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節
這三條條款……說實話比當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還狠。 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好歹雙方還會組成聯合王國呢,但是大楚帝國提出來的這些條件,尤其是全面放開市場這一條,基本上就是把葡萄牙當成殖民地里來看待。 人家葡萄牙人也不傻,很清楚一旦全面放開市場會是什么結果,其他不說,他們國內的各種手工業首先就得完蛋,到時候他們除了種田挖礦,基本別指望有其他路子了。 所以全面開放市場這一條……基本都是大國針對經濟殖民地的政策。 葡萄牙人玩大航海殖民兩百多年……還頭一回被人當成殖民地對待,這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而葡萄牙人的拒絕是預料之中。 楚國人也沒指望過葡萄牙人現在就答應啊。 雖然站在楚國人的角度上來看,這一次大楚帝國對歐洲地區的需求并不多,只要對方開放市場,限定關稅,給楚國弄個租界港口,然后搞個法外治權什么的之類的其實就差不多了。 至于割讓大片領地,軍事通行權,駐扎權,保護費之類的暫時都還沒說呢。 但是站在葡萄牙人,或者任何一個土著國家權貴的角度上,全面開放市場這一條就等于是要了半條命。 大家都不傻! 要是其他國家,比如說隔壁的西班牙,乃至北邊的法蘭西什么的,他們要說讓葡萄牙開放市場,葡萄牙人方面如果得到了其他好處,那么還真的能夠開放。 但是大楚帝國…… 傻子都知道大楚帝國是當代地球上僅有的工業國,每年能生產出海量的各種高性價比工業商品。 對于其他國家而言,只要你敢對楚國商品完全放開市場,楚國商品分分鐘就能夠把你的所有手工產業乃至一些特定的農業之類都給擠垮了。 甚至都偶不用惡性競爭,只需要正常的競爭就足以達到這種局面。 所以當代但凡有點腦子以及實力的土著權貴們,他們都不會輕易的放開市場讓楚國商品肆意進出,更別說全面毫無保留,限定關稅的開放市場了。 當代和楚國人比較正常做生意的,應該是奧斯曼帝國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奧斯曼帝國雖然準許大楚帝國的商品進入,但是也要收取關稅,而且針對部分商品的關稅還不低,而一些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國內手工業者或大權貴利益的商品,關稅往往非常高昂。 倒是針對一些過境商品,主要是經過埃及地區轉運到地中海,再運往歐洲地區銷售的商品,根據兩國達成的協議是奧斯曼帝國方面只收取低廉的適當過路費,但是并不收取的常規的關稅,這是兩國之前達成一系列協議,尤其是楚國給奧斯曼帝國援建兵工廠協議的一部分。 而全面開放市場的,那是印度一票土著王國,還有所謂的莫臥兒帝國…… 順帶一提,這年頭的莫臥兒帝國在前幾年被楚軍給肢解了,如今只是印度半島諸多國家里塊頭比較大的一個。 整個印度半島,在過去多年里,在楚國的持續軍事干涉下,除了楚國自身所控制的南印度地區以及部分沿海領地外,其他地方大概分裂成了三十多個大小不一的王國。 這些王國里,有些是楚國直接控制的傀儡保護國,還有的則是被楚國控制的比較嚴重,被迫簽署了一大堆協議,但是依舊保持一定獨立地位的王國,還有一些則是除了被迫開放市場外,其他方面依舊保持獨立地位的王國。 但是不管如何,整個印度半島地區,都成為了大楚帝國工業商品的傾銷地。 葡萄牙人自然不希望自家也變成印度那樣。 賤民死活不要命,關鍵的是也會極大的損害諸多權貴的利益:手工作坊很多其實都是大貴族的產業。 你楚國人商品殺進來了,擊垮了這些手工作坊,這些作坊背后的權貴肯定不樂意啊。 而這些權貴,往往也是一個地方里抵制楚國商品最為堅決的一批人。 反過來,一些靠著楚國商品賺錢的貿易商人,往往很容易演變為各自國家里的所謂賣國者……帶著楚國人殺進來! 