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節
龐統向諸葛亮拱手,說道:“統已有取勝之策,請孔明放心?!?/br> “翼德將軍,此行入蜀,軍紀不可放松,亦要戒酒,以免誤了大事?!敝T葛亮叮囑說道。 破江州城,發生兵卒劫掠之事。實際上并非關羽有意放縱,而是帳下兵馬雜糅,有吳楚兵,有漢中兵,還是巴蜀降卒。圍城多時之下,軍心生怨,難免有劫掠之事發生。 至于龐統、關羽的言語沖突,僅是雙方出于觀念,或礙于顏面上發生的爭吵。沒過幾日,兩人又恢復同事的關系。畢竟所有人和睦共處是不可能的,歷史上龐統與劉備也都發生過爭吵。 “請軍師放心,飛謹記于心?!睆堬w憨笑應道。 “嗯!” 見躍躍欲試的甘寧,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外水(岷江)一路兵馬,由子龍將軍統率?!?/br> “嗯?” 甘寧猛地挺起背,想說什么。 諸葛亮持扇打斷,安撫說道:“興霸不急,君所肩負之重任當不下征討成都之事?!?/br> 甘寧見諸葛亮這般說,握著刀柄坐下。 “子龍將軍?” “在!”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三水之中,外水最遠。時子龍將軍與正方率萬余軍士走外水,破江陽,入南安,北取成都。然休小視此路,途中需經江陽、犍為二郡。故而你二人當好生安撫,以免地方生亂?!?/br> 頓了頓,諸葛亮提醒說道:“江陽太守程畿,為人剛強,忠奉國事,于蜀中多有賢名。子龍入蜀,當禮遇名士,選拔忠良以至江州。亮坐鎮江州,待子龍之軍報?!?/br> 程畿字季然,巴西閬中人。昔龐羲恐劉璋對自己下手,以程畿的兒子為要挾,向程畿索要賨兵。然程畿寧可讓龐羲殺掉他的兒子,也絕不發賨兵予龐羲。 程畿為人剛烈,屬于是硬骨頭。遇上關羽、張飛二人,程畿惹怒他們,怕會兵敗身死,降服概率不大。若是趙云率兵前往,降服程畿的概率不小。 趙云從榻上起身,向諸葛亮拱手說道:“請軍師放心,云當與正方齊心協力,攻克二郡,與兩位將軍于成都匯合?!?/br> 諸葛亮看向趙云身側的李嚴,說道:“正方既為犍為太守,待破犍為郡后,勞煩正方坐鎮犍為,征發郡縣賦稅,以送至江州?!?/br> “諾!” 見諸葛亮吩咐完畢,糜芳拱手說道:“軍師,芳為南中都督,主公可有另外吩咐?”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糜都督依照主公臨行前吩咐即可,亮無軍令與都督。都督或可從子龍所部而行,破江陽后,南下朱提?!?/br> “諾!”糜芳應道。 經過霍峻深入淺出講解南中后,糜芳自是向劉備請任南中都督。劉備自是允諾,封小舅子糜芳為安遠將軍,領南中都督,兼朱提太守。 朱提郡,犍為屬國之舊土。 何為屬國? 源自秦漢時期的屬國制,將少數民族集中管理,由屬國都尉出任長官,治下屬國有屬國兵,但有不同于郡縣的賦稅、律法制度,自主性強。 然犍為屬國已設立數百年,大量漢人南遷,或是蠻人被漢化。今時劉備認為已無設立屬國的必要性,故而將屬國改為郡,由中央委派官吏治理。 諸葛亮又叮囑些許細節,方才讓關羽、張飛、趙云三路將領退下。 眾人退下后,按捺不住的甘寧尋上諸葛亮,問道:“軍師,今三路兵馬已是吩咐下去,不知有何要職比入蜀為將之職還要緊要?” 見甘寧悶悶不樂,諸葛亮笑道:“取蜀之功,三將分取,不知興霸能得多少?”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三巴雖是降服,但縣邑有不順之徒,或山賊盤踞鄉野,或有據不奉命之人。亮欲調配賦稅,怕有困難,興霸于三巴甚有威名,今得君相助,三巴無人敢逆也!” 