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節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今賀齊病逝,當可讓伯言西歸,而后遣大將輔之,令其向關西用兵?!?/br> 霍峻手里把玩青瓷茶盞,糾正說道:“許、洛為魏國之重,豫、司二州之戶籍,河南之精兵皆聚于此處,故欲強取許、洛非上策。青、徐為魏之弱州,今當先取弱而后克難?!?/br> 在向中原用兵上,霍峻與諸葛亮略有沖突,諸葛亮欲先啃許、洛而后再取河南,類似岳飛那種打法?;艟t打算先弱后難,學劉裕先取青、徐,而后再吃下河南。 實際上,岳飛與劉裕北伐路線并未有優劣之分,以岳飛那種方式北伐,一旦打穿魏軍,河南將會聞風而降;劉裕那種路線北伐,需要先吃青徐,而后配合江漢兵馬,再打下河南。 說著,霍峻分析說道:“淮西之兵,孤欲交予士元統率。讓其出兵汝水,以為牽制滿寵。孤欲率大兵出泗水,先取彭城為基業,而后觀望形勢,擇選進兵之途?!?/br> 彭城為后世之徐州,作為兵家勝負之所,幾乎是誰占據了彭城,便能主宰中原局勢。如能打下彭城,南漢在中原的棋將被盤活,北可通過荷水入黃河,或是西行以汴水入鴻溝,或是翻越泰山丘陵至齊地。 諸葛亮思索良久,說道:“江淮為江陵公長久經略之地,今時北伐用兵,可按江陵公之方略。然關西用兵,不知江陵公有何高見?” 諸葛亮知道霍峻不可能輕易改變北伐方略,為了大局而考慮,諸葛亮決定放棄自己的北伐路線,選擇支持霍峻的方略,以保持二人的同頻。 “孔明之意是?”霍峻反問道。 “筵席之上,伯言與陛下相語,談及可先取馬超,而后向關中用兵。陛下不敢輕言,特讓亮與江陵公商討此事!”諸葛亮說道。 霍峻眉頭微蹙,說道:“我欲讓馬超牽制河西兵,而后令伯言出關中。如按伯言之策,恐關西之局勢,利于賊而不利我!” 諸葛亮猶豫幾許,說道:“伯言為陛下托孤之舊臣,江東之高士。今既委西事與他,不如且聽其之策。如伯言既能下隴右,又能為大軍牽制關西魏軍,未必不能讓他一試!” “那便讓伯言上呈策略,如能不誤關東軍事,可準其用兵!”有了諸葛亮的言語,霍峻松口說道。 “善!” 第630章 定計 背刺馬超的方案,因霍峻穩妥起見,暫延了陸遜方案。但陸遜不死心,為了能達到目的,希望能通過劉禪向霍峻變向說情。 劉禪不好出面,唯有將此事委托與諸葛亮,讓諸葛亮出面說情。而諸葛亮之所以會幫陸遜,主要是考慮到陸遜的身份。 陸遜屬于是劉備與江東士人結合的產物,他的身份不單是一方之大將,更是大漢團結江東吳郡士人的象征,以及代表漢室在軍中的實力?;蛟S陸遜缺乏頒布政令的能力,但不代表陸遜缺乏影響力。 為了更好北伐,諸葛亮選擇幫陸遜一把,向霍峻說情??茨芊裨诓挥绊懘缶值那闆r下,讓霍、陸二人達成一致。 今有了劉禪、諸葛亮二人的表態,霍峻選擇給陸遜一個機會。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若陸遜既能滅馬超,又能為關東牽制關西兵馬,霍峻將會采納陸遜的方案。 且不言陸遜為滿足霍峻的需求,改進背刺馬超的方案。在慶功宴會后的三日內,經過霍、葛的深思熟慮,以及得到劉禪的認可,最終讓黃權出任漢中都督。 與此同時,考慮到呂蒙的身體狀況,免掉呂蒙襄陽都督一職,令其歸京休養,而后改由朱桓出任襄陽都督?;艟c眾人商討,為表彰呂蒙功勛,累計舊功,封樊城侯。 提前封為縣侯,主要是考慮到呂蒙病重,以及為了補償呂蒙往昔的功績。劉備登基時,為了保證縣侯的含金量,受封的縣侯屈指可數。但隨著劉禪登基,都鄉侯的泛濫,以及縣侯多封,當要重計呂蒙軍功。 當然了與南漢爵位繼承制度混亂也有些關系,當初劉備追封關羽漢壽縣公,其長子關平繼承縣公爵時,朝堂上有不少聲音反對。 考慮到種種因素,關平降一級領襲爵,封為漢壽縣侯。然為了補償關氏,劉備額外封關興為都鄉侯。 當下為了省去爭議,便提前授予呂蒙縣侯。 不過不用擔心,考慮到關平的身份,他重新繼承漢壽縣公爵位僅是時間性問題。