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節
這樣法國人根本就談不上在海面上阻擋楚軍的遠征艦隊。 等到戰艦連出港都還沒來得及出口,就被大楚帝國海軍戰艦逐一點名干掉的時候,剩下的法國人自然驚恐無比,然后就躲在堡壘,試圖依靠海防炮臺和堡壘繼續頑抗……連楚軍出動運兵船在一側登陸的時候,也沒有步兵出擊前往進行灘頭攔截。 人家也不傻,很清楚楚國人強悍的艦炮火力……根本不可能留在灘頭頑抗楚軍的……因為那不叫頑抗,而是送死。 法國人在過去大半年里也多方面了解了楚國人進攻西班牙以及葡萄牙人的一些戰役,如果這些還是道聽途說,那么楚國人之前猛烈炮擊港口,把那些法國戰艦一股腦炸成碎片的時候,那就是徹底親眼見識并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那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抵抗的! 如今他們只能寄托于戰前緊急修建加固的堡壘以及岸防炮臺可以頂住楚國人的炮擊了。 之前楚國人找法國人進行談判的時候,那可是一點都沒客氣,直接好幾次發出戰爭威脅,這讓法國人深感威脅,同時南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慘狀也是深深刺激了法國人。 因此面臨楚國戰爭威脅后,法國人在之前也進行了大量的戰備行動。 其中就包括了加固沿海港口防御,修筑炮臺和堡壘,駐防更多的士兵……尤其是勒阿弗爾。 這里畢竟是巴黎的出???,位置相當重要,楚軍如果想要從海上發起登陸進攻,然后進軍巴黎,這些就是最好的跳板。 其戰略作用和清末的時期的天津大沽口差不多! 因此這地方被他們重點布防,光是各種岸防炮就部署了一百多門,又有二十多艘戰艦協同防守,地面上還有八千多兵力進行駐防。 然而結果呢? 楚國遠征艦隊一路橫掃而上,抵達勒阿弗爾后發現法國人非但沒有逃跑,反而擺出一副頑抗死守的態度。 領隊的幾個楚軍將領都深深佩服這些法國同行們……明知道雙方實力天差地別的情況下,還能在這里嚴防死守……不管怎么說,這勇氣還是值得夸贊的。 為了尊重他們的勇氣,遠征軍的將領們經過一番商量后,決定給予他們足夠的體面:拉出來了十多艘戰艦對勒阿弗爾進行毀滅性的炮擊,尊重敵人的同時威懾巴黎的法國高層。 讓他們知道想要在軍事上頑抗大楚帝國王師,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如此情況下無數一百七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以及一百毫米乃至七十五毫米的線膛炮的炮彈落在勒阿弗爾! 在猛烈的炮擊中,二十多艘法國戰艦連港口都沒來得及出就被炸成了碎片,然后整個港口城市也被炸成了廢墟…… 法國人之前頗為看重的岸防炮臺一點作用都沒發揮出來,因為他們的前裝滑膛炮射程不夠,根本打不到在幾公里外進行炮擊的楚軍戰艦……然后逐一被楚軍的大口徑艦炮點名炮擊,而且楚軍的戰艦還動用了半穿甲彈進行炮擊……如此猛烈的炮擊下,別說炮兵這些有生力量了,就連炮臺本身都被摧毀了。 然后對整個港口城市的覆蓋炮擊下,又引起了大火,后續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都沒熄滅……這也是楚軍為什么沒有在勒阿弗爾城區直接進行大規模登陸并入駐的緣故,打得太狠,整個港口被都炸的稀巴爛,城區也起火了。 如今的勒阿弗爾實際上已經廢墟一片,比當初西班牙人的加迪斯港慘多了。 當初楚國人在加的斯登陸的時候,因為考慮到要奪取這個港口城市為己用,因此炮擊的時候其實都很小心的,只摧毀軍事目標,并沒有對整個城區進行無差別的覆蓋炮擊。不過更主要的是當時的西班牙人也知道打不過,早早就主動退走了。 如此才能夠讓加的斯港保留相對完整,并為楚軍所用,成為了目前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的大本營。 