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節
所以他只能辛苦自己,定期在加的斯和威爾士王國之間通勤往來了。 為了方便自己以及員工們往返,他甚至還購置了一艘二手輪船,也就是他現在乘坐的輪船,以定期往返威爾士王國和加的斯之間運輸貨物,順帶搭載公司員工出行。 要不然,他以及員工們還真不好出行,畢竟可沒什么航運公司的船只往來他們公司自家的小型私人港口。 這船只一路沿著海岸線北上,又跨過了比斯開灣后,在英吉利海峽南端繼續北上進入布斯托爾灣,經過了兩千多公里的航程后抵達了加的夫,也就是他們公司旗下的煤礦和鐵礦的主要輸出港口。 雖然這地方名義上依舊屬于威爾士王國,但是為了方便煤礦和鐵礦外運,他花錢把整個加的夫港口的大片地方,順帶一個城堡都給購買了下來。 在這里修建了一個簡易的碼頭以及倉庫,還有一條數十公里長的鐵路,從這里一直往北連接到他公司旗下的礦山。 到了這里,也就到了安通宣的地盤! 第997章 稅務老爺也很忙 加的夫,這是一個位于英倫群島,威爾士王國南部的一個沿海小城。 在楚國人到來之前,這地方沒啥特殊的,就是一個非常偏僻的沿海小城,碼頭簡陋只能停泊一些小木船,城內的常住人口只有區區數百人而已,屬于當地的一個貴族持有的領地。 不過持有這地方的貴族在楚軍入侵英倫地區的時候,沒有認清楚局勢選擇了和其他貴族一起進行抵抗,所以當楚軍殺到這里的時候,把這家貴族順手給滅了,這片領地也被楚國人扶持起來的威爾士王國直轄。 不過沒多久,楚國人的商人,也就是安通宣帶著人跑了過來,花費了小錢就把這片地方買下來,包括一座中世界風格的城堡。 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這加的夫也算是大變樣了……原先的漁村小港口已經能夠停泊數千度的大船,并且安裝后蒸汽機吊裝設備,還有一條鐵路從碼頭直通數十公里外的煤礦。 就連那棟城堡,都被安通宣修繕一新,并進行了適當的現代化改裝,以方便生活……這沒改裝之前,這城堡從外面看過去還挺好的,但是內部環境實在堪憂,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因為更注重的是軍事防御功能,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差。 這不改造的話實在沒辦法住人。 當然,讓安通宣選擇修繕改造這座城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地的土著人工費用非常的低廉…… 在這片地方里,每天隨便給幾個土豆就能招募當地的土著青壯干活,從早干到晚…… 而土豆這種東西,便宜的很,安通宣都是直接那些大糧商手里幾千噸幾千噸的買,整體成本非常低。 這也是很多楚國商人樂意跑到藩屬國領地里開辦種植園,礦場的緣故……勞動力成本足夠低廉。 這說的還是一些正兒八經雇傭土著干活的那種。 很多楚國商人還會選擇派遣工的模式……直接和當地的統治者進行合作,簽訂勞務委托協議,這樣一來還能夠把人力成本壓得更低。 安通宣一開始,是采取自行招募工人的方式,不過出于成本考慮,他也陸續和幾個威爾士王國當地的大貴族陸續簽署了勞務派遣協議。 根據這些勞務協議,這些威爾士的貴族們,目前派遣了總數七千多人到他的煤礦以及鐵礦上工作……其實人數多少意義不大,因為這些勞務派遣協議并不是根據人數來制定合同金額的,而是根據開采出來的煤炭以及鐵礦來計算合同金額的。 安通宣只管根據開采出來的礦產數量和那些當地貴族們進行結算……至于這些貴族安排什么人來,如何監督這些工人努力工作安通宣不管。 根據這一模式,安通宣的煤礦上的人力成本,又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當然,安通宣的公司,依舊會在自行招募當地的一些員工,不過自行招募并培養的員工,都是屬于一些技術性工人了,而不是那些只能干體力活的工人。 招募當地人從事一些技術性的工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安通宣不可能招募到大量楚國人給他干活,哪怕是技術崗位,乃至低級管理崗位都是不可能的! 歐洲這片地方就沒多少楚國人,估計目前不算東歐地區,其他的歐洲以及北非地區里,所有的楚國人加在一起也就幾十萬人左右,主要組成是軍人,殖民地官員,商人,中高級企業管理以及技術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 而普通工人,農民等普通楚國人,雖然也有幾十萬,但是這些普通人大多也都集中在加的斯,馬恩島這些直轄領地里,人家一個個人均大地主,再不濟也能夠加的斯這些直轄領地里找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可不會來給你的黑心煤礦打工! 