如恢復舊都后,漢家重臨天下,勢必會大規模調整爵位。 是日,霍峻居尚書臺,批閱來自寧州的軍報。 自諸葛亮離開南中后,南中殘余勢力反叛,李恢作為軍政一把手,率兵多次征討平叛。今又平了一批蠻人,首領被送至武漢,部落中的千戶百姓被扔到滇池編戶齊民。 實際上,南中殘余勢力反叛,在諸葛亮預料當中。為了反哺軍事,諸葛亮向從叟、濮部落征收耕牛、戰馬、金銀以及犀牛皮為賦稅。 有些叟、濮部落不愿上繳,與當地官府爆發武裝沖突時。一旦發生殺害漢民或朝廷官吏,則會被定性為反叛,將由李恢前往征討。 霍峻簡略回復了下奏疏,讓李恢多注意越嶲郡。 越嶲郡往昔因夷王高定之故,郡縣長官無一人敢上任。當下高定被殺,越嶲最大的威脅消失,當下則要考慮恢復越嶲郡縣而非遙領虛治。 “稟大司馬,陸驃騎在外求見!”侍從匯報道。 霍峻似乎想到什么,放下手中的筆,吩咐說道:“請陸驃騎入堂!” “諾!” 少頃,陸遜穿著儒服而入,手里攥著巾帛。 見到霍峻,陸遜拱手而拜,說道:“遜拜見大司馬!” “無需多禮!” 霍峻請陸遜入座,笑道:“孤聞伯言近日閉戶不出,專心撰寫方策。今下前來尚書臺,莫非已有兩全之策否?” “昔不能體會大司馬之深意,遜深感有愧!” 陸遜放低姿態,說道:“深思多日,遜漸有拙策,今斗膽請大司馬正之!” 說著,陸遜將手中的巾帛奉上。 霍峻伸手去接過巾帛,問道:“能否請伯言細言?” “諾!”陸遜順勢取出輿圖,攤開在霍峻案幾上,說道:“江陵公,馬超糾合羌、漢豪強之兵以為己用,其兵看似眾多,然精銳者少,利者奮戰,不利則散?!?/br> “當下欲得隴右,不如先誘馬超出河西,我軍趁機出隴南,降服冀縣,而后席卷渭水上下。馬超得知冀縣有失,必率兵回援,屆時趁馬超軍心動蕩之際,率重兵擊賊,潰其軍,斬其首?!?/br> 陸遜在輿圖上筆畫,說道:“馬超一旦兵敗,因有姜冏父子之故,隴右豪強自會順勢而降。若魏軍趁機進犯,屆時可讓諸軍北守金城,東守隴山,扼守險要,此足以退敵兵馬?!?/br> “那何以牽制關西魏兵?”霍峻問道。 “稟大司馬,漢水起隴右,順武都而經漢中,而后過襄陽?!?/br> 陸遜指著漢水通道,說道:“隴右缺糧,遜欲以舟舸載糧入隴,而后用車運數百里。隴右兵糧充裕,我當令騎卒至烏氏,襲擾河西兵馬?!?/br> “牽制關中,遜欲出兵陳倉,西引渭水之糧,南通故道之輜,以養大軍。屆時郭淮欲率兵南下,可襲其糧道,令其難以用兵。而關中之兵,遜徐徐用兵,竭力牽制曹真,以確保大司馬用武!” 盯著輿圖,霍峻問道:“武都漢水多山石,往昔虞詡開河道以通糧鹽,今許久未修,不知能否通航?” 漢水不僅有流過漢中,還有流經武都郡。昔東漢名臣虞詡治理武都郡時,為了得到巴蜀的錢糧,疏通百余里河道,以平復郡中缺糧的狀態。 兵馬從漢中出發,走秦嶺蜀道是最困難的,走祁山道難度較低些。不僅是因為祁山道不在秦嶺中,更是因為有漢水的存在。 從漢中出發,舟舸運糧至下辯、武都。接下來,出了隴南,雖說沒水道,但道路卻會平坦許多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虞詡往日疏通的河道,今下還能通行! 陸遜早有準備,說道:“稟大司馬,漢水河道雖有淤堵,但往昔為馬超送糧時,早已疏通。漢中運往隴右之糧,當可從漢水運至武都,而后送至冀縣?!?/br> 聞言,霍峻拍了下腦袋,啞然而笑,說道:“孤險些忘記,我軍有運數萬石糧與馬超!” 頓了頓,霍峻看著輿圖,說道:“伯言欲擊隴右,當不可被馬超所察,如若被馬超所察,戰事陷入焦灼當中,隴右恐會被魏所趁?!?/br> “請大司馬放心!” 陸遜拱了拱手,說道:“今有姜冏父子為內應,先誘馬超北擊河西,而后趁其空虛,兵出隴南,當可直取冀縣。冀縣中多為馬超帳下軍士家眷,如能安撫得當,可離散涼兵。馬超無兵可用,必然被我軍所破?!?/br> 霍峻仔細閱讀了遍陸遜的計劃,見可行性頗大,問道:“伯言可敢立下軍令狀,速下隴右,而后為關東兵馬牽制曹真、郭淮二部?” “有何不可!” 陸遜甚是爽快,直接說道:“遜愿下軍令狀!” “好!” 霍峻大喜過望,將巾帛與筆交予陸遜。