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節
剛說完,劉備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臣子懲治宗親怕不是容易遭致外界非議。諸葛亮尚好,但霍峻的身份極為尷尬。 且不管是誰解決劉封,作為君主的劉禪都會背上弒兄的名聲,這將不利于劉禪治理南漢。今下諸葛亮為了避免劉封影響到劉禪,他必須建議劉備解決劉封這個潛在威脅。 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陛下不為太子而思,亦要為漢室大業而計。少將軍性情剛烈,留之恐生后患,望陛下明斷?!?/br> “為漢業大事計嗎?” 劉備念叨了下,心中依舊是不忍,神情猶豫不決。 見劉備這般,諸葛亮不好再多勸什么,臣子勸君主殺兒子,這樣的事怕是天下少有。 實際上,若非為漢室考慮,以及為劉禪而憂思,諸葛亮真不想干這樣的事?;蛘哒f劉封低調行事,效仿曹真那樣,學會避嫌,性情好些,諸葛亮也不會勸劉備這么干。 當然如果劉備正值壯年,而非壯士暮年之齡,諸葛亮也不會建議劉備動手解決劉封。 劉備長嘆一聲,說道:“半月之后,朕欲攜皇后東巡江淮。太子留都監國,大小之事皆由孔明自決!” “諾!” 諸葛亮瞬間明白劉備之意,為了不讓自己傷感難過,劉備準備躲到江淮,京師之事讓諸葛亮自己看著辦,其中就包括劉封的處置。 當然劉備也給自己留了半個月的緩沖時間,讓他仔細深思劉封是否該亡。 交代完,劉備就要從榻上起身。 “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報!”諸葛亮喊住劉備,說道。 “何事?” 諸葛亮起身拱手,說道:“自糜都督治南中以來,糜氏家資驟富,門仆萬余人,財貨億計。今糜南中回京述職,出入車駕仆人千余人,前呼而后擁,聲勢浩大?!?/br> “然不僅于此,除糜南中外,諸卿元從各有仆從、賓客數百上千計,隱匿人口,以從軍征戰為由,拒不從役,不繳賦稅,惡事頻發。京兆尹以厲法治之,亦是難治?!?/br> “且亮聽聞,如陸巴梁常征討巴夷,募有五千戶,以為賓客部曲,為其效力陣前,賦稅自取不納。以上之事,亮以為有傷國體,陛下宜當深思?!?/br> 從劉備割據丹陽起算,到南漢正式建國,僅十幾年的時間。劉備為了迅速穩定地方,以及擴充兵力與北魏對峙,允許將領保留私兵。故而南漢大軍的組成由中軍 地方州郡兵 將領部曲兵馬。 保留私兵尚能接受,其重要在于諸將隱匿人口,以部曲服兵役為由,實際上拒絕繳納賦稅,以及服徭役。長期北伐下來,百姓為了躲避頻繁的徭役,以及沉重的賦稅,逐漸成為諸將大族下的部曲、門客。 拿糜氏來說,其仆人有萬余人,這些仆人大部分從南中來,這些仆人沒有戶籍,是為南漢國中的黑戶,他們可以不用繳納賦稅,以及服兵役。 或是將領通過私兵服兵役的cao作,虛報兵馬數目,讓那些不服兵役的部曲則上繳田租賦稅給自己。 戶調稅收能保證南漢收上稅,但面對崛起的南漢軍功集團,想收稅則就困難許多了。 劉備皺眉而思,問道:“孔明之意是?” 諸葛亮如實說道:“亮與元直、子初、長緒多有研討,以為當行斷法,核檢國中諸州各戶人口,廣搜隱匿人口,令其出納賦稅?!?/br> “如糜氏門客萬余人,僅繳名下田畝租稅,及所報千余戶算賦,余者多以兵馬計之。故當嚴查豪強、大族所隱匿奴仆,令其出納賦稅,以實國庫?!?/br> 核查豪族名下的奴仆,諸葛亮早有此念。戰亂之余,不論是北方大族,還是南方大族,亦或是劉備手下的將領,他們或多或少會隱匿百姓或是奴仆。 早些年,礙于南漢初安,怕引起地方上的sao亂,諸葛亮不敢向這些人下手。