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節
因此巴士拉自然不可能租借給大楚帝國,只給了旁邊的荒漠地帶科威特。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租界地,那就是埃及地區紅海北部沿岸的阿奎特港。 巴士拉以及阿奎特,這兩個港口也是大楚帝國和奧斯曼人進行海上貿易的兩大重要港口。 阿奎特面向埃及地區以及地中海地區,巴士拉則是面向西亞等地區等地。 依托這兩個港口,大楚帝國和奧斯曼的海上貿易規模還是非常大的,奧斯曼人也通過轉口貿易,不斷的獲得楚國人的貨物再轉運到歐洲地區出售獲利。 因此早些年的兩國之間的貿易,是各取所需,合則兩利的合作。 嗯,哪怕是到現在也依舊如此。 只不過楚國人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已。這錢如果能夠獨吞,干嘛要和別人分??! 更何況大楚帝國更加看重的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龐大本土市場……如果奧斯曼帝國的市場也能夠全面開放的話,那么大楚帝國面向奧斯曼地區出口的貨物還能再翻上好幾倍,并從奧斯曼帝國里獲得更多的工業原料,農畜產品等等。 這好歹也是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土著國家,市場潛力可不小的,其人口大概有現在的波斯薩法維王朝的接近三倍……當代波斯王國的人口不多的,只有大幾百萬,連一千萬都不到。 當人口多到了一定程度后,人口就變成了重要資源進而被楚國人看上了。 大楚帝國為什么大老遠現在就跑到歐洲玩殖民,還不是看上了歐洲地區各國加起來的的上億人口,有了充足的人口才有消費市場,才有足夠的勞動力放羊種田為楚國人提供經濟價值。 至于那些沒多少人,但是土地又肥沃的土地大楚帝國一般更傾向于直接占領并統治開發。 嗯,這說的只是現在……如果是十年前,甭管你人多人少,只要地方被楚國人看上了,楚國人都會玩大規模清理驅逐的那一套。 只要地不要人! 那個時候全國上下想要土地都想瘋了……連東南亞島嶼,西伯利亞這些破爛地方都屁顛屁顛的費心思搶下來。 但是等楚國人真正走向世界,見識到了北美洲那一眼都望不到盡頭的平坦肥沃土地,又在世界各地弄了大量土地,尤其是把整個南北美洲拿下來后,楚國人就越來越對單純的占領土地沒什么興趣了。 第954章 威脅 面對楚國人的強勢威脅,奧斯曼帝國的人一開始是憤怒,然后就是惶恐不安。 答應楚國人的要求?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租借幾個偏僻地方小港口的事,而是要割讓整個黑海北岸數量龐大的土地,更重要的是還要放開黑海海峽讓楚國人自由通行。 放棄黑海北岸的土地都還勉強可以談,這年頭的土著國家對領土并沒有后世民族主義泛濫后那么頑固,領土這東西對于很多土著國家而言都是可以用來交換的一種貨物。 歐洲地區的諸多封建國家,彼此間的領土買賣,交換,贈與等情況非常普遍,其中最為普遍的還是以婚姻為紐帶的領土變動。 哈布斯堡家族是怎么崛起的?可不就是靠著聯姻結婚嘛。 很多國王,大貴族嫁女兒的時候,有時候也會讓女兒帶著一片封地嫁出去。 更不要說戰爭而導致的頻繁戰爭變動了。 因此十七世紀這個時期里的領土變動,其實很頻繁,甚至有時候都算不上喪權辱國,只要條件過得去,人家直接把領土賣給你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對于奧斯曼人而言,也是如此,黑海北岸的土地雖然也重要,但是如果真的為此和楚國人發生巨大沖突甚至戰爭,導致滅國危機的話,他們是寧愿放棄這些土地的。 