陸遜也不含糊,直接取筆而書。 見陸遜賭上性命,霍峻心中的疑慮逐漸消散。 陸遜既有把握完成速滅馬超,以及牽制關西兵馬的任務,霍峻還有什么不能相信?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霍峻說道:“伯言歸蜀之后,可先籌備滅馬之事。待馬超覆沒,孤與孔明將會向中原用兵,伯言再出兵牽制關西兵馬?!?/br> “多久?” “約在兩年后伐魏,伯言最遲后年用兵!”霍峻說道。 “諾!” 第631章 戰略決戰 兩年后出兵中原,看似挺長時間,但從實際來看,尤其是對剛剛結束了大戰的南漢軍隊而言,這時間算不了多長。 如長期供養軍隊,江淮物資幾乎消耗一空。為了補滿北伐中原的物資,不僅需要從后方調配物資到前線,還要大量百姓為運送物資而服徭役。 除了物資補給外,還要派斥候深入魏境,勘探魏軍兵馬的布置,以及用兵方向的山水地形;兵工坊打造甲胄,鑄造刀箭,以用于日后的戰爭。 當然了以上這些內容,對南漢而言不算什么大問題,地方、都督區自行能夠解決。當下最重要的事,即顧徽之前提出的遷都秣陵的建議。 遷都秣陵經常被江東士人反復提及,但因各種原因,始終不被采納。當下因背景有了很大不同,再次被提及之后,不僅劉禪意動,甚至霍、葛二人不得不思考,是否要遷都秣陵。 黃鵠臺,霍峻主持會議,諸葛亮、李嚴、徐庶、費觀、馬良、潘浚、張飛共八人列席。 至于為何沒有劉禪參加,主要是因為臨近正月,劉禪需要負責祭祀事務,直接讓霍、葛二人看著辦。而因霍峻爵高而位重,諸葛亮將主位讓與霍峻,他為副手幫襯。 霍峻跪坐在主榻上,環顧在場眾人,說道:“先帝終以滅魏興漢為己任,不幸中道而崩,陛下年幼初繼,曹丕南征江淮。幸天命在漢,經鐘離一役,重創賊兵?!?/br> “時曹丕憂慮而喪,曹仁、賈逵、曹休者戰沒,緣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萬余人,收其軍糧器械,積如山岳,牛馬驢騾,不可勝計?!?/br> “而后壽春之役,徐晃自焚,兵將降服,降民十余萬。追亡逐北,西復豫州,北至河南,下城七十二,大揚國威?!?/br> “得此二役,魏國之兵死傷大半,將校非死既降,兵馬不足以用。加國有大喪,幼主當朝,魏已無昌盛之形勢。孤與丞相相商,竊以為宜當趁機北伐,以圖興漢室,成先帝之遺愿?!?/br> 說著,霍峻將北伐規劃如實講出,沉聲說道:“今魏衰而漢興,漢積業二十載,孤欲于建興四年春北伐,時出全國之力,發二十余萬兵卒,兵出三路而伐中國?!?/br> 梭哈! 下次北伐中原,大概是南北對峙以來最好的機會了,霍峻在征求諸葛亮的意見后,決定梭哈一把,投入南漢所有力量,征發國內所有可戰之兵,向中原發起最大規模的北伐。 這二十幾萬兵馬不是史書吹噓兵力所包含的民夫,而是純粹的兵馬人數,若加上民夫大概能有四、五十萬人。 這一仗倘若無大的戰果,此次北伐就不能說得上成功。甚至不幸兵敗,南漢積蓄多年的兵馬、錢糧將會付之一炬。屆時漢魏南北對峙的格局,短期內將無法改變。 “江陵公,魏雖屢敗我軍手中,但良卻聞百足之蟲,至死不僵。當下為求穩妥之策,不如向北國徐徐用兵。案兵養銳為上,觀釁而動?!?/br> 馬良神情猶豫,勸道:“今驟發國中二十余萬兵馬,向中原大舉而用兵,如若兵敗,恐有損國威。良心中多有不安,望江陵公深思斟酌!” 潘浚眉頭微蹙,說道:“公受伊、姜之托,輔贊大業,入安本朝,出摧強敵,名聲振于海內,天下莫不震動,為成先帝之遺志之心,日月可鑒。然勞師遠征,跋涉中原,若攻城不克,野略無獲,恐有失公之盛名!” “不然!” 徐庶態度剛強,說道:“天無二日,地無二主。昔漢楚爭雄,時人欲以鴻溝分治,唯高祖高瞻遠矚,強掠項羽,終垓下一役,得有天下?!?/br> “中原者,疆域遼闊,少山而多原。徐徐用兵,或有所小得,但卻難改分治之形勢。夏季雨盛,漢舟北進;冬季河凍,魏騎南下。漢魏兵勢焦灼,互有進退,何能言興復漢室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