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節
巴黎戰役里,這種火炮看似只有十八門,但是150毫米炮彈的威力卻是非常驚人,對敵軍防御工事的摧毀能力非常出色。 實際上這種火炮別說用來打十七世紀的法軍了,哪怕是放在原時空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是屬于主力火炮的范疇。 這也讓軍方高層能夠放心裝備這種新式火炮了,掀起大口徑輕型火炮的潮流。 楚軍的后裝線膛火炮的裝備和使用,始于三十二年式75毫米野戰炮,而在后續的一系列使用過程中,因為海外交通困難,火炮機動困難等因素,楚軍的野戰炮走上了輕量化的道路,研發裝備了75毫米山炮,70毫米步兵炮,120毫米輕型榴彈炮這三種專門的輕量化火炮。 早期的時候,對于野戰部隊而言,主力遠程支援火炮就是75毫米野戰炮了,大規模戰役的話則是調用120毫米榴彈炮,不過120毫米榴彈炮目前為止,因為過于沉重的重量,直到現在也沒有在海外地區服役,基本都是裝備部署本土的軍級炮兵部隊。 而中近距離,伴隨部隊機動作戰的火炮,主要是輕型火炮,如70毫米步兵炮,75毫米山炮,120毫米輕型榴彈炮。 其中的120毫米輕型榴彈炮,也是屬于軍級火炮,在海外有部署,但也不多。 而這幾年的實戰當中,陸軍方面發現120毫米輕型榴彈炮雖然很不錯,兩噸多的行軍性能對于這個口徑而言也算輕便了,威力也足夠大……但是經過幾次實際戰斗,尤其是和海軍一起的聯合作戰后,陸軍就對自家的120毫米火炮的小管子有些不滿意了…… 人家海軍玩炮擊的時候,動不動就弄上來150毫米艦炮,威力超級大,那些土著構筑的什么防御工事一炮下去都得完蛋。 而陸軍的120毫米火炮呢,威力多少還差了些,有時候一炮打下去竟然還不夠,還得再補一炮。 對此陸軍方面不少人耿耿于懷,想要弄更大口徑的線膛火炮! 因此陸軍方面很快就開始招標更大口徑,也就是150毫米的火炮研發工作,提出來了研發一種150毫米野戰炮以及一種150毫米輕型榴彈炮。 對于單純的大口徑野戰火炮,其實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軍工體系而言沒啥難題,畢竟軍方又不要求更多的性能,只是要求大口徑以及控制重量而已。所以很快江南武器公司的150毫米野戰炮以及湖廣武器公司的150毫米輕型榴彈炮就分別中標。 江南武器公司設計研發的15毫米野戰炮,其實就是海軍艦炮的陸地版本,連炮管都不帶變的……都是二十五倍口徑,只不過是裝上了野戰炮架而已。 最大射程可以達到八千米,作戰重量五噸,行軍重量達到七噸多,名副其實的重炮。 這種火炮的重量就注定了不可能在海外地區廣泛服役,哪怕是本土地區都不能廣泛部署,只能選擇若干重點地區,重點部隊里部署,到目前也不過裝備了五個營,一共幾十門而已。 而輕量化設計的三十七年式150毫米輕型榴彈炮則是好不少,湖廣武器公司的這玩意,是根據七十五毫米山炮的一些技術特征研發而言,非常注重輕量化,炮管口徑只有八倍。 短炮管也導致了該炮的重量非常輕,作戰重量只有一點八噸,行軍重量也不過兩點四噸,而這個重量是什么概念?江南武器公司旗下,十一點五倍身管的三十四年式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的作戰重量也有一點五噸,行軍重量達到兩點一噸。 也就是說,這兩款火炮在重量上比較近似,差距只有幾百公斤,從分類上來說都可以歸類為兩噸級火炮(行軍重量)。 但是一百五十毫米炮彈的威力可比一百二十毫米的炮彈威力大多了。 所以湖廣武器公司旗下的三十六年式150毫米輕型榴彈炮研發成功后,就獲得了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還有近衛軍的青睞,下了不少的訂單,而這一次歐洲實戰表現又非常出色。 軍方高層估計都有用這玩意取代三十四年式120毫米后續訂單的意思了……主要是兩者重量差不多,但是威力相差巨大。 不過武裝稅警那邊則是沒用這玩意,因為他們本身都不裝備這些軍級乃至戰略級別的大口徑武器,火炮方面一直都只使用步兵炮和師屬火炮。 也就是70毫米步兵炮和75毫米山炮以及野戰炮這三種…… 畢竟武裝稅警雖然也參與海外作戰,但畢竟不多,更多時候他們所面臨的敵人其實都是非正規軍敵人,同時武裝稅警的作戰規模也普遍偏小,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幾百人的作戰規模,超過千人的都很少。 