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節
高柔沉吟良久,并未說話,而是用水沾濕手指,在陳群手上比畫了個巍字。 “文惠之意是?” 陳群對讖語、占卜之事不了解,再問道。 高柔環顧四周,在車馬聲的遮掩下,低聲說道:“魏者,闕名也。今闕門無故而崩,恐是為不祥之兆?!?/br> 陳群眼神微縮,不太敢相信高柔的話。 “今日之語,除了天地之外,唯有你我二人知!”陳群微嘆說道。 “嗯!” 高柔捋著胡須,憂愁而嘆。 不是高柔有意說反動、叛國之語,而是許昌南門崩塌實在難免讓他聯想。 在古語中,魏者,兩觀闕是也,是有當道而高大者之意。而在‘代漢者,當涂高’讖語中,涂高與當道而高大者意相同,故延伸至魏上。即代漢,當魏者。 今魏解釋為觀闕,那么城樓屬于觀闕,即又象征著魏。所發生的城樓崩塌之地,其在南都許昌。同時發生崩塌的城門在南面,而非其余三門。 城樓無故崩塌,延伸而思考,豈不是魏有不祥之兆? 甚至大膽點聯想,結合盤踞南方的季漢,以及曹魏剛剛經歷的鐘離大敗。 許昌南門無故崩,很有可能是指魏將亡于南漢手中,其意為亡國之征兆。 當然更有趣的是,司馬懿在宛城任職,無故而崩,豈不意為內部自行崩潰,而非外力施壓?;蚴钦f孫權來自南方,其無故而崩,豈不與司馬懿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紀·五行志上》:魏中主征鐘離敗,歸幸許昌,許昌城南門無故自崩,中主心惡之,遂不入。 陳群因而問曰:‘今南門無故而崩,其義何也’高柔答曰:‘魏,闕名也,當涂而高。城闕可謂之魏,今明否?’ 群曰:‘未甚,南門何解?’柔又曰:‘涂高在南而崩,其意明矣!’ 第610章 二淹壽春 曹丕歸國途中所發生之事,霍峻并不了解。今下他正與眾人登八公山,遠望壽春城。 自霍峻率兵西進壽春以來,因有陸遜、龐統二將分御淮水上游,堵住了魏軍來援方向。 霍峻得以花費兩個月的時間,邊召集散落的部隊,邊以盡量少的傷亡代價,逐一逐一啃下壽春周邊二十余座的大小城池。 今時之淮西,除了壽春外,余者盡數歸漢! 攻略淮西諸城中,朱桓、施然、關平三人表現格外不錯。如關平五日破兩城,十日破五城。施然率兵橫掃六城,而后在山間剿匪。 二十五城盡歸漢之所有后,諸葛誕精選可信三千魏卒,至霍峻帳下聽命?;舴堵示珘颜叩り柹皆桨饲иs到壽春,參與壽春圍城戰。諸葛亮派爨習、孟琰率二部都尉,一同參與圍城戰。 為了確保是役能破壽春,大漢幾乎將所有多余的兵力派到前線,以幫助霍峻圍困壽春。除派兵之外,諸葛亮還讓張裔東進巢湖,負責供給大軍糧草。 各部準備就緒,霍峻率兵重重包圍壽春,將水陸四面圍得水泄不通。 天色微陰,空氣中布滿了潮濕感,且又有些悶熱。 霍峻微扯領子,問道:“今徐晃收兵而守,我軍重圍之,不知諸君有何高見?” 霍峻雖打算用時間磨,從而啃下壽春。但不代表霍峻在這過程中啥都不干,畢竟從圍城的角度來說,其中就有不少用兵要點。即如何封鎖城內軍民,以及大軍如何擇址等相關問題。 “外圍諸城已拔,敵寇遠在江淮之外,都督欲以圍破壽春,宜當作長久之謀?!?/br> 蔣濟沉吟少許,指著壽春城外的漢軍營寨,說道:“夏秋之時,壽春多雨澇,既欲令軍士久持,則當另擇干燥之所下營,以免營受雨水浸泡!” “嗯!”