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節
曹cao頷首認同,說道:“張飛暴而無恩,難得軍心。蜀道千里,需發徭役眾多,軍民必不被其所用。今可讓張郃、楊秋率所部兵馬走武關,兵至南鄉;命馬超將其所部,匯合隴地諸軍,專御張飛?!?/br> “諾!” 第456章 中興之象 八月,關羽乘漢水大漲之勢,率水師而進,覆沒七軍,降于禁,斬閻行,荊襄動蕩,威震華夏。 關羽遣軍士入京,時武漢滿城盡知水淹七軍之勝果,上下軍吏多有歡喜。 武漢,驃騎大將軍府。 霍峻持筆伏案,撰寫兵書草稿。 自下江淮起,霍峻常欲留名于后世,故撰寫三卷兵書,宏觀至微觀,戰略深究至戰術,國家延伸到軍隊,選將深論到將兵,三冊互為連冊,卻也可各自成冊。 及早期首冊《軍國》成,霍峻則開始撰寫次冊《論術》。 次冊《論術》顧名思義,其中內容多是涉及兵家戰術內容,而非宏觀及治軍用兵細節。 中國之降,論戰術兵書之巔峰,唯孫子所撰的《孫子兵法》。其余的《吳子》《三韜》《六略》等兵書,言語、思想皆不如《孫子兵法》之精妙、深邃。 霍峻所寫次冊《論術》時,深知自己難逃《孫子兵法》的影響,為了呼應宏觀戰略,故而霍峻另辟蹊徑,采用后世知名的三十六計,精選典型著名案例,深入分析其間使用的戰術細節。 兵家案例,結合言語解析,邏輯嚴謹,上論背景,下書雙方形勢,總提用計精髓之所在,猶如后世的數學書,讀之令人頓悟。 若能搭配《孫子兵法》研讀,可以發現,凡孫氏之學,可在霍氏書中找到;霍氏之言,合孫氏之精髓。 “大人,樊城大捷!” 就在霍峻撰寫兵書時,滿臉稚嫩的霍弋疾步入殿,說道:“關君侯借漢水四溢之勢,乘舟逼降于禁,俘有七軍三萬之眾。軍士沿街廣告,城中士吏多知?;蛴腥搜?,此勝可比金口之勝,當可重創魏曹賊?!?/br> 霍峻筆鋒微頓,嘴角輕笑下,繼而撰寫剩下的內容。 在旁的霍范聞言,撇了撇嘴,說道:“關君侯雖水淹七軍,但不過借漢水泛濫,非憑己力而勝敵。今將其比為金口之役,其何能及也?” 霍弋撓了撓頭,其意與兄長霍范意見相同。 在霍范、霍弋二人的長大過程中,有許多人夸贊他們的父親用兵水平。今時關羽打出可比肩父親的戰果,他們自然多是不愿相信,總想挑毛病,想強調水淹七軍之戰果,不如金口之役。 霍峻提筆收鋒,神情淡然,說道:“昔金口之役,為父火攻破敵,多賴東風大起。今關君侯破敵,如何不能借漢水乎?” 戰爭要么打勝,要么平與敗。論其間戰術手段,從來沒有高、低之分。 曹cao打贏官渡,靠許攸帶路怎么了,他就是打敗袁紹。 關羽水淹七軍,靠漢水泛濫怎么了,他就是降服了于禁。 以弱勝強,或是雙方不分上下,能想取勝敗敵,往往就是靠對手決策的失誤。 縱你打得再精彩,敵寇不失誤,沒有擊敗對手,則就是說不上勝利。 人常言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然眾人寡有知李世民的戰術打法在于防守反擊,利用防守堅壁,或是各種調動,尋找敵人的漏洞,從而一擊致命。 故李世民自言,他每觀敵陣,擁有知其強弱之天賦,因而常能以弱當其強,強當其弱。 戰爭永遠是一方抓住一方的漏洞,從而戰勝對方。今曹仁不識漢水地理,于禁輕信曹仁,怎能怪關羽借漢水淹軍的手段不高明? 霍峻放下毛筆,告誡兩個兒子,說道:“小大軍爭,敗便是敗,勝便是勝,取勝手段無高低之分,此是謂‘兵者,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也’。