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節
反正最后波斯王國都是免不了要成為大楚帝國的殖民地,甚至是分裂成好幾片,還不如自己當其中一片殖民地的國王呢。 波斯近衛新軍搞局部中立,其他幾支戰斗力還不錯的一線兵力也在率軍將領的指示下,基本按兵不動……如此情況下,波斯王國高層真正能夠調動的兵力,也就只剩下一些二三線兵力了。 此外還有一些本身就處于獨立狀態的部落武裝,他們也會抵抗楚軍……不過這些部落武裝抵抗楚軍,可不是為了王國,而是為了他們自己部落的利益,可不會傻乎乎跑到首都附近給國王抵抗楚軍。如此情況下,當楚軍殺到波斯人首都附近的時候,波斯王國最終竟然只能集結三萬多二三線的雜牌兵力進行抵抗。 如此情況下,自然不存在什么激烈的戰事……實際上作為主力的第十九師根本就沒有怎么動,大部分戰斗都是作為輔助兵力的印度第十五師打的。 印度第十五師雖然也是采取的火帽擊發槍,使用的還是線列戰術,但是他們卻是得到了第十九師炮兵部隊的支持啊。 在第十九師炮兵部隊的強力炮火支援下,印度第十五師的那些賤民士兵們,打起來可是順暢的很。 在伊澤地區,印度第十五師下屬的一個步兵團在第十九師一個炮兵連的支持下,當場擊潰了對面五千多波斯軍。 這一次戰斗力,擊斃敵軍至少一千余,俘虜兩千余,傷者不計…… 而且這一次戰斗力,也就是參戰的楚軍里騎兵并不多,只有區區一個印度騎兵連,以至于不太好進行追擊,要不然的話這五千多波斯軍都得全軍覆滅。 而楚軍自身的傷亡極小,印度仆從軍死傷三十多人,楚軍正規軍則是一個死傷都沒有。 這樣的戰斗,還在發生在其他地方,并且結果都非常類似。 然后楚軍就發現,自家用來當炮灰,用來打輔助戰斗的印度仆從軍,竟然戰斗力強悍的很,不用正規軍里的步兵和騎兵出手,只動用少量炮兵支援的情況下,這些印度仆從軍竟然就把對面的波斯軍打的抱頭鼠竄。 說實話,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 大楚帝國的仆從軍戰斗力雖然也不錯,但是裝備畢竟還是采取火帽擊發槍,滑膛炮為主,使用的戰術還是線列戰術為主。 同時騎兵,炮兵,后勤等技術兵種也比較缺乏。 這種仆從軍用來對付非洲等落后地區的土著還不錯。 但是用來對付文明世界里的土著正規軍,比如歐洲地區里的正規軍,雖然依舊占據比較大的優勢,但是卻是沒有壓倒性優勢,很多時候打起來雖然也能贏,但是不可能贏的那么輕松。 有時候還會在陰溝里翻船呢。 然而這一次在波斯,印度的仆從軍卻是跟打了雞血一樣,打的對面的波斯人嗷嗷叫…… 這自然不是那些印度賤民士兵們變身,或者是楚軍讓他們裝備了更多更好的武器……純粹是對面的波斯人軍隊太渣。 這些二三線的波斯軍,連燧發槍都不多,連線列戰術都玩不了……這樣的軍隊面對印度仆從軍,甚至都有了代差。 最終也就出現了印度仆從軍在波斯大殺特殺的局面。 戰況如此順利的情況下,楚軍也如期殺到了伊斯法罕。 接下來的戰斗千篇一律,在楚軍第十九師師屬炮兵團的強烈火炮轟擊下,波斯人的抵抗只堅持了半天就全數崩潰了,隨后第十九師親自上陣擊潰了外圍的波斯軍的抵抗。 至于城區作戰……按照楚軍傳統,這種深入城區的巷戰,因為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在有仆從軍的情況下,楚軍一般都是讓仆從軍負責巷戰的。 印度第十五師入城后,表現的一如既往優秀,很快就解決了城內殘敵的頑抗,并抓獲了波斯王國的大批權貴,包括國王在內。 只不過由于入城巷戰的零星風險比較大,印度第十五師不可避免的遭到了一些零星襲擊,先后損失了數十人。 這一場波斯的戰爭持續到了這里,雖然很多地方的戰斗還在繼續,但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尾聲。 這波斯的王室和大量的權貴們要么死傷要么被俘虜,作為一個政權而言,波斯薩法維王朝已經可以宣告滅亡了。 而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很快波斯近衛新軍的首領將領就宣布建國,號阿塞拜疆王國,定都大不里士。 緊接著,大楚帝國扶持的幾個波斯地區的大貴族或軍事將領也陸續自立為王。 波斯地區正式進入了分裂時期,從一個統一的波斯王國,分裂為四個王國! 這四個王國,無一例外,全都是楚國人扶持或默許建立起來的國家,也全都是獲得了楚國正式承認,并接受楚國保護的殖民地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四個保護國外,還有不少土地被直接割讓給了楚國。 主要是波斯王國里的波斯灣沿海地區以及臨近巴士拉地區的卡倫河流域。 而大楚帝國把這些新占領的波斯地區劃歸到科威特州總督府管轄,就和之前的巴士拉地區,達曼地區等波斯灣沿岸地區一樣。 如此一來,科威特州這個總督行政領地,其領地的范圍就包括了整個波斯灣沿海地區,并包括霍爾木茲海峽兩岸。 