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節
當然了,各種軍用車輛的復雜性,遠遠無法和戰列艦相提并論,但依舊不是第五大國防公司能夠獨立搞定的……這能夠進行整合工作那都已經是各大汽車公司提供大量技術支持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要不然,他們也只能抓瞎…… 當然了,五大汽車公司他們其實也只是個下游企業而已,他們上頭也有一大堆的各種供應商,背后站著的依舊是大楚帝國的整個工業體系。 大楚帝國的工業體系發展到現在,早已經細分為數百類行業,無數各種產品的龐大復雜體系……注意,這說的不是數百種行業,而是數百類行業……這每一類行業里下頭還有無數種更細分的行業呢…… 比如搞紡織的,各種紡織產品、工藝、應用產品那可多了去,紡織行業里又細分紡紗,織布,印染,成衣等一大堆。 哪怕是紡紗,也細分一大堆各種類型的紡紗啊,有棉紡,毛紡,絲紡,人造絲……再把棉紡里進行細分,就有各種規格,各種不同用途的棉紡……比如宋氏紡織公司里主打的牛仔布,人家雖然也是棉布,但是布料非常特殊。 光是一個紡織行業,就能細分出來一大堆的各種細分工業。 但是紡織加工,也只是大楚帝國工業體系里的一環而已! 有著大楚帝國里龐大工業體系,這才支撐起來了帝國的龐大先進國防,支撐起來了迅速發展的汽車產業,支撐起來大楚帝國七億多,即將達到八億人口的溫飽生活。 為了支撐這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八億人口的溫飽生活……大楚帝國也在全球范圍內掠奪各種原材料。 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帝國八億人口整體溫飽的背后,是對各種農畜工業原材料的海量需求! 所以,大楚帝國最近幾年對海外各藩屬國的控制力度有增無減,并且不滿足于早期的代理人粗放式控制,而是通過表面上投資為主的經濟手段更加深入的控制、引導這些土著國家的勞動生產……以獲得更多的原材料,或者說勞動剩余價值! 第1126章 楚國人做好事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持續深入展開,大楚帝國對各種原材料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人類歷史上對工業原材料的需求,從古代農業社會再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再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其增長速度是極其夸張的。 這一點從工業最基礎的上游產品,即鋼鐵的產量就能夠看的出來。 從農業時代里的幾萬噸,再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幾十萬噸,然后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數百萬噸乃至幾千萬噸……然后繼續飆漲到好幾億噸。 而大楚帝國現今的鋼鐵產量有多少?承順五十一年里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了八千多萬噸……這是一個非??鋸埖臄祿?。 按照原時空進行對比的話,遠遠超過一戰前夕各國的鋼鐵產量,甚至超過當時的全球鋼鐵總產量!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一戰時期各工業國家的所有人口加起來,都不如大楚帝國一家多…… 一戰前的美國算是比較典型的,但是只有大約一億人口,鋼鐵產量三千多萬噸,大算人均的話,大概人均三百多公斤的鋼鐵年產量。 而大楚帝國呢,足足有接近八億人口,按照一戰美國人的水平來算,那得兩點四億噸才夠……但是目前的大楚帝國的鋼鐵產量不過八千多萬,人均不過一百公斤多點。 所以從鋼鐵人均水平來看,當代的大楚帝國還不到一戰時期美國的三分之一……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當代的大楚帝國,在工業實力上遠超于一戰時期的美國…… 雖然當代楚國的各項工業數據人均都低一些,但是你架不住它有接近八億人口啊……這么多人口的龐大帝國,甭管什么數據要計算總量的話,那都是一個非??植赖臄祿?。 不僅僅鋼鐵如此,還有其他的重要經濟數據,比如煤炭產量,承順五十一年里,大楚帝國的煤炭產量達到了驚人的九億多噸,這個數據甚至超過一戰時期的美國和英國總和。 同樣夸張的工業數據還有大楚帝國建設的鐵路里程……達到了五十多萬公里,這個數據乃是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所運營的鐵路里程,包括直轄領地,行政領地以及藩屬國投資的鐵路,不包括各地方里企業自行投資建設使用的短途礦區鐵路,專用運輸鐵路。 這個數據遠遠超過一戰時期美國巔峰的三十多萬公里鐵路……雖然還不如一戰時期各國鐵路總和,但是大楚帝國的鐵路快速建設還沒停止呢,同時在藩屬國地區里的鐵路建設也是比較局限的,規模不大。 但即便如此,預計到承順五十五年的時候,大楚帝國的商業鐵路總里程也能突破到六十萬公里,這個數據大概和一戰前夕全球鐵路總里程相當。 此外還有商船噸位,大楚帝國目前登記在冊的商船總噸位達到了四千多萬噸……作為一個全球帝國,商船數量是極其夸張的。 鋼鐵,煤炭,鐵路里程,商船噸位……這些基本的經濟數據放在一個國家里,那都是非??鋸埖?,但是你要說人均的話……其實也就那樣。 