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節
因此大楚帝國里跪拜禮,也只有在這種正式場合里才能看見了,而且只適用于皇帝這個皇帝,其他人,哪怕是太子以及其他皇子,都沒有資格享受臣民的跪拜禮。 而臣子和臣子之間,官員和平民之間就更不用說了,你敢心安理得受著別人的跪拜禮,那些天天琢磨著找其他官員茬的御史分分鐘參你一個逾越罪名。 正式的跪拜禮結束后,接下來也是按部就班的各種固定程序,首先是九名參務大臣陸續上前簡單匯報過去一年各自分管的工作成績,展望未來云云……當然那都是各種套話,吹噓居多,專門挑好聽的說,沒啥實際意義。 隨后太子羅戠代表其他皇子等其他皇室成員以及外戚等宗室,上表恭賀元宵,期盼未來一年風調雨順云云,順便說一說宗室成員過去一年里干了什么好人好事,比如某某外戚每天都在某路口當護衛隊,護送小朋友過馬路云云。 然后是貴族代表上前,說的那也是恭賀順帶匯報,貴族的發言一般都是帝國的七八個公爵輪流來,一年換一個……為了避免麻煩,甚至連輪換的順序都是羅志學親自敲定的,就按照名字筆畫順序來。 隨后則是今年才新增的環節,那就是萬國朝賀……當然了,一百多個藩屬國大使,自然不可能都讓說一邊,而是選了三個各地區的代表,印度半島那邊的藩屬國代表是莫臥兒王國的大使,西亞北非東歐等地區的代表是奧斯曼王國的大使,而傳統歐洲那邊的代表則是西班牙王國的代表。 這三國代表也都是和楚國人打交道多年的楚國通了,基本都能說一口字正圓腔的金陵官話……要不然說的讓人聽不懂也不可能當這個恭賀代表??! 這三個藩屬國的使臣代表發言,則是各種吹捧陛下和帝國,給各藩屬國帶去了文明曙光,帶去了更好的生活等等,總之各種不要臉的吹捧。 聽的下頭的英格蘭王國大使安德烈侯爵都是內心里瘋狂吐槽……但是也只能是內心里吐槽一二,但是表面上卻是一臉恭敬,并深以為同的模樣。 畢竟這會他們一百多個藩屬國的時辰都齊齊出列,旁邊幾千人看著呢,里頭但凡有個人露出個不屑之類的神色,回頭估計就能給他們的國家惹來巨大的麻煩……說不準就因此滅國了。 新增的萬國朝貢之后,又進入了傳統的環節,比如部分地方官員代表朝賀元宵,順帶進行簡單的工作匯報。 隨后則是對過去一年里的一些突出成績的典型中低級官員進行嘉獎,羅志學會在這個環節里簡單的口頭贊賞幾句,讓他們以后繼續努力工作云云……這基本也是套路,哪怕是對話的格式那都是二三十年來沒怎么變過,而這些接受嘉獎的官員口里說的話,甚至都不是他們自己起草準備的,而是參務院那邊準備的…… 他們在今天這種場合里,只能老老實實的當個工具人! 當然,今天當工具人的好處是少不了的,過了今天這個大朝會,這少數幾個工作突出的官員就會被當成忠于君事的典范,其事跡將會登上大楚朝報傳播于天下,后續這些人的升官速度自然是跟坐火箭一樣。 然后是民間杰出代表講話,在這個環節里羅志學也不會和之前那樣,一直高高在上,連表情都不變一下……而是會跟玩四川變臉一樣,民間杰出代表一出來,他就掛上了和藹無比的表情,面帶微笑。 而且還會讓民間代表上前,走過長長的階梯,抵達承天殿正門前的小平臺里,也就是一群參務大臣以及太子皇子們,公爵們站的地方,距離羅志學不過五六米外的地方進行匯報。 當民間代表因為緊張說話有些磕巴的時候,他都還面帶微笑進行安撫和鼓勵,讓他們不要緊張,慢慢說。 一個培養了諸多杰出人才的白頭翁老教師因為緊張,說話都開始結巴了,羅志學特地放松了表情道:朕自詡長的也不算什么丑八怪,你見著朕了也別怕啊,來,來,老先生上前來,時間多著呢,朕今天啊多少得和你嘮嗑幾句……聽說您老家是榆林那邊,以前朕一個老大哥就是榆林那邊的,早些年還去祭拜過他呢…… 這個時候,旁邊的那些人精參務大臣們,往往都也會一副和藹表情,同時裝出一副聽的津津有味的模樣。 