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節
最好是能夠讓大楚帝國的軍事貿易傾向于威爾士王國。 安通宣在了解到了這些基本情況后,稍微琢磨了一番就接受了威爾士王國方面的提議。 幫忙牽線搭橋聯系多佛爾那邊的英倫總藩務領事,也就搭個話而已不用付出什么東西,甚至他都不用參與后續的談判。 他就只當個中介…… 而威爾士王國拿出來的礦區的確不錯,正所謂有錢不賺王八蛋,甭管后續威爾士王國和英倫總領事那邊談得如何,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會不會爆發戰爭,未來的威爾士王國的命運如何,這其實都和安通宣沒啥關系。 但是……這礦區落到了他安通宣的手里,就不可能再吐出來,哪怕以后英格蘭王國吞并了威爾士王國,它也得承認安威礦務公司對這些礦區的所有權。 所以,甭管以后如何,先把礦區拿下來總沒錯。 第1000章 英格蘭戰爭 安通宣推動用了自己的私人關系,幫威爾士王國聯系了英倫地區藩務總領事,不過也只是牽線搭橋而已,并沒有參與后續他們之間的談判。 畢竟這極有可能關系到帝國官方對英倫地區的整體戰略布局……軍事貿易這種事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英倫地區藩務總領事也不是什么商人,而是正兒八經的帝國官員。 所以威爾士王國的軍事貿易事務,背后牽扯的東西比較多,甚至就連英倫地區藩務總領事也沒什么決定權,頂多就是只有一個建議權而已。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安通宣才不管他們談的怎么樣,甚至都不管后續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的可能戰爭,他只需要把威爾士王國承諾的幾個礦產開發權拿下來就行了。 威爾士王國方面還是比較守信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煤炭開發利益……這一次的礦區開發權轉讓,雖然按照慣例他們依舊不可能收到什么稅收,合股什么的也不可能的,因為有土著參股的礦務企業,是不可能獲得進出口委員會的批準,進而獲準采購采礦設備的。 所以威爾士王國方面,還是以收取年租金的模式來獲得收益,不過這個年租金有一定的彈性,前幾年少一些,后面幾年的話則是有一個保底租金,并且隨著礦區的產量上漲而上漲租金。 整體上來說,收益要比早期轉讓礦區的收益多得多。 現在已經不是當初當年,隨便給點錢就能夠獲得一片礦區幾十年的開發權了。 怎么說呢,如今的威爾士王國好歹也是大楚帝國的正式藩屬國了,威爾士王國也需要一定的財政收入來維持統治,不可能說把所有好處都拿走不給人家留下半點的。 要是壓榨的過于狠厲,威爾士王室沒有足夠的財政來源維持,進而無法維持統治,難不成還需要楚國自己派兵進行鎮壓諸多土著亂民嗎? 養個打手,你好歹也得發工資不是…… 所以對于一些穩定,態度良好的代理人政權,帝國方面還是會給他們留下一定的財政收入的。 對于威爾士王國而言,如今他們的支柱產業就是農業以及畜牧業還有礦業了。 農業不用說,除了種植糧食外,在一些臨近楚國人生活的地方里還會種植果蔬,以就近供應給楚國人。 畜牧業的話就是養羊,然后通過出售羊毛賺取楚元外匯。 礦業,則是通過轉讓礦區開采權獲得固定的年租金。 所以這一次的三個煤礦區開采權轉讓交易里,安威礦務公司和威爾士王國方面達成了保底租金加產量浮動租金的模式。 當然,盡管如此,礦區的絕大部分收益還是會被安威礦務公司拿走,威爾士王國方面能夠獲得的租金收益依舊很有限。 不過威爾士王國方面的收益,除了股份分紅外,還會有其他方面的收益。 比如勞務派遣收益! 安威礦務公司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如今基本已經不自行大規模招募土著進行挖煤的……盡管這樣的人力成本也不高,但是采用勞務派遣模式的話,人力成本還能再降低兩三成左右! 