這一切,都是因為利益二字。 葡萄牙人覺得自個好歹也是個殖民大國,雖然在亞洲以及非洲的殖民地已經全部丟光了,但是他們在美洲實際上依舊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也就是廣闊的巴西地區。 如今楚國人跑上門來,二話不說就要葡萄牙人屈服放開市場,充當楚國人的經濟殖民地,人家葡萄牙人自然不樂意。 葡萄牙人使者帶著憤怒和不甘回去了,宋元龍海軍準將等楚國將領們也不在意,反正現在都是談不攏的,談不談都無所謂。 剛才之所以讓這些葡萄牙人使者過來談,純粹還是為了拖時間。 這個時間倒不是說楚國艦隊需要時間進行什么準備,純粹是葡萄牙人的艦隊出港需要時間…… 能夠在港口外海就把這支艦隊給滅了,打一場正兒八經的海戰,總比回頭闖入港口冒著敵人的岸防火力硬打容易的多,快捷的多。 盡管結果都一樣,但是能少浪費一些彈藥就少浪費一些彈藥,能節省一些時間就節省一些時間。 有了這么一次談判后,宋元龍看著對面的艦隊該出來的估計也都出來了,目前有三等風帆戰列艦五艘,其他千噸戰列艦大約十艘,剩下的小型巡洋艦或護衛艦十多艘,再有一票武裝商船以及各種小船。 “行了,差不多了,準備開始行動吧!” “開始分配作戰目標,優先封堵進出港口的通道,避免對方逃回去!” 依靠己方的艦炮射程優勢,哪怕距離遠一些,但依舊能夠越過對方艦隊的前陣,直接炮擊到對方的后方船只,堵住他們返航的路線。 只要他們回不去,那么接下來完全可以逐一點名把這些風帆船只慢慢打掉。 隨著命令下達,這三艘軍艦開始降下風帆,開始依靠純蒸汽機動力進行航行,這是為了盡快的擴大艦炮的射界。 采用線膛炮的軍艦因為威力大,射程遠,相對來說艦炮的搭載數量也有所下降,為了覆蓋更寬的射界,艦炮的布局也不再局限于側舷,而是在船體前后的中軸線位置也會部署大口徑主炮。 瓊州號巡洋艦上的八門一百五十毫米前裝主炮,就是采取前二后二,一共四座露天旋臺炮臺進行部署的。 想要最大程度的發揮這八門主炮的威力,那么風帆就必須降下來,這樣才不會影響射界。 當地時間上午大約十一點,經過雙方漫長的等待以及談判無果后,楚國艦隊里的瓊州號巡洋艦率先開火! 其一百五十毫米的前裝線膛主炮,再加上十多門的七十五毫米前裝線膛副炮,率先對準了對面足足一千多米外的葡萄牙人旗艦開火。 煙火盛宴正式開始了! 隆隆炮聲中,另外兩艘護衛艦也伴隨著瓊州號巡洋艦,一左一右開始朝著各自的預定目標開火。 他們的第一輪炮擊目標,清一色是對方的主力戰艦,也就是歐洲人現在主流的三等戰列艦。 而這些艦炮,也并沒有和傳統海戰中那種,發射什么穿甲彈之類的! 大楚帝國海軍對付土著海軍的戰艦,基本不用穿甲彈……楚國海軍的穿甲彈,基本都是用來對付敵人堅固的岸防工事的。 而對付戰艦,通常采用的都是高爆彈!打風帆戰艦嘛,沒有什么比爆炸榴彈更好用的了,一枚榴彈只要打中了,運氣好能夠直接把對面風帆船只的桅桿都打斷,再不濟也能夠大量的破壞風帆和繩索或甲板上的風帆cao控人員。 攻擊風帆時代戰艦,打他們的風帆,就等于攻擊蒸汽時代戰艦的動力艙,一旦有效命中效果杠杠的。 任憑你風帆戰艦再強大,一旦沒有了帆裝也分分鐘變成漂浮在海面上的死魚。 隨著楚國小艦隊的開火,對面的葡萄牙人一開始驚慌,但是很快也鼓起了勇氣嘗試發動反擊。 大量風帆戰艦開始乘風而來,想要靠近一定距離后用他們的滑膛炮進行反擊。 但是……宋元龍怎么可能給他們機會! 三艘楚國的戰艦,現在連風帆都已經降下來,只依靠純蒸汽機動力航行,完全無視風向或洋流,以大約十二節左右的高航速進行機動。 對面別說沖上來開炮,甚至貼臉玩接舷戰了,哪怕是想要靠近一千米以內都不太可能。 于是乎,在后方運輸船隊里的露易茲,就和其他人一起看到了這么一副場景:海面上數量龐大的葡萄牙人的艦隊,一艘接著一艘被擊中,這些被擊中的風帆戰艦,要么爆炸后沉沒,有的被打掉帆裝如同死魚一樣漂浮在海面上。 六艘三等戰列艦,連區區十幾分鐘都沒有撐到,就被楚國人的三艘戰艦輪番點名,然后就一沉五死魚! 