但是在勒阿弗爾,楚軍雖然也想要保存這些城市的一些基礎設施為己用,但前提是敵人主動放棄……不然的話,楚軍是不可能放著大量艦炮不用,非要傻乎乎的用士兵生命去玩什么攻城戰的。 哪怕負責攻城的會是印度軍團第四師的炮灰士兵,但是炮灰士兵也是有成本的啊,把他們大老遠從印度拉過來,楚軍也是花了不少錢的,就算要當炮灰犧牲,也需要犧牲的有價值啊,不然可就虧大了不是。 法軍的天真頑抗,或者說一開始決定頑抗,后續看到楚軍炮火實在太猛烈想要撤退的時候已經晚了…… 同時楚軍又不愿意讓浪費太多的炮灰士兵,又想讓威懾巴黎方面……更是為了威懾整個歐洲! 大楚帝國發現之前在加的斯打的太順利,而其他幾場地面戰爭也是沒啥特殊的地方,至少給人的直觀感受不夠明顯……歐洲各國雖然大受震撼,但是依舊沒到被嚇破膽,楚軍一上門就舉手投降的情況……這一次,遠征軍方面決定打一個樣板:讓歐洲各國知道在軍事上頑抗大楚帝國王師,是愚蠢中的愚蠢,以后別干這么傻的事了……你們不怕死,我們楚軍還不想浪費彈藥呢。 這年頭的線膛槍炮的彈藥可貴著呢,哪怕這一次歐洲貿易自由計劃有給國內企業買單,但是捐助金額是早已經確定的,錢都已經是拿進軍方口袋里了……換句話說,這錢如今已經是軍方自己的了,自然是能省則省。 如今軍方在歐洲每多打出去一發炮彈,那都是浪費軍方自己的錢。 因此可能的情況下,軍方還是希望盡可能的節約彈藥的! 直接打一場狠讓他們看看,如此避免后續茫茫多的各種戰斗! 諸多情況下,都導致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對勒阿弗爾的炮擊是猛烈的,殘酷的。 不單單把岸防炮臺給毀了,還把整個城區都炸成了碎片……至于八千駐軍除了及時察覺到不妙,早早逃走的兩三千人外,剩下的基本都死在了炮擊以及后續的大火里。 一場登陸作戰,被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打成了火力演示戰役,消息隨著那些潰兵們傳到其他地方后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巴黎的路易十四聽聞消息后,第一時間就帶著一家老小以及其他宮廷貴族們跑路了……畢竟巴黎距離勒阿弗爾只有一百二十多公里而已。 這個距離,不用幾天楚軍就能夠殺過來。 而且楚軍攻打巴黎的話,比當初從加的斯出發攻打西班牙馬德里還要更簡單……因為巴黎有著一條河流向西一路注入英吉利海峽,這就是塞納河! 勒阿弗爾就是塞納河的入??凇@就是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為什么選擇在這里登陸的原因。 因為考慮到后勤運輸問題,楚軍在海外行動的時候,一向來都喜歡沿著河流進行活動作戰。 這一次進軍巴黎也不例外,既然有著一條河流可以直接抵達巴黎,而且這條塞納河還水量充沛,同時因為落差不大水流又非常平緩,非常適合航行。 這是一條天然適合充當遠征軍后勤線路的河流。 為此,遠征軍出發之前就帶上了一批吃水比較淺的船只用于塞納河上的作戰以及運輸。 為此,他們還征用了不少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船只。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遠征軍之前帶過來的一匹小噸位的內河炮艇以及內河拖船,這些內河炮艇或拖船都不大,大的也不過幾十噸,小的甚至只有幾噸重。 這些海外使用的小噸位內河炮艦或拖船一般都是國內造好之后,再拆裝船運到海外殖民地就地組裝……在大型吊裝設備的協助下,運輸也不難。 這一次歐洲遠征艦隊征戰歐洲,就帶了一批這些內河炮艇以及拖船,主要用于支援地面作戰以及保護河運補給線。 大楚帝國的戰艦種類是比較多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遠洋船只,比如戰列艦,巡洋艦,護衛艦這三大艦種外……其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最小的護衛艦如今噸位都已經達到一千多噸了,而且吃水深,船體比較修長,屬于典型的遠洋戰艦已經不適合近海,內河作戰了。 