盡可能的節省成本,這是任何一個商人都會去做的事情。 這幾家新煤礦的開發,依舊會采取和當地的土著開辦的勞務公司進行合作,采取勞務派遣模式,而采取合作的勞務派遣公司,除了原有的幾家合作的威爾士貴族企業外,也會和威爾士王室開辦的勞務公司進行合作。 同時在生活物資,建筑材料等物資采購上,主要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果蔬,建筑用時石材,木材,也會分出一部分份額給威爾士王室持有的公司。 從這些方面威爾士王室還能夠獲得其他的額外收益! 更不要說作為一個王國,威爾士王國還能獲得至少數千個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解決他們國內已經高居不下的失業率問題。 本來威爾士王國嘛,也沒什么失業率的問題……畢竟之前只是一個純農業國家,大部分人口都是匯集在各大貴族領主,給這些領主當弄佃戶生存,說白了就是純農業人口,不存在什么大規模實業的問題。 但是這種穩定的農業經濟結構,在楚國人進入英倫地區后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因為楚國人看上了英倫地區里的羊毛,想要把這些變成超大規模的羊毛供應基地。 前期開始了相對比較高的價格收購羊毛! 同時楚國的糧食商人們,又往英倫地區大量輸入土豆等廉價糧食,這極大的打擊了英倫當地的糧食產業。 這個時候,大量持有土地的貴族們發現,自己的土地種植糧食的話,獲得的收益沒有養羊獲得的收益多。 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這些貴族們開始放棄種植糧食,進而開始大規模養羊。 而養羊可不需要大量的農業人口……這也就導致了原來的大量農業人口失去了可以耕種的土地,變成了所謂的失業人口。 這種情況也可以稱之為‘羊吃人’,是工業時代里非常普遍而特殊的情況。 其實在當代的全球范圍內,很多地方都在上演類似的事情,如西班牙地區……因為被楚國人列為羊毛產區,也經歷著同樣的事。 還有印度的很多地區,楚國人覺得這地方種植棉花挺不錯的,就采取老一套的提高長絨棉收購價格,輸入大量的廉價土豆糧食,進而讓當地掌控大量土地的貴族們,開始放棄種植糧食而是改為種植棉花。 大楚帝國對各種經濟農作物的需求可是海量的,而很多經濟農作物或畜牧業對地理環境以及氣候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大楚帝國更傾向于在某一片地區里集中發展某種產業,或種植棉花,或養羊,或種植可可,咖啡,劍麻,煙草等等。 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地方的經濟模式是非常單一的,并且經常會出現大量人口失業的情況。 因為很多經濟農作物所能容納的人口,是遠不如普通的糧食種植的。 當然,造成當地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這并不是大楚帝國方面的本意……畢竟楚國人只是為了來賺錢的,也不是單純來干壞事的,不可能無緣無故只是為了讓當地人失業而,沒那必要。 實際上,帝國高層故意想要獲得的效果,并不是當地土著失業,而是想要打造殖民地的單一經濟體系,以在經濟上把他們給徹底捆綁,并盡可能的掠奪更多的經濟利益。 只是這種事,在一些羊毛產區里出現了羊吃人的附帶效果而已。 而在英倫地區里,這一點體現的更加明顯。 威爾士王國這邊的貴族們,大量的把土地騰出來種植牧草養羊,進而導致了很多農民失去了生存的土地,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們也需要生存下去啊。 萬幸的是,這個時候楚國人還在威爾士王國里大力發展礦產業,新型的礦產業吸納了大量的失業務農人口,這才沒有讓英倫地區里的出現徹底動蕩的局面。 同時楚國人來到這里后,除了礦產業外,實際上還帶來了其他的一些產業,比如鐵路……修鐵路可是需要很多工人的。 