除了這些直接割讓的領地外,大楚帝國還和新成立的其中兩個波斯新國家簽訂了鐵路建設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大楚帝國可以修建一條鐵路,以連接中亞鐵路,并通往巴士拉,并且鐵路沿線十公里范圍內的土地,河流等,都自動歸屬大楚帝國所有,作為大楚帝國的行政領地。 大楚帝國是打算把中亞鐵路的南支線,一路往西南修到巴士拉,然后獲得出???。 至于鐵路沿線的土地之類的,那純粹是為了保護鐵路投資的未來收益,同時避免當地土著瞎搞。 占領鐵路沿線的土地,不僅僅在波斯這里這么搞,實際上大楚帝國在歐洲等其他保護國里也這么搞。 畢竟楚國人可不是來做慈善,幫土著們修鐵路的…… 鐵路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僅此一戰,波斯王國徹底成為了歷史,整個波斯地區要么成為了帝國的行政領地,要么成為了帝國的保護國。 如此也意味著,大楚帝國的工業商品,從此以后將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的文明世界里進行銷售……想要怎么賣就能怎么賣的那種銷售! 大楚帝國的全球經濟體系徹底成型! 隨著全球經濟體系的成型,大楚帝國國內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 而這一次,羅志學等帝國高層們所關注的已經不僅僅是‘吃飽飯’,而是還關注‘吃得好’了。 而想要吃得好,那么除了物資供應要足夠豐富外,人們,尤其是底層民眾的收入也必須提升上來。 要不然市場上有大量的各種食物,但是人們沒錢購買也是白搭…… 所以,時間進入承順四十四年下半年后,一個新的詞匯就經常出現在帝國高級官員的口中:增收! 而很多高級官員的講話里,開始長篇大論的探討如何增加低收入群體的可支配收入。 而這個浪潮里,一個新議題進入了大楚帝國高層的參務會議里被進行了討論,那就是制定全新的最低工資標準以及最長工作時間標準。 多年前制定的最長工作時間標準,經過多年發展后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了,廣大的工人群體廣泛的要求降低工作時間,獲得更多的休息時間。 同時服務行業等第三產業,也渴望他們的客戶有更多的休息時間,畢竟人有了時間才能去消費場所消費啊,要不然一天到晚都在工廠里上班,下班就吃飯睡覺,哪有時間去消費??! 因此帝國將會商討制定新的最長工作時間標準,有可能會采取十小時四休制,即一個月休息四天,每天最長工作時間不超過十個小時。 而最低工資標準的話,以前的最低工資標準也不符合事宜了,并且很多年沒有更新過,但是隨著帝國經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增加,導致人們的實際收入水平早已經超過了最低工資標準許多。 這也導致最低工資標準已經沒有任何用處了…… 這一次帝國不僅僅要制定全新的標準,并且還要制定一定的條例,以便后續每間隔幾年就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發布全新的最低工作標準,并符合經濟發展。 而不管是最長工作時間還是最低工資標準,都是關乎數億中低層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饒是羅志學這個帝國皇帝,都不得不親自主持相關會議,并謹慎決斷! 第986章 資源和石油 早些年,大楚帝國制定最長工作時間以及最低工資標準的時候,乃是承順二十九年,帝國還處于工業化初期,同時海外擴張殖民的規模也不算太大。 帝國的整體經濟環境依舊屬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所以最低月工資標準不算高,只有二點四楚元,最長工作時間的標準是月休三天,工作日正常工作時間十個小時,可加班兩個小時,實際最長工作時間為十二個小時。 但是如今又十多年過去了,帝國的經濟發展迅速,民眾的收入普遍增加。 以帝國經濟最發達,民眾平均收入最高的松江府為例子,其地方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已經達到了六點五楚元,已經遠遠超過了帝國統一的最低標準。 帝國的最低工資標準,地方可以在全國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但是不得減少。 帝國統一標準為二點四楚元,各省最低標準必須大于或等于二點四楚元,假設省制定的是二點六楚元,那么府級單位制定最低工資標準的時候,就必須是二點六楚元起步……可以增加,但是不能減少。 很多地方因為經濟普遍發展,實際施行的最低工作標準已經超出全國標準,而且是超出了很多。 