整個場面,看起來那就是典型的君臣民和諧共處的局面。 而這個環節的持續時間也是最長的,羅志學基本上會接待每一個杰出的民間代表,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搞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者;同時一些扎根基層,做出突出成績,同時人格道德上屬于典范的突出人員,羅志學都會少則給予兩三分鐘,多甚至四五分鐘的時間進行接見。 而稍微次一些的民間代表,大多也能獲得十幾二十秒左右的時間,獲得羅志學的親口鼓勵。 而當輪到孫旭的時候,早就已經緊張不已的他在禮教部官員的引導下,上前到御前行,嚴格按照禮教部教導的禮義,在行了鞠躬禮后才緩緩抬頭。 如此,他便第一次親眼的看到了地球的唯一最高統治者,大楚帝國皇帝羅志學! 這僅僅是一眼,但是羅志學那和藹的笑容深刻的印在了他的腦海深處……這輩子他估計都不可能忘掉了。 而因為過度的緊張和激動,后續的二十幾秒時間里他甚至都沒完整的說過幾句話……腦子里一片空白。 倒是陛下,很和藹的安撫了他的心情,讓他不要緊張,這回去以后還要多加努力,在科研上要爭取做出更多的成績來,提升帝國的科學技術;在實業上也要做好更進一步,爭取生產更物美價廉的產品讓百姓使用,并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做一個于國于民于己都有益的人。 在一片迷糊中,孫旭其實什么都沒記住……然后就在禮教部官員的引導下退場! 等退下來后,重新站在隊列里,他才發現幡然醒悟了過來……然后就大口大口的深呼吸,以平緩那已經連續高速跳動了幾分鐘的心臟。 而剛才的接見,其他的他基本記不住,能記下的只有那抬頭初看見羅志學的那一幕! 那是陛下端坐在龍椅上的偉岸身影! 第1024章 西非國王陳敬云的決心 就當大楚帝國這邊舉辦正月十五的大朝會,并接受上百個藩屬國朝賀的時候,遙遠的西非。 西非王國首都卡拉城,陳敬云看著外頭的小城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但同時心中也有著遺憾。 去年的時候他就知道帝國要在大朝會的時候召見各國使臣,并準許各藩屬國在金陵城了長期駐扎若干外交人員處理雙方往來事務。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打破了過去四十多年來一直封閉的外交往來渠道,終于肯正式的接觸海外各國,并給予海外各國一定的外交地位了。 而在這之前,大楚帝國實際上一直都保持著非常高昂的態度,從來都沒有允過外國,哪怕是藩屬國派遣外交人員常駐金陵城。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是廣州充當了各國外交駐地的地位,后來則是進一步搬遷到了新加坡。 因此相當漫長的時間里,都沒有了外國的外交人員能夠抵達大楚帝國本土腹地,更別說金陵城了。 這樣做的大楚帝國,可不是說搞什么閉關鎖國……實際上大楚帝國長期都是保持著對海外各地區的密切關注,并往全球各地都派遣了藩務人員。 大楚帝國,只是單純的不允許海外的土著外交人員前往金陵城,更別說是覲見陛下了…… 沒那必要! 這其實是一種極其高傲的體現! 我知道你在哪里,但是我就無視了你…… 也就是最近幾年大楚帝國在對外擴張上的政策發生了逐步改變,從以往的單純的擴張和殖民,逐步過渡到追求全球經濟一體化。 從單純的軍事擴張,殖民掠奪,再到如今的動用外交,經濟為手段進行搞事,實在搞不了才會動用軍事手段。 追求的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收益! 