春天,再繼續北伐。 根據當下之情況,軻比能暫時無法出兵曹魏。那么軻比能出兵之時機,最好能在明年的秋冬之時,出兵襲擾曹魏河北。 “那當書信與鄧芝,讓其助軻比能早下蒲頭。而后盡力勸軻比能在明歲秋冬之際,出兵襲擾河北,以為疲魏之策?!敝T葛亮說道。 “善!” 霍峻點了點頭,想了什么事,笑道:“出師之表文,孔明是否已成?” “政事繁多,出師表文尚未動筆!”諸葛亮問道:“不知仲邈如何?” 霍峻遮掩住《北伐表》開頭,尷尬說道:“峻表文粗略,仍需修改!” 此次北伐前夕,諸葛亮欲寫《出師表》上奏,霍峻也準備寫表出征。但在筆墨功夫上,霍峻著實有些不行。為了不弱諸葛太多,霍峻已經打算請王璨出面潤色。 “孔明入堂之前,吏部侍郎王祥欲薦諸葛蕃任職儋耳郡守,不知孔明何意?” 霍峻說道:“諸葛蕃雖有大才,但年紀尚小,且其初降漢室。今令他居尚書臺有違舊制,更不利磨礪其之才能。故不如讓他外任郡守。觀其所為,而后進以拔用?!?/br> “亮以為可行!”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昔亮召見諸葛蕃,因觀其言語有度,身懷大才,故提拔而用之,特委居刑部。當下儋耳郡守有缺,可從兄之言語,讓其外任磨礪才干!” 第662章 撰表出師 是夜,明月如鉤,清輝灑地,照亮丞相府內庭。 明月當空間,夜風而拂裳,深夜因撰表而難以入眠的諸葛亮獨自踱步于充滿蟲鳴之聲的庭院。 抬頭而望明月,諸葛亮心中生有幾分感觸。 自與先帝江上相逢已有二十余年,在這二十余年間,他隨軍東征江東,初輔先帝平孫吳;而后夜以繼日持政,以壯先帝根基之筋骨。 曹cao舉大兵南下,先帝與劉琦聯合,霍峻統兵出戰,他奔走山水之間。大破曹魏之兵之后,先帝得有揚州之半壁。而后劉琦病逝,他與霍峻聯手,迎奉先帝入主吳楚。 以武漢為治,東以霍峻下江淮,西以關羽征巴蜀。在那幾年間,先帝所轄疆域大增,得有今南漢立國之根本。先王而后帝,季興漢室。 惜先帝征關中不克,歸京數載而崩。時先帝托孤之時,西土sao亂,曹丕虎視。所幸霍峻統兵善戰,鐘離一役,重創魏國,旋下壽春,得以揚威;而自己花費近一年時間,安撫西土人心,平設寧州。 至此,漢之國力達到巔峰,魏之國力最衰之時! 之后,霍峻竟大膽提出戰略決戰,欲舉全國之力下河南,而后再休整伐魏。 說實話,霍峻所提出的戰略決戰,他不太認可。換是他主政,多會以穩妥行事用兵。但經霍峻說服,以及他對形勢的分析,他果斷同意下來,更準備出兵配合霍峻。 當然了,說是被霍峻說服,不如說是他信任霍峻的軍事才能。自霍峻出道統兵以來,其在戰略布局上幾乎沒有任何問題。 陸遜出兵關西,以鉗制曹魏關西之兵馬。而他與霍峻將聯手出兵河南,他負責牽制許、洛之兵,霍峻大軍突前。 若用兵得當,大軍兵破河南,那么還都洛陽,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待掃平曹氏余孽,天下承平之后,他將能可成先帝托孤之負,以全陛下之重遇之情。 念及于此,諸葛亮想起霍峻自言退隱之事,不禁搖頭而笑。說實話能與霍峻同事,算是人間之快事。 論武功聲望,霍峻可以說是威震天下,若想獨掌大權,沒有任何問題。但霍峻始終顧忌什么,在很多事情上與自己商議。 甚至在北伐之前,不知北伐結果如何,霍峻別急不可耐的找自己聊心里話,直言戰后退休安排,讓自己繼他之后。 當時霍峻和他開蕭何玩笑時,他無疑是不滿的,那是對他的不信任。不過諸葛亮亦能理解霍峻之所為,如霍峻所言軍功赫赫,縱陛下不猜忌,群臣更會猜忌。 實際上,劉禪在這幾日與他有過探討,劉禪希望效仿周室分封建制的方式,將霍峻封到朝鮮。 諸葛亮本是不同意,一是朝鮮苦寒,多蠻夷居住,此舉有刻薄功臣之所為;二是自高祖之后,異姓分封基本被廢除了。 但劉禪意味深長之語,讓諸葛亮不禁動搖了念頭,即若不將霍氏封出去,其圍繞在霍氏周圍的政治集團在未來數十年之間,多半難以消失,且會一直影響漢室。 若將霍氏封出去,其附屬的政治利益集團要么隨之東遷,要么被他所用。屆時南漢朝中雖有大量軍功集團,但總體而言,卻在可控范圍之內。 顯然陛下雖年幼,但卻非外人看起來那么單純,如不好權力,禮遇老臣之類。其之所以不觸碰權力,將朝中之事交于他與霍峻,皆因陛下有自知之明。 陛下掌握權力,不說能否一統天下,光為了得到權力,恐怕就會與老臣展開爭奪。當下之形勢,他讓能臣志士為漢室沖鋒陷陣,而后利用政治手段,便可以得到相對干凈的朝政,不可不謂有聰慧。 