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節
“有二者之前事,陛下不以怪罪于君。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罪,當天公之過,故以權之見,陛下當復禁官職,以言語撫之?!?/br> 聽著孫權這般言語,曹丕雖臉色如常,但心中略有不滿。于禁兵敗事小,但失節事大。且降漢之后,還接受南漢的官職。 為了保持自己儀態,曹丕笑道:“仲謀所言極是!”“宣鮮于輔、于禁入宮?!?/br> “諾!” 少頃,鮮于輔、于禁趨步入宮。 見到曹丕,于禁羞愧不已,哭泣頓首,說道:“罪將于禁兵敗被擒,有辱國體,罪該萬死?!?/br> 自得知要被南漢送回中國,于禁憂思不已,他在南漢雖受他人譏諷,但至少大部分人給面子。而今下歸國,于禁不知怎么見曹魏舊友,更不知怎么面對曹丕。 回國途中,于禁因背負了太大的心理壓力,黑白參雜的須發,在幾日間盡數變白,精神萎靡憔悴。 殿中君臣見一代大將于禁這般神貌,則是唏噓不已。 曹丕忍著不滿,勉強擠出笑容,說道:“卿在南土受委屈了,今能歸國,朕多欣喜!” 于禁叩首哭泣,說道:“臣喪師兵敗,連累襄樊城失,毀壞國事,望請陛下降罪!” 曹丕下階扶起于禁,說道:“昔荀林父、孟明喪師敗績,不以懲處。朕統御天下,豈能反不如小國。樊城之失,皆因山水爆發,豈能怪罪于卿?” 說著,曹丕表現出似乎非常憐惜于禁,說道:“昔高祖脫衣授韓信,世祖解綬與李忠,此皆為主愛卿之所為。君于我曹氏有大功,追隨先帝南征北戰,所到無所不克。朕念君舊事之功,特賜君朕舊時衣冠,以為恩寵?!?/br> 見曹丕這么仁慈,于禁哭得稀里嘩啦,口中連連致謝。 曹丕心間冷笑幾分,說道:“于卿奔波辛勞,今且暫先歸家休息。而后可至先帝陵墓祭拜,先帝駕崩時多有惦記于卿!” “諾!” “多謝陛下仁德!” 于禁抹著淚水,叩首而出。 見君臣如此和睦,孫權不禁皺眉。他與曹丕相交許久,深知曹丕愛憎分明的性格。于禁降后為南漢效力的行為,必然已是觸怒曹丕。今曹丕卻能如此好言安撫,怕不是其中有貓膩! “咳~” 不待孫權多想,曹丕看向鮮于輔,問道:“君南下出使水賊,可有所得?” 鮮于輔向曹丕拱了拱手,說道:“稟陛下,水賊國中因君上年幼,多由霍峻做主,而以諸葛亮輔之。約分南北之語,霍峻或是有意,故遣于禁歸國,欲與我國商談?!?/br> “至于割讓下邳、東海之事,霍峻言辭拒絕,言令我國割壽春、弋陽,分淮水而治?!?/br> “哈哈!” 曹丕仰頭而笑,謂左右說道:“霍峻縱雖謀略蓋世,但今亦中我策?!?/br> 孫權心間狐疑,問道:“水賊國中如何,霍峻怎會應諾約分天下之事?且還先遣于君北歸?” “稟陛下,回孫君!” 鮮于輔如實答道:“臣至武漢時,霍峻初掌大權,聞賊西土混亂,漢嘉太守黃元謀亂,南中三郡諸豪反叛,益州sao亂不平。臣離武漢北歸時,諸葛亮以三州行臺尚書令,受命西進,征撫西土三州?!?/br> “故輔以為霍峻因西土三州混亂之故,恐我國大軍南征,有兵敗喪土之險,特與我國約分南北,或欲行緩兵之計,或有罷兵息戰之念?!?/br> “哈哈!” 曹丕的笑聲愈發的大,說道:“水賊國亂,霍峻中計,實乃天賜我也!” 說著,曹丕收斂笑容,欣喜說道:“七月出兵,突至鐘離、淮陰,賊少備之下,或能一鼓作氣而下?!?