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節
第995章 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 承順四十五年的冬天,對于大楚帝國而言,是正式開啟電氣化的時間節點。 這一段時間里,電力開始應用于一些特殊行業的工廠,用于工業生產,提升了生產效率。 也是這一段時間里,電力照明開始整整走出實驗室和頂級戰艦,開始真正的進入人們的視野,盡管只有皇室以及財大氣粗的富豪權貴、商業性建筑使用燈泡,距離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但是不管怎么說,電力照明已經算是進入了商業應用。 同時,還有更多的廠家正在為他們的產品提供電動機版本。 如大楚帝國里的首屈一指的升降梯廠家,廣州天河升降機公司,就在原有的蒸汽機動力的升降機為基礎,進行改裝,準備向市場推出了采用電動機的升降機,‘電梯’預計在年后就會出現在市場上。 同樣的還有制冷設備,制冷設備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壓縮機,而壓縮機是需要外部提供動力的,之前的時候使用的都是蒸汽機動力,而這個蒸汽機動力是可以直接替換為電動機的。 帝國里最大的制冷設備企業,貝爾制冷公司已經上馬了電力制冷設備的研發項目,因為只是簡單的替換動力,所以研發進度也不會太慢,預計年后也能夠順利推向市場。 這個冬天,隨著松江電氣公司正式向市場推出新式發電機,并且應天機電公司也及時向市場推出了新式的直流大功率電動機,電力在工業上的應用非常迅速。 盡管諸多項目都還在研發當中,暫時還沒有整整投入市場,哪怕是很多企業的電動機為動力的生產線暫時也還處于設備采購,安裝調試階段,真正實際應用電力的企業或產業極少極少。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幾乎整個工業界都已經知道了電力時代已經來了,并且是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勢頭迅速襲來。 電力的工業應用以及電力照明還有其他的一些零星的電力應用,在承順四十五年的冬天里以井噴的方式出現,這讓羅志學很欣慰。 努力了這么多年,總算是把電氣化給搭起架子了。 哪怕這種程度的電氣化實際上是非常落后且原始;同時受限于成本,技術等限制,想要大規模的推廣普及應用電力設備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簡單預估至少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整整個電力設備的工業化普及,至于電氣設備進入尋常百姓家恐怕還要更久一些。 但是,不管如何總算是起了頭,后續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繼續走下去就行了。 等到明年各種電力設備陸續出現的時候,羅志學甚至都可以自我吹噓一句帝國已經正式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之所以只是自我吹噓,而不是真的這么認為,那是因為還缺了個內燃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標志就是電力應用以及內燃機應用,缺了其中一種的話就不夠完整。 針對這種情況,羅志學吩咐了翰林院對帝國國內的內燃機研究進行摸底,他首先需要知道內燃機目前的研究進度如何了,然后才能夠針對性的做出相應的措施進行扶持,刺激發展。 而這一番摸底比想象的更加簡單……因為目前國內進行內燃機研發的企業,只有三家……那就是國內的三大農機企業,并且研發方向也是高度統一,那就是煤氣機……畢竟三十年代他們開始搞內燃機的時候,石油工業都還沒有開啟呢……更沒什么汽油和柴油,至于煤油倒是有了,不過在石油提煉煤油之前,煤油這玩意是從煤炭里提煉出來的,成本非常高昂,難以普及。 所以當時的三大農機公司想要搞方便的小型高效率動力系統,受到燃料問題,除了煤氣機外也沒啥其他的好路子。 所以才出現了三大公司都一股腦跑去研究煤氣機的緣故,只不過這三家企業的煤氣機研究都談不上順利,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煤氣機研發進度算是最不錯的,甚至還搞出來了四沖程的內燃機結構呢。 但是他們的研究也是最失敗的,搞出來的煤氣機安全性非??皯n,三次實機測試三次失敗,妥妥的的坑貨。 其他兩家公司搞出來的煤氣機也不咋地,連個四沖程都還沒有呢。 除了這三家企業外,帝國國內研究內燃機的機構或企業就非常少了,只剩下一個皇家理工學院……畢竟皇家理工學院基本啥玩意都有人研究,內燃機也不例外。 不過皇家理工學院內部對內燃機的研究也沒什么太大的成果……理由也很簡單,之前連石油工業都還沒有,汽油和柴油這些東西都還只存在于實驗室里,可別提大量向市場供應了。 要搞的話也只能搞煤氣機了,但是研究進度也就那樣,對比三大農機企業而言,理論成果領先不少,但是實際應用成果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羅志學摸清楚了帝國國內的內燃機研究情況后,開始指示了皇家理工學院那邊加大內燃機領域的投入,同時也指示了工業部那邊,要適當的扶持內燃機領域的發展。 