所以配屬大口徑火炮對他們而言也沒啥用處,還浪費人力物力。 武裝稅警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對比陸軍、近衛軍和海軍陸戰隊,要更加注重輕量化以及火力密度,尤其是火力密度。 也是這個因素,導致了武裝稅警采用了江南武器公司旗下松江槍械廠里的啟明連發步槍……為的就是啟明步槍所提供的強悍連發火力。 只是早期啟明步槍遠談不上成熟,各種問題很多,把武裝稅警前幾年坑得夠嗆……一直到去年松江槍械廠那邊才解決了大部分問題,這才讓武裝稅警配發的啟明步槍走上了正軌,并獲得了遠超陸軍,海軍陸戰隊,近衛軍三家的步兵火力。 這甚至引起了陸軍以及近衛軍方面的高度重視,今年正式向河北武器公司提出來了新的研發要求,要求在十八型步槍的基礎上研發一種管內彈倉步槍,獲得連發火力。 無獨有偶,海軍方面也是向湖廣武器公司提出研發要求,讓他們改進十九型步槍,獲得連發能力。 因為管內彈倉技術已經初步成熟,所以要在這兩種步槍上使用這種技術,難度雖然有,但是在可以解決范圍之內,河北武器公司只用了三個月就拿出來了十八型步槍的管內彈倉的初步設計版本了! 真正難的其實是如何協調其他武器公司獲得江南武器公司管內彈倉的專利授權……這玩意是有專利的,而且是江南武器公司旗下松江槍械廠的獨家專利,并且是他們的核心專利之一,啟明步槍就是靠這一專利支撐起來的。 其他武器公司想要用這一核心專利,難度可不小。 所以對于楚軍而言,想要大規模裝備管內彈倉的連發步槍,專利問題大于技術問題,想要讓五大武器公司在這問題上達成一致,難度不會比直接研發一款新槍容易多少。 這也是軍方高層,想要重啟早些年間的軍方武器設計研究所的緣故……只是時間過的太久,軍方的那些研究所早就被轉入了五大武器公司吞并消化了,想要再弄出來已經是不可能了。 所以軍方的想法是,軍方直接搞一個項目,然后出部分研發資金和企業合作研發,研發成功后技術成果共享,專利共享。 這樣弄出來的東西軍方就有權力直接授權給其他企業使用。 雖然這種授權,獲得授權的企業依舊需要給研發企業一部分專利授權金(專利共享,軍方持有部分專利權益,研發企業也持有部分專利權益,軍方可以不要自身的專利權益,但是不能代替企業決定放棄這些權益),但專利授權本身這個行為,并不需要研發企業的同意……這也是軍方直接出研發經費的最大目的。 這就是所謂的‘軍事項目研發招標模式’。 軍方是受夠了企業之間的各種爭斗,相互使用專利卡對方脖子的行為……早些年甚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甚至還逼出來一個軍方出血本搞出來一個聯合蒸汽機,但是聯合蒸汽機性能好是好了,但是受限于專利限制,只能軍用,因此無法使用民用產品平坦研發以及生產成本,搞的海軍用的聯合蒸汽機價格都比較貴。 軍方已經收購了這種情況,打算親自下場出錢和企業合作搞研發,搞成功了給訂單,但是自己也要有專利權,然后在必要時候授權給其他企業使用。 企業之所以接受,一方面是為了軍方的部分研發資金,另外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為了項目成功后的訂單…… 當然也不是所有項目都會接受這種合作研發模式,有時候企業在一些獨家優勢項目上,會自行研發然后參與軍方招標,不和軍方搞什么合作研發…… 倒不是說真不差軍方那點研發資金,其實也差錢,但因為是獨家優勢項目,東西就只有我有,你軍方想要用就得買,別無他選……這樣的東西自然都是死貴死貴的,這研發成本都在后期武器價格里獲得了回報。 第一次使用這種合作研發項目模式,就是在下一代步槍上面! 啟明步槍這種杠桿式管內彈倉的連發步槍,讓軍方看到了連發步槍的優越性能的同時,也讓軍方找到了一些缺陷,比如說的啟明步槍因為管內彈倉的緣故,在持續射擊過程里,因為管內彈倉的子彈消耗,會導致重心發生變化,然后導致射手需要不斷的重新適應新的重心變化。 因此軍方也是想要尋找一種避免這種缺陷的連發步槍。 同時軍務院高層也是對目前四大軍種,竟然使用三種制式步槍的狀況有些不滿……這可不是三種步槍,但是三大系列步槍……光是十八型步槍就有四種現役子型號,分別標準型號,短管型號以及槍管更短的騎兵型號,然后部分型號又細分出來一些熱帶型號以及冬季型號,以分別適應熱帶雨林沿海地區、高緯度寒冷地區的使用。 