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節
望著堂中的文武,馬超問道:“當下冀縣被奪,陸遜占據隴右,基業不存。不知諸君可有計策教我?” 眾人面面相覷一番,紛紛沉默下來。 半響之后,校尉姚瓊小心謹慎,說道:“陸遜應無趕盡殺絕之念,大王不如向陸遜歸降,或許漢天子仍會厚待大王?!?/br> “陸遜小兒,屢次背盟,不可信也!” 馬超冷笑幾聲,說道:“縱孤戰死襄武,斷不會向其歸降!” 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基業就這樣被陸遜所襲取,馬超寧可戰死,也不愿向陸遜歸順。 姚瓊靜默不語,他不敢多說什么,生怕馬超會因他投降的話而怪罪他。 馬超環顧眾人,見少了董種,問道:“董種何在?” 話音剛落,侍從快步奔走入堂,悲涼說道:“大王,董種在陸遜蠱惑下,今率兵出城降漢了!” “降漢了?” 馬超神情愈發苦澀,勉強笑道:“昔董種以勢弱而降我,我欲憐其勇武,故而重用之。當下勢窮降漢,本因在孤預料當中?!闭f著,馬超自嘲說道:“大丈夫困厄之時,姻親之故尚不及諸君!” 董種早為隴右豪強,早些年率兵到馬超帳下效力。馬超見董種兵馬眾多,加為人驍勇,故娶了董種的meimei為妻子。 董種降漢不僅帶走了幾千兵馬,更傷透了馬超的心。在危機之下,姻親并不可靠譜! 當下董種之所以會投,除了家眷老小皆在冀縣,還有與陸遜的許諾保證有關。 為了瓦解馬超帳下兵馬,陸遜向涼州諸將寫了許多封書信,如向董種保證,他歸漢之后,不咎往事,不論叛漢,亦或是殺害漢卒。 有了陸遜的保證,當下不僅是董種降了大漢,之前叛逃的姚靜、鄭他也歸降大漢。 冀縣的失守,及因馬超無法攻克城池之緣故,沉重打擊了涼軍士氣。且在漢軍的招降納叛下,逐漸導致了涼軍內部的瓦解。 用木棍扒拉著火盆,馬超問道:“當下尚有兵糧多少?” “城中已無軍糧,兵馬僅剩四、五千之眾,漢羌參半!”成公英嘆了口氣,說道。 馬超盯著將沒的火苗,問道:“今渭水東西被漢軍所圍堵,文武多有背離,將士漸少。孤欲從蘭干北上,而后率兵投奔郭淮如何?” 成公英反駁,說道:“大王興軍數十年,今雖一朝兵敗,何必自棄門戶,轉投他人乎!” 馬超捋著下垂的白絲,嘆氣說道:“孤年歲已高,恐無精力,再行復起之事!” 成公英不以為然,說道:“大王歲老但比劉備何如?其以五旬之歲崛起南土,而后與曹cao切分南北。今天下大勢,紛爭不休,大王如能有所謀劃,如何不能復起?” 馬超沉默少許,漸漸恢復了些許信心,說道:“以伯杰之見,孤當如何cao之?” “有上下二計!” 成公英沉吟少許,說道:“大王名聲顯著于羌胡當中,當下不如暫投西海(青海)羌部,招呼故人,綏會羌、胡,結交曹魏?!?/br> “其之上計,引魏而攻隴,待漢魏紛爭不休,大王率羌、胡之眾,以臨河湟。河湟歸附,大王南下隴西、南安,而后再圖天水?!?/br> “其之下計,西海羌民有數十萬口,大王如能降服西海羌民,恃險憑寒,封鎖道路,足以退關西之兵??v不能建隴土之業,亦能威霸諸羌?!?/br> 因成公英背叛過曹魏之故,害怕被清算,故他不想投降曹魏。他為馬超效力多年,可以說是文臣第一人,享受了這么多年的權利滋味,他也不想輕易放棄。 青海地區,自古為羌人盤踞之所,后世禿發鮮卑入青海,成立吐谷渾王國。 漢末時期,青海至少有羌民數十萬口。如果馬超能降服青海羌民,通過政治cao作,在遙遠的青海地區建立王國,不是什么難事。 