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節
說著,司馬懿郁悶地拍了拍案幾,說道:“且讓諸葛村夫得意些許,今日若非陛下招我,我豈能讓他奪走新野!” 襄樊與宛城距有四五百里地,新野位于二者之中。在南北對峙中,新野周圍屬于是緩沖區。 如襄樊之戰后,南漢占據新野;劉備從關中撤軍時,新野被魏軍重新奪去。今因撤軍之故,不得已放棄新野,下次抓住機會,奪回新野則是不難! “善!” 張郃點了點頭,問道:“我軍如若撤軍,卻不知壽春當如何是好?” 頓了頓,張郃憂慮說道:“今公明將軍尚在固守壽春??!” 司馬懿沉默少許,含糊說道:“壽春非荊宛所督之所,今且觀河南諸軍有何打算!” 張郃似乎明白了司馬懿的意思,心中不禁為徐晃哀悼了下。 若壽春像新野一樣,徐晃尚能全身而退。然壽春卻被霍峻重重包圍,今下不僅諸軍救援困難,連徐晃突圍更是艱難。當諸軍救援時,等待徐晃的結局無非是兵敗城破,亦或是奮戰到死。 有了定奪,司馬懿率輕騎日夜趕赴洛陽。張郃接應了新野城中將士,一并向宛城撤去。撤軍途中,張郃擔心諸葛亮追擊,特意設下伏兵。 諸葛亮見魏軍無故撤軍,心中多有憂慮。即便有不少將領請求追擊,但卻被諸葛亮阻擋了下來。當得知張郃設有伏兵,諸將則是愈發敬佩諸葛亮。 魏軍撤退之后,諸葛亮未有繼續北上,而是向霍峻去了封書信,詳細說了下魏軍的異動。 繼而,諸葛亮帶兵占據新野城,觀察魏軍動向,并收攏四方流民,以為長久打算。 —— 七月,在司馬懿從前線歸京的同時,曹丕的病情愈發嚴重,期間口述下詔,冊封司馬懿、陳群、孫權、徐晃四人。 即封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陳群為鎮軍大將軍,孫權為輔軍大將軍,徐晃為車騎將軍。相比前者三人的冊封,徐晃的冊封不如說是追封。 曹丕希望用冊封徐晃的詔書,逼徐晃死守壽春,而非同于禁般投降。此策非曹丕所想,而是出自孫權之手。 待征東大將軍夏侯尚匆忙至京時,曹丕見托孤五人組到齊,方令曹真、夏侯尚、孫權、陳群、司馬懿五人入宮。 五人趨步入殿,卻見曹丕躺在榻上,臉色慘白,呼吸急促,儼然一副病入膏肓之像。 平原王曹叡跪在榻側,極力想做出悲傷之色。但仔細觀察之余,不難發現,曹叡未有多么悲傷。奉詔五人組與曹丕關系深厚,今見曹丕病重憔悴,不禁悲從中來,眼里布滿淚水。即便是孫權,今時其眼眸亦被淚水沾濕,淚珠不停地直流。 “咳咳~” 曹丕強撐精神,說道:“今國事之艱難,千里邊疆多有烽火,朕本欲與諸卿共平之。不料今月以來,病情沉重,朕恐歲數將至,特詔諸卿入洛,托付國事?!?/br> “望陛下珍重御體,以待今后掃蕩四荒?!彼抉R懿拱手說道。 曹丕搖了搖頭,說道:“朕子嗣雖多,但成年懂事者少。唯平原王曹叡與館陶王曹霖年長,可繼朕之大業。二子中,館陶王性情殘酷,難為天子;平原王飽讀詩書,暢曉文武,甚有德行。故可繼朕之后統?!?/br> “然平原王年幼,常年閉館,不交朝臣,不問政事,恐難專行國事。望諸卿用心輔佐,勿負朕之重托!” 聞言,孫權淚水直流,悲傷說道曰:“陛下何出此悲涼之語?臣等愿竭力以侍陛下,至千秋萬歲?!?/br> 曹丕手指孫權,吃力說道:“仲謀上前說話!” 孫權上前幾步,跪在榻前,雙手握住曹丕右手,哽咽說道:“陛下,權在此!” 曹丕擠出笑容,說道:“朕能為太子,昔多有得仲謀輔佐,方繼大統之位。望今后能好生輔佐今之太子,以鞏當下之局勢?!?