畢竟大楚帝國接近八億人口,在這八億人口面前,很多經濟數據一算人均都很難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隨便一項數據的人均增長,背后都是海量的資源……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費盡心思開發全球資源的緣故……光靠自己開發還不夠,還得需要數億人口的藩屬國人口一起進行低端資源的開發。 而在土著國家的資源開發過程里,為了增加土著人口的勞動效率,產出更多的勞動力剩余價值,產出更多的資源,楚國人也是陸續的放開了一些技術上的限制,準許楚國全資企業在藩屬國里采購特定行業的特定設備,用于農業、礦物的生產。 因此你可以在海外諸多藩屬國里,雖然當地一窮二白,當代人連飯都吃不起……但是卻有著使用拖拉機的大型農場,使用各種先進采礦設備的礦產。 其中比較典型的應當屬于英倫地區的煤礦生產了……自從楚國人在英倫地區發現了當地有著大量的優質煤炭后,就一直在這里投資開發當地的煤炭。 一開始還抱著一顆螺絲釘也不能流入土著國家的念頭,全面禁止各國工業設備進入……但是很快楚國人就自己打自己的臉,迅速放開了采礦行業里的設備出口權限,準許楚國人全資投資的企業在藩屬國里使用礦物設備,哪怕是最先進的設備…… 因為沒有設備的話,哪怕是大量使用土著勞動人口也無法產出太多的煤炭……但是楚國人需要大量的廉價煤炭。 反過來,如果準許先進的開采煤炭的設備進入,那么就能夠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自己的先進設備大量的開采煤礦,然后用于大楚帝國的的工業生產體系當中。 所以到了現在,你別看英倫地區里的那幾個土著王國,比如英格蘭王國,威爾士王國一個個窮的叮當響,也沒有自身的工業……但是他們的境內卻是有著大量楚國人投資建設的先進礦場。 當然了,這些每天都能產出大量煤炭的先進礦產,除了雇傭當地大量勞動力外,其他的就和當地沒啥關系了……甚至連稅都不繳納。 按照大楚帝國和各藩屬國達成的諸多條約,楚國人在當地開設礦場,建立種植園這種資源產業的話,只需要前期給一定的費用,然后每年再給固定額度的費用就行了,是不用另外交稅的。 如此的話,整個過程里這些藩屬國家,在楚國人大規模開發礦產,開辟種植園的過程里,雖然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不過卻是非常少……一百份收益大概也就能拿走兩三份而已,剩下的被楚國人全部拿走了…… 至于你說讓楚國企業在藩屬國挖礦經營的過程里,向藩屬國家繳納稅收……這不扯淡嘛,還真當楚國人是來做慈善的? 不說楚國企業自己是否愿意,大楚帝國稅務部門首先就不同意……這稅讓土著收走了,他們稅務部門收什么? 如果藩屬國要收稅……楚國人就敢派兵直接滅國,把當地變成行政領地,再把當地的所有土著變成免費勞動力! 大楚帝國的海外擴張,從來都不是溫情脈脈的! 不過即便大楚帝國的海外擴張,幾乎每一步用后世的角度去看,都沾滿了血淚,不過在歐洲以及西亞,印度等地區里的這一系列殖民行為,對于當地的土著而言其實也不算是一件太壞的事。 盡管楚國人壓榨的非常狠……但是這是用后世的眼光去看,用當代楚國人的眼光去看。 如果你用土著國家里的貴族視角,用當地普通人的視角去看……其實你會發現楚國人還不錯。 楚國人招募人手挖礦,竟然還會給工錢,而且給的比那些土著貴族們多……在批判楚國人剝削土著太狠之前,你得知道楚國人到來之前的歐洲西亞等地區,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可不咋地,部分國家里甚至還存在著農奴制甚至奴隸制呢。 即便是沒有農奴制的國家里,大部分人口也是佃農……至于土地?土地大部分都在貴族手里呢,擁有自己土地的自耕農的數量是極少的。 在大部分地區里的土著老百姓,生活水平都非常低下,處于隨時面臨饑荒,稍有動蕩就會餓死的狀態……封建農業時代的各國基本都這樣,這和制度甚至都沒啥關系,純粹是生產力太低導致的。 不說這些土著老百姓了,就算是土著里的貴族們,他們的生活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別看歐洲里一大堆各種亂七八糟的貴族,就覺得所謂的貴族很體面,但是要說是生活水平也不咋地。 說實話,在楚國人來到歐洲的時候,楚國人看當地土著的眼神,就跟看猴子差不多……所謂的土著貴族,大概就是往自己頭上戴了朵花,插了根羽毛的猴子…… 沒辦法,已經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楚國人看待當代的各國土著,基本都這樣……骯臟,愚昧,無知,愚笨……甚至有楚國的生物學家正兒八經的寫論文聲稱,經過研究,大部分土著的智商遠遠低于楚國人的智商;部分地區的土著,其智商甚至和非洲的大猩猩相當…… 什么懶惰,缺乏自制力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 甚至可以說,在當代的大楚帝國社會里對土著的鄙視,那是發自內心的,甚至是形成了學術理論的……這種鄙視是整個社會形成了的統一論調。 這也是大楚帝國里雖然每年都有一大堆人和土著女人接觸,養著土著女人充當侍女的也一大堆,但是真心沒幾個會娶土著女人…… 怎么說呢,不是說屎不能吃,你非要吃也是可以的……但是別人怎么看你? 人畢竟是社會動物,人活在世總得顧忌一下周邊人的看法,你說你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要自由自在,我想要怎么活就怎么活……想要吃屎就吃屎,想要喝尿就喝尿,想要裸奔就裸奔……唉,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能做到的有幾個? 