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節
劉備佯裝不滿,說道:“子龍教子嚴厲,子有所成,當言語勉之,豈能常言不成器?!?/br> “陛下,輪到太子了!” 侍從眼尖,指著校場上騎馬奔馳的劉禪,喊道。 “太子,中了!”侍從欣喜喊道。 “好!” 劉備見劉禪中靶,開懷而笑,說道:“苦cao騎射數載,終有所小成,未辜負朕一片苦心?!?/br> “恭喜陛下,太子文武俱備,今后必可為明君?!苯即蹬醯?。 聞言,劉備笑罵道:“曹丕善文,少習武,是謂文武具全,可謂為英主否!” 稱帝這么多年,劉備左右充斥著不少獻媚之語。尋常君主或早已忘乎所以,今劉備老雖老,所幸尚有幾分理智,不被左右所動搖。 緊接著,劉備見劉禪去安慰未中靶心的諸葛喬,嘴角不由上揚起來。 他已為劉禪打下千里疆域,劉禪今后注定不用像他一樣,奔波戰場之中。故而武藝、文才都是屬于君王加分項,決定不了劉禪能否治理好一個國家。 后繼君王,當有大智慧,胸懷格局,能容人,聽良言,而非氣量狹小之輩。 “伯先(霍弋),果真不錯!” 見霍弋初靶未中,而后吸取經驗,再中箭靶,讓劉備不禁點了點頭,點評道。 見著霍弋與其父相似的面貌,劉備念起霍峻,問道:“霍督近況何如?” 廖立猶豫幾許,說道:“陛下,南歸淮人陸續歸鄉,霍督征辟淮人子弟以實徐淮各處,皆有官職委任。似廣攬人心~” 張飛挺著肚子,眼睛斜撇廖立,警告說道:“談事就談事,別妄加言語輕斷?!?/br> 被張飛警告了下,廖立露出憤懣之色,但又低了下頭。 “淮人子弟歸鄉,徐淮六郡當至此興焉!” 劉備神情如常,捋須淡笑,說道:“江淮如有人煙,不論北伐壽春,亦或東圖青徐,皆可用兵?!?/br> “來人,選蜀中美艷歌姬五人送往江淮,以酬霍督勞政之苦?!?/br> “諾!” 聽著劉備要送歌姬與霍峻,王粲很想告訴劉備,霍峻已不再年輕,怕是沒多少精力。但想了想,王粲終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翼德、子龍何在!” 張、趙二人拱手應道,“臣在!” 劉備捋須而吟,說道:“今國內雖休養生息,勵精圖治。但禁軍cao練不可松懈,以待用兵之時?!?/br> “諾!” 少頃,楊儀持巾帛,沿著走廊快步而來,說道:“陛下,南中急奏!” “何事?” 楊儀拆開巾帛,迅速瀏覽全文,說道:“稟陛下,糜南中與諸卿巡游山水,乘馬時不幸顛倒,左腿折斷。今請上呈辭表,言己年歲已高,請準歸京休養,望陛下另派大臣出任南中都督?!?/br> “嗯?” 劉備從楊儀手上拿過巾帛,瀏覽糜芳書信上的內容,見無大礙松了口氣。 揚起巾帛,劉備無奈說道:“若子方從南中歸京,后人繼之,恐難治南中?!?/br> 南中在糜芳的經營下,豪強、酋帥紛紛等地頭蛇紛紛參與買賣,形成獨特的利益集團。每年往吳楚輸送奴婢、牛馬、金銀,而巴蜀則向南中輸送絲綢、銅器、漆具,完整的商業閉環。 但并不是說糜芳治南中有多好,南漢雖從南中攫取大量的物資,但南中也從南漢手中獲得大量鐵器。那些地方上的豪強、酋帥有了外界物資的流入,勢力愈發膨脹,兼有本身的姻親關系,漸而成為土皇帝。 大漢為了北伐,選擇虛治南中;南中豪強、酋帥為了外界物資,選擇與糜芳合作。故而雙方心知肚明,僅是各取所取而已。今糜芳離任南中,可能會打破這個平衡?!氨菹?,不如讓糜南中居府休養,留任南中數載,以免倉促生亂?!