見諸葛亮這般說,甘寧然有郁悶,說道:“如此之事,尋常將校亦能為之,又何需寧也!” 諸葛亮笑了幾聲,說道:“興霸怎不知時事變化耶?我軍兵入三江,劉璋危在旦夕,曹cao豈會坐視不管?!?/br> “以亮之所見,曹軍不日將兵進漢中,或是曹cao兵向公安。時漢中、公安兵寡,將軍率兵于江州,上可援漢中,下可救公安。御曹軍之功,與取蜀之功相比,當是御曹之功盛?!?/br> 甘寧面露沉思之色,說道:“以今下局勢觀之,劉璋不日被擒。然漢中或是公安不敵曹軍,抽調取蜀兵力回軍,當是功虧一簣也!” “興霸已知坐鎮江州之重矣!”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興霸可還有不解之事否?” 甘寧搖了搖頭,興奮說道:“寧心中已無疑惑,愿聽軍師調遣?!?/br> 諸葛亮微微頷首,說道:“主公知道興霸為巴郡人,今特委興霸出任巴郡太守。此雖違三互之法,但卻全主公許諾興霸衣錦還鄉之語?!?/br> 甘寧向東面拱手而拜,感動說道:“寧遠走他鄉十八年,今得歸巴郡,皆主公之恩?!?/br> 第326章 霍督入蜀 建安十八年,武漢。隆冬將走,初春漸至。 亭落間,霍峻與劉備相對而坐,望著湖畔側玩鬧的小孩,時不時笑憶童年。 望著互相追逐的孩子們,劉備感慨說道:“孤幼年時,父親早亡,唯賴母親撫養。時以織鞋販履為業,生活艱苦,幸得族人救濟?!?/br> 說著,劉備手指著院落里的桑樹,說道:“孤至今猶記家舍東南角籬側有桑樹,高五丈有余,遙望過去,恍如小車之華蓋。孤彼時曾笑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彼時叔父子敬,讓孤慎言,以免有滅族之禍?!?/br> 在霍峻的目光中,劉備神情低落下去,說道:“今族人不因此語而亡,卻因兵亂而身死。今富貴之時,族人離散,孤常以此為恨?!?/br> 曹cao有族人相助,劉備又豈能沒有? 在劉備幼年貧困,得幸叔父、族親幫襯,方能隨盧植習讀。去過首都洛陽,也因此結識一眾上流人物。 在起兵征戰后,同族劉氏也有不少人隨他征戰。然而劉備在中原的經歷過于顛沛,過于流離,以至于同族劉氏子弟,全部沒于戰場之中。 霍峻斟酌一二,說道:“天下大亂,雄豪并起,曹cao起兵于河南,運籌謀略,馳騁中國。以申、商之法術治國,挾天子以令諸侯,于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蓋乎河北之袁紹,亦不能及也!” “然周易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颂煜虏蛔冎?。曹cao以申、商之法治國,挾天子令諸侯,終將自食惡果?!?/br> “時主公興業于江南,籠絡人心,縱橫八荒。以誠善待下,申奉天靖難之大義,興修甲兵,終有破曹,復漢之日。及復土之際,主公重歸涿郡,得見族鄉,不亦樂乎!” 劉備笑著搖頭,說道:“中國地大物博,俊杰地靈,欲興漢,怕是前路困難艱辛爾!” 霍峻暗自嘆了口氣,歷史上南北對峙多是北朝統南朝,除非北朝混亂,否則以南圖北真就難如登天。 即便北朝混亂,但固守那幾處堅城,便能遏制住南朝的攻勢。葛公治軍能力一流水平,但最終被司馬懿耗死在五丈原。 或是劉循若是真刀真槍與關羽作戰,怕是三個月都堅持不了。但憑借著江州堅城,硬是抗住了關、張二將長達十月的圍攻。若非李嚴叛變,關、張二人還不知要圍多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主公專注于西,西事若成,則君上基業成矣!”霍峻說道。 “善!” 劉備贊許地點了點頭,說道:“孤即開國立基,不知君欲為何職?” 霍峻俯首而拜,沉聲說道:“但愿君上威德加于四海,峻得效微薄之功,垂功名于竹帛爾!” “哈哈!” 