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節
霍峻打量劉琦神色,問道:“使君,昨夜可是cao勞公務了?” 劉琦面露尷尬之色,說道:“昨夜宴后,孤又飲了幾樽酒?!?/br> 霍峻心嘆了口氣,勸道:“大戰方休,百姓疲憊,今日荊楚之重系于使君,于國于民,當惜此身。酒色之娛,只可淺嘗,不可久溺?!?/br> 霍峻的勸諫屬于是真心實意,劉琦在襄陽時期閑來無事,常常cao勞女色,惹得劉表不悅,心生改立劉琮之念。 隨著下江東,劉琦勞于鞍馬之間,常要忙于軍務、政事,不僅無精力,亦無那時間。常是罷兵休整的時候,嘗上一嘗女色。 那段時間,劉琦臉色、精神、體力漸漸好轉,人說話中氣漸漸充足起來。兩次入襄陽,劉表對自己這個長子皆刮目相看,否則也不會欲立劉琦為嗣子。玉不琢不成器,蓋乎是劉琦這般。 失去了劉表在頭上鞭策,得賴霍峻、劉備幫助,劉琦又率軍打回了荊楚,自己的地位得到鞏固。 忽然間,劉琦驟然飄了起來,貪戀女色的毛病,又冒了出來。且是有報復性消費的即視感。 霍峻自以為自己好色,今比之劉琦這般貪戀酒色,卻弗如遠甚! 得見霍峻勸諫,劉琦不欲久談,轉移話題,說道:“仲邈之語,孤已自知。孤不日將遷州治到漢壽,故而喚仲邈前來,欲咨詢荊州軍務?!?/br> 自兩漢四百年來,荊州州治變遷過三次。西漢雖設十三刺史部,然當時多是刺史,多是監察職責,無固定的辦公場所。 時間及入東漢,十三州刺史從監察機關漸漸演變成治理機關,從而也都確立了州治所。而荊州的初始治所不在江陵,亦不在襄陽,而是在武陵的漢壽縣。 為何不用江陵,而是以漢壽作為州治所。首要在于東漢時期,為了深入治理荊南,荊南蠻夷頻繁襲擾,且防備荊南蠻夷的兵馬多來自長沙國。處于江陵和長沙核心地帶的漢壽就成為一個上下兼顧的合適選擇。 荊州郡治遷徙到江陵,可追溯到靈帝時期的荊州刺史王睿。然而王睿去世后,劉表單騎入荊州,又改以襄陽為州治。 今時劉琦治下的地盤不僅有荊楚六郡,還有揚州三郡。綜合考慮下來,劉琦采納潘浚的意見,將州治設在漢壽縣。 至于以江陵為州治所,劉琦尚憂慮曹兵南下。畢竟雖建造公安新城,但他的心并非真安??! 恰好轉移到漢壽,不僅可以照應到江陵,亦能照顧到交、揚二州。 霍峻沉吟良久,說道:“移治漢壽,位居洞庭湖澤,交通便捷。東接長沙、豫章,南達桂陽、蒼梧,北望南郡、江夏,實乃英明之舉。然使君欲問軍務,不知荊北防務,亦或是荊南蠻夷,再是交州士燮?” 劉琦斟酌少許,說道:“仲邈皆可談談,孤不甚明也!” 霍峻整理思緒,說道:“荊北防務在于當陽、公安二城,二城得保,則江陵、夏口可無憂也!當陽城,峻已命霍淵駐守;公安城,徐盛領命營建。峻竊以為可命徐盛為漢水督,領公安,兼督漢水水師?!?/br> “若是言及荊南蠻夷,峻有征、撫二言。荊州蠻夷眾多,如有五溪、長沙、武陵等蠻夷,雜多且眾。使君欲征蠻夷,需選智謀良將,且征且撫,編戶齊民,調選精銳入軍;使君欲安撫蠻夷,行事甚易,且效先君之政,封諸夷為長,寡收賦稅?!?/br> “若是進圖交州士燮,使君需安賴刺史及吳蒼梧二人。二君有隙,難以和睦共處。調和二君,方可望交州?!?/br> 在交州上,霍峻并未深聊。一是他不是非常了解交州,二是以劉琦的性格暫時不會圖謀。 劉琦心已有數,說道:“仲邈既為南郡太守,荊北防務可從君之意。委徐盛為漢水督,駐守公安。荊南當以安撫為上,交州之事暫且無暇顧及?!?/br> “諾!” 頓了頓,劉琦說道:“仲邈既領南郡太守,鄱陽郡則是難理。孤欲委仲邈之兄霍篤任鄱陽太守,不知其能勝任否?” “這~” 霍峻略有難色,說道:“峻已任南郡太守,又以兄出任鄱陽太守怕是不妥?!?/br> “無事!” 劉琦笑了笑,說道:“鄱陽人口僅有十萬,本可以與豫章郡省并。然顧慮到江北軍務,今雖有劉揚州兵馬出鎮,但我軍亦需設郡防備?!?/br> 劉琦帳下有十郡,霍篤、霍峻兄弟分別為兩郡太守,鄱陽郡雖小,僅有十萬人,但讓霍篤出任太守,卻可說是劉琦厚遇霍氏。 今除了南郡、鄱陽郡外,劉琦治下郡也皆有長官。如江夏太守文聘、豫章太守韓玄、廬陵太守劉度、長沙太守劉先、武陵太守劉磐、桂陽太守黃忠、零陵太守王威、蒼梧太守吳巨。 