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節
聊了幾句,費耀欣喜退下。 司馬懿回到大帳伏案提筆,將此次戰事的經過詳細寫下,著重突出了劉備撤軍之后,曹彰執意要追擊的話語。但司馬懿為了給曹彰留個好形象,多在戰報中描述了曹彰數敗漢軍的戰果。 幾番折騰下,司馬懿、費耀二人寫與曹丕的奏疏中,將擊退劉備的戰役,描繪成大勝。而其中曹彰中伏身亡,除了曹彰自身貪功,司馬懿、費耀二人則表示他們有照護不周之失,請求貶官降職。 二人奏疏中所言勝果并非有假,南漢在此番撤軍中損失不小。曹彰追擊太兇,幾日不舍晝夜追擊,加上黃權那波真降敗敵,漢軍死傷不下五六千人。 若算上劉備入武關以來,與魏軍連續爆發的幾場戰役,以及連攻白鹿原不下,漢軍戰沒及重傷者不下萬人。 昔四萬人入武關,算上后續抽調的萬人,軍隊歸國人數不到四萬人。 別看死傷數據這么多,但實際上這就是進攻方的不利。進攻方常要深入敵境作戰,且要跨越艱險發起進攻,為了擊敗敵人,付出的傷亡往往是不低。 尤其是進攻方若不幸遭遇兵敗,其損失的數目遠超這般數目,當能說是傷筋動骨。 所幸南漢所發動的多次北伐,可以說是從無敗績,即便沒有次次大勝,但小勝不少。從來沒有連連北伐,毫無戰果這一說。 此次北伐,劉備雖不得關中,但卻間接幫助馬超割據隴右,削弱曹魏在關西的實力;吸引住曹魏大軍,從而讓霍峻得以在徐淮從容征戰。甚至如果陸遜的戰略正常推進,隴南二郡亦能被南漢所占。 總之,是役北伐,論兵馬損失而言,漢軍折損不少。但論整體戰略形勢而言,劉備北伐所取得的戰果,絕對不小。 …… 相當于魏軍的沮喪,漢軍則是為之而喜悅。 清晨時分,為了彰顯黃權斬殺曹彰之功,劉備特意行至出營相迎黃權。 等了良久,始終不見黃權蹤影,劉備問道:“鎮北將軍今至何處?” 太史亨搖了搖頭,說道:“自昨夜遣斥候來報,便無黃鎮北具體消息。今亨已命斥候出營探查,稍后當會有消息回稟?!?/br> 黃權在斬殺曹彰后,派人知會劉備。但由于擔心魏軍還有追擊,特意留下來觀望一二,見魏軍收攏曹彰尸體撤退,且今晨不見魏軍追兵,方敢率軍歸營。 “陛下不如暫且歸營休息,及黃鎮北至,臣遣人知會陛下?!?/br> “不急!” 劉備將性子緩下,說道:“料腳程而言,公衡將至大營?!?/br> 此時,斥候乘馬至營,趨步而到劉備跟前,拱手說道:“稟陛下,黃鎮北距大營僅有兩里!” 聞言,劉備面露歡喜之色,謂身側文武,笑道:“朕之大將歸營,諸卿隨朕相迎?!?/br> “諾!” 為迎接黃權,卻見劉備命營門大開,親軍白毦兵充當儀仗隊,旌旗迎風飄揚,長戟手威儀分立左右,鼓手敲金鼓奏歌。 劉備領著費觀、陳到等十幾名文武,出門迎接黃權、朱桓一行人。 劉備之日禮儀之重,除了黃權立有大功外,實際上劉備有重用黃權之意。這些年以來,諸將多有戰死或病逝,魯肅、甘寧、關羽、黃忠、鄧方、士仁等將先后去世。 坐鎮一方的大將離世,劉備必須有人填補上。近些年來,能入劉備眼中的將領不多,其中以黃權、呂蒙、施然三人為翹楚,魏延、朱桓、王平為其次。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今待黃權以重禮,故方能令黃權為大漢效力。 少頃,只見黃權策馬當前,傅、馮、朱等將分居左右,其帳下軍士皆是與有榮焉。 