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節
秦漢之時,皇帝常以御史大夫督察和牽制丞相。而劉備令徐庶歸京,實際上準備用他牽制首輔。 今高尊霍峻,政權歸諸葛亮,徐庶督察之。軍事、行政、督查三者互相制約,互相約束。且因三者地位不同,越靠近劉禪者,官職越低。加上趙云在暗,足以保證劉禪位置的穩固。 如果眾人想換皇帝,需由霍峻帶頭,諸葛亮、徐庶二人配合,最后要過趙云這一關,眾人缺一不可。 劉備笑了笑,贊許說道:“當可從子龍高見言語,尊待仲邈,政由孔明,元直督察?!?/br> “淺薄之見,不值陛下贊譽!” 第570章 利民之政 武漢,黃鵠臺。 殿內,劉備忍著身上的病痛,微閉眼睛假寐。 經趙云允許后,司馬芝趨步入殿,低聲說道:“陛下,臣獲得汶山郡都安縣主簿,其自言有奏疏上呈陛下?!?/br> “汶山郡?” 劉備微睜眼眸,疑惑問道:“朕若無記錯,汶山郡在益州,遠在巴蜀。今怎有縣主簿至武漢?” 司馬芝猶豫幾許,說道:“稟陛下,都安縣主簿言其縣長兩三年間,瀆職怠慢,不理政事,案事堆積如山,常謊報案牘。其奏疏百上,不知為何,終日不見回音,這才千里至京,持奏疏謁闕?!?/br> “至武漢時,因無公文被臣吏所撲。臣拷問得聞都安縣主簿唐侃前后之事,特代其奉奏疏于陛下?!?/br> “奏疏何在!” 劉備忍著身上的不適,從榻上緩緩爬起。 “在這~” 劉備攤開奏疏,問道:“汶山郡守何在?可有都安縣長姓名?” “陛下恕臣淺薄,臣僅為武漢尹守,不知益州細事?!彼抉R芝說道。 “咳咳!” 司馬芝話未說完,卻見劉備因憤怒而咳嗽。 “啪!” 劉備邊咳嗽,邊將奏疏扔到地上,大喘氣說道:“囂張之徒,安敢如此!” 司馬芝不知其故,撿起地上的奏疏,見上面方知劉備為何生氣。 都安縣主簿唐侃在奏疏中,不僅使用‘備’這違禁之詞,且還有在書信中憤怒表示,‘臣為陛下子,陛下為臣父。臣章百上,終不見省,臣豈可北詣魏帝以告怨乎?’。 見唐侃用向魏帝上奏來諷刺大漢,今怎能不讓劉備生氣! “陛下!” 劉備阻止了司馬芝說話,吩咐道:“來人,詔太子、尚書臺諸官及諸卿至此,以商唐侃之罪,以及都安縣之事?!?/br> “諾!” 半響之后,諸葛亮、霍峻、徐庶、孫邵、楊儀等尚書臺官吏,紛紛入殿,向劉備行禮。 劉備捂著腦袋,躺在榻上,說不了什么大聲的話。 王粲代行其事,指著奏疏,說道:“都安縣主簿唐侃持奏疏謁京,疏中彈劾縣長,以及有違逆之語。今陛下詔諸君入殿,是為商討此事?!?/br> 眾人翻開侍郎們抄錄的奏疏,見其上內容,不禁皺起眉頭。 霍峻無奈而嘆,頓感這個都安縣主簿頭鐵,入京謁劉備,細言奏疏之事就好,何必故意去氣劉備。說什么若劉備不理,他將北謁曹丕述怨屈。且在某些字詞中,不知是故意還是有意,用劉備的‘備’字。 霍峻剛看完奏疏,卻見楊儀拱手起身,彈劾說道:“稟陛下,都安縣主簿唐侃越級上奏,疏中多有用諱字。且有迎奉曹丕,背君投敵之意。臣儀以為將可用大逆治罪,將其下獄處死?!?/br> “不可!” 徐庶隨即起身,反駁道:“主簿唐侃所訟之事,是因我漢治政不嚴,且奏疏百上而不至中樞,故而因之生怨。此當是益州、汶山之過,及有司之錯。愚蠢之人,豈能誅之?” 楊儀毫不退縮,直面徐庶,說道:“陛下,益州、汶山雖有過,但唐侃口出怨言,有詆毀陛下之意。且明知陛下諱名,且故多用之。今若不懲處,豈不有損陛下之威。蜀人若知陛下不懲處,必而大漲威風,而后驕縱?!?/br> “呵呵~” 徐庶當即冷笑不已,對著楊儀罵道:“小人因公而生怨,不遠數千里,從巴蜀之西陲至京師。其舍盡家財,風餐露宿,上告京師。今尚書不理其因,而因疏中怨言,欲下罪治之,豈為人臣之禮乎?” “尚書之所為,與貪官長吏有何所異?又或是尚書與小人有何大仇?不恤其情,而怪其罪?!?/br> 說著,徐庶揚了揚奏疏,譏諷說道:“正是因有尚書這等官吏,方逼唐侃口出北謁魏帝之言語?” “陛下在上,徐江州安敢如此?” 楊儀被氣得臉色漲紅,說道:“君僅是江州刺史,有何官爵干擾尚書臺理事?!?/br> “楊威公,還不退下!”諸葛亮將奏疏扔到案上,沉著聲提醒道。 楊儀敢懟徐庶,卻不敢懟諸葛亮,唯有憤怒坐下。 徐庶朝著劉備長拜,說道:“稟陛下,中漢之末,貪官污吏橫行,法度不得伸,庶唯持劍以報仇。今我季漢之世,豈能與中漢相同,臣請陛下免唐侃死罪,鞭撻三十以為治罪?!?/br> 徐庶出身不高,昔日自感有法難伸,方殺人報仇。后來被同伙救走,之后的他棄武從文,寄希望用法度而肅清天下貪官。 