/br> 孫權痛哭流涕,說道:“臣必當竭力而報之!” 曹丕看向司馬懿,說道:“仲達精通武略,朕深知軍能。今下用武之際,當賴卿領兵征戰,橫掃四方?!?/br> 司馬懿抹著淚水,傷感說道:“請陛下放心,懿當竭盡全力,輔佐儲君,以報陛下之恩?!?/br> 曹丕揮了揮手,司馬懿、孫權二人退下。而后詔曹真、夏侯尚上前,交代托孤之事。 “陛下~” 曹丕望曹真、夏侯尚二人,嘆氣說道:“昔先帝休養生息,以待時機之語,朕深以為然。惜天不假年,朕身體日沉。二君為宗室大將,望能上輔太子,下安邊城,以固魏國之疆?!?/br> “諾!” 曹真、夏侯尚領命道。 曹丕望著精神憔悴的夏侯尚,嘆氣說道:“絞殺君之愛妾之事,朕心有愧。今君妾已亡,妻女尚存,望伯仁好生待之,勿要辜負?!?/br> “諾!” 夏侯尚本因曹丕殺他愛妾而惱怒,但見曹丕后悔,且幾近將亡,神情亦不禁悲切起來。 “長文?” “臣在!” 曹丕握住陳群的手,說道:“卿有治世之才,不下蕭何。太子繼位之后,勞君多持國事。今中原動蕩,當準河南諸州自募兵馬,河北為軍國要地,執政宜當慎之又慎?!?/br> “諾!” 陳群眼眸通紅,說道:“臣當盡力以報陛下,輔佐太子匡平寰宇!” “善!” 曹丕在宮娥的攙扶下,拉著曹叡的手,說:“今國祚雖是動蕩,但中原民眾多于南土,元仲若好生治理,多納賢言,當能穩住局勢?!?/br> “諾!” 曹叡擠出淚水,大聲哭泣起來。 “傳詔,封平原王曹叡為皇太子,通告天下。即若朕亡,中軍大將軍曹真、征東大將軍夏侯尚、輔軍大將軍孫權、撫軍大將軍司馬懿、鎮軍大將軍陳群為輔政五臣?!?/br> “諾!” 孫資將草擬好的奏疏,上呈交至曹丕。 曹丕在侍從的幫助下,為詔書蓋上印璽,而后交予眾人。 交代完這些,曹丕也將精力消耗干凈,陷入了沉睡當中。曹叡、曹真、夏侯尚六人在侍從的引領下,陸續趨步而出。 昏迷至夜間,曹丕半夜醒來,詔見郭女王。然不過數語,曹丕身體就扛不住,隨后又昏迷過去。 再次醒來,曹丕精神尚好,似乎為回光返照,讓人去請卞太后。然卞太后仍厭惡曹丕納孫瓔之事,不愿去看望曹丕。 了解卞太后之態度,曹丕心情沉悶,欲喝蜜水緩解心情,問左右道:“可有蜜水乎?” 侍從看了眼空蕩蕩的水壺,說道:“陛下稍等,蜜水暫無!” 曹丕哀嘆一聲,未過多久,終未飲到蜜水便去世! 公元225年,建興元年,曹丕離世,未滿四十歲。 第618章 擾亂人心 公元225年,建興元年,秋七月,曹丕駕崩,年僅三十九歲。 相較歷史上,曹丕僅比劉備多活一年,比原壽四十歲少活了一歲。為曹叡留下的魏國幾乎可以說是爛攤子,南征兵馬折損過半,西部馬超作亂,南部壽春受圍,北部軻比能張狂。 不能說曹魏有亡國之危,但卻可算是四面烽煙,魏國儼然處在下坡途中。 曹丕駕崩之后,曹叡在輔政五臣的幫助下,順利登上皇位。先為曹丕下葬,而后封卞氏為太皇太后,郭女王為皇太后,孫瓔為皇太妃。 在河南統兵的曹洪因資歷之故,被曹叡封為大司馬;曹真以都督關西軍事,拜為大將軍。余者四人,在保障對方利益前提下,開始瓜分政治資源。 且不言曹魏內部因曹丕去世,戰爭機器被迫停止運轉。 時入八月,圍困壽春城的漢軍,通過斥候的渠道,得到曹丕去世的消息。 八公山,漢軍大寨。 中軍帳內,俞韶正向霍峻匯報,說道:“都督,據斥候言,偽帝曹丕病亡,國內為其服喪發白。今魏援軍之所以撤,當與曹丕去世有關?!?/br> 蔣濟輕撫麈尾扇,說道:“都督,葛相來信言,司馬懿棄守新野,率兵而歸宛城,大概與曹丕病逝有關!” “嗯!”