羅志學的簡單幾句指示,卻是給內燃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是皇家理工學院這邊,皇家理工學院雖然科研人員眾多,經費豐厚,但是他們的科研項目也超級多。 在動力系統研究上,皇家理工學院就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蒸汽機領域里進行研究,這也是大楚帝國的蒸汽機水平越來越高,甚至達到了遠遠超過其他領域的緣故。 但是隨著羅志學的指示,哪怕只是簡單的幾句指示,皇家理工學院這邊也是迅速提升了內燃機領域研究的權重,更多的人員以及經費開始向內燃機領域傾斜。 除了皇家理工學院外,帝國官方科研機構,主要是一些大學里從事內燃機研究的教授們,也是陸續獲得了大力的科研經費支持。 除了科研界外,在產業界里的扶持力度也非常大。 三大農機公司,則是很意外的陸續有上級的官員開始進行視察,視察的項目也是直奔內燃機研究。 這讓遼東河口機械公司都很無語……哥,我們的煤氣機研究都已經停掉了好幾年了,如今除了一大堆沒啥卵用的煤氣機專利外,啥也沒剩下了。 如今你要來考察我們的內燃機研究?我都沒項目組給你看了。 不過作為純官辦企業,人家工業部的上級官員要來考察,而且指名道姓要考察內燃機項目,他們有啥辦法,只能是把塵封了好幾年的內燃機項目組重啟,把早已經分流到其他項目的研究人員臨時召回來了二三十個人做做樣子。 原本以為只是應付了事,然后大家該干嘛干嘛。 沒有想到的是,考察剛結束,上級官員就很貼心的問他們有沒有什么困難啊,要提供什么幫助啊,研發資金夠不夠啊,需要不需要協調項目研發資金啊…… 這一副過來做好人好事的模樣,讓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人都愣住了,公司成立幾十年,風風雨雨經歷過不知道多少事,哪怕是他們最風光,成為農機市場龍頭企業的時候也沒見上級官員這么客氣啊。 旁敲側擊問了問后,才知道不知道突然為啥,工業部的大佬非常重視內燃機領域,突然就安排了人下去考察三大農機公司的內燃機項目,并且準備了龐大的扶持資金。 如此情況下,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一票管理層哪里還忍得住啊,當即各種獅子大開口索要政策支持,資金支持。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工業部那邊竟然來者不拒,幾乎答應了他們的所有要求……但是反手就來了一句:等到明年工業部的大佬就會親自過來考察,希望你們能及時拿出來成果。 這讓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人又喜又怕……喜的自然是各種支持力度非常大,但是怕的是明年工業部那邊會有大佬過來親自視察,到時候如果看不到成果的話,板子打下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痛。 如果是普通民營企業那也就算了,但是他們可是正兒八經的官辦企業,公司督辦,協辦以及會辦這三個主要高級管理層可都是在職工業部官員。 工業部大佬一句話,就能把他們調整到海外殖民地的某個官辦小作坊去…… 但是好處既然都拿了,退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硬著頭皮繼續對內燃機進行研究。 好在他們公司在煤氣機領域研究多年,盡管中途停滯了幾年,但是以前的積累也非常深厚。 同時以前煤氣機項目的核心研究骨干也還在公司內,只是被調到其他研發項目組去了。 現在把人手重新召集回來,同時結合以前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大量研發經費砸下去,應該可以弄點成果出來糊弄上頭的大佬了。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其他的兩家農機公司里頭。 這三家農機公司發現,帝國高層對內燃機的重視程度一下子就提升了起來。 不僅僅三大農機公司發現了,其他的一些大企業也發現了帝國高層似乎對內燃機這個領域重視了起來,只不過內燃機領域比電氣化領域坑多了。 到目前為止,內燃機還沒有任何可以實用化的產品,大部分研究都還處于理論研究狀態。 不像是電氣化領域,別看電氣化在承順四十五年冬天才開始小規模應用,但實際上早就有相關的電氣化設備投入批量生產了,如天然磁鐵為核心材料的手搖發電機,小型直流發電機,在科研領域里已經非常常見了,更不要說有線電報都已經大規模商用多年了。 大型的電氣化企業都有好幾家了。 所以電氣化領域看似剛起步,但實際上已經積累了十多年,通過十多年的小打小鬧和技術積累后,如今到了技術大爆發,應用大爆發的節點而已。 但是內燃機不一樣……這鬼東西可是沒有任何實際應用的例子,就連實驗室研究的樣機也都是大部分失敗而告終。 這里頭其實也受到了材料,加工水平的限制。 內燃機這東西,實際上制造難度比蒸汽機還要高。比如內燃機的轉速更高,做工時候的氣缸內壓力更大……這玩意怎么做功的?煤氣煤油汽油的話,是通過把噴入氣缸內的霧化燃料進行電子點火,繼而發生爆燃……膨脹后做功。 可想而知氣缸需要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高壓力以及高轉速,這意味著對氣缸材料,活塞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要更耐磨,承壓能力更強。 同時加工精度也要更高。 