這個過程里,這六艘三等戰列艦甚至一炮未發……因為他們距離楚國艦隊最近的時候,也是在一千米以上,根本就達不到滑膛艦炮的有效射程。 接下來是眾多的其他戰艦甚至武裝商船,這些戰艦從一開始的一擁而上,再到亂成一團。 整個海面上都是亂糟糟的一片,濃煙滾滾,炮聲隆隆。 而三艘楚國人的軍艦,在外圍兜著圈子,一遍又一遍的進行輕松炮擊,等到最后干脆就堵在里斯本港口的進出通道外側,對著那些想要逃回港口的船只挨個點名。 這一場海上大戰,讓露易茲看的目瞪口呆! 他知道大楚帝國海軍很強,但是他也沒有想象到大楚帝國海軍竟然強到這個程度。 整個海戰的過程里,連個毛都沒掉,全程都是在葡萄牙人艦隊的艦炮有效射程之外自由自在的開火。 “這不是戰斗,這是屠殺!” 這是露易茲身為一個旁觀者的感受,而葡萄牙人艦隊內部,則是感到更加恐懼,絕望! 上午十一點三十分,開始有葡萄牙人的船只投降,還有船只開始逃亡……發現無法逃回港口后,他們有的選擇向北逃亡。 但是風帆船只的航速太慢,對風向的依賴也太大,并不是說想要走就能走的,這些想要逃離戰場的船只,很快就會被楚國艦隊優先點名。 楚國艦隊的攻擊策略,一開始是打六艘三等戰列艦,接下來則是攻擊那些想要跑路的船只……至于剩下的船只則是慢慢來。 速度快,機動靈活,艦炮射程還遠,而且高爆彈還能很有效的摧毀風帆。 這些都讓楚國艦隊看似只有三艘戰艦迎戰,但實際上卻把對面的幾十艘葡萄牙人船只壓著打…… 不,是圍著打! 上午十二點,葡萄牙人里殘存的一名將軍終于下令,艦隊全面投降……再不投降都得死光了。 因為這個時候,實際上海面已經沒有完好無損的葡萄牙人船只了,還飄在海面上的葡萄牙人船只,帆裝基本都被破壞掉了。 這些船只既沒有抵抗力,也沒有逃掉的可能性,面對楚國人的招降,他們不同意的話那么也就只能淪為靶子,被楚國海軍那邊當靶子打。 這個時候,甚至后頭的幾艘楚國武裝運輸船,都靠近了上來,用著五十五毫米的牙簽炮打著玩呢。 所以葡萄牙人可以說已經戰斗了最后的時刻,現在是時候為了將士們的性命開始著想了。 只是看著前方陸續投降的葡萄牙人船只,身為葡萄牙人的露易茲心中感覺很奇怪,有一種哀其不爭的感覺,但是也有一種很詭異的通快感。 這種混亂的感覺,讓露易茲難以使用,最終他沒有留在甲板上觀看這種實彈訓練行為……雖然煙火的確很壯觀。 他轉移了視線,看楚國艦隊里最強大的瓊州號巡洋艦,開始靠近里斯本港口的北岸岸防炮臺進行炮擊。 打完了艦隊,再打堅固的岸防炮臺,等把這炮臺打完,也就差不多可以派兵登陸了。 一百五十毫米的半穿甲彈,對付這些老古董一樣的岸防炮臺還是很管用的,一枚下來如果打中了,基本都能摧毀一片的岸防工事,運氣好都能直接把炮臺上的火炮都給掀翻了。 同時還有大量的七十五毫米線膛炮發射的高爆榴彈配合炮擊。 如此的炮擊力度,這種建立在對抗風帆戰艦的岸防炮臺,根本就扛不住,很快炮臺就被打的七零八落,上頭的駐防人員也是死傷慘重,剩下的一些人也跑了個精光。 下午三點左右,確認北岸炮臺沒有威脅之后,搭載陸軍的多艘運輸艦開始靠近,其中一艘專門用于登陸的平底登陸運輸船,更是直接沖上了灘頭。 搭載在運輸艦的多門五十五毫米艦炮,開始清理灘頭附近可能存在的敵人,掩護步兵們開始涉水登陸。 不過這一次登陸的并不是本土正規軍士兵,而是來自印度第三師的仆從軍部隊。 一個營的印度步兵很快上岸,然后才是本土士兵組成的一個炮兵連和騎兵連。 登陸部隊上岸后,率先殺向被炮擊嚴重的北岸岸防炮陣地,奪取了已經成為廢墟,空無一人的炮臺,然后在上頭擺上了自家的七十五毫米山炮,利用高度優勢覆蓋附近戰場。 這個時候,葡萄牙人的地面部隊也開始集結并想要抵抗。 這個時候的葡萄牙人里斯本方面依舊沒有放棄抵抗,海軍雖然失敗了,岸防炮臺失守了,但是他們還有陸軍可以進行抵抗。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 只是葡萄牙人本來就沒多少人口,陸軍規模也小的可憐,在歐洲地區都算不上什么有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