大楚帝國目前給藩屬國領地最大的經濟松綁政策有三大條:第一條,準許楚國人開辦的礦務企業有限度使用礦務機械設備,第二條準許楚國人開辦的農業公司、畜牧公司有限度使用畜牧業、農業機械設備;第三條就是準許楚國人在藩屬國領地里投資建設鐵路/碼頭并運營鐵路、航運。 這三大藩屬國領地經濟松綁政策,其實都是為了楚國人自己服務,最終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上獲得更多來自藩屬國的廉價農礦原材料。 但是客觀上,也給很多藩屬國帶來了新的經濟發展機會…… 楚國人來到開辦礦務、農業、畜牧等類型的公司后,就算拿走了大頭利益,但是多少還是會給當地留下一些殘渣,此外還會提供大量的就業,而就業也能夠帶動服務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的發展! 畢竟這些就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勞務出口,這些礦務,農場工人們,哪怕他們的身份可能是戰俘奴隸,但是他們依舊能夠幫土著國家里的勞務派遣公司賺取大量的楚元外匯。 這有了外匯,才能夠購買更多的楚國工業商品啊,比如威爾士王國采購的大量武器裝備,那可是要付出大量的楚元外匯的。 而鐵路和航運就更不用說了,盡管當地土著無法從運輸行業里直接獲得什么收益,所有的鐵路,航運公司都是楚國人獨資的。 但是他們依舊能夠享受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出行便利……他們也能夠乘坐火車和輪船出行,也能夠通過火車和輪船把貨物外運進而獲得更多的收益。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楚國人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當地社會的文明演進,讓很多藩屬國地區也體會到了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活便利……同時也帶給了他們更先進的武器裝備。 在楚國人崛起之前,這些歐洲人都還在使用火繩槍呢……楚國人崛起之后,受到楚國人的影響,這些歐洲人開始使用燧發槍了。 等到楚國人全面控制歐洲地區后,如今的歐洲地區里已經全面使用燧發槍,并且隨著今年大楚帝國出臺相關的政策,準許火帽擊發槍以及一批性能更好的滑膛炮批量出口之后,他們的武器裝備性能還能進一步提升。而大楚帝國方面之所以批準了火帽擊發槍的出口,主要是因為大楚帝國方面自身的武器裝備,其實主要是外籍軍團的武器裝備邁入了新臺階,已經大規模裝備從正規軍退役下來的單發后裝線膛步槍,也就是十八型步槍單發步槍。 而外籍軍團之所以能夠服役大量的十八型單發步槍,主要是因為正規軍里已經大規模服役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的的連發步槍。 在二十四型八毫米連發步槍研發成功之后,加上軍方強力推動小口徑步槍,河北武器公司也被迫迅速更進,采用了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為基礎,在二十五型步槍的基礎上,用時半年搞出來了二十五型步槍的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版本,并迅速投產并服役。 這款二十五型步槍為基礎的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版本,軍方正式定型為二十六型步槍,和二十四型步槍一起作為軍方的制式步槍。 具體采購和服役使用上,海軍方面以及武裝稅警采購了二十四型步槍,近衛軍和陸軍方面則是采用了二十六型步槍。 不過實際使用當中,陸軍和近衛軍其實也采購了一部分二十四型步槍,主要用于近衛軍艦隊,陸軍海戰師,陸軍山地叢林部隊,兩棲作戰部隊等。 