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且我巴地崇山峻嶺,道路多變,有白帝、巫縣、江州之險。若二劉窺視益州,使君派遣重兵把守沿江諸縣,必讓二劉不敢入犯我巴蜀之地?!?/br> 劉璋微微皺眉,說道:“孤雖坐擁巴蜀,糧多兵眾。但曹cao雄兵百萬尚且不敵霍峻、劉備之手,我巴蜀之地與吳楚抗衡,怕是有所不足。不知諸君可有何計教我,讓孤能和吳楚?!?/br> 張松心思微動,曹cao南下江漢,他本以為曹cao乃當世之明主,欲向曹cao歸降。卻不曾想曹cao居然看不上他,不僅折辱他,還封他為越嶲郡蘇示縣令。其中滋味讓張松百感交集,今時的他已是恨上曹cao。 張松邁著短腿,拱手說道:“啟稟使君,曹cao心高氣傲,揮百萬之眾,飲馬長江,自以為能勝吳楚。然金口大火,讓其敗走大澤,帳下兵馬死傷慘重,文吏將校降者眾多?!?/br> “以松觀之,曹cao已是元氣大傷,不敢趨兵南下;二劉威風大漲,得有吳楚。今時曹cao北逃,我益州又與吳楚毗鄰,同飲長江之水,使君何不如與曹cao斷交,轉向二劉示好?!?/br> 劉璋心有猶豫,說道:“曹cao手握天子,坐擁中國,地有七州,傲視天下。今輕易與之斷交,恐惹曹cao不悅。且益州與荊州有兵戈之仇,恐劉荊州將心懷不悅?!?/br> 張松言語誠懇,規勸說道:“曹cao兵入江漢,其兵勢之強,幾乎無敵于天下,然終究敗于霍峻之手。今后之勢又何能比及昔日之全盛,劉荊州坐擁吳楚,臨兵交州,有三州之地?!?/br> “若使君與之合,我益州有山川之險,吳楚有江水之固,足以與曹cao抗衡。且使君乃前漢魯恭王之嗣,劉荊州亦是魯恭王之血脈,二君是為同族同宗之人。以松觀之,劉荊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艟?,世之名將,得之足以據曹?!?/br> “至于昔日之兵戈,松竊以為曹賊不死,大敵當前,宜摒棄仇恨,同盟齊心。松聞劉荊州與劉備協力圍取江陵,使君何不如遣使互通友好,與二劉同盟議事,申漢室之傾頹,明劉姓之大義,同討曹caojian賊,興復漢家之天下?!?/br> 張松心中記恨曹cao,今時能給曹cao添亂,他甚是樂意。 且張松也在尋求明主,劉琦作為劉表的繼承人,作為名義上的聯軍統帥,他與劉備聯手擊敗曹cao,自此聲威大振。張松心中念及劉琦委任霍峻之舉,認為劉琦或許能為明主。 至于劉備,不好意思。張松有考慮過,但是劉備在江東,又時常幫劉琦打仗,離巴蜀太遠,暫時不是張松的第一人選。 劉璋被張松長達二三百字的言語說服,不禁點了點頭,甚是滿意張松的方案。 捋著胡須,劉璋問道:“子喬之語,孤甚是滿意。卻不知諸位可有高見?” “使君英明,我等并無異議?!北娙斯笆址Q道。 在金口之戰前夕,益州士人皆是心傾曹cao。畢竟以曹cao戰前的威勢,說不認可曹cao,純粹是假的。但隨著金口之戰的結束,曹cao身上的光環褪去,眾人也就以為那樣。 劉璋御下寬松,他們在益州甚是安逸,除了心懷大志的人不滿,也別無所求,不至于鐵了心投靠曹cao。畢竟之前向曹cao獻媚,乃是擔心曹cao一統天下后,眾人的利益分配問題。 見眾人不曾反對,劉璋問道:“誰愿替孤出使荊州,議三家友好之盟?!?/br> 張松拱手說道:“啟稟使君,軍議校尉法正素有才華,可負此重任?!?/br> 法正襲儒服長衫,趨步出席,婉拒說道:“啟稟使君,正才干不足,怕難肩負此任?!?/br> “嗯?”劉璋看向張松,略有質問之意。 張松見法正不愿,走至法正身側,低聲說道:“孝直不欲從明主否?今怎不愿趕赴吳楚。劉荊州、劉揚州皆是英豪、武烈之人,見之或有裨益?!?