故凡領軍作戰,需全力以赴,以勝敵為上,敗敵為下?!?/br> 霍弋用那似懂非懂的眼神看著霍峻,問道:“那關君侯水淹七軍,可比肩大人否?” 面對霍弋的提問,霍峻笑而不語。 霍范則是摸著霍弋的腦袋,自豪說道:“昔陛下與丞相曾言,無金口之勝,則無我大漢今下之時。關君侯雖是大勝于禁、曹仁,但最多取襄樊,何能比肩金口乎!” “為何?”霍弋追問道。 霍峻將案幾上的竹簡收起,笑道:“小子不知兵,怎會知樊城、金口二戰之殊異?今后研讀治兵,此惑當自解也!” 霍弋作為自己與步練師的長子,其自幼與劉禪進學。蓋得益于母親步練師管教有方,及張昭、伊籍等良師的教導,霍弋學有所成。在二代少年中,既不出眾,也不差勁,屬于中上一檔。 霍弋雖非天資絕倫之人,但霍峻并沒失望,而是多加勉勵其進學,修進自身品德。畢竟以霍峻今之尊,霍弋與劉禪獨特的關系,足以保證霍弋今后的前程。太過聰明,品德不佳,可非是件好事。 說著,霍峻將已成文的《軍國》交予霍范,說道:“交嶺之役,正奇相合,浮海襲后,此法甚是精妙。然不可自滿得意,需用心研讀兵書,方能將兵御強敵?!?/br> “諾!” 霍范恭敬地接過兵書,神情多有雀躍。 父子交談間,霍熊趨步入堂,說道:“家主,陛下派侍從喚家主入宮,言商討軍事?!?/br> “善!” 霍峻叮囑兒子們幾句語,則騎馬前往皇宮,面見劉備。 宮內,議殿。 劉備神情愉悅,嘴角的笑容難以合攏,左右近臣紛紛拱手慶賀。 席上霍峻與近臣交頭接耳,喜笑而顏開,都在為這場大捷而感到歡喜。 “陛下稱帝興漢,關君侯便得漢水襄助破敵,此蓋是漢室中興之象!”張昭恭賀道。 “正是!” 糜竺拍掌而笑,說道:“世祖皇帝得流星破敵,蕩平新莽;今陛下得初繼位,便得漢水破敵,此不正應漢室大興,曹賊必滅之兆乎?” “君侯諳熟兵法,借漢水四溢之勢,水淹賊軍七部,斬將降敵,襄樊在望。此是為漢興賊亡之兆,臣階為陛下賀!”桓階拱手笑道。 相較于曹魏那方,強調于禁之敗非戰之過,而是自然災害,弱化戰敗帶來的影響。 南漢這邊,既贊揚關羽用兵出眾,又有借天文經緯,宣揚劉備稱帝中興的正當性,強化大漢中興的神圣性。 劉備滿臉笑容,對左右眾人的言語,他頗是享受。 自曹cao篡位稱帝,國中有不少流言蜚語,讓他多有煩躁。今歲自己稱帝,加之交嶺降服、襄樊大捷,讓他心情愉悅不少。 尤其是今下,眾人將他與光武中興相提比論,雖明知自己不及劉秀,但依是難掩他的喜悅。 劉備捋著稀少的胡須,笑道:“我軍雖大破賊軍,降俘于禁及其七軍將士,但曹仁、朱治仍扼守樊城,襄樊二城仍未被云長拔。且曹cao得知于禁兵敗,必會派遣援軍南下,今下當不可松懈也!” 法正趁機進言,說道:“陛下,于禁七軍皆沒,中原震蕩。今曹仁扼守樊城,關君侯兵盛,曹cao必會南下親解襄樊之危。以正之見,陛下當從昔日之謀,點齊兵馬出兵北伐,牽制曹cao大軍,助關君侯下樊城?!?/br> “嗯!”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朕有此意久矣!” 說著,劉備看見葛、霍二人在那私下談論,問道:“今襄樊震蕩,孤欲北伐,不知仲邈、孔明二君有何高見否?” 諸葛亮輕撫羽扇,笑道:“亮與霍督皆以為陛下可舉兵北伐,但陛下卻莫忘襄樊戰況?!?/br> 劉備多有不能理解,問道:“今下襄樊戰況進展順利,時有云長親自統兵,襄樊當是無憂,不知二位之意是?” 霍峻沉吟少許,解釋說道:“陛下將大軍北伐,雖能牽制曹cao所將兵馬。