所以內燃機光看設計,似乎也沒啥,挺簡單的一個東西,但是真做起來的話就會發現對基礎材料以及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 最后,煤氣機,煤油機以及汽油機這三大類型的內燃機,其點火模式采用的是電火花點火。 三大農機公司的煤氣機點火模式,都不約而同選擇了走電子點火的模式。 而這就對電子零部件的要求非常高了,三大農機公司的煤氣機之前研發進度緩慢,一定程度上也和國內的電子技術發展緩慢有極大的關系,這配套的電子點火搞不出來啊。 至于說不用電子點火的柴油機,這東西采用的是壓燃點火,對氣缸的承壓能力要求更高……如今大楚帝國的基礎加工技術,搞煤氣機、汽油機這些都算是低壓的內燃機都有點難度,更別提更高壓的柴油機了。 內燃機這東西,為什么很早就發明出來,并有了相關的理論,但是一直到第二次革命中期才出現并大規模應用啊……就是受到材料以及加工技術的限制。 簡單來說,內燃機對材料和加工的技術要求,遠超普通的三脹式蒸汽機,基本上和蒸汽輪機在同一個技術水準上。 此外采用電子點火的話,還得先把電氣化發展到一定水平,要不然汽油機配套用的電子點火你都搞不出來…… 所以想要搞內燃機,那是有前置科技限制的……不是說你弄出來個設計圖,然后找兩個鐵匠敲幾錘子就能搞出來的。 要是你真能搞出來內燃機,那基本上也意味著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中期水準,這說的還是實驗室狀態,小規模應用狀態。 如果要大規模應用內燃機……比如搞出來汽車并大規模使用,那基本上得達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末期水準了……大概就是一戰前后的頂級列強水準。 很顯然,目前大楚帝國的基礎工業能力距離這種程度還有距離。 所以,大楚帝國里的內燃機研究方向,暫時也不是說弄出什么內燃機來用于終端消費商品:汽車。 而是作為一種工業生產動力以及特殊領域里的動力,如部分工廠動力,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軍事裝備等。 三大農機公司的內燃機研究,基本都是奔著充當農用設備以及工程設備動力去的……農機設備是他們的主業,至于工程設備嘛,雖然他們不是搞工程設備的,但是三大農機公司因為在拖拉機領域里建立的技術以及專利壁壘,使得他們都成為了工程設備的底盤提供商以及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 新新興的工程設備廠商想要自己研發底盤,難度非常大……首先各項專利就很難繞過去。 遼東河口機械公司如今的一大核心業務,就是為各種工程設備廠商提供履帶式或輪式底盤。 所以當代大楚帝國里的各種工程設備廠商,其實都是只能采購各種底盤,然后安裝自己研發的挖斗之類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是組裝廠。 蒸汽機是別人的,底盤是別人的,只剩下個挖斗結構是自己的…… 不過這也是大工業化體系的重要特征,工業太細分,一家工廠很難從頭到尾都自己生產零部件,哪怕是大型企業,依舊需要從產業鏈上采購不同的零部件,然后加上自己的核心技術生產產品的。 專利這個東西,不是那么容易繞過去的。 而在內燃機領域里,專利依舊存在,而且更加突出……三大農機公司研發內燃機也不是吃干飯的,雖然現在實用化的內燃機他們也沒搞出來,但是并不妨礙他們在研究過程里,申請了一大堆的專利…… 比如遼東河口的四沖程專利! 其他想要進入內燃機領域的企業一看,然后就皺眉不語了……這年頭說起內燃機的基本結構,基本都是四沖程……但是四沖程這東西,可是人家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獨家專利。 同時其他兩家農機公司也弄了一大堆的內燃機專利,比如唐山機械公司的電子打火轉專利,遼東機械公司噴氣嘴為核心的可燃混合氣體進氣裝置(煤氣)…… 這三家農機公司研究著研究著,就發現彼此都有一堆其他兩家繞不過去的核心基礎專利,扔下誰都不好搞,所以好幾年前就也已經經過談判,在內燃機領域里進行了基礎專利的相互授權。 因此唐山機械公司,遼東機械公司都是能使用四沖程專利的。 但是其他公司就不行了……你手里沒有他們繞不過去的核心內燃機專利作為交換,三大農機公司豈能把自家的核心專利授權給你?做夢都別想! 內燃機這都還沒有可實用化的產品呢,但專利壁壘就已經被這三大農機公司給建立起來了,導致了后來企業想要進入都進入不了。 哪怕是李氏制鐵這家龐大無比的企業,看到帝國興起內燃機領域的研究后,也調查了一番看看有沒有進入的可能性,結果很干脆的打消了念頭。 內燃機領域里的專利壁壘已經非常嚴重,短時間內想要繞過去千難萬難……更何況內燃機短時間內的市場前景也不會多大,花費如此龐大的代價去繞過這些基礎專利得不償失。 還不如多等十年八年時間,坐等內燃機的核心專利過期呢。 如此情況下,國內其他企業雖然也關注內燃機的發展,但是卻沒幾個投資大量資源去研發內燃機的,當然沒有幾個……那就是還有那么幾個鐵頭娃…… 傳統的三大蒸汽機廠商之一的廣州機械公司,最近也很頭鐵的開始搞內燃機……只不過他們搞的內燃機并不是那些小型化,用于移動設備的煤氣機之類的,他們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想要弄一種艦載內燃機。 煤氣機這破玩意不安全,所以他們盯上了最近兩年剛出現的石油工業廢品: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