/br> 見二人嘀咕,劉璋又問道:“孝直意下如何?” 法正見張松向自己拼命擠眉,遂是拱手說道:“使君若不棄正卑鄙,某愿以口舌之利,出使荊楚,合三家之好,勠力御曹?!?/br> “善!” 劉璋鼓掌而笑,說道:“此行當備上厚禮,切莫有失?!?/br> “諾!” 眾人議事結束,張松尋上法正,二人為伴而行。 張松心情甚好,說道:“今孝直出使荊楚,可知其中深淺否?” 張松與法正關系甚好,二人皆自感懷才不遇,無明主賞識。但法正為人睚眥必報,因而于士人中口碑不是很好。 法正瞥了眼張松,說道:“子喬之意,正豈能不知。然欲求明主,何不自往?” 張松露出笑容,說道:“松不識明主,妄投曹cao,受其折辱。孝直能識于人,今出使荊楚,可觀劉荊州之才干,看是否為你我之主?!?/br> 法正沉吟半響,說道:“以正觀之,劉荊州性情柔弱,并無宏圖之志,怕是難成明主。今能于金口得敗曹cao,竊以為多賴霍峻、劉備二人。若無霍峻謀略,其安能得勝曹cao?!?/br> “且劉荊州坐擁吳楚,難以制衡劉備,縱使劉備坐大,以致一家之言,而成兩家之語,故而難言明主爾!” 張松面露深思之色,說道:“孝直之言,甚有道理。然不知孝直以為明主何在?” 法正斟酌良久,說道:“今未面見劉荊州,不易早下斷論?;蛟S劉荊州難為明主,但有他人或可為明主?!?/br> 說著,法正笑了笑,說道:“且容正出使歸來,向子喬言明細節?!?/br> “好!” 張松叮囑說道:“孝直妥善謀劃即可,但今日之事暫時不可與子敬(孟達)言語,以防走漏風聲?!?/br> 法正點了點頭,笑道:“子敬之人,正豈能不知。請君放心,正心有自知?!?/br> 孟達精明驍勇,素有膽識,亦是良才。雖與法正、張松交情甚密,然其人容易善變。如此機密之事,張松不敢相信孟達,讓法正也多加小心。 …… 且不言益州變動,今襄樊也有變化。然這個變化不在吳楚及曹氏,而是盤踞在漢南柤中的荊蠻梅敷三兄弟。 南方蠻夷眾多,不僅是南中、荊南、江東存在大量的蠻夷,即便是離中原地區近的襄陽也存在荊蠻。 從秦漢以來,漢人在向南開拓,常沿大河而居,然在山間河谷常盤踞蠻夷。這些蠻夷在經漢化之后,多是成為熟蠻,學習漢人的耕種技術。時收獲之節,畝田大稔,積谷重巖,未有饑弊。 盤踞在柤中的荊蠻便是熟蠻,自漢末亂世,荊蠻舉家自保。劉表入荊州,荊蠻則向劉表稱臣。然而劉表病故,吳楚與曹氏角力江漢,無瑕顧及柤中。 今隨著戰線推移,曹cao讓手下將領遷民北上,因而亂世的風波降臨梅敷三兄弟頭上。 梅敷手中攥著來自曹cao的巾帛,其于信上拜梅敷為平蠻將軍,封關內侯,令他率帳下萬戶部曲渡漢水北上,遷居南鄉郡縣。 放下巾帛,梅敷說道:“今時曹cao欲讓我等率族北渡漢水,不知你們何意?” 相比于梅敷的審時度勢,他的二弟梅芳、三弟梅頤則是性子急躁。 梅頤說道:“阿兄,曹cao兵敗金口,又無多少兵馬,我等手上有部曲萬余人,何需聽其詔令?若是曹cao率兵而來,我等退入山谷之間,據守寨壘即可,且還有霍峻在側?!?/br> “是??!” 梅芳應和說道:“我等族人世居柤中,今怎能輕易離鄉。及若北上,怕我族人難保?!?/br> 不僅是兩位弟弟不愿,梅敷自己他也不愿。在柤中當土霸王多么舒服,何必北遷到漢北,又讓漢人編戶齊民。 思量半響,梅敷說道:“曹cao兵馬眾多,豈能輕惹。今不如向霍峻遣使,言我軍欲向其歸降。引霍峻入局,讓他與曹兵爭斗,我等自持中立。以我等手中兵馬數量,霍、曹不敢得罪我等,我等當能自存也!” 第245章 分割荊揚 209年,建安十四年,三月。 江陵,聯軍大營。 黑夜寂靜,士卒持兵刃巡視,火火通明照亮營帳。 忽然間,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夜中響徹,太史亨行入劉備的大帳。 “主公,不好了!” 正躺在榻上入睡的劉備被太史亨喊醒,瞇著眼睛,嘟囔問道:“元復,怎么了?” 太史亨服侍劉備多年,早已習慣了劉備的行為。他為劉備收拾甲胄,說道:“曹仁趁夜撤軍,帳下萬余軍士盡數撤出江陵城?!?/br> “什么!” 聞言,半醒半朦的劉備,不由精神一振,說道:“可有通知劉荊州?” “已經通知了!” 太史亨問道:“主公,是否派軍追擊曹仁?!?/br> 劉備披著甲胄,略有遲疑說道:“不必著急,等某見過劉荊州,再議追擊之事?!?/br> “諾!” 劉備自與霍峻分兵后,與劉琦合軍作戰。劉琦雖能采納的他的意見,但或為突顯自己的能力,劉琦時而也會不認可劉備的意見。僅能說自劉表去世后,劉琦愈發不想受制于他人。 出營帳時,劉備遇見匆忙起夜的魯肅。 魯肅披著外袍,說道:“主公欲追曹仁否?” 劉備遲疑說道:“曹仁素乃曹cao親信之人,作戰驍勇,帳下牛金亦是名勇將。我恐曹仁有備,不敢輕易追擊?!?/br> “以肅之見……” 魯肅話沒說完,便聽營中軍士大聲喊道:“江陵城著火了!” 順聲望去,離有十里遠的江陵城不知何時躥起了煙火,有漆黑的夜色作為背景襯托,其橘黃色的火光已是微亮了天際。 見到大火,劉備氣得跳腳,氣憤說道:“曹仁非人子也!今時撤軍襄樊,為阻我軍追擊,居然敢焚火燒城,殘害百姓?!?/br> 曹仁焚城斷后的行為,讓劉備不得不氣憤。百姓無辜之人,今遭兵戈本就不幸。但曹仁為自己撤軍的順利,真就聽從賈詡的建議。 不僅是劉備跳腳了,劉琦也著急的不行,大聲說道:“命軍士取水滅火,不可讓江陵城池被燒?!?/br> 這是屬于劉琦自己的城池,今下被燒,他怎么不著急??! 劉備見到劉琦的身影,上前說道:“伯瑋,江陵城內百姓眾多,今烈火焚城,百姓倉皇奔走,恐會互相踐踏,當命軍士疏通百姓出城,以免百姓多有死傷?!?/br> “善!” 劉琦急忙招呼左右部將接管江陵城,又讓大量士卒取水救火。 不著急不行,古代建筑大部分以木材為建筑材料,曹仁放火燒城,緊密連接的木質房屋,怎么可能不會被燒。且又是深夜,百姓大都在熟睡當中,等他們察覺到大火之時,估摸已經晚了。 “畜牲!” 魯肅望著江陵的大火,怒罵了一聲。 魯肅歷經十幾年的亂世,他初次得見焚燒無辜百姓的人。天下亂世,百姓生活不易,甚是艱苦。但故意對百姓下手的人不多,當必有董卓、曹cao二人。 董卓遷洛陽百姓向西,所行途中劫掠百姓,抄掠男女,開棺挖墳,取錢財而充軍實;曹cao屠戮徐州百姓,又設發丘中郎將開棺取錢,今又拿毒士賈詡的建議燒城斷后。 若非曹cao武功赫赫,又有才華,哪能落得比董卓好的名聲。當然不能否認董卓所做的惡行遠勝曹cao。 聯軍營中士卒紛動,在二劉的命令下,開始滅火救人,放棄追擊曹仁的念頭。同時劉備也不曾忘記警惕,命一部軍士防止曹仁去而復返,突襲救火的軍士。 時士卒救火,將校指揮。二劉在江陵城外觀望火情,又討論今下局勢。 嗅了嗅鼻子,劉備似乎聞到劉琦身上的胭脂味。為顧及到劉琦的顏面,劉備壓低聲音問道:“伯瑋,營中可藏有歌姬?” 劉琦略有尷尬,說道:“閑暇之樂而已,某讓歌姬藏于帳中,想必無人知曉?!?/br> 劉備勸誡說道:“女色雖好,但需觀時機而寵。今乃戰時,若伯瑋因歌姬誤了戰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這?” 劉琦語塞,但見曹仁已是敗退,江陵城基本落入他手中。 劉琦咳嗽一聲,解釋說道:“叔父之語,我當自知。今江陵已克,戰事將罷,荊楚可太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