離營三、四十步,黃權不敢托大,下馬趨步而進,拱手行禮,說道:“鎮北將軍權不辱使命,親王曹彰被斬,賊軍追兵已然撤軍?!?/br> 說著話,黃權讓人端著曹彰的頭顱奉上。 劉備打開木盒,得見曹彰那顆留有黃須的頭顱,陳放在盒中,神情猙獰,面露兇氣,可見其死得多么憋屈。 心中雖有微有吃驚,但殺人眾多的劉備卻又很快恢復,冷笑說道:“若曹cao得曉其黃須愛子亡,不知會作何神情?” “陛下,此頭顱當如何處置?”左右問道。 朱桓建議說道:“陛下不如傳首邊郡,以揚我大漢之威!” 劉備沉吟少許,否決說道:“曹彰雖是仇寇,但其無殘酷生靈之舉,就地安葬即可?!?/br> 傳首邊郡,劉備確實有意。但念起自己當初見過曹彰,與他爹曹cao尚有交集。今這么殘忍待之,劉備于心不忍。 “諾!” 劉備握著黃權的手臂,謂眾人說道:“黃須小兒,武藝壯猛,屢敗我軍。今怙恃勇名,作軍突進,喪師亡命,皆諸卿之功!” 黃權不敢貪功,拱手說道:“列陣誘敵,馮、傅二將軍之績,設伏斬將,是為朱將軍之功?!?/br> 聞言,劉備拍了拍黃權的手背,笑道:“公衡敏思有謀,臨危受命,摧鋒破難,皆君籌畫之功!” “來人,宣讀詔書!” “諾!” 斬殺曹彰,擊敗魏軍,是為大捷。劉備自當要冊封立有戰功的黃權及朱桓、馮習、傅肜等將。 之前黃權無功而進遷鎮北將軍,今時劉備僅遷其為代右將軍。原右將軍文聘,遷為左將軍。今南漢四方將軍,除前將軍因黃忠病逝空置外,糜芳仍為后將軍。 不過劉備已有打算,若陸遜此番能拿下隴南二郡,且保證隴右不落入魏國之手,則會遷其為前將軍。 誅殺曹彰的朱桓,因功遷為征南將軍,都亭侯。 當初劉備初下江東,欲用長女拉攏吳人,同為吳郡人的朱桓與陸遜一同入選,因霍峻推舉陸遜之故,朱桓則被淘汰。 淘汰之后,因劉備著重培養陸遜,朱桓與陸遜差距愈發得大。所幸朱桓逐漸以出眾的才能嶄露頭角,劉備尤是器重。 馮習、傅肜之前有退敵不當之過,二人與其余諸將僅賞賜些許錢糧。 “臣等拜謝陛下!”眾人高聲道。 “呵呵~” 劉備下意識欲摸短須,然才發覺胡須被他割掉,遂笑道:“朕已在帳中設宴,諸君隨朕入帳。今夜當興盡而歡,不醉不歸!” “諾!” 第530章 聊聊 戰事太頻繁,涉及的角色太多。此次北伐除主角戰場外,我基本采取略寫的形式。 我見有書友說劇情越寫越無情,越寫越爛,實際上我也不知問題出現在那? 或許是覺得北伐勝果太少,還是覺得如曹彰死得這次太草率? 或是我對作戰減少了描寫?亦或是計策謀略過于淺??? 一人寫書難免有紕漏,諸位若有建議可以提提。 談下滅魏這件事,實際上擊潰北魏,或是說滅亡北魏,實際可以是非常迅速,三三年間滅魏,不是什么大問題。 如北周滅北齊,雙方對峙那么久,忽然間在一年多時間內,北周滅亡北齊。亦或是朱元璋統一中國,從他在江南起兵,他在江南盤踞了十幾年。而后花了兩三年時間,幾乎平定了中國。 二者之所以能成,這其中需要催化劑,而這催化劑是諸多事件堆積到一起從而爆發出來的。 劉備北伐,既是穩定南漢內部,又是在打擊北魏。直到某個催化劑的出現,滅亡北魏真就是須臾之事。 我個人能力寫作水平缺陷,同時第一次以臣子角度為主角,不足處挺多的。 說下本書規劃,大概在八月完結。 晚上還有一更! 第531章 南征 洛陽,魏行宮。 