/br> 如果南漢國內形勢真如鮮于輔所說,對曹丕來說無疑是難得的良機。漢軍有談和之念,在霍峻大軍抵達之前,如果能快速掃清鐘離、淮陰等沿淮城池,此戰便勝利大半。 “恭賀陛下!” 諂媚之臣隨即開始為曹丕歌功頌德道。 “呵呵~” 曹丕雙手下壓,示意眾人別太著急,問道:“朕此番出兵親征,霍峻會迎兵親戰否?” “必然!” 衛臻不假思索,回答道:“陛下親征,西土sao亂,水賊恐怖,霍峻必舉國而應,不敢以大眾與他將,唯令兵親至,與陛下戰于淮上?!?/br> 劉曄沉吟少許,說道:“稟陛下,今水賊國事不平,霍峻聞諸軍齊下江淮、襄樊,必不敢妄離中樞。如曄所料不差,至淮先與陛下戰者,必為他將統兵?!?/br> 曹丕捋著胡須,笑道:“水賊諸將以霍峻最為恐怖,今霍峻不先至江淮,而遣別將迎戰?;瓷现T城多半會被我軍所下,又是為大喜之事?!?/br> 說著,曹丕吩咐道:“命大司馬(曹仁),驃騎將軍(曹洪)點齊兵馬,朕匯諸將南征江淮?!?/br> “諾!” 第582章 霍督調兵 六月三十日,曹丕下詔南征,兵分三路。 西路軍,令司馬懿、張郃率兵四萬南下襄樊;中路軍,曹丕率曹仁、曹洪、徐晃、曹休、賈逵、滿寵、臧霸等大將,統兵十萬南征江淮;東路軍,令夏侯尚統徐州刺史呂虔,率兵三萬余眾南征下邳。 三路兵馬約有二十萬之眾,曹丕幾出舉國之力南征,欲踏平江淮,飲馬長江。 七月初一,曹丕從許昌出兵,順潁水直下壽春,以曹休為大將,令其東進破鐘離。 初二,曹休血誓出兵,誓要復仇,奔襲渦水險要馬頭城。 三日午時,馬頭城破,守將李巍被斬,千余名守軍非死既逃,城中兵糧輜重皆被曹休所取。 四日早晨,鐘離守將徐盛得報,焚燒城外谷物,遣兵吏急報淮陰。 五日,曹休兵至鐘離城下,見城外護城河頗深,城池高聳,嘗試勸降徐盛。徐盛斬來使,以明守城之心。 見狀,曹休大怒,欲統兵攻城,但因缺乏攻城器械,唯有下營等候援兵。 六日,淮陰得報,全琮緊急知會霍篤、霍攸之,令其整兵備戰。 八日,蔣濟得到兵報的消息,率丁奉、高歆、俞韶從廣陵出發,前往淮陰駐防,且將戰報送往武漢。 龐統得知曹丕南下壽春,除了正常的清壁堅野外,緊急上報將軍情。 與此同時,曹丕經數日的行軍,其已至譙郡,帳下大軍已至淮上。 夏侯尚兵馬行至泗上,前往下邳城;司馬懿、張郃匯合關中部分兵馬,從宛城出發,經新野,將至樊城。 江漢、江淮狼煙四起,各地諜報從前線送往武漢。 七月十二日,武漢。 涼亭中,霍峻跪坐涼席之上,頭插檀木簪,著儒服,靜心翻閱西土軍報。 自黃元反叛以來,多次襲擾蜀郡,初破臨邛,而后劫掠蜀中鄉野。王平統兵至蜀中,與黃元交戰于江原,王平以佯敗誘敵,大破黃元兵馬。 王平乘勝追擊,攻入漢嘉郡內。黃元退守漢嘉,向蠻王高定求援。高定率兵五千北上,被王平伏擊,退至嚴道間,不敢輕易北進。 據王平戰報所言,漢嘉之亂指日可平! 諸葛亮逆長江而進,至重慶統轄巴蜀兵馬,而后西進至成都,欲先撫蜀中。 期間,諸葛亮根據蜀人的口碑,用公車征召大量巴蜀士人至成都,如五梁、杜微等。且代天子封賞有功文武,提拔張嶷、馬忠、何祗等巴蜀俊才。 霍峻放下奏疏,淡笑說道:“孔明、子均終未負我之所托!” “大司馬,西土三州如能平,則國無內憂!” 費觀笑道:“日后則可全心北伐,看能否如大司馬之所書之文,旋下河南,復興漢室;兵往河北,蕩平曹氏?!?