沒辦法,大楚帝國陸軍的部署范圍,從赤道到北極,從熱帶雨林到北極冰原、沙漠等各種地區都有。 不同具體兵種以及地區,氣候對槍械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而一大楚帝國目標的基礎技術能力,也很難做到讓一直完全的標準版步槍就符合所有要求……都不說技術能力,光是槍管長短都不可能統一,步兵需要標準版的長槍管以及刺刀,用以近距離rou搏戰斗,而騎兵則是需要更短的槍管方便騎馬攜帶以及射擊。 這都是牛馬不相及的技術要求,除非戰術以及技術發生重大革新,比如弄出后世的ak47來,不然的話是無法統一步兵和騎兵用槍的。 哪怕二戰期間的栓動步槍,都分步兵和騎兵版呢,兩者長短可不一樣。 這也注定了當代的楚軍的單兵槍械很難做到統一,各種細分型號比較多。 本來就如此復雜的情況下,各大軍種還自己玩自己的,除了近衛軍和陸軍用同一種步槍外,其他兩家竟然又自己弄出來一套步槍體系,這后勤保障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 為此,軍方的高層們,主要是軍務院里的軍務大臣們這幾年其實一直都在爭論統一槍械標準的問題,但是如今已經服役的武器是不可能變化的了,哪怕是服役數量最少的啟明步槍那都已經超過十萬支了,十八型步槍則是已經達到一百多萬支,十九型步槍也達到了三十多萬支(除了海軍陸戰隊,部分普通水兵,岸上警備部隊也會裝備)。 基本上屬于誰都不可能放棄的程度! 所以軍務院那邊只能把統一步槍寄望于下一代步槍上。 為此,經過各軍種高層的妥協和爭奪后,設立了一個下一代步槍的設計委員會,主要確定下一代步槍的一些技術標準,并向五大武器公司進行研發招標。 這些技術標準表面可以看見的標準則是連發步槍,但不要管內彈倉模式的連發步槍。 但實際上看不見的技術標準才是難度最大的。 比如海軍那邊一定要求新槍械要有優秀的防腐蝕性能,在海水,泥沙環境下依舊能夠使用……你沒這玩意,海軍陸戰隊也沒法用了。 然后又說新槍的標準版槍管不能太長,不然海軍實在沒法用,然而槍管短了,如果還想要保持拼刺刀的能力,那么刺刀長度就不能太短,至少要比現在的刺刀長一截……看似刺刀加長很簡單,但其實技術難度大著呢,需要鋼鐵冶煉鍛造等工藝技術有極高的水平才能做到,不然這種長刺刀就是斷裂彎曲的命! 你說不用刺刀,用軍刺……海軍倒是沒意見,但是陸軍又不愿意啊,刺刀在陸軍里不僅僅是用來拼刺刀的,還具備其他輔助功能,比如砍劈。 陸軍士兵的刺刀往往也是他們隨身佩戴,特定情況近距離rou搏戰的短刀。 光是這一個槍管長度和刺刀長度的問題,陸軍和海軍就鬧的不可開交,誰也不服,最后還是選擇了折中方案,那就是海軍和騎兵部隊以及武裝稅警一起用短管版本,陸軍和近衛軍使用標準槍管版本,至于刺刀,就別搞什么長刺刀了……這玩意看著簡單,但實際上對于當代大楚帝國而言是超前科技,想要弄出來得先進行基礎鋼鐵以及加工相關技術的大革新才行。 而陸軍那邊呢,除了常規技術要求外,自然也增加了極端嚴寒條件下的使用要求,而想要讓槍械在零下幾十度的情況下還具備可靠性能,這也不容易…… 武裝稅警那邊沒提出什么對材料上的技術要求,而是要求最少連發步槍需要能夠保障五發子彈連續射擊……他們的啟明步槍最新版本,內置彈倉都有八發子彈了,五法已經是他們反復降低要求的妥協標準了,再低,人家就不和軍方玩,而是自己單獨搞八發連發步槍甚至十發連發步槍了。 反正備考稅務部這個大老板,武裝稅警一向來都不差錢。 近衛軍那邊倒是沒單獨提出要求,而是說只要陸軍和海軍以及武裝稅警提出來的要求如果都能實現,近衛軍都能接受……換句話說,近衛軍要求上述條件都能達到,否則不要! 沒要求的要求,往往才是最高的要求! 所以這個新槍研發委員會,從提出來新槍的技術要求開始,就注定了這一項目是技術難度超級大的工程……別的不說,光是想要讓槍械同時具備防腐蝕,防泥漿,沙子,嚴寒……對冶煉以及后續加工的工藝要求就是超級難的級別,甚至不客氣的說,這將會是對大楚帝國基礎工業技術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戰! 此外想要裝填五法子彈也不容易,現在使用的是11毫米子彈,這玩意個頭比較大,五法子彈裝下來使用管內彈倉問題不大,但是想要采用后世常見的彈倉設計,那么問題可就來了,裝不下…… 所以這又延伸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想要搞出來這種新式步槍,你還得先研發一種口徑更小一些的子彈。 