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節
霍峻在京師任職,諸將自以為無約束,表面應付龐統,私底下放飛自我。長久之下,軍紀松散則是必然之事。畢竟學壞很快,學好可是太難了。今這番嚴懲,足以讓諸將為之畏懼,恢復往昔之軍紀。 “治軍者為我,今軍中有亂,統于心難安,請罰俸半載,以饋因軍紀而亡將士妻兒?!饼嫿y誠懇說道。 “也罷!” 霍峻也不猶豫,說道:“且按士元所言?!?/br> “諾!” 蔣濟念著無人管轄的其部,問道:“都督,今霍淵喪亡,其部當交由何人統管?” 霍峻踱步微思,目光則是看向霍范,問道:“霍討寇所部將士,士載可愿領否?” 霍范踏步上前,沉聲說道:“都督所命,范欣然愿從!” “善!” 霍峻露出贊賞之色,說道:“霍討寇所將部下,多是霍氏族人,或有姻親之屬。今赴任領軍,宜當恩威并行,不可重情而忘公?!?/br> 亂世軍隊大多是以宗族、親屬、親信為心腹,從而控制軍隊。然則易產生治軍的困難,那就是這些心腹犯事該怎么處理,罰輕了,不便治軍;罰重了,則會讓人抱怨。 霍范作為小輩,要去接受霍淵的部將,也是件不簡單之事。 霍范臉色微正,拱手道?!爸斢浂级蕉谥?!” “且去吧!” “諾!” 待霍范走后,蔣濟遞上京師書信,說道:“陛下將于三月北伐,欲先破宛城,以為聲東擊西。及馬超、陸遜出關中,后下武關,長驅直向關中。今陛下讓都督自決用兵時間,以固保江淮為上?!?/br> 聲東擊西的計策由法正所獻,法正建議劉備先出兵宛城,做出自己想攻略宛城的舉動,吸引曹丕大軍至宛城。曹丕大軍南下宛城,則有利于馬超、陸遜北伐用武。 及馬、陸二人出兵,水師從析水逆流而上,劉備則是率帳下軍士轉道向西,利用水陸兵馬,攻克武關。繼而,劉備率精銳步騎長驅入關中,希望能拿下關中。 霍峻瀏覽書信,說道:“我軍既為偏軍,不宜過早用兵,亦不宜過晚。且待利城軍情消息傳來,命水師隨時出征?!?/br> “諾!” 且不言霍峻在等候北伐時機,在京師武漢,劉備已是著手北伐事務。 見黃忠從戰馬上跌落,病癥久治不愈。劉備忙完政事,帶著法正前去府上探望黃忠。 “陛下!” “老臣有失遠迎,請陛下見諒!” 聞是劉備上門,黃忠拄著拐杖,在養子黃旭的攙扶下,來到門前恭迎。 今時的黃忠臉色蠟黃,已無往昔面色紅暈之貌,拄著拐杖,腿腳不便,令人唏噓。 “卿身體不爽,不必行此大禮!” 見黃忠要行跪拜禮,劉備趕忙上前扶起,說道:“朕即將北伐,今聞卿病情,多有不安,特來看望老將軍?!?/br> 黃忠神情慚愧,嘆氣說道:“老臣年邁,不能為陛下效力出戰,反倒讓陛下上門問病,當是羞殺老臣?!?/br> 劉備握著黃忠的手,感懷說道:“老將軍摔傷,當是朕之過也!” “陛下!” 黃忠隨著劉備入屋,自捶著左臂,懊惱說道:“臣騎馬cao練,豈能是陛下之過。當是臣身體無用,竟不控那匹烈馬?!?/br> 劉備握手而拍其手背,關懷說道:“老將軍為國征戰一生,年有七旬之多,已是難以沖鋒搏斗。今小輩漸長,且不如觀他們搏斗,居家修養身心?!?/br> 黃忠神情多有觸動,說道:“臣乃一介武夫,歲月蹉跎于劉景升麾下,劉國安非是伯樂良主。