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子通所言宜當記之,壽春低洼,屯兵于城下,恐受雨水所害。然不近城下寨,無以言重圍壽春,且下城郭則日愈久矣!” 早之前所說,壽春如襄陽般難打,因自身地勢低洼,每逢雨水時節,城外將會被淮、淝二水所淹。一旦外城淹沒,圍守外部的兵馬則會被雨水所泡,自然會不戰自敗。 如果忌憚雨水淹沒營寨,從而選擇后撤下營,圍困壽春之語,則也談不上了。欲耗光城中糧草怕也是長久之事,甚至徐晃會將城中百姓趕出來,在空地上種植糧草。 “大司馬,不如以淝水灌城吧!” 因硤石離壽春近,今陸遜從硤石趕了過來。陸遜指著淝水上游的芍陂,說道:“芍陂巨澤,水量充沛,一望無垠。今不如引淝水灌城,令壽春浸泡水澤當中,以水代兵,當能破城矣!” “城中尚有數萬江淮百姓,今若引淝水灌城,恐多傷江淮民眾!”蔣濟略有不忍,說道。 陸遜神色不變,說道:“民歸賊所有,則為賊民。其所出之糧,其所作之箭,皆為我軍之害,豈能因之而憐憫?!?/br> 蔣濟微嘆了口氣,則就退下不語。 引淝水灌壽春,大體是劉備北伐壽春時,龐統、法正等人提出的建議。而后因挖掘淝水被識破,其決水之策付諸東流。 今陸遜重提決淝水灌壽春,不算突兀,算是合理之策。至于傷害百姓之事,對陸遜這種世家子弟來說,沒多大心理負擔。畢竟為將作戰,一切以立下戰功為主。 至于蔣濟久歷軍事多年,本不因傷民而憐憫。但其為淮西人,其家與壽春離得太近了,實在不忍心家鄉百姓遭殃。 “公衡,有何見解?” 霍峻沒有說話,而是詢問黃權,問道。 黃權思慮片刻,拱手說道:“稟大司馬,是否引淝水灌城,權難以多說。但權以為今欲破壽春,大軍將士近十萬之眾,宜當小心疫病,若因疫病之故而撤軍,日后欲圖壽春恐將難矣!” “公衡之見,當為警醒之語!” 聞言,霍峻忍不住回憶起因得瘧疾去世的魯肅,說道:“即日起,公衡代某執掌軍法,嚴令諸軍不得有違軍中衛生條令,如有違者,當以軍法處置?!?/br> “且圍城大軍以兩月為期,六萬人圍城,三萬人輪休。如遇凡戰時,九萬人俱戰,不得輪休!” “諾!” “大司馬,那今下是否引淝水灌城?”霍范似有想法,問道。 “士載若有妙計,但說無妨!” 霍范整理了下思緒,說道:“大司馬,范以為若行水決之策,則可在城外行連船圍城之策?!?/br> 說著,霍范用手指比畫,說道:“如以淝水灌城,而后再逢淮水暴漲。壽春城外必為洪水所淹,屆時我軍可以用鐵鎖穿諸大小舟舸,而后猶如城壘,日夜以小舟穿梭,則可封鎖壽春?!?/br> “此計尚可,然需防敵寇行火攻之策!”霍峻念及曹cao的鐵鎖連船,忍不住笑道。 “請大司馬放心!” 霍范記著火燒連船之事,說道:“曹cao之連船欲行于大江之上,而我軍之連舟為我軍將士留駐之所。如可在舟壘之前,樹立木欄,以阻敵寇來襲,軍士登高而望?!?/br> “彼時水淺之時,魏軍出城襲營,我以舟為城壘,據高臨下,可以敗敵。如以水漲之際,城外被大澤所覆,則以舟為留兵之所,可以鎖敵?!?/br> “諸君以為如何?”霍峻問道。 “如決淝水灌壽春,霍安北之言不失為上策!”蔣濟認可道。 霍范自降服十余萬山越之后,被拜為安北將軍,封都鄉侯。而那十余萬山越,在揚州刺史步騭的安排下,經諸葛亮同意,將大部分百姓安置在江東。 陸遜點了點頭,說道:“如大軍選址已定,或可行霍安北之策??v城外低洼,被水澤所沒,將士亦能重圍壽春。時有良機,亦能迅速出兵破城!” 