今徐庶見到唐侃行千里謁京上疏,豈能不為之共情? “怨言之罪可免,觸及陛下諱字之罪,豈能以三十鞭過之?”孫邵說道。 “陛下名中諱字,早些年無人不用。小吏粗鄙,無知而用,有何不能理解?”徐庶說道。 “這~” 孫邵看向榻上劉備,說道:“今下之事,還請陛下開口!” 憤怒消散的劉備,其臉色如常,問道:“不知仲邈、孔明,有何見解?” “稟陛下,兩漢以來,天子之名可避,亦可不避?!?/br> 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如中漢孝明皇帝莊,其臣班固修史時,曾將老莊之術,后改老嚴之術。然項莊、莊子等字未有避諱。陛下繼位以來,未有下詔,細規姓名避諱之事?!?/br> “陛下欲按舊制懲唐侃,可行;然欲法而言,陛下不可因諱字而治唐侃死罪。今請陛下三思而行,不可因怒而為之?!?/br> 霍峻起身而拜,說道:“稟陛下,昔前漢時,孝昭皇帝弗(劉弗陵)繼位,因舊名‘陵’難以避諱,故去陵,而留弗(劉弗)。故而兩漢以來,避諱與否,看天子之心意?!?/br> 頓了頓,霍峻說道:“臣有聞子產刻法于鼎,管而告之于民,百姓方知法而守。峻讀古之典籍,竊以為法無明文,不得懲之。今唐侃之事,望陛下三思?!?/br> 兩漢避諱皇帝姓名之事,或有執行,或沒規定。不管是劉弗陵改為劉弗,或是劉莊避諱莊字,都是看皇帝喜好。 正兒八經所避諱的皇帝名,多是在官方層次上,如秀才改茂才,莊侯改壯侯,亦或徹侯改通侯。 劉備望著堂中諸卿,已是明白眾人之意,無奈而笑,問道:“備字所用頻繁否?” “頻繁!” 諸葛亮拱手道:“臣偶時書令,常有用之,但察覺之后,常有改用他字?!?/br> “陛下諱字多有用于軍中,臣有令將士改用他字?!被艟鸬?。 “算了!” 劉備嘆了口氣,說道:“朕姓名僅二字,學不了昭帝。不如學明帝,日后奏疏詔令,備字不禁,及有姓名連同者,方坐罪論處?!?/br> “陛下不可不避!” 孫邵蹙眉說道:“陛下之名,??纱Q。今不可不避,陛下不如改名?!?/br> 劉備差點沒被氣到,說道:“朕患疾病,旦夕將亡。今讓朕改名,豈有此理?” “臣知罪!”孫邵尷尬道。 “陛下仁德,今為便名,不如創字。我漢是為火德,陛下不如以火為旁,加于名旁。日后之君,多用僻字,以免令臣民不便?!被艟f道。 楊儀當即反對,說道:“陛下為萬乘之尊,豈能為利臣民,而改己名。今當用他字代之,而后治唐侃之罪?!?/br> 見眾人從案件上討論到自己名字,劉備說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治南土以來,常北伐用兵,深感無功德與百姓。今豈能因一人之名而累天下百姓,且如仲邈之言,加火于備側?!?/br> 說著,劉備嘆了口氣,說道:“避諱之事,當是朕登基以來,最后一件利民之事?!?/br> “陛下,唐侃之案當請陛下發令!”徐庶拱手道。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今拜徐庶為御史大夫,執掌御史臺。派吏西巡,嚴查都安縣長瀆職一案。唐侃死罪可免,活罪難赦,鞭三十以為記罪。而后考其功績,酌情錄用為官?!?/br> “陛下仁德!”眾人呼喊道。 第571章 黃鵠臺托孤 章武六年,三月。 深夜時分,正值早春,雨水淅淅瀝瀝,如細針,如牛毛,從天空中飄落下來。 “噠!” 雨水順著屋檐滴落而下,青石板上的積水池蕩漾起了漣漪。 “啪!” 腳步急匆匆踏入積水池,池中積水猛地濺起,水花或弄濕來人的靴子,或向四面濺起。 “砰砰~” 被雨水淋濕的霍弋,用拳指急促叩門,喊道:“大人,黃鵠臺來使!” 屋內,霍峻聲音沉悶傳來,問道:“何事?” 霍弋隔著房門,著急說道:“陛下病情轉急,令大人與諸卿入宮,受承遺命!” “嗯?” 屋內驚呼了聲,未過多久侍女打開了屋門,迎霍弋入屋。 卻見霍峻正在侍女的服侍下穿衣,而床榻上的女子為避嫌,則隔著帷帳,身軀被錦被所緊裹。 “伯先,今陛下黃鵠臺內情形何如?”霍峻穿起外袍,問道。 霍弋低著頭,拱手說道:“陛下病入膏肓,杜醫師束手無策。今下之時,趙將軍率兵封鎖黃鵠臺,王侍中持詔入殿受命?;屎?、太子、諸皇子已至宮闕,而后陛下令諸侍從詔諸公入宮?!?/br> “其言語間多急,以臺內情形觀之,陛下召大人及諸卿入宮,當是欲頒遺詔,令太子繼位,委輔政之臣?!?/br> “太子當下何如?”霍峻系上腰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