畢竟這些土地嚴格上來說,是屬于克里米亞汗國的土地,克里米亞汗國雖然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國,但畢竟不是他們自己的直屬領地,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然而屬國的土地好說,但是黑海海峽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答應的事了。 黑海海峽這地方對于奧斯曼人而言,這就是自家里的內河……開放海峽就等于是開放領土,讓楚國人自由通行了。 更重要的是,這對于奧斯曼自家的安全威脅非常大,奧斯曼的首都可就在海峽沿岸的君士但丁堡呢。 這讓楚國人的軍艦自由進入海峽,也就意味著放任楚國人把艦炮頂在自家的腦門上……以后有點事的話,楚國人的艦炮就能直接炮轟君士但丁堡。 這怎么受得了??! 因此奧斯曼人對海峽開放這一條,是保持了堅決反對的態度……因為這玩意在他們看來,比直接開放市場還更要命。 開放市場,頂多就是淪為傾銷地以及工業原料供應地而已,但是開放海峽,那就是等于把命徹底交給楚國人的手里。 所以奧斯曼人經過了內部的激烈爭論后,最終還是頑抗派占據了主導意見……當然了即便是奧斯曼人口中的頑抗派也不是說什么都不答應楚國人,而是認為在其他方面可以做出適當讓步,但是在軍事通行權方面必須保留底線。 比如他們認為黑海北部領土問題,乃至高加索山脈以北的部分領土都是可以談的。 黑海海峽通行問題,沒有安全威脅的大楚帝國民用船只可以通行,但是軍艦絕對不行…… 總之,他們不想讓楚國人的艦炮頂在腦門上! 但是得到回復的楚國人其實不滿意……老子愿意找你們奧斯曼人談,那已經是給了你們面子,你竟然還拒絕了? 黑海海峽軍事通行權,這關乎大楚帝國的東歐糧食生產計劃大局,畢竟大楚帝國要是不在黑海擺上幾艘軍艦,怎么維護大楚帝國在東歐黑海沿岸的安全和利益? 再說了,地球那么大,但是還就真沒有大楚帝國海軍不能去的海域! 黑海也不會是例外! 既然對方拒絕了,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方面派出的地中海艦隊,也懶得和奧斯曼人繼續墨跡了……根據楚國人多年海外擴張的經驗,但凡有點實力的土著國家都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總覺得自己人口眾多,軍隊數量也多,戰斗力強悍,就算打不過楚國人也能夠給楚國人造成足夠的威脅,然后逼迫楚國人和他們進行談判。 之前的瑞典王國,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等諸多國家都如此。 而面對這種不自量力的土著國家,楚國人也會很干脆的扶持他們國內的反對派,在這些土著國家里搞分裂內戰之類的事,有時候也會干脆直接出兵把對方干趴下。 至于純粹的威脅以及談判,大多時候沒啥用…… 所以談判不成后,地中海艦隊直接啟動了登陸加里波利半島的計劃。 因為這一次地中海艦隊來奧斯曼找茬,本來就有大規模登陸作戰的準備,要不然也不會直接帶上好幾千人的兵力,所以登陸計劃都不用另行調集兵力和物資,直接在軍艦的掩護下登陸就行了。 而在陸軍兵力登陸之前,大楚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的一艘巡洋艦帶著兩艘護衛艦以及四艘近海巡邏艦,三艘淺水炮艇先一步出發,在海面行建立安全區域,并準備前往海峽入口,準備炮擊奧斯曼人在海峽入口建立的炮臺。 黑海海峽如此的重要,奧斯曼人自然不可能在這里不設防,實際上這地方的一直以來都是奧斯曼人的重點防備區域,海峽的入口就構筑有炮臺以及步兵駐防的要塞。 當然了,以這年頭奧斯曼人的火炮性能,實際上依靠這個海峽入口的炮臺是沒辦法完全封鎖海峽的,只能說作用聊勝于無,可擋不住楚國海軍的進入。 楚國海軍之所以要先炮擊這個入??