今南漢北伐屢有成效,國家趨于穩定,為了更好的北伐,諸葛亮與后世的桓溫、劉裕作出同樣的選擇,準備向南方大族下手。 劉備踱步良久,說道:“孔明欲令豪強、大族上報隱匿人丁并非不可,僅是不少大族之人是為我大漢支柱。且功勛諸將早年隨朕奔波,今初得富貴,便刻薄待之,則有傷君臣情義?!?/br> “大政欲行不易,不如暫擇一地推行此法,以觀成效,且察眾人意見。若行之有效,諸將亦無大異,孔明再行推至吳楚各州郡,未嘗不可!” 頓了頓,劉備問道:“蜀中諸郡何如?”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可從陛下之語,讓潘刺史暫在蜀中推行此法?!?/br> 第542章 藏拙互知 諸葛亮與劉禪的關系非簡單的君臣關系,因劉禪幼時寄養在諸葛亮家中一段時間,加之諸葛亮無生育子嗣,其待劉禪如親子。 且隨著劉禪的長大期間,劉禪常年接受諸葛亮的教育。久而久之,二人關系深厚,非比尋常。名為君臣,情同父子。 在這般關系下,加上劉封無明君之相。故而在早些年,諸葛亮力推劉禪成為儲君,同時對威脅劉禪地位的劉封充滿忌憚。 今劉封雖罪不致死,但僅能說諸葛亮實在太擔憂劉封會影響劉禪的統治。故如歷史上般,一反常態向劉備進言除之。 在這半個月里,劉備在宮里深思他與諸葛亮的談話。 諸葛亮言,劉封性情剛猛,及易代之后難被劉禪所御,劉備深以為然。 但要下詔賜死劉封,劉備則又時常想起劉封與他的過往,根本舍不下心來。 在考慮半個月,即將東巡江淮時,劉備最終作出決定,以劉封兵敗不從詔令為由,罷免一切官職,貶劉封為亭侯,遷居豫章南昌,無詔令不得出縣,令郡守監之。 讓劉封失去政治生涯,既滿足了諸葛亮解決劉封之意,也成全了他與劉封的父子之情。 諸葛亮得聞劉備的詔令,并無異議。他之所以希望處死劉封,實在擔心劉備還有用劉封的念頭。今雖未處死劉封,但卻也解決了后患。今后劉封是否被錄用,一切就要看劉禪的態度了。 劉備與劉封妻兒吃了頓家宴,親自抱了抱孫子劉林,含淚送別劉封。及劉封出宮后,劉備令馬良代他傳詔,并禁止劉封入宮。 劉封得聞詔令,大哭不已,回宮欲見劉備,但被禁衛所阻。劉封唯有攜妻兒,在宮門外三叩首。隨后在官吏的督促下,舉家搬遷到豫章南昌。 在解決完劉封之后,劉備留太子劉禪監國,由丞相諸葛亮輔政。在陳到的護送下,劉備攜糜皇后及糜氏兄弟,東巡揚徐州郡。 霍峻得到劉備東巡的消息,召集江淮文武準備迎接圣駕。 霍峻坐在榻上,告誡眾人,說道:“今陛下與皇后將駕臨江淮,諸君當嚴守律法,勤勉政事,不得犯紀,不可懶政。不論被陛下或是被我所察,一律免官治罪?!?/br> “諾!”眾人齊聲而應。 集中交代了注意事項,霍峻留下少數親信,詢問接待事宜。 “正臣,陛下與皇后所臨幸官舍,今下準備如何?”霍峻問道。 “稟都督,陛下遣官吏叮囑,江淮初興,不得浪發徭役修繕宮殿,令我等擇修宅院改建即可?!?/br> 劉忠躬腰匯報,說道:“忠在江都中擇大院改建,今改建宅院已成,唯剩景觀、案榻、屏風等陳設?!?/br> 霍峻叮囑說道:“宅院無小事,不可輕待!” “諾!”劉忠答道。 繼而,霍峻望著堂中親信諸將,溫聲問道:“及陛下入淮,大軍中當聽誰調遣?” 諸將面面相覷,不明白霍峻為什么這么問。 丁奉大著膽子,說道:“都督是為大軍統帥,我等當效細柳營之周亞夫,聽都督條令。無都督調令,我等據不奉命?!?/br> 徐盛猶豫幾下,說道:“陛下至江淮,當是以陛下詔令為先,而后再問都督之意!” “不對,當聽都督之令?!?/br> “不可,當從陛下詔令?!?/br> “大膽,莫忘軍中軍法否?” 聽著堂中諸將的討論聲音,霍峻與蔣濟相視而后露出苦笑之色。 