劉備大笑幾聲,扶起霍峻,對左右說道:“今后稱霍君,尊稱霍督。除霍督外,無人可受此名?!?/br> “諾!” 論帳下文武之中,劉備最欣賞的人是誰? 非霍峻莫屬了! 十年前,曹cao基本已有天下半數之地,連那西北馬騰、韓遂都暗服于曹cao。 而那時的他流落到南方,兵馬僅數千人,將不過關、張、趙等將。在博望之戰后,這位二十歲出頭的霍峻以超出時代的眼光,提出南北分立的戰略。 至今想來,何其的驚人! 當然提出歸提出,實現又是一回事。 但從今日來看,霍峻助他下江東,取丹陽為基;又在曹cao舉中國之眾,南下江漢之時,力挽狂瀾,大破中原之眾于金口;劉琦病逝前后,霍峻力推他繼位荊州。 今時他距離南北分治的目標,僅差最后幾步,這如何不讓人唏噓! 以上這些功績,有些不能明示,但凡能明示的功績,他都盡可能給予霍峻豐厚的待遇。故從實際掌權地位而言,霍峻位居眾將之上,在他之下。 當然不僅于此,霍峻知進退,不卑不亢,少有驕縱。這讓作為君主的他省心不少,也不用過分地去猜忌霍峻。 君臣和睦間,侍從手捧著巾帛,在走廊上快步而行。 “主公,漢中、公安加急軍報?!?/br> 劉備微微蹙眉,伸手接過巾帛,攤開瀏覽。 在劉備瀏覽間,霍峻謹遵君臣之禮,低著頭喝茶。 劉備放下巾帛,說道:“仲邈,據伯言來報,夏侯淵已從隴西起兵,走祁山道,取漢中;義封來報,曹仁從襄陽出兵,今已至公安城下,欲破公安,以兵進江陵?!?/br> 頓了頓,劉備憂慮說道:“果不出孔明所料,曹cao舉兵南下。然曹cao遣曹仁、夏侯淵為前驅,兵進兩處,不知主力何在?莫非曹cao欲趁大軍西進之時,兵入江漢,渡江南下?!?/br> “仲邈有何見解?” “主公以為如何?”霍峻問道。 劉備思慮少許,說道:“公安城有兵八千,江夏有兵萬人。合各處之兵,約有兩萬余眾。堅守不戰,足以據敵;漢中,老弱兵馬兩萬之眾,伯言雖是儒生,但亦知兵。以陽平關固守,足以退夏侯淵之兵?!?/br> “然孤恐曹cao大軍于后,取漢中,則漢中危;漢中危,巴蜀恐難保留。若取公安,以今之兵馬,怕不足為用,恐江漢將遭兵戈之屠戮。今孤召仲邈回武漢,便是欲用君御曹?!?/br> “主公!” 亭中佇立服侍于側的周不疑,插話說道:“據不疑所知,朱公安昔日之義父朱治在曹仁帳下效力,若朱治以恩情說朱公安,怕公安城有失??!” 劉備臉色微沉,呵斥說道:“不可無端猜忌大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孤待義封以誠,義封豈會負孤?” “義封非姓朱,今已改施姓。昔日之情,僅為私情,今與公事有何干系?” “諾!”周不疑后退一步,不敢再發聲。 對于施然,劉備信任有加,從不多加懷疑。畢竟如果這些孫氏舊人要降,早在金口之戰前反叛,哪里要等到現在。即便是芮玄率軍士叛逃,也是因為劉備要剝奪部曲私兵。 施然在歸降時,帳下部隊并無多少人。在劉琦帳下,施然也并未得到重用。直到劉備上位,將施然、陸遜等人引為心腹,委派軍職與眾人,重用江東士人,才有今日之地位。 這般來看,施然沒有歸降曹cao的可能性。劉備自然不會無端去猜忌眾將,反而引得孫氏舊將人人自危。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江漢有仲業、義封固守,當是無憂。若峻所料不差,曹cao當會揮兵進犯向漢中?!?/br> “哦!” 劉備打起精神,說道:“請仲邈細言!” 霍峻整理思緒,說道:“巴蜀者,上通隴右,東接吳楚。曹cao取之,可望吳楚;主公取之,南北之勢已定。此為當今天下之形勢,主公知曉,以曹cao之智安能不知?” “昔曹cao以北伐南,遭江漢之敗,濡須口之不克。曹cao必引以為鑒,今舉兵南下,安敢再伐江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