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節
姜母聞訊,從內宅趕忙而來,得見姜維披甲,問道:“伯約今為何事動用部曲?” 姜維握持長槊,沉聲說道:“母親,我與父親已歸漢室。當下大軍臨城,我當開兵以迎王師!” 姜母得聞如此隱秘的消息,神情震驚,說道:“家中良田百頃,尚不足你父子富貴否?” 天水姜氏屬于是隴右著姓,祖先為熟羌部落酋長而后漢化為漢人。但即便漢化,因位處隴右地區,姜氏依舊保留羌人的舊傳統。 且經歷代姜氏祖先經營,姜氏早已成為天水大族,有田百余頃,族人眾多。姜冏一脈屬于是主支,一直有供養部曲、族人,私兵人數不下兩三百人。 姜母出自天水楊氏之后,與楊阜有遠親關系,但為人偏安穩,不愿見父子常年刀口舔血。今得知姜維父子早降漢室,更是緊張與憂慮。 姜維跪在地上,向姜母叩首,說道:“家縱有田畝萬頃,但大丈夫之志當如鷹隼,鷹擊長空,安能為牛馬耕于田間?!?/br> 說著,姜維見母親哭泣,保證說道:“兒早有準備,已與堂叔姜敘一同起事。今下事成,我姜氏當顯貴爾!” 姜敘,字伯奕,曾任撫夷將軍,擁兵千余人。后馬超破天水,保留姜敘原職。今姜敘屯兵上邽,僅待冀縣被破,他便更改旗幟,歸降大漢。 姜母抹著淚水,說道:“唯望你父與你平安!” 姜維叩了三響頭,而后拾起地上的長槊,頭也不轉地走出去。 堂外,姜維與部曲、族人互相對視著,沉聲說道:“今日若勝,維必以救命之恩,厚報諸君?!?/br> “愿隨少將軍!”兩百來人轟然而應。 “開門,前往南城!” 姜維翻身上馬,沉聲說道。 “諾!” 頃刻間,姜維率數十騎,率百余名步卒向冀城南門殺去。而在南城外,王平已率精銳軍士等候信號,隨時等姜維打開南城門。 “嘚嘚~” 姜維率部曲行至南門,被涼兵持長矛所阻。 “來者何人?” 姜維挽著韁繩,大聲說道:“奉龐令君之命出城送信,速開城門!” 守備南門者為李俊,與姜冏、姜敘關系甚好,且深受龐柔信任。得見姜維前來,李俊疑惑問道:“伯約,今可有龐太守手令?” “在這!” 姜維從馬背上下來,邊往懷里摸去,邊趨步走向李俊。 李俊不疑有他,主動朝姜維走去。 “手令何在?” “手令在這!” 姜維猛地暴起,從懷里取出匕首。鋒利的匕首戳破甲胄,直逼李俊的腹腔皮rou。僅稍微發力,就能送李俊歸西。 李俊猝不及防下,被姜維當場控制。李俊左右侍從,紛紛拔出環首刀,對向姜維。 “伯約,怎么回事?”李俊驚恐不已,問道。 姜維看了下周圍,說道:“讓左右退下,不得聲張!” “快,退下!”李俊在死亡的威脅下,讓左右收刀退下。 “有勞李叔下令開門!”姜維沉聲說道。 “伯約,這是為何?” 李俊吞了下口水,盡量保持緩和的語氣,說道:“今漢軍在外,開南門必會讓其入城!” 姜維也不隱瞞,壓低聲音說道:“我父與堂叔姜敘、祁山大將高剛皆已降漢室,當下開南門迎王師,則隴右皆歸大漢所有。今李叔如能隨我舉事,必能受天子賞識!” “涼王馬超由陸遜率兵親御,而馬超失冀縣、上邽,軍中家眷盡數在大漢手中,其兵馬必然動搖。當下隴右不日將為漢土,不知李叔愿為漢室效力,亦或隨馬超赴死?” 得聞隱秘,李俊眼睛瞬間瞪大,臉色變化了幾下,說道:“涼為漢之臣屬,今漢取隴土名正言順。我與君父交好多年,有刎頸之交,君父既為漢室效力,我自當隨之!” 說著,李俊埋怨說道:“你父子盡數歸漢,怎能不與我商議呢?” 在死亡與大勢之下,李俊心中唯有漢室! 涼王馬超? 僅是亂臣賊子而已! 姜維看得目瞪口呆,本來還以為要多費口舌,沒想到他家李叔這么絲滑的投漢! 為了避免萬一之事,姜維依舊寸步不離李俊,讓他下令開門。 “開門!” 李俊降得絲滑柔順,喊道:“得有龐天水手令,開南大門!” “諾!” 伴隨著嘎吱的聲音響起,冀縣南門被打開,而姜維所屬部曲也接管了城門。 緊接著,李俊喊道:“今我與姜維歸漢,漢軍入城,諸君不得持刀矛作戰!” “諾!” 見南門大開,王平命騎卒直接搶先進入城門,而后他率步卒殿后。隨著南門被開,漢軍蜂擁而入,城中響起了倉促的金鼓聲,示意有漢軍攻城。 少頃,見王平騎著戰馬,率步卒大部入城。 不待姜維有所反應,李俊率先跑了上去,向王平點頭哈腰,說道:“南門令李俊拜見將軍,是乃我與姜維開門接應將軍?!?/br> 見李俊如此絲滑了,看得姜維忍不住翻白眼,他有種被李俊勸說投漢的感覺。 王平下馬友好地安撫了李俊、姜維二人,問道:“今龐柔何在?