還有用于近海,大江河流作戰的近海戰列艦、近海巡邏艦。 其中的近海戰列艦是近衛軍艦隊以及海軍第二艦隊專屬,屬于非常特殊的內部對抗使用的艦種,主要用于長江下游,噸位也是幾千噸的那種,在海外擴張里沒啥實際意義,因為根本不可能把他們派到海外去。 而近海巡邏艦,這玩意主要用于近海巡邏,噸位普遍在數百噸到千余噸之間,主要負責海岸線巡邏,因為吃水一般比較淺,所以也可以用于大江河流的巡邏以及作戰……但本質上這玩意還是屬于海船…這玩意是屬于典型的高干舷船只,吃水淺只是因為噸位小。 然后就是內河,湖泊專用的內河炮艦、炮艇,雖然有炮艦炮艇之分,但實際上只是噸位的差別,楚軍內部一般把百噸以下的稱之為炮艇,百噸以上的稱之為炮艦,其中大噸位的炮艦其實也可以在近海執行作戰任務。 里頭的大噸位炮艦和近海巡邏艦,看似噸位都是幾百噸,作戰區域也都是橫跨近海和深水江河,看似有重疊,但實際上不是一回事。 因為巡邏艦更注重適航性,長時間的海上巡邏,武器以及防護相對差一些,并且是典型的高干舷海船。 但是大噸位炮艦則是專注于內河作戰以及提供火力,畢竟其設計思路就是為了地面作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所以普遍配屬重火力,同時吃水更淺一些,并采用低干舷,屬于頭重腳輕的產物。 這一次歐洲遠征艦隊出征法國,帶的內河戰艦里并沒有大噸位的淺水炮艦,主要是大噸位淺水炮艦也沒辦法拆裝后裝船運輸,只能依靠自身動力一路沿著海岸線航行過來,需要的時間太慢,帝國海軍擬定調派到歐洲地區的六艘大噸位淺水炮艦,現在還在非洲東海岸線上慢吞吞爬著呢。 他們帶來法國的內河戰艦,主要是百噸以下,可以直接拆裝運輸的小噸位炮艇。 其中主力乃是五艘標準排水量五十噸的二十七型炮艇,又稱之為二七炮艇,這個級別名字沒啥特殊的,就是大楚帝國海軍里的第二十七款內河炮艦。 大楚帝國從統一戰爭開始,因為長江的存在就高度重視內河作戰,統一戰爭結束之后又因為西伯利亞戰爭,需要在西伯利亞里的諸多河流網絡了保持內河炮艦,再到后來擴張到南洋,印度,美洲等地區后,對內河戰艦的需求很大。 因此大楚帝國對內河戰艦的研發以及生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累計服役了幾十款大噸位炮艦以及小噸位炮艇呢。 二七炮艇,就是海軍最近幾年新服役的一款新型炮艇,標準排水量五十噸,標準的低干舷設計,吃水非常淺,可以廣泛的進入眾多河流內執行作戰任務……別說大江大河了,哪怕是但凡有個兩米深的河道,它都能通暢無阻…… 因為這玩意的吃水只有一點四米……說兩米水深通航那都是保守穩妥的說法,實際上輕載情況下,一米出頭水深的小河一樣敢跑進去。 50噸級的內河炮艇,是大楚帝國海軍以及陸軍廣泛使用,尤其是陸軍方面廣泛使用的內河炮艇,廣泛活躍在全球各地的河流湖泊里頭。 二七炮艇采用純蒸汽機動力,航速雖然只有區區八節但是在內河航行也不需要多快,而搭載的火力卻是非常兇猛,配屬了前后各一,一共兩門三十五毫米單管后裝線膛速射艦炮,縱橫海外各地內河幾乎無敵手! 這一次歐洲遠征軍來法國,就帶來了五艘這種個頭不大,實際火力很兇猛的小家伙! 這五艘二七炮艇外,還有三艘二九炮艇,這玩意是更大一些,八十噸級的內河炮艇,也是專門為了海外地區而研發的內河炮艇,配屬一門五十五毫米單管艦炮和兩門三十五毫米艦炮,火力超級兇猛! 而登陸后的楚軍,就是在這八艘內河炮艇的掩護和支援下,一路沿著塞納河朝著巴黎進軍! 第922章 巴黎保衛戰 塞納河,這條法蘭西內最重要的河流,因為流經巴黎以及周邊的重要農業產區,同時落差不高,水流平緩,而水深也不錯,一直到巴黎都還能保持大概三米左右的主航道水深,使得了這條河流成為了法國最為重要的航運河流。 也正是因為這條河流的存在,使得了巴黎這個看似內陸的城市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 但是塞納河的存在,同樣也使得了敵人有可能從塞納河一路沿江而上,直抵巴黎。 