且憑借青海地區的羌人,如果關西再有紛爭,馬超可以選擇背刺南漢,重新奪回隴右。 聞言,馬超略有動心,說道:“奔走羌中,孤欲以為可行。當下城中糧匱,將士漸少,宜當速走隴北,盡量與伯瞻匯合!” 當下有靠譜的方案,馬超也不想投靠郭淮。畢竟寄人籬下,實在是太危險。羌中雖然苦寒,但至少算是一個去處。且羌中之外便是西平郡,憑借西平郡為門戶,背有青海諸羌,足以抵御外敵。 “大王,事不宜遲??!” 成公英說道:“當下需借漢軍兵馬初至城外之際,大王率精銳趁夜出城而走。若讓漢卒截斷北道,大王將無路可走!” “善!” 馬超微微頷首,果斷說道:“既有方略,今夜當率兵馬出城。走北道至蘭干,而后與伯瞻匯合,率軍一路向北,至榆中、勇士,而后西入羌中,得求諸羌庇護!” 說著,馬超看向成公英,問道:“伯杰以為如何?” 成公英思慮少許,說道:“稟大王,城北有大小二道。如漢軍得知我軍外逃,必以為我軍惶恐,當會走小道。時大王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走大道速行?!?/br> “善!” 馬超握著成公英的手,帶著愧疚與感謝的語氣,說道:“昔孤以嚙足者問之,君讓孤多加戒備天水,以防后宅有失。然孤恨不聽君言,方有今日之禍事。日后如能起復,孤當與君、諸位將軍同甘共苦!” 成公英苦笑幾下,說道:“昔臣不知猴為何物,今見陸遜則知其意也!” “遜者,孫也。孫之物,為猴者。大王被猴嚙足,則其意為陸遜襲大王之基?!?/br> 歷史上,關羽被呂蒙所背刺時,夢豬嚙其足。 此夢不難解,豬者,豕也。呂蒙名字中的蒙,下半身則為豕。其暗示關羽被呂蒙襲取荊州,當時關羽錯誤理解意思。 馬超緊咬著牙齒,憤懣說道:“陸遜兩背盟約,如孤得脫入羌中。孤必起兵兩襲其后,以報往昔之仇,讓其死無葬身之所!” 第651章 虎落平陽 渭水從西北向東南而流,因隴右多山丘之故,渭水在山地中沖刷出諸多河谷。河谷肥沃,得渭水滋養,故而隴右地區的縣邑大多數是設在渭水河谷中。 除渭水外,隴右另外一條重要的河流為洮水,其以西南向東北而流,在金城郡境內注入黃河,沿途分布大量城邑。 故而爭奪隴右地區,本質上就是在爭奪渭水、洮水這兩條河流的控制權。 歷史上,諸葛亮、姜維二人北伐,因目標的不同而導致出兵路線不同。 當下渭水流域被王平控制,洮水流域被陸遜控制,馬超已失去在隴右盤踞的基礎。 古之襄武縣,今之隴西縣。 渭水橫貫東西,河谷呈一線分布,故渭水谷道是為交通大道。今被王平、陸遜從東西截斷去路,導致了馬超陷入了被包圍的局面。當下馬超欲奔走羌中,唯有從北道而行。 北道方向,通往蘭干(今通安驛鎮)。而在蘭干境內有秦祁水,從北注入渭水。沿秦祁水逆行可至后世的定西市,而后轉向榆中,則能至金城。 因此北大道為秦祁水河口,順河水北進到蘭干;小道則是為蘭干間道,走山路至蘭干。 山路狹窄,不利戰馬奔馳,且容易遭遇伏擊,故馬超欲從大道行往蘭干。 待到深夜兩更時分,馬超召集城中僅存兵馬。 深冬時刻,隴右寒風凜冽,寒氣彌漫在天地中。寂靜的寒夜下,寒風呼嘯,夜色深沉,難以見物,唯城上有百來盞火把。 軍旗被寒氣所翻卷,發出獵獵作響之聲。戰馬嘶鳴之聲,被風聲所遮掩。 北門下,三千余名人馬在吃盡所剩不多的糧草,已在將校的吩咐下聚集。 即便天氣嚴寒恐怖,但對早已習慣低溫的隴人來說,他們以肅然之色整整列隊,人人握緊刀槍,斗志昂揚。 這些兵馬為涼國之精銳,馬超為之奮斗一生所積攢下來的家底,憑借三千悍卒,馬超未必不能再次復起。 