這種情況下,外交事務的重要性也是逐步提升,藩務司所能獲得的人員編制以及經費也在逐年上漲。 等到了去年的時候,帝國高層那邊已經有了讓把藩務司從禮教部里獨立出來,成立一個單獨的藩務部或從二品級別的藩務局之類的機構。 只不過暫時也只是討論而已,目前還沒有施行……帝國已經成立了四十幾年,已經長期穩定運行了如此漫長的時間,各機構以及相關的人員搭配,權力劃分,制衡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構架。 貿然拆分的話,就會動搖目前的這種平衡。 饒是羅志學想要親自動手對禮教部進行拆分,也需要進行反復的衡量以及進行大量的前提調整,準備工作。 萬國來朝,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藩務司獨立成部的前期準備工作! 要不然的話,金陵城里連個藩屬國的外交人員都沒有,搞個藩務部出來就有些多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感覺。 而這些,對于大楚帝國內部而言,興許就是一次的機構調整,更多的是內部權勢的博弈。 而對外的話,這些舉動對各藩屬國的影響可大了去。 以目前大楚帝國的體量,哪怕是不動用什么軍事手段之類的,哪怕是一些高層人士變化,內部的一些經濟調整都極有可能的影響到很多藩屬國的生死。 比如最近美洲地區的,尤其是東美巡撫一直都在喊煤鐵出口政策……希望帝國高層限制非洲以及歐洲等地區的煤炭開采以及鐵礦開采。 為什么? 因為人家東美地區有著大量的豐富煤鐵資源,但是卻因為缺乏人口,開采成本高,當地市場又不大等因素限制,以至于哪怕有著大量的煤鐵資源卻是難以發展。 而作為東美地區最佳工業產品,尤其是煤炭,鋼鐵產品出口傾銷地的歐洲地區,卻是因為早些年的帝國全球經濟一體化政策,放開了對藩屬國的煤礦以及鐵礦資源開采的工業設備管制。 這就導致了東美的確的煤炭以及的鋼鐵產品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出口市場……只能依靠美洲當地的市場支撐著。 雖然這錢也沒少賺,但是誰會嫌棄賺的錢多??! 當地的煤炭以及鐵礦石商人,東美當地官府,甚至是普通民眾,一直都在希望對歐洲地區實施徹底的禁止煤鐵開采……當地要用的煤炭和鐵礦石,直接從我們東美地區運過去就挺好的,干嘛要在當地自己挖??! 這算盤,打的金陵城玄武湖里的魚聽了,都能冒出來吐個泡泡…… 這是一方面,還有最近兩年帝國內部的羊毛價格出現了好幾次的大幅度波動……這既有全球各地羊毛產地的氣候因素影響,也有運輸影響,但是也少不了一些金融機構的影響。 帝國的羊毛乃至諸多物資,很多都是期貨產品,金融機構會對這些期貨的產品進行cao作,做多或做空,這樣就免不了對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羊毛作為當代大楚帝國里的重要工業原料物資,也是大楚帝國和諸多藩屬國里的重要貿易物資,其價格的些許漲跌對大楚帝國本身而言其實影響不大……畢竟大楚帝國的羊毛來源是全球化的,同時大楚帝國自己其實才是最大的羊毛出產國家,羊毛供應彈性非常大。 然而對于很多依靠羊毛出口貿易過日子的藩屬國而言,羊毛的價格的波動就很刺激了……連續漲價的時候笑得合不攏嘴,但是連續跌價的時候就哭爹喊娘。 很多事情,對于大楚帝國本身而言影響不大,甚至都可以說是正常經濟周期調整。。 但是對于各藩屬國而言,這些事情卻是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興衰。 