曹丕腳步匆匆,滿臉憤色,口里罵罵咧咧道:“無能之徒,喪師敗土,竟讓霍峻破了下邳?!?/br> 孫瓔見曹丕入宮,欣喜的起身迎了上去,柔聲說道:“何事惹陛下這般氣憤?” 見是孫瓔,曹丕氣略微消了些,沒好氣道:“霍峻大敗徐淮諸軍,一群無能之輩離散奔逃,坐視下邳被霍峻所破?!?/br> “而那曹休還在上疏彈劾賈逵,言下邳被破,是因賈逵救援不及。曹文烈就不能想想自己?若無他兵敗霍峻,怎會有下邳之失?” 霍峻在徐淮擊敗魏軍,加上賈、曹二人矛盾,導致賈逵、曹休、臧霸等部離散分開。雖是這樣,但他們并非沒有努力。 他們在霍峻圍攻下邳時,一直用書信互相聯絡,試圖等河北兵馬南下之時,他們再率兵馬同進,救出被困的下邳城。 不料霍峻在河北援軍南下前,僅花了二十天時間,以地道法破下邳,這讓整頓敗軍的魏將根本來不及反應,只得眼睜睜看著下邳城被攻破。 曹休仍是不忘自己與賈逵的矛盾,上疏彈劾賈逵坐領兵馬,不救下邳城。賈逵不可能讓曹休平白污蔑自己,他當即上疏反駁,并彈劾曹休。 雙方再次鬧開的矛盾,讓本為下邳城丟失而難受的曹丕,心中愈發不快,恨不得徹底當面大罵曹休。 曹丕趁著左右無外人,發泄心中的不滿,說道:“曹休無能,喪師辱國,妄為宗室之大將!” “尹禮、臧霸賊寇習性不改,利則進,不利則退,將兵無法,治郡無能。先帝用臧、馬二人守邊,當是大錯特錯!” 在曹丕眼中,若非曹cao貪圖省事,重用臧、馬二人守邊,當下局勢不至于弄得這么難看。 臧霸倒是忠心耿耿,就是太過無能,被霍峻屢次擊敗。馬超則就是反復無常,趁著關隴混亂之際,發兵割據隴右。 今想起馬超,曹丕就羞愧與憤怒交加! 在曹丕的怒罵下,語氣雖是憤怒,但言語中卻藏有些許無奈。今劉備雖是撤軍,但混亂的東西局勢,卻讓他不知所措。 知心大jiejie孫瓔不斷安撫曹丕,寬慰說道:“陛下,天無絕人之路。今形勢雖是復雜,但卻比先帝起事時容易。先帝起兵之時,袁紹在北,劉表在南,陶謙在東,位處四戰之地?!?/br> “今陛下坐擁中國疆域,戰將千員,雄兵百萬,何不能南滅劉備,西誅馬超乎?” 說著,孫瓔拉著曹丕到榻上坐下,說道:“陛下,妾雖不知兵事,但卻略知爭斗之事。如將兩國征戰喻為孩童爭斗,水賊連連北侵,攻入淮北、關西腹地。我國長守而不戰,應當尋機南征,掠城而覆其軍?!?/br> “南征?” 聞言,曹丕露出深思之色,顯然是多有意動。 他早有南征念頭,但念及曹cao臨終別讓他南征的言語,加上劉備提前北伐,導致他的南征計劃好流產。 今如孫瓔的孩童爭斗之言語一樣,光挨打可不是長久之計。如能反擊作戰,將戰火燒到水賊的疆域上,屆時縱不能大勝,亦能奪取對方城池,破壞水賊的生產。 且今以北方軍隊步騎的戰斗力,豈是南方尋常水賊所能阻擋? 曹丕暗下決心,說道:“瓔兒所言有理,先帝所留‘積蓄國力,休兵罷戰’之言,非長久之策。今當尋機南征,看能否重創老賊,恢復舊時之土?!?/br> 孫瓔露出甜美的笑容,說道:“先帝雖戎馬一生,早年蓋有無敵天下之勢。但自年老之后,初敗于金口,再挫于漢中。襄樊之役,雖有山水之故,但亦受挫新野?!?/br> “一負劉備,兩敗霍峻,是有垂老之相,而毫無往昔縱橫天下之勢,故先帝之言不可全信。陛下英年鼎盛,帳下雄兵猛將如云,豈能不如水賊蝦兵蟹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