臣幸遇陛下,得是建功立業,展一生之所才。今壽七旬,不恨壽不足,唯恨不能為陛下效力,趨兵滅曹,季興漢室?!?/br> 聞言,劉備緊握著黃忠的手掌,感動說道:“老將軍當保重身體,今后必有用武之地?!?/br> 黃忠微搖腦袋,捶著大腿,咳嗽說道:“老臣身體日衰,恐難再為陛下效力。今唯望陛下善保龍體,以圖中原,再建漢家之盛世?!?/br> “老將軍之心,朕已知之!” 劉備握著黃忠的手,謂養子黃旭,說道:“朕不日將舉兵北伐,卿當居家,好生侍奉老將軍。老將軍診治之藥材,若有所缺者,皆可往宮中討要。醫師杜度,醫術過人,可治老將軍?!?/br> “陛下!” 黃忠連連擺手,說道:“臣子尚有勇力,豈能讓其居家服侍老臣。今當追隨陛下建功,陷陣斬將,為陛下克長安?!?/br> “這~” 劉備面露難色,他感覺黃忠今下的身體,難撐到回師。黃忠本身沒兒子,今連養子都不在,那時膝下無子送終,也太過悲涼了。 黃忠似乎看出劉備所想,激動說道:“陛下,臣因病情不能入軍效力,本是慚羞之事。今再因老臣之故,而讓子嗣居家,此更讓老臣羞愧。子不在膝下,且臣尚有孫子在家,望陛下勿要以此為憂!” 說著,黃忠看向黃旭,嚴肅說道:“小子,若克長安,當來信相告?!?/br> “諾!” “如此~” 劉備遲疑良久,見黃忠神情態度堅定,唯有松口,說道:“且如老將軍之意!” 第503章 提兵分御 章武三年,黃初元年。 三月一日,劉備命王粲作檄文,聲討曹丕父子殘害劉協,篡位亂政,禍國殃民,今興步騎四十萬討之。 三月三日,劉備出步騎十萬,兵往襄樊,匯合文、呂、廖諸將。 三月十日,劉備欲命將軍吳懿、吳班、馮習為前部,出襄樊伐宛,自率大軍在后。 時法正建言,夫經略大事,智者了于胸心,然后舉無遺算。今天下形勢二分,南北對峙角力。陛下欲建大功,用兵不可拘束。 武關遏道而險峻,高祖自趨兵入武關,破秦于藍田,方興兵滅之。陛下以大軍伐宛,雖引曹氏雄兵至南陽,但武關亦有所備。時武關有備,封鎖商於大道,武關險道斷絕,則關中必不可圖。 陛下有先機在手,宜當以銳師揮戈武關,大軍兵向宛城。武關入我手,關中有變,則可揮師向西。 今臣以為可將精卒一萬,輕軍速進,從襄樊至均口,然后自淅川趨兵武關。比及曹魏聞之,我已得武關險要,大軍而至宛城。曹丕舉大軍南下,則馬超、陸遜有所作為爾! 昔高祖之所以成事,非天命在他,而因其韜略決斷過人。今陛下將兵規矩,欲先下宛城,而后取武關,實為用兵之忌,斷不可行。 得聞法正長篇雄文,劉備遂納其策。命吳懿督吳班、廖化二將為前部,將精兵萬人,以舟載至均口,后奔襲武關。 偏軍銳師派出,劉備自率張飛、趙云、呂蒙、黃權等中軍大將,逆淯水而行,連破數城壘,兵抵宛城。 曹魏荊州刺史夏侯尚早有準備,在劉備大軍出現在襄樊時,他則就堅壁清野,舉民收兵固宛城,且快馬上報與洛陽。 三月下旬,洛陽行宮。 “荊州急報!” 侍從捧著小木盒,在宮殿廊院間,快步疾行。 左右武士不敢阻,直至宮門外,因要通報,侍從方才停下腳步,將木盒交予孫資,由其上呈曹丕手中。 宮內,曹丕坐于榻上,正與從遼東歸國的孫權暢聊。 “卿浮海平遼,整頓州郡,編戶齊民,四夷賓服,當是揚我國威?!?