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今曹丕病亡,司馬懿被孔明所退,新野被我所據。以此觀之,魏多半無瑕顧忌壽春!” “都督,宜當慎之!” 蔣濟提醒說道:“曹洪,武將匹夫,不足為慮。然滿寵有韜略,屢率兵馬襲取士元。今曹丕病故,卻恐滿寵會反其道而行?!?/br> 霍峻摸著小胡子,說道:“子通所言有理,滿伯寧非無謀之輩,其膽略超群,宜當深備之。且有勞子通向士元去信一封,讓其多加戒備滿寵動向?!?/br> “諾!” 滿寵其人,霍峻一直不敢有所輕視。別看滿寵以文人出道,但卻與龐統、魯肅、司馬懿等人類似,具備出將入相之能。且滿寵性情甚是剛毅,勇而有謀,遠比所謂的曹家千里駒更令人忌憚。 滿寵上任豫州刺史后,除了安撫死傷將士家眷外,還有率兵屢次襲擊龐統的營寨。幸龐統早有防備,憑借水陸營寨,與滿寵來回交手。 滿寵襲擊漢軍運糧部隊。龐統則派人破魏軍戍營。雙方互有往來,終因龐統借兵多力壯,以及舟舸優勢,卡住滿寵從西面解圍的道路。 龐、滿二人都屬于以文轉武職之人,但二人作戰風格卻是差別較大。滿寵雖然膽略超群,但卻深諳謀略,善度進退;龐統因以儒生出道,故而龐統用兵穩中有攻,攻守善變。 歷史上,龐統不可不謂倒霉,督軍未久,便中箭身亡。今之位面,龐統在長期的軍事鍛煉中,逐漸成長為優秀的軍事統帥,以攻守有序,計策多變而著稱。 在圍城的半年多中,龐、陸二人多次擋下曹洪、滿寵的解圍進攻。在外無魏軍襲擾下,霍峻才能穩如泰山般,將壽春圍困長達半年。 “都督~” 丁奉想說什么,但卻有戰報送到霍峻案上。 霍峻壓了壓手,示意丁奉別急。而后看了下書信,卻見是鄧芝送來的隴右戰報。 鄧芝在告別隴右后,繼而轉至武都,一邊為馬超籌糧,一邊為霍、葛二人探查馬超的動向。 鄧芝在書信中言,馬超在奪得金城郡之后,西平郡亦被馬超所降服。在馬超奪得河湟二郡后,魏軍郭淮、曹真有打算聯合征馬超。但不知何故,曹真撤至陳倉,郭淮也無大的動作。 馬超不知魏軍底細,見曹真撤軍,莽了些許,率兵北出金城,嘗試進攻武威郡。面對馬超的進攻,郭淮沒有畏懼,而是率兵半道伏擊,擊敗馬超的先鋒。 馬超見先鋒受挫,從商人口中得知武威郡的姑臧堅固,需用攻城器械方能破城。馬超暫時放棄了攻打武威的念頭,命姜冏坐鎮金城郡后,自己則率兵馬撤回隴右。 蔣濟略有好奇,問道:“可是新野戰報?” “非是!” 霍峻將書信交予蔣濟,笑道:“隴右戰事,馬超用羌人破了金城,而后席卷河湟二郡。河湟二郡雖人口不多,但河湟之中卻多有羌人。馬超得河湟,當如虎添翼!” 別看河湟二郡有郡之名,實際卻無郡之實。金城 西平二郡加起來,戶籍人口尚不及八千戶。不過如霍峻所言,馬超能得羌人心,占據河湟二郡,則能聯絡到更多羌人為他所用。 蔣濟瀏覽書信,點評說道:“馬超雖能得羌人之心,卻不擅治民。兵馬無糧,多靠我大漢供給,羌人豈能為他久用!” 馬超雖能得羌人之心,但不代表馬超可以無限制召喚羌人。馬超需要付出大量錢糧,才能召集到羌人。而且馬超平時與羌人部落結交,除了武力開道外,亦用錢糧收買。今擴得二郡,卻未得到多少繳納賦稅的漢民。馬超為了安撫河湟羌人,不僅要付出大量精力,甚至要付出更多錢糧。馬超在需要更多的錢糧下,則越要依仗大漢的蜀地提供糧草。 很快,蔣濟看完書信,遞給了黃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