當代的楚國人,和藩屬國里的土著,雖然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但實際上他們生活的世界不是同一個。 但即便如此……楚國人來到這些土著地區后,給當地的土著們帶來的生活改變也是巨大的,而從實際生活水平來看,實際上是有所提升的。 怎么說呢,楚國人雖然掠奪全球資源,但是也帶來了更高的生產力……比如最重要的農業生產上。 同樣的土地里,讓土著來耕種的話可沒多少糧食產量,可開發的土地也比較有限。 但是楚國人來了后,在當地建立了現代化的種植園,產出了更多的糧食或其他經濟農作物…… 同時楚國人雖然吃得多,人口也多,但是糧食消費在達到了一定極限后其實就很難大幅度增長了,楚國人的人均糧食消費水平在達到四百公斤之后,實際上已經沒怎么增長過了,增長的都是rou食禽蛋等食物的消費。 同時期里,楚國人在全球范圍內產出的糧食卻是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各種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多,楚國人的雖然也消費的多,但是剩下來給土著消費的糧食其實也多了。 也就是說,對比十多年前,土著們所能獲得的糧食要更多了……生活水平相對也提升了。 這一點,可以從各土著國家里在過去十多年里,人口竟然出現比較大幅度的增長就能看的出來…… 如果糧食都不夠吃,人口是不可能出現比較大幅度增速的。 從這個角度去看,楚國人擴張全球,并殖民了印度,西亞以及歐洲地區后,對于當地的人而言,是切切實實的提升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不僅僅是普通人提升了生活水平,就算是那些土著貴族,富商也因為楚國人的到來而提升了生活質量……以前嘛,生產力就那么點,這些貴族富商們就算有錢也沒什么可供享受的物資啊。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楚國人來了,這些貴族和富商們就能夠用金錢購買眾多大楚帝國生產的工業生產乃至各種奢飾品,進而享受更高的生活質量。 比如照明……以前這些貴族就算再有錢,那也只能使用蠟燭。 但是現在,你一個貴族富商只要有錢,就能夠在靠近倫敦租界的東倫敦市里買上一棟莊園,然后裝上電燈甚至其他一些電氣設備。 這種日子,以前他們想象都想象不到……但是現在卻是可以切切實實的享受到。 因此楚國人的到來,你要說楚國人剝削狠這的確是真的……但是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那也是真的。 說白了,這些土著們也享受到了大楚帝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爆炸的福利……哪怕只是被波及到了些許,但是這也足以改變他們的生活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楚國人的殖民對他們而言是好事。 當然了,這只是楚國人自己的看法……至于那些土著,尤其是部分自詡有志之士,心懷國家和民族的土著精英群體而言,他們對楚國的殖民卻是深深的痛恨,做夢都想要把楚國人趕走,恢復獨立自主…… 他們夢想著把楚國人趕走后,就能自行發展工商業,發展現代機械化農業,現代化礦業開采,建立現代各種工廠……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現代化工業國家! 不得不說,幻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實際上哪怕是楚國人被他們趕跑了,楚國人只需要把這個土著國家排除出全球經濟體系之外,再進行全方位的技術封鎖……別說發展工業了,不發生大規模饑荒都算他們牛逼了。 大楚帝國掌控下的全球經濟體系里的地區單一經濟體系模式……這玩意可比單純的軍事鎮壓強多了。 比如英倫地區這地方,楚國人要是撤離了,再進行糧食貿易封鎖……當年度就得餓死至少四分之一的人口! 不過這種事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就是了……因為這些土著沒能力把楚國人趕走,至少未來五十年內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第1127章 土著軍備競賽 帝國對工業原料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對土著廉價勞動力的需求也是極大的,這是大楚帝國在印度,西亞以及歐洲地區大規模展開代理人殖民模式的重要原因。 但是想要長時期有效的維持這種代理人殖民模式,對帝國的經濟以及軍事力量的要求也是極高的。 畢竟這可是維持全球殖民統治,不僅僅是維持某一個特定地區的殖民統治。 經濟方面,要求帝國推行全球經濟體系,搞地區單一經濟體系,利用各種投資深入捆綁,控制各土著國家的經濟,控制土著國家的核心基礎物資的生產以及供應,如糧食,棉花。 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外,軍事上的優勢也是必須維持的……而且還不能一點點的領先優勢,必須是大幅度的,讓土著國家絕望的領先優勢。 海軍這方面倒還簡單,畢竟海軍這個軍種太特殊……裝備的技術優勢所帶來的戰術戰略優勢是全方面的,可不是依靠戰術計謀就能輕易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