對于安通宣而言,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以及工程師們,是需要花費大價錢請人的。 但是一些低級技術崗位,低級管理崗位他可舍不得花費大價錢請楚國人了,在歐洲這破地方,請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需要花費的薪資比在東亞腹地請一個技術工人還要高得多! 安通宣覺得完全可以用在當地招募并培訓土著進行廉價代替……一個楚國技術工人動不動就要十多楚元的月薪,而培養一個威爾士王國里的土著青壯成為技術工人,其月薪一楚元都不用……兩者相差十多倍呢。 所以如今的安通宣的安威礦務公司里,真正的楚國人其實不多的,只有一百多名公司管理層以及技術骨干以及安保骨干。 剩下的數百人低級技術工人都是在當地招募并自行培養的土著! 而這數百人之外的大幾千號人,那些可不算他公司的員工……那些都是當地貴族旗下勞務公司的員工,和他安通宣沒啥關系。 安通宣在加的夫并沒有待多久,很快就乘坐著公司旗下的小火車一路往北前往礦區。 加的夫對于安威礦務公司而言,實際上就是一個出口煤礦和鐵礦石的港口而已,這里可不是他們公司的大本營所在。 對于一個礦務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永遠是其持有的礦產。 而安威礦務公司,就擁有威爾士王國南部地區的大片地方的礦產勘測開采權,此外還在北邊的蘇格蘭王國南部地區,也弄了一片地方的勘測開采權,并開始小規模開發當地的一個煤礦。 如今整個歐洲地區的煤炭需求持續增加,這主要是大楚帝國煤炭行業協議,大力在歐洲推廣蜂窩煤。 這一億多人口的做飯取暖需求,可是非常龐大的,尤其是城鎮地區里的人口對煤炭的消耗極大。 至于你說少柴火……那也得有柴火讓你燒才行。 在封建農業時代里,城鎮附近基本都是光溜溜的只有草地,至于樹木很少的……早被砍光了。 一些超大型城市周邊甚至二三十公里范圍內都很難找到成片的樹林。 做飯取暖的需求,會導致人們把城市周邊的樹木砍光……為什么第一次工業革命里,會出現瓦特蒸汽機這么個玩意啊。 就是城鎮人口太多,做飯取暖的木材不夠用,開始大量使用煤炭……而煤炭的需求量高,就會導致煤礦商人不斷的想方設法提升煤炭的產能,才會有動力其使用,并改進蒸汽機。 如今在歐洲地區,也在上演這樣的事情……而且變化的更快。 楚國人到了歐洲之后,開始大規模推廣蜂窩煤,這煤炭市場需求量大增。 這讓安通宣這樣的煤炭商人大賺特賺。 反倒是經常和煤炭聯系在一起的鐵礦石,在經過了最初兩年的大爆發后,現在市場需求開始穩定,沒啥大規模增長的跡象! 這是因為歐洲地區的鋼鐵需求也是有限的,民用鋼鐵需求都是農具,生活工具這些,并不算大……進入工業時代后,鋼鐵的主要需求并不是普通農具,廚具這些,而是鐵路,造船,機械,建筑這四大類。 但是歐洲這地方,可沒什么造船業,目前也就東歐有個頓河造船廠,加的斯那邊也有個小船廠,但是只建造一些小噸位的近海,內河船只,其次則是為船只提供修理保養服務。 當地的造船拉不動龐大的鋼鐵需求。 鐵路……鐵路這東西嘛,固然是用鋼鐵大戶,但是鐵路公司都是和國內本土的幾家大型鋼鐵公司進行戰略合作,長期采購他們的低價優質鋼軌。 順帶一提,優質鋼軌也不是那么好搞的,很多楚國的中小鋼鐵企業都搞不出來。 而鋼鐵成品從本土海運過來,雖然成本也不算低,但是鋼鐵成本其實本身就屬于高價值大宗商品,區區運費也不算啥,所以如今歐洲地區正在建設的鐵路,其使用的鐵軌基本都是從本土海運過來的,并不從歐洲當地的零星幾家小型鋼鐵廠里采購。 機械……這玩意在歐洲就更少了,只有少數幾個直轄領地里有少數的小規模機械廠,無法形成規模。 最后的建筑……指的是現代的鋼筋水泥建筑所需求的鋼鐵,建筑行業在本土地區,已經成為了鋼鐵的主要消耗行業,但是這只局限于本土地區。 畢竟鋼筋水泥建筑整體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也就只有本土那邊財大氣粗,開始搞大規模的鋼筋水泥建筑城市群,而在海外……這種鋼筋水泥建筑很少的,一般只有官府建筑,軍事建筑以及少量企業建筑才會用這玩意。至于歐洲地區,只有極少數藩屬國的官府以及貴族們少量使用,至于當地的普通土著民用建筑,是別指望用什么鋼筋水泥了……有個茅草屋就不錯了。 這么一看,鋼鐵的四大需求在歐洲都沒有……只剩下個農具,炊具,小五金工具這些東西。 市場需求不足,也導致了楚國人在歐洲部分直轄領地里投資的鋼鐵廠無法繼續擴大規模,比如馬恩島上的那個小鋼鐵廠,雖然現在也挺紅火了,但是建成后卻是沒有擴張過…… 受到這一影響,那些礦務商人們挖出來的鐵礦石也不怎么好賣,所以早兩年安通宣還積極開采鐵礦石,但是現在,除了現有的兩個小鐵礦繼續生產外,已經是暫停了新鐵礦的開發。 