/br> 自《論漢》之后,霍峻再撰寫了兩篇文章,同樣是采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論調,不談天命歸屬,僅與眾人論述江漢、淮泗地區敵我形勢,讓朝野上下士民了解邊境形勢。 而這兩篇文章的內容并未涉密,霍峻僅是將往昔高層上討論的內容,下沉到士吏群體中。畢竟在信息不流通的社會,許多士吏對許多戰況并不熟悉,更別說正兒八經的科普了。 兩篇文章的發表,士吏的傳播下較快的散布開來,讓更多的官吏愈發相信大漢能消滅曹魏。而霍峻通過三篇文章的發表,贏得不少士吏的欽佩與追捧。 霍峻端起茶盞輕抿,笑道:“以今之形勢,旋下河南不易。但如有河南,則一戰可下河北。然下河南之前,當需先下壽春、宛城,方能兵入兗、豫?!?/br> “大司馬~” 費觀的話未說完,卻見關興腳步匆匆而來,奉上來自江漢、江淮的諜報,著急說道:“大司馬,襄樊、合肥、鐘離來報,賊人從中原南下,大舉進犯我軍邊界!” “什么?” 費觀吃了一驚,問道:“大司馬遣于禁北歸,曹丕怎會直接南犯我軍?莫非曹丕識破我緩兵之策?” 霍峻眼睛微瞇,冷笑說道:“昔鴻溝之盟,高祖為破項羽,撕毀盟約。今曹丕當復行此策,表遣使者南下議和,實則欲向我國用武。約分南北,怕曹丕從未有過此念!” 將于禁放回曹魏,霍峻是以緩兵之策為借口。眾人信以為真,不料如霍峻所料,曹丕有南征之念。 當然霍峻卻沒有想到的一件事,曹丕會這么快南征。不過所幸謹慎的霍峻,早有所防備,已令邊城將士警戒。 費觀略有擔憂,說道:“西土sao亂未寧,今外寇進犯,那當如何是好!” 霍峻看了下手上的三封諜報,吩咐說道:“安國讓驃騎大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左將軍等諸位將軍至此!” “諾!” 說完,霍峻便拆掉印泥,瀏覽諜報上的內容。 襄樊地區,呂蒙傳來軍報,言司馬懿與張郃率兵南下,且關中兵馬從武關道入南陽,其目標直向襄樊?;次鞯貐^,龐統送來諜報,言曹休東進,而后大量曹魏兵馬至壽春,其數不可計。且據壽春城中細作言,此番當是大軍南征,曹休僅是先鋒。 淮東地區,徐盛發來戰報,言曹休奪取馬頭城,兵進鐘離城;他已堅壁清野,率兵馬固守鐘離。 淮東除徐盛軍報外,霍攸之上報呂虔已至下邳,而后有夏侯尚大軍?;礀|兵馬皆至淮陰城,聽由蔣濟負責調配。 費觀擔憂問道:“大司馬,今邊境形勢何如?” 霍峻將書信交予費觀,淡淡說道:“曹氏大軍南征,兵分三路。司馬懿向襄樊,夏侯尚取下邳,曹休向淮陰。今馬頭城被破,守將李巍戰死,兵鋒已至鐘離?!?/br> 費觀臉色凝重,伸手瀏覽諜報。 霍峻從涼席上起身,負手而立,默默注視池塘水面,似乎在思索什么。 良久之后,張飛、趙云、陸遜、吳懿等十幾名大將得到消息,趕到涼亭。 霍峻端茶望湖,靜心而思。費觀奉命為眾人講述今下戰況,直到諸將明白當下戰況。 “大司馬,今鐘離城兵少,曹休率兵馬逼近,是否讓蔣子通率兵西進,駐兵下營,以為策應?!?/br> 黃權盯著江淮輿圖,指出問道:“若鐘離被破,盱臺兵少城矮,難以久守,賊軍兵鋒將直逼淮陰?!?/br> “武漢離江淮遙遠,今下不知鐘離是否失守?”吳懿皺著眉頭,說道。 霍峻喝了茶,望著湖面,說道:“鐘離必在我軍之手,諸君勿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