谂谂_,也是為了避免后續麻煩……雖然這個炮臺沒什么實際威脅,但是有這么個炮臺在邊上,總是個威脅不是,萬一對面發射炮彈的時候,運氣爆棚直接打中了楚國軍艦,又運氣很好殺傷了一些楚國水兵破壞了上層建筑呢? 為了避免后續麻煩,楚軍打算先把這個炮臺炸成廢墟。 把這個入??谂谂_炸成廢墟后,后續就可以考慮進入黑海海峽的南部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了。 黑海海峽分三個部分,北邊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間有個小內海馬爾馬拉海,而南部的則是達達尼爾海峽。 臨近愛琴海的達達尼爾海峽的入口,也是奧斯曼人防備外敵從海上入侵的前沿,并在這里構筑了炮臺,除了他們自產的滑膛炮外,還部署了十多門從楚國進口的155毫米前裝鐵制滑膛炮。 然而這段海峽的寬度是有三四千米寬呢,同時這年頭的滑膛炮有效射程可都不咋地,很難徹底封鎖這么寬闊的海峽。 就算是奧斯曼人配屬在海峽入口,進口自楚國人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的鐵鑄大口徑前裝滑膛炮,大概相當于西式三十二磅火炮的這種前裝滑膛炮時代里的重炮也無法封鎖海峽入口。 雖然該炮的最大射程號稱可以達到四千米……但實際上有效射程遠遠沒有這么多,地面部署打擊固定目標的時候,發射實心炮彈有效射程也就一千五百米左右,更遠的話精度會急速下滑,同時炮彈動能就無法保障了。 而且奧斯曼人裝備的這款進口自楚國的155毫米滑膛炮,只能發射實心炮彈或者土制劣質榴彈。 實心彈先不說,這玩意奧斯曼人自己也能搞,但是榴彈的話,楚國人從不對外出口榴彈,哪怕是原始的木制引信的榴彈,楚國人也從來不出口…… 因為榴彈這玩意對楚國人自身也具有比較大的威脅,同時這東西還有比較高的技術含量,也不用擔心那些土著自己搞出來便宜好用的榴彈。 圓球形的早期榴彈,原始的引信沒啥難度,木制彈托土著更能手工搞,但是預制破片的彈殼可就不是那些土著們能夠搞定了,手工打造極少數自然是沒問題,然而想要大規模生產那是想都別想。 而炮彈這東西,不能夠大規模量產和沒有也沒啥區別! 土著搞不出來預制破片彈殼,只能搞普通鐵鑄彈殼,這打出去的榴彈爆炸后,頂多就是炸成幾個大片的碎片,無法形成大片細小的破片,殺傷力很有限的,具體的可以參考清朝的威遠將軍炮。 這玩意就是個小號臼炮,發射的就是早期的火繩引信的榴彈…… 威力嘛,在十七世紀用其實還湊合,不算落后,同期歐洲人的臼炮頂多也就這樣了。 用來打其他火器不咋地的敵人比較好用,但是對面如果火器也比較厲害,那么野戰基本沒啥用,只能用在固定目標的攻堅上。所以當代的歐洲土著,他們其實能搞臼炮,也能夠搞榴彈的,但是技術太渣,搞出來的榴彈對楚軍沒啥威脅……所以就會出現很有意思的局面,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生意里,賣臼炮但是不賣炮彈……讓很多土著都相當無語,你都不賣炮彈,我要你的臼炮干啥用? 發射土著自己搞的土制榴彈?土著腦子又沒病……就這破土制榴彈就不配用昂貴無比的楚制臼炮,隨便也能夠自家的土制臼炮就行了。 所以楚國人賣臼炮但是不賣榴彈,這也是奇葩的很。 倒是實心炮彈滿世界供應,各種規格的都有,再搭配各種規格的出口滑膛炮,其頂級出口型號基本上已經能夠達到滑膛炮時代的巔峰水準了。 比如大楚帝國出口的155毫米滑膛炮,一般為鐵鑄,不過客戶如果有要求,也能給得起大價錢也能夠給你用青銅鑄造,青銅滑膛炮的性能,比鐵火炮性能更好一些。 其實理論上還有好的性能更好的合金鋼制滑膛炮,但是這玩意說實話楚國人自己都沒搞過……畢竟早期鋼產品性能不行,楚軍雖然老早就開始使用鋼材制作武器,比如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這玩意的槍管其實是早期鋼制,但是性能很差,拉不了膛線。 