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第39節
果然還是破窗效應,劉琦的兩萬人太多,蒯越的五千人太少,中和下來自己的一萬人恰當。 第53章 入隊 隨著黃祖的表功疏上去,劉表的封賞也就下來了。其賞賜說不上多么豐厚,作為首功的黃射拜偏將軍,封關內侯;次功的霍峻拜中郎將,授兵二千,自行招募;射殺徐琨的霍篤拜校尉,授兵千人;蘇飛重賞錢財,并賜田宅。 至于甘寧,霍峻向劉表推薦其有勇氣,可以重用。結果沒想到劉表的記憶力那么好,他記得當初甘寧從益州歸降到自己麾下,后又率眾南下歸于江夏所用。 劉表以甘寧桀驁不馴,朝三暮四,人無忠義之心為由,拒絕了霍峻的請求。 對此霍峻也是無語了,從州府上回來的他正在給甘寧寫信,表示因之前的事影響,劉表不愿提拔他。但他卻為甘寧找到了良主,左將軍劉玄德將會表他出任中郎將,今后他將不用受黃祖的鳥氣,可以大展拳腳。 同時霍峻把劉備好好夸了一頓,表示劉備胸有大志,腹有溝壑,知人善任。讓甘寧不要著急,等自己回來,幫他引薦給劉備。 書信送出去后,王粲也聽到霍峻回襄陽的消息,上門拜見。 “仲邈,我聽你在江夏可是威風,今被劉荊州表為中郎將,真是可喜可賀??!” 王粲走在院內,其響亮的聲音都傳到庭上。正在看江東輿圖的霍峻,站起身子,起來歡迎王粲,說道:“小有成績,不值宣揚!” “仲宣兄好久不見!”霍峻朝著王粲,拱了拱手,笑道:“昨日命人送上府的驢rou味道如何?” “甚好!” 霍峻可沒忘記自己這個好友,回到襄陽后就讓手下送王粲喜歡吃的驢rou上門。當然不僅是王粲,還有伊籍、傅巽、司馬芝等人,霍峻都讓手下送東西上門。 這些東西屬于禮節性質,不可或缺?;艟矊儆谏鐣系娜?,當初自己初入襄陽,受他們幫助頗多。自己初有建樹,于情于理,都需要表示一二。 何為人脈?大體上就是如此,你幫我,我幫你,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一種人脈網。 王粲坐在榻上,感慨問道:“仲邈以武事建功,以儒服述職,勸劉荊州發兵。今觀劉荊州動作,出兵之事大體已經成,倒是恭賀仲邈了?!?/br> 隨著王粲文筆的出眾,王粲也成為了劉表cao文的筆桿子,加上又是劉表的老鄉,消息自然來得比大部分人靈通些。 霍峻為王粲倒了盞茶,笑道:“兵發江東僅是初步,能否在江東立基,或是打下江東,才是關鍵中的關鍵?!?/br> 頓了頓,霍峻問道:“仲宣身處州府,亦知今下襄陽暗流涌動,人心各異,今不欲有所作為嗎?” 王粲握著茶盞,抬頭看向霍峻,說道:“仲邈是欲讓粲隨軍東征?” 霍峻聳了聳肩,不可置否地說道:“仲宣身有大才,過目不忘,文筆秀麗,辯論應機,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屈居襄陽,化為執筆郎,莫不可惜乎?” 作為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其才能可不僅限于文章字詞當中,他也有出眾的才華?;蛟S行軍打仗上,王粲幫不上多大的忙,但要形成政權的建制體系,非王粲莫屬。 就王粲個人而言,因他交友之廣,出身的家族關系。他可選擇的選項可太多了,曹cao南下,他可通投曹,憑借他在曹魏中的人脈,可以身拜高官。 憑借他與霍峻的關系,為劉備、劉琦做事,也能身拜高官。今霍峻實在是舍不得這個好友,怕以后成為兩國對手,從而走向敵對。 王粲沉默半晌,問道:“仲邈何以見劉荊州時,言江東易下,三萬士卒足夠。以粲觀之,江東地廣兵眾,實難克之?!?/br> “呵呵!” 霍峻笑了出聲,說道:“仲宣有所不知,我向玄德公時言江東難克,見劉荊州時言江東易下?!?