這……就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后的結果,大楚帝國給各藩屬國所帶來的龐大影響。 對于大部分藩屬國而言,大楚帝國甚至都不需要多做什么,只需要些許物資的價格漲跌,或者剛干脆一些來個貿易封鎖之類的,這個藩屬國就得完蛋。 至于宣戰滅國! 那都是大楚帝國維持霸權的最終手段,輕易不會動用,平日里頂多也就是駐扎在藩屬國里的外籍軍團以打擊各地叛軍等亂七八糟的名頭小打小鬧而已……嗯,打的基本都是一些治安作戰。 而大規模作戰的話,在東歐戰爭結束之后,大楚帝國已經好些年沒有打過了……不是大楚帝國打不起了,也不是承受不了戰爭的后果之類的。 純粹是大楚帝國發現沒那必要…… 外交以及經濟手段,再加上治安戰一樣的零星小規模戰斗,就足以維持局勢了,根本沒有必要動員好幾萬甚至幾十萬正規軍搞什么大規模戰爭……浪費錢! 這也是大楚帝國最近這些年,持續壓縮正規軍的兵力數量,持續提升正規軍的技術兵種以及技術兵器數量,持續把正規軍朝著精銳化的方向推進,而空缺出來的大量二三線戰斗力空缺則是由大規模擴充的低成本外籍軍團來承擔。 最近五年,大楚帝國陸軍已經裁汰了部分乙等師,又把剩下的乙等師進一步戰備化。 這種體制,實際上就是加大甲等戰備師的規劃,縮編常備乙等師……減少人員,提高裝備水平,提升戰備率。 在變化之前,楚軍里架設有一百萬甲等師和乙等師,那么能隨時拉出去干架的只有半數左右的甲等師和部分戰備部署的乙等師,剩下的半數還要進行動員補充后才能拉出去打仗。 但是變化之后,兵力下降到八十萬左右,但是這八十萬人都是屬于齊裝滿員,隨時都能拉出去干架的那種。 至于丙等守備師的變化也比較大,楚軍正在持續提升丙等守備師的裝備以及人員水平,試圖讓大量的丙等守備師從以往的單純對內低烈度,幾乎沒有承擔正規作戰任務的治安性質的兵力,演變為一種經過動員補充后,能夠承擔一定正規軍作戰任務的預備兵力……也就是試圖讓丙等守備師來承擔以往乙等師的任務。 大楚帝國陸軍,試圖把正規軍里的甲等戰備師,乙等常備師,丙等守備師,改為只有戰備師以及守備師兩種……通過這樣來大規模壓縮總兵力數量,并提升戰斗力。 這種的改制,其背后實際上也是因為技術的持續進步,正規軍和守備軍的裝備水平差距越來越大,戰斗力差距越來越大也有關系! 幾十年前,守備師雖然裝備差一些,但那也是能夠配合正規軍作戰的,邊疆地區的守備師往往也是戰斗兵力的一部分,拉出去也是能夠打仗的,也是對外擴張的急先鋒。 但是現在……人家正規軍都開始玩什么幾公里外的一擊必殺,機槍大炮輪番上場,甚至都搞自行車騎兵部隊,又開始搞什么汽油車騎兵部隊,搞蒸汽機拖拉機炮兵乃至后續的汽油車炮兵部隊了。 而守備部隊呢,還是裝備老舊的單發步槍……連個火炮都沒有。 兩者之間的戰斗力差距太大,甚至連作戰方式都不一樣,以至于讓現有的守備部隊都無法有效和正規軍進行配合作戰! 不然的話就會出現,守備軍苦哈哈的急行軍好幾公里,對敵人發動猛攻的時候,天空就傳來了炮彈的破空聲,對面的敵人乃至自家的陣地都遭到了后方遠程炮兵的炮擊…… 陸軍高層自然不會坐視這種情況出現,因此這幾年一直琢磨著如何提升守備部隊的戰斗力……嗯,同時還不能大幅度增加經費。 同時,不管陸軍怎么搞,但是兵力總數的下降是必然的,這也是這一輪陸軍改革的重點目標,那就是要控制兵力總數以及平時保有的騾馬數量,繼而降低日常時期的龐大耗費…… 而正規軍的兵力下降后,如何補充兵力空缺? 這就是大規模擴充外籍軍團的主要原因了。楚軍可是準備五十萬人規模的外籍軍團,一口氣擴充到百萬人規模呢。 這些外籍軍團便宜又好用! 比如外籍軍團里的士兵薪資以及伙食等消耗,綜合算下來只需要正規軍士兵的五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