陛下年紀尚輕,若經他這般cao作,不能說讓漢室走上鼎盛,但卻能讓南漢迅速穩固下來,不至于二代而亡!念及于此,諸葛亮想了想自家人,微嘆了聲?;艟兴斖寺?,而他雖與劉禪交好,他也必須為日后退休而考慮。 忽然間,涼風夜襲而來,諸葛亮打了哆嗦,將思緒拉回現實。 “出師表?” 諸葛亮踱步而思,低吟說道:“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二分,南土強盛,逆魏傾衰,此誠北復中原之時也?!?/br> 蓋有了寫作之思路,諸葛亮轉身回屋,在橘紅色燈光下,坐榻持筆而書寫。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今臺部之六尚書,秘書之諸侍臣,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br> “臣本布衣,耕漁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然先帝落難至檀溪,不以臣卑鄙,三拜臣于江上,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后征江東,受任于平寇之際……” “先帝知大司馬韜略,曉臣之謹慎,故臨崩寄大司馬與臣之大事。受命以來,逆魏望淮,西土sao亂,故大司馬提兵北擊,大破曹丕,旋取壽春;臣五月西行,安撫巴蜀,深入不毛……” 諸葛亮洋洋灑灑近千字,其字詞雖簡略直白,但又情真意切,訴說著諸葛亮為漢室效力至今之事,凡讀表之人皆能從中感受到諸葛亮殷殷囑托之語。 若說與歷史上有何不同,因漢之國力不同,蜀漢夷陵慘敗之后,諸葛亮力挽狂瀾,經休養生息多年,方能出兵北伐隴右;當下之形勢,經多次對戰,大漢北伐形勢樂觀,而曹魏處于衰退期。 故形勢之不同,漢盛而魏衰之際,諸葛亮在表中透露出更多積極之信號,以及諸葛亮對北伐中原前景的樂觀。且因劉禪聰慧,諸葛亮在表中更是提點劉禪多聽良言。 《出師表》一氣呵成,諸葛亮為了不出問題,一一細讀糾正、潤色,而后以俊秀的字體抄錄到巾帛上,準備明日上疏與劉禪。 在諸葛亮抄錄出師表時,霍峻所疏表文正由王粲潤色。 名義上霍峻讓王粲幫他潤色,但王粲看了幾眼,根本不想潤色,多有嫌棄霍峻所寫《北伐表》內容。 “仲邈,此語有失妥當,太過直白,不宜書于表文當中?!?/br> 王粲埋頭讀著霍峻的表文,邊修改,邊‘潤色’說道:“不如這般書寫,中漢之末,董卓亂長安,致海內崩裂,河洛蕭條,幸而驟亡,本宜安泰。然曹cao篡逆,漢陵危逼,國統不正……” “伏惟先帝稟乾坤自然之姿,挺漢祖光武之德,大存經略,光復漢室,疆理吳楚。值復神州,還與舊都,先帝驟崩,大業中喪。為延舊志,先帝托臣以伊、霍之事,臣蒙殊恩,故事二朝,身非羈旅之賓,卻有復土之志?!?/br> 說話間,王粲下筆如有神。但久不見霍峻回復的他,遂回頭看向霍峻。只見霍峻趴在案幾上酣睡,獨留他一人潤色。 “霍仲邈!” 王粲差點被氣笑起來,黃昏以飲酒之名騙自己登門。喝到中途,請自己為他《北伐表》潤色,自己被忽悠住了,滿口答應下來。當下自己潤色大半天,而霍峻卻當場酣睡,豈有此理! 王粲本欲叫醒霍峻,但念及叫醒霍峻也無用,最終無奈嘆了口氣,轉而埋頭為霍峻寫表! 第663章 孤信孔明矣! 建興三年,七月。 武漢行宮,朝議之會。 “臣峻言:昔中漢之末,董卓亂京畿,致海內崩裂,……然曹cao篡逆,威震華夏,漢陵危逼,漢統不正。所以遐邇悲惶,痛心于既往者也?!?/br> “伏惟先帝稟乾坤自然之姿,……歷鐘離之役,狼狽失據,權幸中土,風群兇妖逆知滅亡之無日,騁思順之心,鼓雷霆之勢,則曹叡之命不誅而自絕矣!” “夫人情昧安,難與圖始;非常之事,眾人所疑?!氏蛄x之徒履亡相尋,而建節之士猶繼踵無悔?!?/br> “伏愿陛下決玄照之明,斷常均之外,責臣以興復之效,委臣以終濟之功。臣雖庸劣,才不周務,然攝官承乏,屬當重任,愿竭筋骨,宣力先鋒,翦除荊棘,驅諸豺狼?!?/br> “此事既就,此功既成,則陛下盛勛比隆中漢,周宣之詠復興當年。如其不效,臣之罪也,褰裳赴鑊,其甘如薺!” 侍郎持奏疏而念,先誦《北伐表》,后吟《出師表》,其聲音洪亮而有力,語氣飽滿有情感。 兩表所撰之主,霍峻、諸葛亮各持笏板立于殿中,向劉禪請詔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