侍從從遠處奔走而來,跪倒稟告道:“啟稟大王,校尉章福趁我軍集結之際,率數百人翻城降漢去了?!?/br> 聞言,成公英神色為之一變,說道:“大王,章福出走,恐會泄露軍情,今當在漢軍有所部署之前突圍。若被漢軍得知大王行蹤,恐會陷入大軍圍剿當中?!?/br> “好!” 馬超顧不上責備章福,當即翻身上馬。 在他撤向襄武的幾日之間,可以說每天都有人率部叛逃。今臨行得脫虎口之際,篩選出不靠譜的將校也并非不是件好事。 馬超挽著韁繩,驅使著戰馬在隊列前來回踏步。 在昏暗的火光映照下,馬超能夠看清每個人的臉。有的面孔在他反曹時便跟隨他,這些人久經沙場征戰,滿臉褶皺,布滿風霜,今時有四旬上下。 有些人在他取隴右為基之后入軍,年紀或在二十歲上下,因熱血、忠誠之故,至今不離左右,欲隨他繼續奮斗。 馬超勒馬取槊,沉聲說道:“探子可有回報?” “稟大王,據探子回報,城外周遭未見敵軍大部蹤跡!” “好!” 馬超持槊前指大門,吩咐說道:“開門速行,沿途不可耽擱時間!” “諾!” 隨著城門打開,冰冷的寒風灌入城中,讓當頭的馬超不禁打了下冷顫。然卻不能阻止馬超行動的腳步,在候騎的引導下,馬超率三千余名步騎奔馳而走。 因馬蹄裹有厚布,馬蹄聲不似沉悶的雷聲,但低沉的聲音卻能穿透寒風,在空曠的河谷間響徹。 襄武位處渭南,然因天寒地凍,渭水早已結冰。馬超以騎卒為先,小心翼翼地策馬踏過渭水,而后是步卒踏過冰面。三千余名步騎走大道河口而行,漸漸沒入遠方。 渡過渭水之后,全軍沿著大道,夤夜急行了十余里。沿途一片死寂,不見漢軍蹤跡,讓馬超久懸的心放下。 因急行太費體力,涼軍步騎的速度稍微放緩了些。 借著微弱的月光,松弛下來的馬超,說道:“陸遜雖是狡詐,但卻非神算之人。今走大道得脫生天,日后孤當還以顏色!” “大王,尚不可懈??!” 成公英說道:“陸遜蓄謀已久,策反姜冏,截斷我軍糧草。而后令王平襲取冀縣,斷我軍根基。待大王兵向冀縣,又奇出牛頭山,占據洮水諸縣,斷我軍退路?!?/br> “其與王平沿渭水河谷東西合擊,想來有致我軍于死地之念。今困我軍于襄武,豈會輕易坐視大王出走,當下必有防備!”成公英憂慮地說道。 對當下形勢,成公英也漸漸明了。自南漢決意與馬超翻臉,奪取隴右時起,雙方僅剩你死我活的地步。不夸張地說,馬超一日不死,陸遜一日不敢言安。 畢竟但凡是個人被陸遜坑了兩次,害得國破家亡,多年積蓄付之一炬,就不可能不為之憤怒,也很難吞得下那口怒氣。 當然了,與馬超對隴右的影響,也是陸遜必需要考慮的事。且不言馬超深得羌、氐人心,光說馬超曾為隴右之主就不可能放過馬超。 當下隴右雖被漢軍初步控制,但唯有擒殺馬超才敢說初安。 被提醒了下,馬超有所警戒,說道:“看能否讓候騎散出去,沿途多加戒備!” “諾!” 河谷大道雖是平坦,但兩側卻是山丘綿延。在黑夜下,這些山丘恍如沉睡的兇獸,伴隨著冷風呼嘯,難免讓人生畏。 候騎們借著微弱的月光,盡可能去探查情況。但黑夜視野受限,加之地形復雜,樹木山嶺眾多,始終難說探查清楚。甚至候騎不敢離太遠,生怕掉了大軍隊伍。 月光下,涼軍步騎打著燈籠,沿著河谷坦途而行。候騎散落兩翼丘坡,以為預警作用。 在高度戒備下,涼軍約走了十里,天色漸漸明亮。因一夜下來無漢軍蹤跡,不僅是涼軍上下,縱是馬超亦有所松懈。 五更時辰,天亮前的黑夜,漸有亮光,已是可以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