/br> 曹丕示意左右為孫權倒酒,笑道:“仲謀智慮籌謀,仲達文武并濟,得有二仲輔佐,朕必能大治中國,平順天下?!?/br> 除曹家將外,曹丕最信任司馬懿、孫權二人。 曹cao在世時,司馬懿為荊州刺史,但隨著曹丕繼位,司馬懿直接調回中央,以侍中兼任御史中丞。 原御史中丞賈逵,為了要給司馬懿騰位置,轉任豫州刺史。 孫權本為侍中兼橫海將軍,曹丕繼位之后,轉任平州刺史,因軍功進封食邑。歸朝之后,曹丕任命孫權出任尚書仆射。 尚書令陳群、尚書仆射孫權、御史中丞司馬懿,今通過曹丕的調整,他將朝中各個重要位置,全換上與他有舊的人。 “陛下盛譽!” 孫權面容謙遜,拱手說道:“今平州得以治安,多賴陛下之天威??v遼人苦寒善戰,但我天兵至,遼人無不順服!” 說著,孫權遲疑少許,問道:“臣遷遼兵精者入京,今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曹丕甚是滿意,說道:“人常言遼西苦寒,人以漁獵耕作為生,民風剽悍敢戰。朕見遼人精壯,當不負此言?!?/br> 大漢國中凡臨近蠻夷之地者,民風多是剽悍,屬于是優質兵源。凡加以cao練為兵,必然成為一支勁旅。 歷史上公孫瓚之所以一度壓制冀州,與幽州兵民臨近胡人有關。擊敗他的麹義,非是本土的冀州人,而是來自河湟谷地,其習羌人戰法,故而能敗之。 當然內地兵并非不能用,而是培訓成本遠高于邊郡兵。且觀諸葛亮將蜀兵打造成能與關隴勁旅爭鋒的雄師,則可說明這一切。 捋著胡須,曹丕猶豫說道:“遼卒遷居京師,朕已命人cao練習武,然卻不知命何人統御此部?!?/br> 孫權心有所動,欲自領遼東兵,但卻又不好直接開口。 思慮少許,孫權說道:“陛下,遼兵遠離遼西,不如擇熟其習性者將之,暫安其心。待遼兵久居,人心安定之后,再分屬與諸將,亦不遲也!” “卿之言有理,然朝中卻無熟知遼東人者?!?/br> 曹丕有些犯難,猶豫良久,說道:“卿曾治理遼東,今不如暫由卿擔負cao練之事。與仲達各領五千人,盡快安頓遼人,建伍設部,早日為我國所用?!?/br> “諾!” 雖未拿到全部兵權,但能領一軍,也算是如了孫權之意。 君臣交談間,孫資捧著小木盒上前,稟告道:“啟稟陛下,荊州有急報送抵,疑似劉備舉兵北伐宛城?!?/br> “嗯?” 曹丕微皺起眉,用刻刀撬開印泥,取出盒內的巾帛。巾帛攤開,曹丕瀏覽其上內容,神情微變。 “陛下,可是劉備舉兵北伐?”孫權問道。 少頃,曹丕放下巾帛,長嘆說道:“果如仲達所言,劉備心有大志,必會趁朕繼位之初北伐。今劉備提兵十萬,從襄樊出兵,逆淯水而進,將至宛城爾!” 孫權沉思少許,說道:“陛下,宛城扼守夏道,是為許、潁之屏障。今劉備提精兵來犯宛城,其必有遠圖,非陛下舉兵親征,不足以御之?!?/br> “嗯!” 曹丕點了點頭,當即吩咐說道:“召諸卿入宮,急商御水賊之方略?!?/br> “諾!” 軍事緊急,曹魏諸卿不敢耽擱,收到曹丕軍令,則就往宮里趕來。 半響之內,司馬懿、劉曄、曹仁、曹洪、陳群、衛臻等二十余名曹魏高官,齊聚議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