/br> “嗯?” 王粲露出茫然的表情,問道:“這是為何?” 霍峻挑了挑眉,說道:“親征江東者乃玄德公,言江東難克,其將全力以赴,不會因挫折而欲退縮。出糧獻兵者乃劉荊州,言江東易克,讓其早下決斷。待江東難克,兵糧無以為繼之時,其因三萬兵馬在江東,不得不追加兵糧?!?/br> 劉表的身份與劉備不同,劉備是要自己打家底,再大的困難都要迎頭而上。 劉表本身就對進攻江東犯怵,如果不降低難度,就怕嚇走劉表。但等到出了兵就不一樣了,出了三萬大軍,如果在江東陷入苦戰,已經有了巨額的沉沒成本在,劉表還是會追加投資額。 這種行為在后世也很常見,欠銀行幾萬元,銀行是大爺。但你欠銀行幾個億時,你就是大爺,銀行為了救你,會不斷貸款給你,防止你破產,畢竟你破產了,銀行可是什么東西都拿不到。 王粲難以置信看向霍峻,卻又無語笑道:“仲邈處處皆是算計,劉荊州遇見你,非福是禍呀!” 王粲對于一門心思要坑劉表的霍峻,也不知道說什么好。 霍峻嘆了口氣,說道:“峻乃貪亂之人,當建功名于世間,雖行惡事,然卻也是善事。若劉荊州能下江東,待曹cao南下,劉荊州若降,可享富貴太平。若是欲戰,憑借荊、揚二州之力,擁江漢之眾,也可與曹cao較量一二?!?/br> “那仲邈以為曹cao南下,南方可擋否?”王粲再次問道。 霍峻深呼吸了口氣,問道:“兵家之事,難以斷言。然若峻以為當是可擋,若能破曹cao,天下可成南北之勢?!?/br> 王粲再次沉默不語,霍峻看著沉思的王粲,問道:“仲宣深思何事?” 王粲抬起頭,笑道:“我在思昔仲邈言官渡勝負之事!” “哈哈!” 二人相視而笑,氣氛頓時輕松起來。 霍峻收斂笑容,說道:“過些時日,長公子委任的書信將會送到仲宣手上?!?/br> 王粲微微拱手,說道:“某心慕大江水多時,將在府上靜候書信?!?/br> 王粲不是沒有野心之人,如果真能按照霍峻的謀劃成功,天下成南北之勢,以他現在入伍不就是日后妥妥的從龍功臣嘛! 當然以王粲的背景,如果兵敗,跳到曹cao那邊,他也無所畏懼。反正都有退路,還不如去江東搏一搏。 …… 隆中,臥龍崗。 草廬內,諸葛亮與徐庶互坐而談,熏香裊裊。 “今使君下江東在即,孔明欲相隨否?”徐庶問道。 諸葛亮輕揮羽扇,笑道:“長江之水,東奔入海,使君將如魚入大海,馳騁疆場,立功建基,然非亮之路也!亮當躬耕隆中,以待世事變化?!?/br> 徐庶知道自己的好友心氣高,說道:“今不入使君麾下,往后孔明便難以建功了?!?/br> 諸葛亮笑道:“道路坎坷,何必急于一時。亮與元直自有同僚之日?!?/br> 見諸葛亮心有主意,徐庶也不相勸,說道:“孔明居隆中亦可,習讀諸子學說,待使君有了基業。屆時出山,也能施展胸中才華?!?/br> 諸葛亮笑而不語,僅是揮扇。 在他看來自己送上門還是跌份,而且如今為劉備效力,也不是最佳時機。 第54章 挖人 “仲邈,你說他們這些人,愿意隨軍嗎?” 劉琦腦袋發脹,思索哪些文人士子愿意相隨,時不時在巾帛上寫下士子的名字。 隨著劉表拍案敲定出征大軍的名單,劉琦被其委任為豫章太守,奮威將軍,督諸軍兵馬。劉琦擁有了官職,自然而然就可以征辟他名下的屬官。 當下劉琦反而為征辟那些士人感到頭疼,他除了飲酒作樂行,行軍打仗,誦賦寫詞樣樣不行,當然他還有那時不時閃過的小聰明。 “公子可知漁夫捕魚否?”霍峻笑道。 “不知!”劉琦搖了搖頭,說道。 “江水遼闊,游魚眾多。漁夫捕魚時,常廣撒網,故能多撈魚。今公子名聲不壯,可效漁夫捕魚之事!”霍峻指著巾帛上的空白處,說道:“江夏督郵潘浚、襄陽從事伊籍、州府筆吏王粲,散人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諸葛亮等,皆可征辟?!?