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節
除了煤炭價格便宜外,港口里為船只提供的其他補給物資也便宜,淡水,食物,乃至船員上岸的各種消費價格,其實都比較便宜! 還是那句話,這是為了和其他補給港口進行競爭。 大量往來非洲西部海岸的商船,很多都會來這里進行??垦a給。 如此船東能省錢,船員們也能順路用比較少的錢吃喝玩樂消費一番……走的時候很多船員還會順手買點當地的一些工藝品,土特產之類的帶走呢。 所以,卡拉港這邊雖然什么看上去都便宜,但是人家但是什么都搞,而且因為便宜也能吸引更多的商船??垦a給,這綜合起來的話,還是能賺不少錢的。 這個過程里,還能帶動當地的一些特產商品的銷售,這又能賺一波。 同時大量過往商船的???,就意味著能夠讓西非王國當地的一些出口商品,可以方便且便宜的獲得運力……很多不滿倉的商船,這路過??苛?,走的時候順路帶點貨物賺點外快,很多船東也是樂意的。 這意味著出口商品外運方便,運費也不貴,這整體上帶動了西非王國各種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所以,給商船提供補給,對于西非王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諸多經濟活動都是建立在有大量商船??垦a給的前提上。 而商船補給的前提條件,煤炭……這玩意就是西非王國目前最重視的物資了。 為了找煤炭,西非王國是翻遍了周邊地區……但是煤炭這東西也不是到處都有,這找到了一個煤礦之后也不一定能夠低成本開采,這開采了也不一定能便宜的運輸出來。 西非王國算是幸運的,最早立國的時候就找到了一個非常方便的小煤礦,最近幾年又在西非河的中游位置找到了一個方便開采,靠近河流的中型煤礦。 有了這兩個煤礦的支撐,西非王國才能夠玩補給經濟這么一套東西。 如今溯流而上的這支小船隊,就是為了給中游的煤礦運去物資補給,同時返程的時候把煤炭運輸回來。 船隊里除了運輸船只外,還有一艘小炮艇,它搭載著數十名西非王國的士兵,他們一方面是前往礦區進行輪換,代替在礦區執勤多時的其他士兵,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進行護航。 雖然這條航道,是屬于西非王國的核心控制區,周邊沒有什么土著部落生存。 但是……土著沒有了,但是各種附近地區的合法或非法武裝依舊還是有的。 非洲里各種亂七八糟的安保公司,農業開發公司,礦產開發公司可太多了,整體印度,歐洲那邊還要更混亂一些。 雖然大多情況下,這些其他武裝也不會進入西非王國境內,更不會跑到西非河航道這片西非王國的核心控制區里。 但是為了避免萬一,該有的護航還是要有。 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跑過來一伙窮瘋了家伙打劫運輸船隊不是……可別以為在非洲混的楚國人都是有錢人,更別以為在非洲混的楚國武裝人員節cao有多高。 真有錢,或者是稍微正常一點……誰會跑到非洲來混的。 在非洲廝混的人,尤其是武裝人員,說實話都不咋地…… 所以,哪怕是西非王國這種在非洲里,算得上是大勢力的陸地商船或船隊,有時候也會被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又窮又橫的愣頭青給搶劫了…… 要不然,陳敬云他們為什么要搞一堆的近海巡邏艦和內河炮艇呢……可不是為了對抗大楚帝國,而是為了打擊土著部落之余,對抗打擊那些走私商人,各種非法武裝搶劫團伙…… 幸運的是,這一次航行也沒有遇到什么意外,七八艘船只一路沿河而上,最后抵達了一座小鎮的碼頭上???。 這座小鎮,一眼看過去就是典型的大楚帝國風格……和大楚帝國里諸多行政領地里的殖民地小鎮差不多,建筑上以一層或者兩層的磚木房屋為主,少數則是石頭水泥建筑。 其中的石頭水泥建筑是當地的官方建筑……同時也是軍事堡壘。 西非王國雖然說獨立建國了,帝國官方也承認了他們的獨立地位,并接納為藩屬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西非王國其實在很多方面和大楚帝國的行政領地沒啥區別。甚至諸多政策上,都是采取的差不多的政策……畢竟大楚帝國的行政領地里,楚國人開辦,包括官方學校都只面向楚國人子弟,是不接納土著學生的,而土著自己私人開辦的學??梢越蛹{土著學生,但是所有課程,乃至教材都必須采用官方供應的版本,可不能擅自提供教學。 而在西非王國里,雖然名義不一樣,但是也采取類似的政策……他們的官辦學校有兩種,一種是面向楚國人,一種是面向普通國民,即歐洲,西亞等地移民,至于當地黑不溜秋的土著……他們可沒有國民身份,甚至都不算人,自然也就沒有什么教育之類的東西。 