而子彈口徑小了,裝的發射藥自然也就少,在目前的這種黑火藥發射藥下,提供的動能就不足了……當年為什么不直接搞小口徑步槍,而是搞11毫米步槍啊,就是因為黑火藥所提供的動能有限,口徑太小了子彈威力不夠。 然后這意味著要搞新槍,還得先研發動能更好的發射藥…… 所以別看軍務院的新式步槍委員會提出來的各種要求看似很簡單,不外乎就是一種栓動連發步槍而已! 但實際上這里頭有著一大堆的前置技術條件,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特別多。 不過盡管有著諸多困難,但是新式步槍委員會還是成立,并開始了新槍的研發招標,只是這還處于前期的技術研發招標階段,想要真正搞出來估計還得好多年。 第927章 二十五連發步槍 軍務院成立了下一代制式步槍的設計委員會,準備搞下一代步槍,但是預計中這種使用盒式彈倉、同時滿足四大軍種要求,能在各種環境下使用的新一代小口徑步槍,按照預估哪怕一切順利,服役時間都得十年后…… 不說別的,光是一個小口徑子彈都不好搞……想要搞這玩意,還得先搞出來一種新式子彈發射藥才可行,現在的黑火藥發射藥性能用在小口徑子彈上,軍方,準確來說陸軍并不滿意。 相對而言,單純的槍械結構設計倒是問題不大,五大武器公司里一大堆各種亂七八點的槍械設計,光是各種槍機結構就有十幾種之多……湖廣武器公司也弄出來了盒式彈夾設計,并且使用他們自己的十九型步槍改裝測試過,只不過設計還比較原始,可靠性非常差,實驗中經常出現無法裝填上膛的情況。 所以,單純的槍械結構設計,其實大楚帝國的五大武器公司技術儲備非常多,只是很多技術都是比較前沿的技術,無法實用化,還有個大問題就是,五大武器公司彼此是競爭對手,在新一代步槍上的競爭非常慘烈,各自研發出來的好東西都是捂得死死的,專利也不肯開放授權。 所以很多設計看似有了,然而很難把各種優秀的設計結合到一起,然后組成一款新式步槍。 同時技術路線也不一樣,比如河北武器公司是堅定的旋轉后拉機前端閉鎖愛好者,十八型系列步槍就是他們的代表者,結構簡單,性能可靠,也是目前大楚帝國現役裝備數量最多的步槍,總裝備數量已經達到一百多萬支。 湖廣武器公司則是鐘情于旋轉后后拉機,尾端閉鎖槍機,十九型步槍就是他們的得意作品,射速極快,在熟練射手的手里打起來堪比后世的半自動步槍……同時精度很高。 江南武器公司前期搞的是杠桿式槍機,代表著就是啟明連發步槍,火力在當代而言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相當兇猛,不過他們也發現杠桿式槍機在軍用步槍上不太好用,現在已經開始研發自己的新槍機。 他們搞的新槍機也是旋轉后拉前段閉鎖槍機,但是和河北武器公司的前段閉鎖也有區別……畢竟他們也不能直接使用河北武器公司的前段閉鎖專利,得繞過專利使用自己的創新設計才行。 另外兩家武器公司,也就是兩廣武器公司以及陜甘武器公司,他們在第一代后裝線膛步槍里全面落敗,只能淪為十八型步槍的代工廠……對此自然是很不甘心的,這幾年一直都是在花費資源進行新式步槍的研發,試圖在新一代步槍的競標里獲得收獲。 他們搞的也是旋轉后拉機前段閉鎖的槍機……畢竟也代工了好多年的十八型步槍,對旋轉后拉前段閉鎖槍機非常熟悉。 總體上,除了湖廣武器公司比較頭鐵外,繼續在尾端閉鎖上死磕外,其他四家武器公司其實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前段閉鎖作為主要設計方向。 不過,雖然有前端閉鎖和尾端閉鎖之分,然而他們的本質上都是旋轉后拉槍機,畢竟各大武器公司的后裝線膛步槍,除了啟明步槍是從警用霰彈槍改進而來的怪胎外,其他步槍實際上都是從最早軍方研發的旋轉后拉槍機為基礎改進設計的。 所以旋轉后拉槍機的專利是各大武器公司都有,各家武器公司都可以搞,只不過各大武器公司自己搞出來的細節設計其他公司就不能用了。 所以大楚帝國里的新步槍競爭其實還蠻大的! 不過下一代新式步槍那都是后續的事情了,而現在的話陸軍對步槍方面的打算是繼續使用現在的這三款步槍,同時在沿用現有步槍以及11毫米子彈的情況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