但曹cao坐擁中國,地域廣袤,必會糾四方兵馬南下,以為救援曹仁?!?/br> “今下秋冬將至,漢水水降,此利于敵,而不利于我。關君侯帳下軍士出征一載有余,兵將多有思鄉。臣恐兵憊而將疲,難御中國援軍。以臣之見,陛下可增兵益之,助關將軍御賊,為陛下早克襄樊?!?/br> 劉備捋須而思,說道:“仲邈所言不無道理,以今下之形勢,當早克樊城為上。然今下北伐在即,若調兵增援襄樊,此中軍兵寡也!” 南漢大軍就十幾萬出頭,扣除巴蜀兵馬,及襄樊四萬大軍,劉備再調兵馬增援襄樊,恐自己的兵力就不足了。自己兵力不足,則恐難以牽制曹cao主力大軍。 霍峻思慮幾許,說道:“陛下將中軍北伐,可讓龐副督率江淮兵將西進,與大王合軍出江夏?!?/br> 劉備抓著胡須,思索說道:“若是這般調動,江淮僅可言守,而無力北伐。且需卿回鎮合肥,以為穩固江淮形勢?!?/br> “臣可憑虛名,聚寡兵,佯出合肥,威赫壽春,令江淮兵馬不敢輕動,為陛下掠鋒?!被艟f道。 “善!” 第457章 風起荊襄 關羽水淹七軍,曹、劉盡知,互有動作。曹cao舉六軍于摩陂,觀劉備動向而進軍;劉備舉大軍出江夏,攻汝南。 九月,宛城。 榻上,南陽太守東里袞神情多有憂愁,為今下混亂的形勢而苦惱。 初期,曹仁兵敗筑水,荊襄空蕩,在關羽的招撫下,郡縣不寧,群賊四起。 及至于禁、閻行將七軍南下,與關羽對峙半年。在郡縣官吏的安撫下,勉強將局勢穩定下來。 七、八月時,漢水四溢,于禁及其帳下七軍被關羽一鍋端,此役造成的影響遠比筑水之敗,帶來的影響大。 之前漸穩的局勢愈發混亂起來,因押運糧草的徭役繁重,已有不少百姓奔逃入山間淪落為賊?;鶎訜o序,強人為賊,今下之局勢已非他所能解決。 然即便如此,東里袞仍是忠奉國事,派遣守將侯音征討叛逃入山的山民,欲用來威赫地方,穩住混亂的南陽局勢。 東里袞揉著太陽xue,問道:“子正,今陛下遣右將軍南援,不知其兵至何處?” 郡功曹余應拱手答道:“啟稟府君,右將軍統兵已至堵陽,距宛城約有二百余里。若右將軍輕裝而進,三、四天可至宛城?!?/br> 余應,字子正。南陽人士,其少有節cao,受鄉人左右所敬重,東里袞治南陽,則舉余應為功曹。 東里袞微嘆了聲,說道:“關羽驍勇,敗車騎,降七軍。今右將軍將新卒南下,若急于救援,恐會被關羽所敗?!?/br> “府君,大事不妙!” 余應欲說些什么,然卻被急促的呼喊聲打斷。 余應尋聲望去,卻見同僚宗晉疾步快跑,神情著急異常,似有什么大事發生。 “子卿?” 不待東里袞說話,宗晉喘著粗氣,打斷道:“府君,侯音挾山民千余人,自稱受關羽表封為歸義將軍,舉兵豎旗反叛。今已率人詐開城門,殺向府衙,欲擒殺太守?!?/br> 侯音,字伯樂,南陽郡人,任宛城守將,受東里袞節制。其為人反復,好功名,粗武略。 在呂蒙的聯絡下,侯音漸生叛魏之心,欲據宛城降關羽。然礙于局勢艱難,無人可用,侯音不敢輕易舉兵。 在關羽水淹七軍后,呂蒙再次派人聯絡侯音,見荊襄動蕩,山賊蜂起,基層混亂,侯音深思利弊之后,決意反叛。 趁著東里袞派他率百來人出城征討山民之時,侯音在途中宣揚反叛思想,向左右言自己受關羽之委任,被表為歸義將軍。在郡吏衛開的擁護下,侯音掌握了百來人武裝。 繼而,侯音派人入山,煽動山民隨自己反叛,得有千余老弱雜兵。 得到千余人的配合,侯音馬不停蹄地回城,用自己身份騙開宛城,直接殺入城郭,欲占據宛城,以為內應。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