同時企業開設上也有類似的限制,很多行業都只有楚國人能夠從事,歐洲,西亞移民是沒有這個權限的。 實際上哪怕是一個歐洲移民獲得了西非王國的內部準許,能夠開辦一家機械廠,但是也辦不起來……為什么? 因為大楚帝國不可能批準該企業的機械設備進口訂單! 大楚帝國的技術設備限制條例里,西非王國的待遇是和行政領地相當……而在行政領地里,土著也不能搞這些機械工廠之類的。 只有楚國人全資持有,管理的企業才能夠獲得機械設備的采購申請。 所以才會說,陳敬云他們的這個西非王國,其實在大楚帝國高層的眼里,和行政領地也沒啥區別的緣故。 眼前的這座小鎮就是其中的證明之一。 小船隊??亢昧撕?,一群土著免費勞動力開始在監工的帶領下卸貨,同時把倉庫里的煤炭搬上船。 煤礦里開采出來的煤炭,都會先通過小火車的運輸,然后存放在小鎮的港口倉庫里,等待著船只來裝運。 而搬下船只來的諸多生活物資,也被轉手搬上了一輛小火車上! 這里的火車要小很多……因為他們采用的只是七十五毫米軌距的小鐵路,這種鐵路在東亞本土甚至大部分地區里其實都看不見,目前只有在一些海外偏僻復雜地形的地區里能看見。 這種小鐵路,別看運力小……但是修起來方便,成本比較低,也就成為了很多海外農業開發公司或礦產開發公司的首選。 西非王國的這條鐵路,還是他們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呢,也不長,只有二十多公里。 搭載著生活物資以及部分人員的小火車,一路哐當哐當的走了二十多公里后,就抵達了終點站,隸屬于西非礦業公司旗下的第二煤礦。 西非礦業公司,也是西非王國里僅有的一家,同時由王國直屬的一家礦務公司……在小國里,可不存在第二家礦務公司。 除了這兩座煤礦外,西非礦務公司還開采有一座小型,但是品相還算不錯的鐵礦。 也正是有了這煤礦和鐵礦的存在,西非王國這個位于非洲的偏僻小國,才能夠搞起來一座鋼鐵廠。 雖然這座這座鋼鐵廠規模很小,年產量也不過一萬多噸,但是在非洲這地方已經算少見了。 同時連西非王國這小地方里都能找到鐵礦和煤礦,也足以證明了非洲這地方,各種礦產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只是大部分礦產開發難度比較大而已,畢竟非洲廣大的內陸地區里是缺乏交通運輸的,沒有鐵路,而河流也不可能遍布每一處地方。 同時當地的環境也實在不友好……在沿海一些開發比較成熟的地方還好,但是深入內陸的話就會變得非常危險,人們要面臨各種兇猛毒蟲野獸,還需要面臨各種病菌的侵襲。 原時空里歐洲人早就涉足了非洲……但是好幾百年時間里都沒有在非洲展開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只是在沿海地區建立貿易補給站而已! 為什么? 他們不想深入非洲大陸玩殖民,搞各種各樣的種植園嗎? 他們想啊……但是他們做不到啊。 在十九世紀中期,在現代醫學把多種關鍵藥物搞出來,并且對各類傳染疾病有了深刻認知以及防范,治療手段之前,去非洲內陸殖民和自殺沒啥區別。 所以,原時空里的非洲大規模殖民活動,其實是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后才開始……而真正成功并大規模開發,那都是十九世紀末期甚至進入二十世紀了。 這一點,和大楚帝國在非洲地區里的殖民擴張也差不多。 楚國人也很早來到了非洲……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楚國人在非洲的殖民只局限于在沿海地區建立補給、貿易港口為主。 后來醫學持續發展進步,尤其是最近幾年,陸續各種現代藥物都被發明,現代醫學技術也越來越厲害之后,楚國人才開始在一些環境惡劣的地方搞大規模的開發殖民。 這一點,甚至在南洋地區也如此……南洋里的很多地方其實也對外來移民非常的不友好,各種傳染病很要人命的。 所以別看楚國人老早就占據了整個南洋,但實際上很長時間里,楚國人的活動足跡都是在一些沿海港口地區,很少深入各島嶼內陸地區的。 比如新幾內亞島這個大島嶼……到現在為止,估計也就那么一兩萬楚國人在這個島嶼上生活…… 這對于一個世界第二大島,亞洲第一大島,總面積七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島嶼而言,是很不正常的。 為什么楚國移民數量少……倒不是因為島嶼上有什么食人族之類的導致楚國人不敢去,實際上這些地方的食人族之類的野人,早就被楚國人滅了,二十年代開始,楚國人就陸續組織仆從軍,尤其是扶桑仆從軍拉網式清理南洋各島嶼……甭管你是不是食人族,都挨個掃過去,這食人族什么的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里了。 