/br> 霍峻的cao作也很直白,舔一個人是為舔狗,舔百人則是海王。當下劉琦有能力去征辟那些人,自然多舔幾個人,來與不來就看他們個人選擇了。 其中伊籍、王粲不用說了,伊籍早就和劉備眉來眼去了,不過礙于他屬于荊州的官職體系,無法為劉備做事。王粲的話,霍峻也親自去聊過,拉他入伍。 至于潘浚,不得不說他能力強,他巡視江夏沙羨縣,發現縣長貪污腐敗,作為督郵的他下令審查,當場處死縣長,讓江夏郡縣上下震驚,只不過這件事被江東進犯的熱搜掩蓋住了。 從霍峻得知的消息來看,劉表似乎在考慮任命潘浚出任零陵湘鄉縣令。 在漢代縣令、縣長雖都是縣的長官,但實際上他們管轄的民眾的戶籍不同而有所區別,如縣(萬戶以上)設縣令,小縣(萬戶以下)設縣長??h令的俸祿是縣長俸祿的兩倍,近千石。 如果按照正常的升遷流程,潘??赡軙谙驵l出縣令幾年,然后熬到三十幾歲,再憑借自身的功績、師承,成為一方郡守。 不管如何,先讓劉琦把潘浚截胡下來,沒有諸葛亮管理政務,潘浚能入伍對聯合軍來說,也是頗有裨益的事。 劉琦恍然大悟,提起筆就按照霍峻所說的內容,套了份模板,簡單地替換了下閑散士人的名字,就完成了他的征辟。 當寫到潘浚之時,霍峻說道:“公子,潘承明素有才干,今又得劉荊州器重,需以主簿之職征之。且向劉荊州說明緣由,取消對承明委任,使承明受公子征辟?!?/br> “好!”劉琦持筆下文,就說道:“稍晚時候,琦前往拜會父親?!?/br> 劉琦也有心,見霍峻如此提醒,特意不用模板,而是在深思之下寫封贊美之信,征辟潘浚出任自己的主簿。 霍峻遲疑半晌,說道:“長公子拜會明公之時,看能否讓明公調將軍文仲業(文聘)入公子帳下?!?/br> “文仲業?” 劉琦微皺眉頭,說道:“文聘素得我父重用,鎮守江北,抵御曹軍。今叔父已隨我南下,我父恐難讓仲業入我帳下出征?!?/br> 劉琦所說也是霍峻剛剛遲疑的點,文聘在荊州中屬于大將,常年鎮守荊北,與劉備、王威構成南陽防線。今抽調了劉備,荊北塌了一角,以劉表的性格來看,想挖文聘畢竟困難。 沉吟少許,霍峻說道:“長公子拜會明公之時,多言仁孝,涕淚沾衫,以示不舍之情??茨芊裾f動明公,遣文聘相助?!?/br> “姑且試試!”劉琦應道。 今要離開襄陽,現在不挖這些人,等以后估計是沒有機會了。畢竟江東幅員遼闊,沒有可靠的人手幫襯太過困難了。就看劉琦展現出來的父子親情,能否打動劉表,挖走文聘。 就在霍峻指使劉琦挖人之時,劉備也來到了劉琦府上,臉上笑吟吟。 “叔父!” “使君!” “伯瑋!” “仲邈!” 三人互相拱手致禮,遂盤腿入座。 “使君,新野之事交接如何?”霍峻問道。 劉備臉上笑容難掩,說道:“今新野防務已交給韓中郎,備五千部眾即將南下,步卒四千五百余眾,騎卒四五百。只待劉荊州一聲令下,即可出兵江東?!?/br> 聞言,劉琦面露笑容,說道:“四百騎卒,合我部下六百騎卒,足有千騎,可與江東孫氏較量一番?!?/br> 別看一千騎兵聽起來少,但在南方的軍隊中已經是屬于大規模的騎隊。 要知道江東核心將領的配兵份額屬于步二千五百人,騎五十人。孫策拿下江東六郡后,也才湊出了近二千人的騎兵。歷史上劉備發起的夷陵之戰,四萬大軍中,騎兵也僅有二三千人。 想著,劉琦做起夢來,笑道:“叔父擅步騎作戰,入江東后六百騎卒可調入叔父帳下,配有關、張兩位勇將,屆時江東誰可為我等敵手?!?/br> 劉備苦笑說道:“江東水網稠密,山丘縱橫,騎卒雖是悍勇,然亦需觀時機使用,不可濫用?;蛘邠p傷一匹就少一匹,難以補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