同時又因為經濟持續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更高,對收入的要求也更高,最低二點四楚元的標準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保障。 大楚帝國制定的全國最低工資標準,出發點就是確保下限……如果下限太低的話,那么就沒什么意義了。 這也是十多年后的今天,帝國準備推動新一輪最低工資標準的原因。 并且要根據經濟發展情況,提前敲定一個基本規則,方便后來間隔一段時間就調整一次,而不是和現在這樣,調整一次的最低工資標準還要上參務院會議,讓羅志學來親自主導會議。 帝國高層想要把這事形成一個規矩,后續按照相關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就行了。 如此情況下,羅志學在承順四十四年九月召開了一次擴大參務會議,商討新最低工資標準事宜。 并聽取了過去多年來的人均收入、消費水平等關鍵數據的報告。 根據多方的統計,大楚帝國的人均收入,對比十五年前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主要受益于工業發展,海外殖民地的擴張,帶來的整體經濟增長。 同時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增長,食物消費在總支出中占比逐年降低,人們開始在居住,穿著,出行,教育,娛樂等更多方面進行消費。 這除了得益于人們的收入增長外,還得益于大量的海外農畜產品,經濟農作物進入本土,使得食物的價格非但沒有增長,反而是出現了一定的下降。 還是以經濟龍頭松江府為例子,承順三十年的時候,一名普通私營工廠里的普通男性員工,月薪大概在四楚元到五楚元之間,月休四天,上班時間在十二小時左右。 而這個收入中的大部分都要用于自己以及家人的食物開支。 也就是食物消費占比是非常高的,普遍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這個食物消費,只局限在必要食物的開支,并不包括去餐廳吃飯,昂貴食材等奢侈食物開支。 這一時期里的楚國人,哪怕是松江府里的普通工人群體,也是只能是吃得飽,但是談不上吃得好,要逢年過節等特殊日子里才會買上一兩斤rou回來,和家人一起享受一頓。 但是到了承順四十四年的今天。 松江府地區里的最低工資標準就已經達到了六點五楚元,而實際上普通男性工人的薪資收入大概在七楚元到八楚元之間。 這說的還是普通無技術的普通工人,如果是技術性工人,低級技術人員或低級管理人員,其薪資收入會更高,能夠達到月薪八楚元到二十楚元之間,這要看具體的工種的不同而不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范圍。 當然了,除了這些穩定工作里的工人外,實際上還有一部分人的實際收入還不到最低薪資標準的,比如店員,仆人,碼頭搬運工等行業,實際收入可能就只有五六楚元甚至更低。 不過這些低收入者也得分情況,比如從事不穩定的工作,比如拿時薪的店員,單次計件的搬運工,這些是真的慘,他們的低收入就是全部收入,還要自行承擔食宿等開支。 但是也有的,比如仆人這種人家到手的錢是純收入……在大楚帝國里的仆人群體雖然表面收入比較低,但實際上雇傭者需要向被雇傭的仆人提供食宿甚至穿著,而雇傭合同里往往會包括這些費用的,他們拿到手的錢實際上是扣除了食宿坐衣等費用后的純收入……真算起來,其實合同收入并不算太低,至少是超過最低工資標準的。 上述說的都是一些社會底層群體的收入,如果是中上層那么就更高了。 比如官員,松江府里哪怕是剛入職的從九品官員,其基本月薪也有二十多楚元,再加上各種補貼,福利,一年下來,綜合年收入差不多有三百多楚元,如果是入職年限比較久,已經有過幾次升職的正八品官員,年收入能夠達到五百楚元左右。 這個收入在松江府里,屬于標準的中等收入群體了。 還有企業里的中層管理,中級技術人員等等,其月收入大概也在數十楚元,綜合年收入數百楚元。 還有一些金融,法律,醫療,教育行業的從業人員,月收入在二十楚元以上,綜合年收入在三百到五百楚元之間。 至于高收入群體,這就很難說了,年收入好幾千甚至好幾萬的都有。 而制定各種福利政策的時候,帝國方面也基本不考慮中等收入以上的群體,更別說什么高收入了。 比如現在帝國制定最低薪資收入標準的時候,考慮的就是社會最底層的低收入群體,通過制定最低收入標準的方式,來保障他們的收入下限。 同時考慮的地方也不是松江府這樣經濟繁華之地,考慮的是全國范圍。 畢竟帝國制定的最低收入標準,是面向全國的……這個全國可不僅僅指東亞這一小片本土腹地,還包括所有的直轄領地,包括美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