真正導致楚國移民少的原因就一個:這地方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移民面臨的疾病風險太大。 世界那么大,這有北美洲,南美洲,再不濟也有印度歐洲……人們犯不著跑到這些破地方去掙扎求生,沒那必要。 楚國人掌控的地方太多,好地方更是數不勝數,人們移民的時候自然就傾向于去那些好地方,再不濟也要去一些安全一些的地方啊。 南洋的一些熱帶島嶼所面臨的問題,非洲大陸上也同樣面臨著。 第1078章 松江大居不易 西非礦務公司旗下的兩座煤礦,對于目前的西非王國的經濟而言還是很重要的,但是這種重要性將會隨著時間的過去,尤其是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后就迅速下降。 一旦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后,往來歐洲和亞洲地區的大量船只,就不用走南非好望角航線了。 這不僅僅會對依靠這條航線的南非府造成極大的打擊,同樣也會對非洲沿岸的其他港口城市造成打擊。 西非王國的卡拉港也是屬于其中之一。 一旦大量商船都走蘇伊士運河了,那么西非王國的卡拉港能夠迎來的補給商船可就沒多少了,頂多就只剩下一些本來目的地就在非洲西海岸的船只,甚至連繼續繞行好望角的超大型船只也不可能在卡拉港停留補給……因為卡拉港本身就沒有供給數萬噸的超大型船只停泊補給的碼頭港口設施。 隨著蘇伊士運河的持續建設,預計在承順五十三年左右就能開通。 也就是說,留給西非王國擺脫港口補給經濟的時間也就只剩下三年了。 三年后如果經濟調整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效,那么西非王國的經濟就有可能遭到重創……這也是陳敬云最近幾年大力發展各種工業的緣故。 尤其是在帝國政策框架下,有限度的發展紡織產業,食品加工業,另外也利用了非洲當地豐富的木材,發展木材開采,木材加工。 此外也搞一些小型鋼鐵廠,小型機械廠,小型造船廠之類的。 這些工業設施相對于龐大的帝國而言,自然不算什么……畢竟這點工業產能,甚至都比不上本土珠三角地區里的一個普通下等水準的鎮……這說的還是經濟發展采取扁平化,大量工廠比較平均分布在珠三角平原內各地的鎮! 如果是一些采取工業密集發展的地區,別說鎮子了,就算是一個村也能吊打西非王國的所有經濟產值……包括不限于工業產值。 但是,這些工業產值對于帝國而言不值一提,但是對于西非王國自身而言卻是非常重要,并且是能夠有效帶動經濟發展的。 畢竟西非王國的經濟總量本來就很小,隨便弄點產業發展起來,那么就能極大的促進經濟發展,增長比例的數字看起來就會非常耀眼。 而且別以為西非王國經濟總量小,西非王國里的楚國人,不,楚裔人就生活的很差。 實際上并不是,你要算人均的話,西非王國的人均收入其實都還算不錯。 如果只計算楚裔國民的話,那么他們的人均收入更高,甚至超過大楚帝國松江府里的中等階層的人均收入。 目前西非王國里,全國人口也就那么大概四十萬人而已,其中入籍楚裔大概五六千人。 剩下主要人口都是歐洲西亞地區藩屬國的移民……這些移民手里頭沒什么財富,其中相當多還在為了還船票的債務而要工作多年呢。 至于大量免費勞動力土著,那可不算西非王國里的國民……那只是生產資料。 這種人口結構,也就意味著絕大部分的財富都是掌控在極少數的楚國人手中。 此外還有一部分大概幾千人在西非王國生活工作,但是沒有入籍的楚國人,這些人基本都是為了高薪跑過來工作,或者來經商賺錢的,這個群體的收入也非常高。 所以西非王國這邊,你別看他經濟總量小,但是當地楚裔乃至常住楚國人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不僅僅大部分行政領地里的楚國人生活都要更好,甚至比相當多本土地區里的楚國人都要生活的更好。 這么說罷,在西非王國里,你隨便拉出來一個楚國人,甭管是西非王國的入籍楚裔,還是常住的楚國人,幾乎都會有仆人……其中相當多楚國人男人家里,養著好多個來自歐洲或西亞的侍女呢。 甚至可以說,其他接近四十萬來自歐洲,西亞地區的移民,基本都是為了這萬人不到的楚國人工作服務的……這也是為什么移民西非王國的歐洲和西亞移民里,年輕女性占據了相當多的比例。 不為別的,就因為西非王國里的楚國人需要大量的侍女! 還有大量移民男性青壯,則是作為士兵服役征戰,或進入工廠工作,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的移民則是從事一些文書工作或中低層管理工作, 至于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眾多礦產和農場,這些地方里采用的勞動力基本都是非洲當地的免費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