霍峻望著坐落在淝水西畔的壽春城,沉聲說道:“既然如此,修筑淝水河堰,移舟舸至低洼、易澇之處,圍舟舸以修營寨。至雨盛之時,破河堰,引淝水灌壽春,而后待有良機,發兵再破壽春!” 壽春因常年地勢低洼,故而其城有防水、泄洪之能。欲想要直接引淝水破城不太可能,但卻可以利用洪澇去消耗城中軍民,從而等到破城良機出現。 頓了頓,霍峻看向黃權,說道:“大軍營寨則由公衡選址,而后繪制成圖,分發至諸部軍中,讓諸將依照陣圖下營?!?/br> “諾!” 兵馬數目一多,大軍主帥無法一一顧及。為了確保大軍的統一性,最好的辦法則是采用陣圖,將各部所要負責的內容,繪制成圖冊,而后交給諸將。如有緊急之時,大將再派斥候通過相關部隊。 商討完軍略布置,霍峻又和諸將說了些叮囑事宜,才放眾將離開。而后眾將陸續下山離開,霍峻左右僅有蔣濟、霍范二人。 見眾將退下,霍峻說道:“子通,今城中形勢如何?漁夫可有來信通報?” 昔為破壽春,霍峻老早就開始謀劃了。在蔣濟的主持下,霍峻命人帶大量錢財入壽春,用錢撬開吏曹們的嘴,而后以泄露情報為由,要挾幾名吏曹,讓那些人為他們所用。 至于壽春情報站點負責人漁夫,則是霍峻親信霍辰。為了不暴露霍辰的身份,霍峻向外說霍辰代他打理鹽場。實際上霍辰在壽春城里,扮演絲綢鋪的商賈,為霍峻提供大量有關魏軍的情報。 霍辰入壽春臥底十幾年,他所涉及的產業越來愈多,甚至為了掩護身份,霍辰都在壽春娶妻生子了。若南漢再破不了壽春,怕霍辰會帶著漁夫的身份老死壽春城中。 蔣濟沉吟片刻,說道:“據漁夫來信言,自襄樊之戰后,徐晃因腹部中箭,常被箭傷所困。今守城來,徐晃常強撐病體披甲巡視。以驛差估計,徐晃應活不了多久。待徐晃病故,屆時可輕易破城?!?/br> “活不了多久,那是多久?” 霍峻皺了皺眉,說道:“今重圍壽春,豈能將勝敗寄托于敵將病亡之上!” 繼而,霍峻理解蔣濟內心想法,說道:“淝水灌城時,可派士卒乘舟舸環城,盡量勸得百姓翻墻歸順?;蚴菍C先破外城,收攏城中百姓,而后尋機再破內城?!?/br> “濟代壽春百姓,拜謝過都督!”蔣濟拱手說道。 “愛民之心,諸君理應皆有,某何敢受之!” 下山走著路,霍峻回頭看了眼便宜兒子霍范,笑道:“士載,坐居丹陽,協調諸郡,歷近三年之久,降服深遠山越十二萬之眾,此當有大功與國家。且今下行事日趨穩重,日后當能縱橫沙場?!?/br> 霍范在崇山峻嶺中抓了兩三年的山越,其行事也愈發穩重,不似以往那么急躁,這讓霍峻多有欣慰。 “范學識尚淺,還需隨大人左右學習!”霍范笑道。 “用兵之道,勝在用之而非觀摩?!?/br> 霍峻笑了笑,說道:“今后如有機會,為父可讓你獨率兵馬用武?!?/br> “何時?” 霍范眼神出露有欣喜之色,問道。 霍峻順著山道下行,意味深長說道:“且看戰事是否順利!” 第611章 寫詩,你不行;打仗,朕不行 建興元年,夏。 自江淮兵敗歸國,曹丕本欲途經許昌休憩,但因南門無故自崩之故,曹丕對此行多有厭惡,直令車駕直趨洛陽。 歸洛之后,曹丕身體飽受高血壓所困擾,且加因江淮兵敗之故,曹丕在rou體、精神雙重遭受折磨。 幾日下來,曹丕精神愈發憔悴,已有疾病加重之傾向。 洛陽行宮內,曹丕坐在榻上,正接見從宛城趕回來的司馬懿。 “臣司馬懿拜見陛下,愿陛下御體康??!” “仲達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