斟酌少許,霍峻說道:“峻兄謹慎敢戰,進取不足,僅以才能言,守備皖城綽綽有余,可以勝任鄱陽太守職?!?/br> 說實話霍峻不可能沒有私心,畢竟霍篤可是他的兄長。當然按功績而言,霍篤從軍多年,所立戰功不少,升遷小郡太守不是問題。且按能力來說,霍篤隨大軍征戰,常分兵作戰,已具備獨自領兵的能力。 “那便可行!” 劉琦說道:“除霍篤封賞外,其余有功軍士,當由仲邈辛苦歸統,上報至孤。孤瀏覽無誤,當逐一封官,賞賜錢財宅院。至于仲邈功勛卓著,初已有官爵封賞,今計金口舊功再賜夷道、夷陵為君奉邑?!?/br> “使君大恩,峻不敢忘也!” 霍峻起身行大禮,拜謝劉琦。 奉邑與食邑不同,食邑可以傳于后人,奉邑僅是以賦稅作為俸祿的封地。 金口敗曹,襄陽掠民,此二功績一大一小。初次封賞,劉琦表霍峻為征北將軍,南郡太守,鄉侯。今時又賜兩座縣城的賦稅作為霍峻的俸祿,又表霍篤為太守,封賞不可謂不厚。 當然歷史上的周瑜在打完赤壁、南郡兩仗后,孫權給了南郡太守、偏將軍,又賜下雋、漢昌、劉陽、州陵四縣為周瑜的奉邑。 兩者封賞各有所長,亦有所短。但總體而言,劉琦的封賞已是豐厚,無法挑剔。 至于為什么不封霍峻為縣侯,而是以奉邑的形式。主要還是在于劉琦自己也才是有名無實的成武侯。 又與劉琦閑聊半響,霍峻見其神情疲憊,主動告辭退下,讓劉琦回屋休息。 出堂屋時,霍峻卻見到潘浚與一名儀態軒昂的士人交談熱烈,似乎在叮囑什么事宜。 潘浚見霍峻出堂,讓士人先行離開,趨步上迎,笑道:“拜見君侯?!?/br> “見過治中?!?/br> 霍峻向潘浚問好,說道:“州府官吏變動,峻多有面生,不知與治中交談之吏是為何人?” 二劉互表州牧,舊時劉琦府中吳地曹吏有隨往荊楚者,亦有棄官不就者。人員變遷下,自然要征辟荊楚士人為官。 如此之下,霍峻能認識的曹吏自然不多,當然這也與霍峻外任地方有關。 潘浚見霍峻詢問,說道:“浚之姨兄蔣琬,蔣公琰是也。年少時,浚背鄉入襄陽求學,公琰知名于郡縣。今時治政荊楚,使君思求賢才,故而……” 說到后面,潘浚不太好說下去,似乎自己有提拔親眷之意。 霍峻笑了笑,說道:“舉賢不避親,治中之舉并非不可?!?/br> 頓了頓,霍峻問道:“不知治中欲命公琰出任何職?” “公琰無功,僅能為州書佐!”潘浚說道。 霍峻手撫在劍柄上,說道:“我觀君兄氣宇軒昂,似有才學,不如到峻治下任職。若才學可用,或為縣長,磨礪幾載,可堪大用。何如?” “如此怕是麻煩君侯了!”潘浚笑道。 “初治南郡,思求賢才爾!”霍峻笑道。 潘浚應和道:“荊楚能否大興,得賴君侯及諸位太守治政?!?/br> 二人同行間,霍峻看了眼劉琦府堂方向,說道:“承明既掌政事,居使君左右。當多加規勸使君,切莫過度迷戀酒色?!?/br> 潘浚欲言又止,轉而長嘆,說道:“浚豈無規勸,然使君聽而不納,我等亦無可奈何!” “盡心規勸即可!”霍峻無奈說道。 第253章 謀蜀之言 三家之盟,對于三劉而言。因各自需求不同,產生的行為亦有不同。 劉琦僅思保守荊楚,缺乏進圖中原的野望,因而對于法正的態度僅是禮待而已。然劉備不同,他有割據南方,興復漢室,北望中原的偉大志向,因而他對益州心懷窺視。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自然要抓住一切能幫助他成功的東西,而不能等天下掉下餡餅。 在那日的宴會后,劉備拖著沒回江左,而是邀請法正游山玩水,談時局,論天下之事。 今時二人即將分別,劉備邀法正出行,泛舟游于江陵之長湖。 夏季之時,長湖水天一色,荷葉田田,拋網捕魚者眾多,頗有幾分怡然自得之感。 劉備望著夏景,惋惜說道:“備與荊楚得見孝直,恨不得與卿朝夕相處,然不日將分,心甚不舍??!” 法正心有所感,說道:“正需歸益州復命,望能與使君早日相見?!?/br> 劉備伸手握住法正的手,說道:“長江萬里,君遠歸成都,車船奔波,當有數千里。今時局混亂,當多加小心,若有不逮,可來江左。備當厚禮相待,不負先生之能?!?/br> 法正感性之人,思求明主多年,多日相處下來,他怎不知劉備可為良主。