因此,楚軍實際上是同時使用兩種制式步槍……不過問題也不大,因為這兩種步槍使用的是同一種子彈,不存在增加子彈后勤供應的問題。 此外,楚軍不僅僅同時使用兩種制式步槍,實際上還同時使用兩種重機槍呢……他們使用四二型水冷重機槍以及四三型風冷重機槍,而這兩種機槍使用的也是標準的八毫米步槍彈。 不過為了消耗使用大量的十一毫米步槍彈庫存,同時也是為了滿足二線部隊的作戰需求,這兩種機槍也還有發射舊式十一毫米步槍彈的版本。 要知道,大楚帝國承順三十年左右,開始大規模生產使用十一毫米步槍彈,以適配十八型步槍,十九型步槍,二十型步槍(啟明連發步槍),二十五型連發步槍。 這導致了十一毫米步槍彈,這種大楚帝國里第一種制式整裝全金屬子彈的生產規模是非常龐大的,庫存量也是龐大的。 盡管現在已經轉為投產八毫米步槍彈,一線部隊陸續服役使用新式的小口徑步槍了,但是并不意味著大量使用十一毫米步槍彈的槍械,哪怕是十八型步槍這種步槍就會退役。 按照服役規劃,一線部隊將會陸續服役二十四型,二十六型這兩種小口徑步槍以及配套的兩種八毫米新式機槍。 而大量的二線部隊,將會繼續使用二十五型這種十一毫米連發步槍,并搭配十一毫米口徑的四二機槍以及四三機槍。 而大量從二線部隊退下來的十八型步槍,十九型步槍這種單發步槍,則是開始下方到民兵部隊以及外籍軍團里繼續發揮余熱。 也不用擔心不夠用……盡管這兩款步槍已經停產多年,但是之前生產的實在太多……十九型步槍累計產量達到了四十多萬支,而十八型步槍更是累計達到了三百多萬支呢。 甚至戰備倉庫里,還有二十多萬支全新沒有開封的十八型步槍呢。 當年近衛軍儲備了十多萬支全新的十八型步槍,作為戰略儲備使用,如今這些戰略儲備,則是陸續被二十六型步槍的儲備取代。 這些封存多年的全新十八型步槍,將會和那些從正規軍里退役下來的十八型步槍一起,主要用于民兵,部分配屬給外籍軍團。 這也意味著,楚軍將會全面,徹底的淘汰滑膛槍……哪怕是民兵部隊以及外籍軍團里都不會再使用火帽擊發槍。 在經過十五年的過渡后,楚軍將會全面的進入線膛步槍時代!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方面為了通過出售大量的二手火帽擊發槍回籠資金,以降低換裝成本,同時進一步綁定各藩屬國,也是為了進一步打壓他們自行發展武器工業,也就有了把火帽擊發槍出口的政策。 火帽擊發槍的出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進一步從彈藥上控制各藩屬國! 因為火帽擊發槍使用的彈藥比較特殊,它是需要銅火帽來進行擊發的。 盡管這個銅火帽,對于一個工業國家而言并不算什么,但是不管怎么說,這玩意都是屬于工業產品,可不是什么農業國家的小作坊就能夠搞出來的,更別提大規模的低成本生產了。 大楚帝國可以通過銅火帽的出口,一定程度上控制這些藩屬國的軍事發展,戰爭行為。 當然了,考慮到地區平衡等諸多因素,就算是火帽擊發槍放開出口了,現階段也不是所有土著國家都能夠獲準進口的。 尤其是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火藥味已經非常濃郁,大規模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下,這種先進武器的出售會帶來諸多影響。 帝國方面自然需要考慮諸多方面的得失。 不過讓威爾士王國方面松了口氣的是,帝國方面最終還是批準了他們的采購申請,準許他們采購五千支火帽擊發槍,而且這五千支火帽擊發槍以及配套的銅火帽彈藥都是現成的,直接在英倫地區調配,短短一個月內就交付完畢。 同時和這五千支火帽擊發槍一起交付的還有二十門115毫米滑膛野戰炮以及其他一大堆的軍需物資。 之所以能夠這么快交付,是因為這些武器裝備實際上都是直接從駐防當地的外籍軍團里替換下來的。 駐防英倫地區的外籍軍團,之前已經開始陸續換裝十八型單發步槍以及正規軍退役下來的一些早期后裝線膛火炮,這些替換下來的火帽擊發槍以及滑膛炮本來就打算就地出口銷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