見當下場景,霍峻不禁想起藍玉。彼時朱元璋帝令喝退不了諸將,而唯藍玉能讓部曲退下,真就引起了朱元璋的忌憚。 周亞夫的細柳營真就是軍紀嚴明嗎? 他會不知道漢文帝來臨軍中嗎? 無非就是周亞夫因周勃之故,對漢文帝不滿,欲給其下馬威。 霍峻按案而起,呵斥諸將,說道:“今非戰時,陛下臨駕江淮,軍中事務皆以陛下為主。如陛下欲垂問,你等當一一上報,不得有誤?!薄爸Z!” 吵鬧的屋堂瞬間安靜下來,丁奉蓋知自己說錯話,急忙低頭應話。 望著退下的眾人,霍峻端起案上的茶喝了幾口,謂蔣濟說道:“諸將多粗鄙,險陷我于不義之中?!?/br> 請劉備來江淮,不就是想讓諸將見見劉備,增進下劉備與江淮的感情。如果玩細柳營那套,縱劉備胸襟多么開闊,但在心中也會留下疙瘩。 蔣濟捋須而笑,說道:“都督功高震主,宜當處處謹慎。今日叮囑諸將看似小事,但若處置不當,必引陛下不悅?!?/br> “有些言語,我不便多說。子通與諸將多有私交,當代某與諸將暗中叮囑言語?!被艟谡f道。 蔣濟拱手問道:“都督與江淮諸人書信往來,是否向陛下通報一聲?” 沉吟少許,霍峻說道:“我與陛下相處多年,無需事事恭請。此事縱我不言,陛下亦知我書信目的?!?/br> “諾!” 該干事時干事,該藏拙時藏拙。君臣若無相知的信心,南漢也建立不起來。 且不言霍峻在忙碌劉備臨駕前的工作,今劉備從京師出發,乘舟舸順江而下,不日將至廬江界。 是日,劉備站在船頭,負手背腰而望長江流水。 尚書楊儀趨步上前,拱手說道:“陛下,儀從左右語中聽得事關霍督之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劉備瞥了楊儀,說道:“流言蜚語,無中生有之事,則可不說?!?/br> 楊儀被劉備提醒了下,如實稟道:“稟陛下,臣聞霍督不僅派人渡江招攬流民,且與朝中淮泗高官書信暗通?;舳缴碚葟姳?,今有廣攬民心之舉。臣常為漢室危之,今愿為陛下獻計,免此災禍?!?/br> 劉備微微皺眉,靜靜看著楊儀有什么計策。 見劉備不語,楊儀拱手說道:“昔高祖令韓信平河北,然唯恐韓信栽培親信,有自立為王之心,故三入韓營,奪其兵馬。今陛下不如效高祖之舉,借東巡之機,奪霍督兵馬,委他將守邊御敵?!?/br> 劉備臉色沉了下來,說道:“凡人若欲反,當謹言慎行,唯恐被外人所知。豈會同霍督般,廣書信件與淮泗諸卿?今霍督廣寫書信與諸卿,是為令淮泗人歸鄉,并無他意,豈能因流言蜚語而忌之?” 楊儀這般話,劉備不知聽多少大臣講起。但有了淮南王之事,劉備早已深信霍峻,豈會因區區小事而動搖。 至于奪走霍峻帳下兵馬,劉備并無這個打算。他雖被人稱為有高祖遺風,不代表事事像劉邦。 今奪走霍峻兵馬,你讓霍峻會怎么想,讓南漢所依仗的諸將怎么想? 尤其是今下正處于南北對峙中,且不說不能隨意變動守將,連固守邊境的兵馬都不敢擅動。 頓了頓,劉備呵斥楊儀,說道:“無霍督則無今之江淮,卿為內臣,不恤外將之勞,怎能輕易進言,離君臣之心?” 楊儀露出羞愧之色,拱手說道:“臣僅是為陛下憂思,考慮并不周全,望請陛下責罰!” “責罰不必了!” 劉備語氣緩和下來,說道:“卿是任尚書,為尚書臺吏曹,今后不可妄聽流言?!?/br> “諾!” 霍峻用書信廣攬淮泗人歸鄉之事,劉備早從淮泗士人嘴里知道。今劉備不參與進去,帶頭幫霍峻招攬淮人歸鄉,無非是考慮到自己身份, 他之前所下詔令為任聽淮民歸鄉,即不強制,也不消極。如果劉備建議淮人歸鄉,從他嘴里說出來的話,通過手下傳達,容易被屬下改變原有的意思。 畢竟一旦涉及強制遷民,任聽歸鄉的詔令就變味了,其所造成的影響將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