绷瘟⒔ㄗh道。 “不可!” 劉備微微踱步,說道:“子方上表離任,豈能強扭其意!” 劉備對小舅子的秉性有所了解,今能放棄南中的利益,說明南中有他無法解決的難題,選擇跑路;或是他年紀真大了,在南中呆不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種,今都選人替換糜芳。 猶豫良久,劉備吩咐說道:“健為太守李嚴,治郡多年,屢安夷賊,功績顯著。今遷其為南中都督,拜安漢將軍,與糜君交接政事?!?/br> “諾!” 劉備早有想用李嚴的打算,可惜沒位子騰出來。今南中都督空缺,以李嚴之才干,處理南中不成問題。 縱引起南中反叛,恰好派兵一次性解決,今后不再虛治南中,而是派遣官吏實治之。 剛料理完政事沒多久,侍從上前來報,說道:“陛下,丞相求見!” “請!” 幾個呼吸的時間,諸葛亮持羽扇,著毛襖,沿著走廊而至露臺。 “亮拜見陛下!” “免禮!” “見過丞相!” “諸君同好!” 有了諸葛亮作陪,劉備當即讓左右散去,說道:“諸卿,可自行出宮!” “諾!” 君臣游于露臺、廊間,談論國事。 聊了半響,劉備手搭在廊橋上,問道:“孔明此番入宮,莫非有要事相說?”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陛下可知馬超遣姜冏為使,其不日將至武漢?” “昨日聽侍從言語,已有所知!”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僅是那姜冏先拜曹丕,今從洛陽南下,而后再拜我國,此當不符邦交之禮?!?/br> “哈哈~” 諸葛亮笑了幾聲,說道:“亮本為此所疑,但今晨忽然開朗,漸有所得姜冏之意?!?/br> “嗯?” 劉備神情微斂,說道:“請孔明賜教!” “不敢!” 諸葛亮向劉備行禮,繼而撫扇而踱步,說道:“涼為臣,漢為君。馬超遣使謁漢,豈敢不尊我國之禮?故而必上尊表,供錢物,以示謙卑尊奉之心?!?/br> “今姜冏初使魏國,而后謁漢,所攜禮品,蓋多供與曹丕,安有再供陛下之理?縱姜冏不知,馬超豈會不曉?” “行事背逆,與常理不和,故臣深思憂來,竊以為姜冏必有所圖,其所供之禮,或非良馬錢財,而是欲引身自薦?!?/br> 聞言,劉備若有所思,說道:“既然如此,朕是否應當派遣上卿相迎,以賓客之禮厚待之?!?/br> 踱步思量,諸葛亮笑道:“姜冏,隴右之人。朝謁洛陽,必受曹丕厚禮款待。今為何舍道南下,轉謁陛下呢?” “亮以為當是姜冏觀曹丕無英主之相,且又專重繁文縟禮,為尋明主故舍道南下,以觀陛下之風采?!?/br> 諸葛亮輕撫羽扇,了然說道:“陛下往昔何以待賢人,則以何禮待姜冏。武漢尹中種種,一切如常,不改舊政?!?/br> 劉備捋著胡須,問道:“孔明何以為姜冏是欲投效明主,而非竭力效忠馬超?” 諸葛亮啞然失笑,說道:“天下南北而治,馬超驟然而興,隴人之所以為其所用,無非畏其兵馬。伯言奪隴南二郡,逼簽城下之盟,馬超外強中干,世人盡知,隴西士人安能為其所用?!?/br> “君之良言,當開備之愚鈍!” 第553章 漢之所以興 姜維父子從洛陽拜謁曹丕之后,率使團行至關中,在山民的指點下,從商於之地南下,走小路間道,翻越山嶺,輾轉千里,順丹水南下,方至漢南郡。 因太守廖化下縣理政,則由郡主簿出面恭迎饑腸轆轆的使團。 