而性能更好的合金鋼制造的炮管,弄出來的時候楚國人都用這玩意搞鋼制線膛炮了,所以楚國的武器行業里沒有高性能鋼制滑膛炮這么個玩意。 就算能搞出來,也不會特地去搞出來出口。 因為大楚帝國基本不出口高性能鋼制武器,主要是避免土著在這些鋼制武器上改進型后續加工改進弄出膛線來。 比如前裝滑膛槍,如果采用上好鋼管材料的話,那么這種槍管就能夠進行后續改進,直接加工膛線出來,變成一把前裝線膛槍,那么對楚軍的威脅可就大了。 也別覺得人家土著不能加工鋼制槍管的膛線,這自己實力不行,人家還不能偷偷弄點楚國禁運的設備啊……哪怕是蒸汽機這種東西,不少土著國家其實都多多少少弄到了一些,一些小型加工設備也有,說不準哪個土著國家的秘密角落里就堆著一套能夠拉膛線的楚國禁運設備呢。 只不過他們偷偷摸摸弄到的這些設備數量太少,而且后續基本沒有維護保養,零部件供應,更缺乏相應的技術人員維護保養乃至cao作,所以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大而已。 但總歸是有這些情況的出現,存在著風險不是,所以楚國人干脆直接禁制鋼制武器的出口,避免土著大規模的得到鋼制武器并進行改裝。 一些管控不嚴格的民用機械設備,這些土著國家下大力氣,在黑市里花費大價錢的話,還是能夠從一些要錢不要命的楚國商人手里,偷偷摸摸搞到一些,一些材料少數也能弄到。 再弄到一些楚國人的鋼制滑膛槍的話,拉個膛線弄成前裝線膛槍,甚至再開個口子弄成后裝線膛槍都是有可能的。 但還是那句話,量太少,起不到什么作用! 與其擔心這個,還不如擔心這些土著國家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小批量的楚國后裝線膛武器呢……別覺得意外,還真有一些的楚國的后裝線膛武器通過一些非法渠道流落到土著手中,比如民用的線膛手槍,線膛霰彈槍甚至單發后裝線膛步槍流落在土著手中的。 別說民用槍械了,就算是制式槍械也有少量出現在黑市中被那些土著所獲得。 這種情況對于一個全球擴張,全球移民,做生意的大楚帝國而言,槍械外流其實很難避免,每天都有大量帶著各種后裝線膛槍械的商隊,甚至個人進入土著控制區……你總不能不讓人家帶著武器就跑去土著控制區做生意探險吧?不然被土司干死了算你的? 所以,槍械外泄是正常的,而大楚帝國要控制的也不是這些少數的武器外泄,畢竟這些單兵武器,數量太少其實沒什么作用的。 難不成你還指望著拿幾十、幾百支后裝線膛槍,就擋住楚國人的入侵不成? 大楚帝國要控制的是大規模的鋼制線膛武器的出口,包括可以改裝外線膛武器的鋼制滑膛武器也在禁制范圍之內。 而土著想要靠這些少量偷運來的設備和材料或成品直接仿制山寨楚國線膛武器更是無稽之談。 想要仿制大楚帝國的現代工業產品,比如線膛槍炮,要么你能夠有途徑進口到一整條的生產線以及各種原材料,再給你完整的各種設計圖紙以及生產工藝技術,再讓楚國人手把手的教你怎么搞,如此花個十年八年也不是沒有希望搞出來的。 就和原時空很多農業國家開始發展工業的時候,也都是通過進口設備,派遣留學生學習技術,獲得技術授權等諸多方式來慢慢學習,然后建立起來自己的工業體系的。 如果不能獲得大批量的設備,技術圖紙,也沒有技術人員的技術教導,自身的教育體系也無法培養出來這些先進技術人員的話。 單純拿著楚國人的東西就想要仿制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連鐵元素、碳元素是個啥都不知道,連鋼鐵的基本構成都不知道,談何生產鋼鐵?沒有鋼鐵各種設備也就是空中樓閣。 因此大楚帝國采取了廣泛的技術出口限制,比如蒸汽機這東西,甭管性能好壞,老舊,都是屬于限制出口產品序列。 同時各類機械加工設備,如通用車床,鏜床等甭管性能好壞,也是屬于限制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