安通宣的安威礦務公司,如今的業務重心是放在了煤礦上。 這玩意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市場上的煤炭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啊。 為了擴大煤礦產能,賺更多的錢,安通宣已經準備開采新煤礦了……威爾士乃至整個英倫地區,煤炭儲量非常龐大,而且大部分煤炭開采容易,很多甚至都是露天煤礦。 更關鍵的是,出產的煤礦質量都不錯,甚至都有無煙煤。 英倫地區的煤炭儲量豐富,再加上經過楚國人幾年的開發,已經在當地形成了成片的煤炭勘測,開采,運輸產業鏈,這也讓英倫地區成為了目前整個歐洲地區的主要煤炭供應基地。 如今的英倫地區的產業基本只剩下兩樣:挖礦和養羊! 挖礦就先不說了,且說這養羊……楚國人發現這地方比西班牙還適合養羊,地理和氣候都很適合,出產的羊毛質量非常不錯,而且英倫地區當地本來就有長久的毛紡歷史,養羊以及毛紡產業本身就不錯。 楚國人到了這里后,使用各種包括不限于軍事打擊等手段,強力在當地推廣養羊,以收割羊毛,最后運回本土。 這使得了整個英倫地區,養羊的規模迅速擴大,出產的優質羊毛數量甚至比其他的歐洲地區加起來還要多。 這兩大支柱產業,支撐著戰爭后的英倫地區數大王國的運轉,不至于讓無數人都餓死。 不過也只局限于餓不死的狀態……想要靠著這兩大優質產業發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兩大產業,從生產到運輸銷售,都掌握在楚國人的手里。 尤其是煤炭行業,當地的土著官府是不可能從楚國人開辦的礦務公司里,收取到什么稅收的……因為簽署的基本都是一次性買斷模式又或者是包稅模式。 比如安通宣旗下的安威礦務公司最早來到威爾士王國勘測開采煤炭的時候,簽署的第一份協議就是一次性出資數千楚元,獲得了加的夫以及北部數十平方公里的礦產勘測以及開采權,后續每年只需要繳納數百楚元的土地租金就行了。 給土著交稅? 不存在的! 人家安威礦務公司,甚至都沒有在威爾士王國里進行注冊登記之類的…… 當然,安威礦務公司交的稅其實不少……只不過沒有交給威爾士王國,而是交給了大楚帝國! 沒辦法,大楚帝國的稅務法律管的太寬,哪怕你的企業是在藩屬國領地上經營業務,但是你還是得交稅。 可不存在說一家楚國企業,跑到土著地區去做生意,賺了上百萬楚元都能放進自己口袋了,這些錢一樣要給大楚帝國稅務機構交稅的。 安威礦務公司,就是在加的斯注冊登記,每年都要給加的斯的稅務機構貢獻不少的稅收。 當然,這公司畢竟是開在威爾士王國這個土著控制區里,當地可沒楚國人的稅務機關,所以該偷稅漏稅也會偷稅漏稅……楚國人的稅務機構是厲害,但是商人逐利是天性,這些開辦在海外的楚國企業,十家有十家都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只是多少而已。 對此,其實稅務機構也心知肚明……只要你把賬冊做好,偷稅漏稅別搞的太過分,那么也就基本睜只眼閉只眼了,畢竟稅務機構其實很難派人到土著控制區里去找你的偷稅漏稅證據…… 稅務老爺們也很忙的! 所以,在土著控制區里進行經營的楚國企業,偷稅漏稅的情況是普遍的。 但是……偷稅漏稅了并不意味著你能夠把這些錢安穩轉回國內花。 安通宣在加的夫的城堡以及礦區公司總部里,一共堆著價值差不多十萬楚元的黃金和白銀以及一大堆楚元紙幣呢…… 但是只要他敢拿著這些錢去楚國銀行存進去,后腳稅務調查官就會找上門來,問你這些錢哪里來的……一個搞不好就會暴露企業在海外的偷稅漏稅。 就算沒有暴露企業的海外偷稅漏稅情況,你找到諸多借口,弄了一堆假證據,說明了這些沒有征稅記錄的資金來源問題,你還是免不了要再繳納相關稅收。 你說你在路上撿的?那得交‘偶然所得稅’……撿錢也要交稅,這在楚國里,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 畢竟有兒童歌謠是這么長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稅警叔叔手里邊,叔叔扣完稅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 你說祖傳的?遺產稅了解一下…… 你說別人送的,贈予稅了解一下…… 總之,只要你想要把這些錢合法化存進銀行里,甭管你怎么cao作,最后都離不開被稅務機構刮一層油,無非就是多少而已。 稅務機構才不管你的錢怎么來的,他們只關心這錢有沒有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