廖化得知隴右使團到,當即趕回縣邑,設宴款待姜冏父子問候。雙方交談甚歡,興盡而歸。 其間,姜維偷溜出驛站,探訪漢南郡民間狀況,與他所料不差,因地處邊境之故,郡中百姓稀少。但由于臨近正歲,家家戶戶炊煙不絕。 未待姜維詳細了解,因其陌生面孔,當即被鄉人當作魏軍的斥候。待鄉人通報附近據點內的漢軍后,軍民齊出百余人,前去抓捕姜維。 因出巡之故,姜維身未著甲,未佩馬槊長弓,身上僅一把漢刀。在面對軍民的圍捕下,姜維怕引起連鎖反應,不敢反抗,當場被軍民齊力抓捕。 被抓捕的姜維不論怎么解釋自己身份,軍民都是當做細作的花招。甚至因太過聒噪之故,被漢軍士卒惡狠狠地抽打,警告他不要胡言亂語。但因姜維竭力證明自己身份,軍士最終上報郡守廖化。 廖化得知此事,帶上姜冏,一起前來辨認姜維。一番解釋下來,眾人盡釋誤會,這也讓廖化哭笑不得。 為了擔心自己壞了兩國邦交,廖化代手下向姜維道歉。姜維自知理虧,加上其心胸大度,則是與廖化言好。 雙方盡釋誤會之后,姜維方得知南漢御邊的軍事方針,即是為軍民一體化。邊境的百姓不僅是民,同是大漢監視邊境的斥候;士卒不僅是兵,同樣是負責耕作的百姓。 邊郡百姓不負責越境探查,尋常時候,他們耕作養家,兼負己方區域的動向,以及是否有陌生面孔潛入鄉中。如檢舉成功,郡縣會下撥大量錢糧賞賜,且有相應的配套政策,留住百姓,避免他們南遷腹地郡縣。 士兵雖駐守邊境,需要戒備與參加戰爭。但每名士卒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需要去屯田耕作,田畝所產出的作物,依照軍令除了上交軍隊外,部分可以自留,當做務農費。 以上這套邊郡的防御體系,據姜維所了解,由名將霍峻所創。其率先在廬江皖城執行,而后被漢帝劉備所沿用,經多次修改,最終推廣到全國。 憑借嚴密的御邊方針,曹cao屢次南征,皆被漢軍提前所獲。漢軍發兵阻其于江北,令曹cao終世不得南下。 當姜維了解完南漢的邊郡體系,不僅是贊不絕口,且還偷偷摘錄下來,準備吸收以為己用。 軍隊體系所覆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外至斥候、情報體系,內至后勤、補給體系。而兩國相爭作戰,依靠的就是由各個部門而成的軍隊體系。 次日,廖化在江水送別姜冏父子,派水師沿途護送使團至襄樊。 從漢南郡離開,姜維行至襄樊界,則是發現了與漢南郡既似非似的情形。漢水北岸的樊城與漢南郡相似,可以說是軍事化的社會;漢水北岸的襄陽城,更似為正常社會。 使團至襄樊時,正值臘月時節。百姓或祭祀祖先,或購買年貨,或往河中撲魚,各為生活而計。其間百姓雖說不富,但卻無菜色。且有夫妻嫁娶,孩童奔走嬉鬧之聲。 亂世邊地之下,能有如此景象,讓姜維頗感意外。 姜維登峴山而望襄陽,今雖深冬季節,白雪籠罩襄陽內外。但姜維通過被白雪所掩蓋的田野,可以想象出春秋之時,城外河渠縱橫,稻禾盈野,百姓勞作之景。 自襄樊之戰后,呂蒙治襄樊以來,聚攏百姓于漢南,憑借襄陽出色自然條件,以及劉表時期所留的水利設施,襄陽逐漸復興起來。雖說遠不及巔峰時期的民二十余萬,但卻聚有數萬百姓。 襄陽生機勃勃之景,讓姜維不禁想起關中的京兆。 京兆地區在尹守顏斐的治理下,道路通達,田疇大耕,吏不煩民,民不求吏。人民一時富庶,風化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