因此法國人一向來都很重視塞納河的防御情況,在面臨楚國威脅后,更是直接加強了塞納河出??诶瞻⒏柛鄣暮7澜ㄔO,修筑了大小三座炮臺,一共部署了一百多門的火炮;又派駐了二十多艘風帆戰艦以及八千名士兵駐防,并修建了陸地堡壘。 然而這些卻是依舊沒能夠阻擋楚軍的步伐! 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個塞納河的出??诟劭诔鞘泄フ?。 然后在第二天就派出了內河炮艇以及一個混成團規模的印度軍團第四師的士兵沿著塞納河向內陸進軍,而這還僅僅是遠征軍登陸部隊的前鋒部隊而已,真正的主力部隊實際上都還在登陸當中…… 為了籌備法國戰役,歐洲遠征軍調集了不少兵力。 戰斗艦艇方面,抽調了一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七艘護衛艦、六艘近海巡邏艦、八艘內河炮艇,共計二十四艘戰斗艦艇; 輔助軍艦上,抽調了五艘煤炭補給艦、六艘海軍綜合補給艦(食物,淡水,海軍彈藥),一艘海上醫療船,還有兩艘比較特殊的平安級登陸艦。 平安級登陸艦乃是大楚帝國海軍專門研發的第一種,也是目前現役僅有的一種專業登陸艦,看似三百五十噸的滿載排水量比不過不大,但是在搶灘登陸,第一時間往灘頭輸送武裝人員以及重型裝備卻是有著極大的戰略作用。 之前在非洲的一系列登陸以及后續登陸西班牙加的斯的時候,楚軍都動用了平安級登陸艦,并發揮出來了巨大的作用。 平安級登陸艦的存在,讓登陸作戰變的更簡單,方便。 傳統灘頭登陸的情況下很難讓部隊直接登陸,更別說讓重型裝備登陸了,楚軍早些年的登陸,都是大型運輸艦抵達近海,然后人員換成小艇,士兵們劃著小艇登陸……效率非常低,而且難以攜帶重型裝備。 重型裝備的靠岸是非常麻煩的,比如火炮動不動好幾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而大量的輜重同樣很沉重。 海軍根據情況前期一般都會犧牲部分小噸位的運輸艦,直接讓運輸艦沖灘登陸,在前期登陸的工兵部隊的輔助下,用吊裝設備把船上的中小型火炮吊裝上岸;而中后期的話往往會架設臨時浮橋碼頭……但是這非常耗時而且成本高昂。 但是大楚帝國的海外登陸行動又非常多……三天兩頭就搞一場登陸,其中部分登陸行動其實規模也不算太大,為了小規模登陸就搞個臨時碼頭之類的太奢侈! 諸多種種原因,才讓帝國海軍琢磨著搞一種專門的登陸艦,如此才有了平安級登陸艦。 這玩意其實技術上很簡單的,主要就是吃水淺一些,船只是平底而不是尖底,并且船只底部要更加堅固一些以便沖灘,同時船首前部開門。 至于其他的都沒啥特殊的,武器也僅僅只有安裝有少量用以自衛以及掩護部隊的五十五毫米單管艦炮和三十五毫米艦炮。 運輸什么就要看情況,可以是直接運輸士兵,也可以運輸火炮,還可以運輸馬車呢……當然了,火炮和馬車搶灘登陸的時候,為了避免陷入松軟的沙灘里,往往需要工兵輔助在沙灘上鋪設臨時木板路等。 不過即便如此,也是讓大楚帝國的登陸能力出現了跨越式的提升。 平安級登陸艦一經面世后就受到了陸海軍的極大歡迎,這也是陸軍方面僅有支持海軍大規模裝備的艦種,這對于大楚帝國里軍中矛盾比較嚴重的軍方里是很難得的…… 這主要是因為實際使用登陸艦進行登陸的用戶,除了海軍自家的海軍陸戰隊外,還有大量陸軍的海外駐防部隊。 怎么說呢,陸軍也要用這玩意,而且這東西是真心好用,所以哪怕有軍中矛盾在,也得捏著鼻子支持。 不過平安級登陸艦這種新銳的特殊輔助軍艦數量其實不多,同時也只是用來前期的搶灘登陸,并不能作為常規的渡海登陸運輸船只使用的。 用來跨海運輸地面作戰兵力以及物資的運輸船,一般都是比較大的遠洋海船,小的都有上千噸,普遍三四千噸為主。 這一登陸法蘭西也同樣如此,一共湊集了中大型運輸船三十二艘,這三十二艘運輸船里一部分是海軍的專業運輸艦,包括多艘專業運兵船以及多艘散裝運輸船,還有十幾艘是西洋貿易公司旗下的武裝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