劉備作為揚州州牧,不早日歸去,卻在陪他交際,故而他心中已有歸屬。然今時見劉備如此不舍他,心中已是定下決心。 心中思緒迅速掠過,法正說道:“使君大德,當早平亂世,匡扶漢室?!?/br> 劉備微嘆了口氣,說道:“雖敗曹cao于江漢,但備年歲漸長,江左根基微弱,何談早安亂世,匡扶漢室?!?/br> 法正說道:“若正所記無誤,使君帳下可是有丹陽、吳郡、廣陵、會稽、建安五郡之地?” 劉備苦笑幾聲,說道:“何來五郡之地,廣陵數百里了無人煙,僅有將軍昌豨領兵數千,民數萬屯駐江都。然曹賊南下,又不得已棄城攜民渡江。今來唯有丹陽、吳郡、會稽、建安四郡,且會稽、建安多有蠻夷,時而令人頭疼?!?/br> 隨著二劉互表州牧,劉備對治下四郡也安排了太守。如丹陽太守關羽,吳郡太守諸葛亮,建安太守張飛、會稽太守糜竺。 法正遲疑少許,說道:“使君既為揚州牧,怎無豫章、廬陵、鄱陽三郡?” 在旁作陪的魯肅,說道:“先生素有不知,昔二家盟約時,我主言荊州八郡,若少一郡,則劉荊州可于揚州多治一郡。南陽、章陵二郡在曹cao手中,又因江夏、南郡未能全復,故而豫章、廬陵、鄱陽則是讓與劉荊州?!?/br> “這~” 見法正不能理解,劉備如實說道:“備本寄于景升兄之下,助伯瑋東下江左,坐鎮江北御曹。然世事無常,景升兄棄世,逢曹cao南下,伯瑋與備共抗曹cao,方行兩家之盟?!?/br> 法正不知其中細節,卻也能知道非是劉備說的怎么簡單。不過事已至此,深究其間的細節沒有意義。 法正試探說道:“使君仁義,恩享四方,若能得有南方,未必不能與曹cao爭鋒?!?/br> 劉備抬手推辭,說道:“劉荊州,景升兄之子。備視若子侄,豈能謀取荊楚!至于益州,劉季玉亦是前漢宗親,又與吳楚誓有盟約,今下不可圖?!?/br> 劉備前半段話是真,后半段話亦真亦假。若不是劉琦不肯借夷陵,劉備早讓甘寧駐扎夷陵,依仗霍峻的幫助,窺視益州。 后半句的今下不可圖,暴露了劉備的心思。今下三家盟約不能圖謀,但是沒說以后不能圖謀??梢哉f劉備聽出了法正的試探,又給出自己的回答。 法正聽出劉備的意思,會心一笑,說道:“正將與使君分別,今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若有不當,望使君體諒?!?/br> 劉備為法正倒了樽酒,說道:“孝直請言,備愿聽指教!” 法正向劉備拱了拱手,沉聲說道;“以正之見,江東雖有長江之險,舟舸為馬,然地處東南,地廣民稀,非與曹cao抗衡之基。且江淮凋敝,百姓稀少,豈能北伐中原?” “益州沃野千里,財富民眾,實乃天府之國。賢才之士久慕明主,驍勇之將多望英主。使君若能與荊州合盟,起吳楚之兵,西入巴蜀,得益州之地,又吞江漢之眾,則江水萬里,盡為使君之所有?!?/br> “屆時使君遣上將伐交州,交州舉郡縣歸附,使君則有南方四州之地。彼時糾集南方之眾,領四州之銳士,舉兵北伐,漢室當興也!” 劉備斟酌幾許,說道:“孝直之意,備已是心領。然今盟約初下,益州暫不可圖。荊楚,伯瑋之所有,備不忍謀奪?!?/br> 法正挺直腰背,指點說道:“益州暗弱,張魯在北,時有欲侵犯之意。曹cao地有中國,豈能坐視吳楚合盟,當謀圖關隴,得望巴蜀。使君不取,曹cao早晚亦會取之?!?/br> 魯肅應和說道:“主公,法先生所言有理,益州沃土,讓于虎狼,不如主公自取?!?/br> 劉備面露難色,說道:“興霸曾言巴蜀有山川之險,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易守難攻。即便奪取三峽,亦有白帝、江州之險,重重艱險,豈能輕易入之。且備居江東,隔有荊楚,欲入益州,當是遙不可及?!?/br> 甘寧,益州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自歸劉備以來,甘寧曾向劉備獻南北之策。及金口之戰后,甘寧與魯肅聯手向劉備進言租借夷陵,以備來年伐蜀。有甘寧這個本地人在,劉備豈能不知益州險要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