馬超家眷何在?” “稟將軍,龐柔今在府衙籌備軍糧,今可速往府衙擒得龐柔?!?/br> 李俊生怕姜維搶了他的功勞,一股腦全倒了出來,說道:“馬超幼子馬秋、馬承居內城當中,內城雖堅固難下,但其守城之兵盡數布置在城墻之上,將軍可隨俊前去擒獲!” “好!” 王平非常滿意李俊的表現,說道:“李俊隨我前往擒獲馬超家眷,伯約率平帳下銳士擒殺龐柔?!?/br> “諾!” 有了李俊的投降與帶路,缺乏守城準備的冀縣淪陷得太快了。在兵馬的接應下,趙昂從西門而入,負責肅清城中余孽。 本欲奮戰到底的龐柔,得聞李俊開門降漢,氣得不行,顧不上在府衙清點糧草的工作,欲走東城出逃,準備投奔坐鎮隴山的馬岱。 此時,姜維率部曲與漢軍百余騎,殺至府衙未發現龐柔,隨即向東門趕去。 奔馳速度很快,姜維僅差五十余步,便能追上龐柔。 龐柔見是姜維追擊,破口大罵,說道:“涼王待你和姜冏不薄,何故降漢叛涼乎?” “父子小人,背信棄義,日后必不得好死!” “??!” 姜維憤怒不已,大罵道:“馬超反復小人,堪比三姓家奴。我與我父終為漢官,何有背涼一說!” 說著,姜維舍槊用弓,緊追不舍。 尋了個合適的角度,姜維拉弓搭箭,瞄準龐柔的背部?!病囊宦?,鋒利的箭簇刺入龐柔的背部,讓其吃痛摔倒下馬,得以被姜維趕上所擒! 第649章 噩耗吐血 在姜維、李俊的幫助下,因冀城來不及防備,王平、趙昂二人率兵無阻入城,清剿城中余孽。 先是龐柔中箭被姜維所擒,再是馬超王府老小被王平所獲,而后是城中諸將家眷悉數被趙昂所控制。 控制冀縣之后,王平依照陸遜指令,在城中嚴肅軍紀。而趙昂憑借過往在天水的名氣,開糧救濟城中孤老。 時有漢軍中什長因天氣苦寒,忍耐不住隴右大風,從百姓家中取件外袍,被王平、趙昂二人得知,當即抓起詢問經過。 什長人贓俱獲,不敢狡辯,唯有希望王平能看在過往的功勞上,能夠饒恕他這一次。 王平性格寡言,治軍以嚴而出眾,縱什長過往有功績,但在這緊要關頭觸犯了軍紀,必然會處以軍法從事,故不顧諸校尉的求情,當即將其處斬。 在王平借什長的頭顱以正軍紀之后,冀城內外畏其手段,頓時安穩下來。加上趙昂憑自己天水人的身份,通過言語向眾人宣傳,城中人心稍穩。 趁此時機,姜維擔心遲則生變,在得到趙昂的批準下,他親自請求去說服坐鎮上邽的姜敘。 上邽距離冀縣很近,路程不用一日。當姜敘得見姜維親來勸降,便知其起事成功,則順勢舉城歸降了漢軍。 隨著上邽、冀城兩大要害被漢軍所得,在安撫下,周圍如西縣、歷城、新陽等天水諸城盡數降漢。 在隴右地區,除了馬岱、高剛之外再無成大軍,為了解決殘余勢力。趙昂借馬秋的之名,向高剛去了封勸降信。 高剛,早為魏將,后降馬超,本非死忠分子。今見涼國沒了前途,家眷安然無憂,又不知馬超生死如何,半推半就下,以馬秋勸他投降為由,在名義上降了漢。 不過為了防止馬超復辟,高剛率兵屯駐祁山,以觀察隴右形勢。欲待形勢清晰之后,高剛才會正兒八經的表態。 見高剛保持中立,趙昂、王平二人也不逼他,而是為了防備馬岱回奪隴右,命姜維率兵千人北上搶駐險要。 短短兩三天,在趙昂、王平的cao作下,冀城、上邽人心大安,天水、廣魏二郡大部城池也盡數降了漢。 當馬岱得知天水被漢軍所下,一時間不知所措,一邊向馬超派人稟明狀況,一邊率兵南下,看能否奪回天水。馬岱在經過街亭時,被搶占城池的姜維率兵所阻擊。 馬岱見五千人破不了千余人所駐的街亭,無奈之下唯有北撤成紀,欲等馬超回軍再做打算。 見街亭受擊,王平本欲率兵救援姜維。然走到半道時,得知馬岱撤向成紀,向姜維補給了一批輜重后,遂率兵返回冀城,以防馬超率兵回擊。 令居,涼軍營寨。 大帳內,馬超生著悶氣,在帳中踱步。 “大王,郭淮用兵狡詐,其雖因糧草不濟而撤,但主力未失,今被其小挫,亦實屬正常?!背晒竦?。 郭淮因糧草不濟而撤軍,馬超率兵沿麗水而追擊。追趕途中,郭淮向羌人部落借到大批糧草,則就展開反擊,在令居擊敗馬超的先鋒部隊。 之后,郭淮一面向河西催糧,一面率兵駐扎在險峻,欲利用馬超過長的糧道,拖垮馬超軍隊的補給。 當下馬超破不了郭淮的營壘,見取河西之望破滅,怎么不會郁悶生氣呢? 董種面露擔憂之色,說道:“大王,當下我軍難勝郭淮,加之天氣不日驟寒,軍糧難以運至軍中,恐需早作打算!” 馬超皺緊眉頭,說道:“姜冏還未將糧至軍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