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節
別問,問就是他老婆買的! 第844章 神童和政績 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社會環境,經濟結構乃至房地產的價格,都是有著極大的差別的。 如今的大楚帝國里的城市房產價格就是處于一種非常特殊的時期,和傳統農業時代里不一樣,也和后世現代工業時期不一樣。 大楚帝國里當代大型城市,也就是松江這樣的城市其房地產結構是非常具備時代特色的。 在后世現代里,地產價格高的往往都是環境良好,周邊配套設施良好的行政、商業金融中心區域,如紐約曼哈頓,東京千代田,漢城江南,這些地方往往都是富人云集。 但是在十九世紀,乃至二十世紀初時期里,別說富豪了,就算是常規高收入群體人家都不會住在真正的市中心……當然,這并不代表富豪們在市中心沒有豪宅,其實也有,只是不常住,只是在進城辦事的時候才會去暫住而已。 為什么? 其他亂七八糟的理由都有,但是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市中心的環境太尼瑪糟糕了! 近代工業時期里的工廠動力采用的蒸汽機燒煤,民間取暖做飯燒的還是煤炭……這意味著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里,每天都在燃燒無數的煤炭,進而產生海量的廢氣。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上半業的倫敦之所以有著大名鼎鼎的霧都稱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次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上百萬甚至更多人口的每天出行需求,再加上每時每刻都有著龐大的生活需求,再加上工廠密集所帶來的龐大貨物運輸需求,在沒有汽車的年代里。 這些人們的出行需求以及物資需求,都需要海量的馬車來維持城市內的短途運輸。 海量的馬車意味著海量的馬匹……馬匹意味著馬糞馬尿以及馬匹尸體。 煤炭以及馬匹,這兩玩意再加上近代里基本沒有的工業污染理念或能力,各種工廠污染物毫無保留的直接排放到城市內的各種排水渠,河流內。 這些都直接導致近代大城市環境不咋地! 十九世紀后半葉到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倫敦上一年到頭都被濃霧所籠罩,泰晤士河里骯臟發臭,有著無數的垃圾乃至動物尸體,各種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別說喝或者進去游泳之類的,不習慣的人在特殊天氣,比如高溫蒸發水汽,但是又無風的情況下,你靠近河道都得被熏暈…… 而這可不是單獨的現象,而是大城市的普遍情況,同時代的巴黎,柏林,紐約基本都差不多,市中心的環境都非常糟糕…… 各種市中心的建筑看似宏偉,但實際上不適合人類生存,比后世某地方的霧霾可嚴重多了。 這也導致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富豪,高收入人士甚至有條件已經成家立業的中產階層都更傾向于常年住在郊外,一些大富豪甚至干脆住在遠郊。 市中心對于他們而言,其實就是一座龐大的工廠,那是用來賺錢的地方……可不是用來享受生活的地方。 這是生產力所導致的直接結果! 近代工廠為了降低成本,必然會扎堆集中到大城市里,然后大量工廠帶來的龐大的城市人口,催動了近代百萬工人人口級別的大城市的出現。 然后又帶來了一系列工業和生活污染問題! 這個過程在開啟工業化的大楚帝國里同樣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并且在三百多萬人口,同時人口依舊在快速增長中的松江城里體現的尤為明顯。 三百多萬人口的松江城,其實已經人口非常密集,交通、環境問題很嚴重了,然而每一天都有大量和孫旭這樣的人從全國各地不斷的涌入到松江城里。 帝國的多個官方機構預測,五年后,也就是承順四十年,松江府的人口有可能會達到五百萬左右,而且增速并不會停止……可能會一直高速增長到承順五十年,到時候松江城的人口甚至有可能突破到上千萬。 雖然帝國里不少人覺得這個預測非??鋸?,但是羅志學卻是覺得一點都不夸張……1850年倫敦人口大概兩百多萬,而到了1910年,倫敦人口就達到了七百多萬! 大都市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對周邊地區的人口、資金、物資的虹吸效應是非常大的,更不要說松江這種國內第一大超級城市了。 而如此龐大的人口增速,尤其帶來的龐大交通、環境壓力也是時刻都壓在了松江府的高級官員頭上。 新任松江府知府李玄兵更是看著一系列的預測報告沉默不語……手中的這份一系列預測報告里讓他頗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說什么按照現在的人口增速以及工廠企業增速等情況,如果不采取果斷的應對措施,松江城都不用等到承順五十年……撐死了十年后就會被徹底馬糞淹沒……至少一米厚! 雖然知道這是那些專家學者們為了吸引官方目光而故意做出的一些夸張描述,實際上不太可能出現,但是李玄兵依舊忍不住想象到了自己的知府衙門被馬糞淹沒的場景! 太尼瑪嚇人了! 而且最重要的,作為松江知府,李玄兵可不能像那些富豪們一樣,常年住在郊外,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進城。 他李玄兵得常年累月的呆在松江府的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環境污染也最為嚴重的中城區,這地方原來就是上??h城,后來松江知府也遷移到了上海,整個松江城的后續發展,其實就是圍繞著原先的縣城進行發展的…… 北邊就是蘇州河以北的北城區,南邊是陸家浜以南城區,西邊就是靜安寺以西的西城區,至于東邊……那就是黃浦江了??! 而黃浦江以東區域的話,暫時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只有小規模的當地自行開發,還屬于郊區范圍,嗯,主要是和城區隔著一條黃浦江,但是黃浦江上沒有任何一座橋梁! 黃浦江上沒有橋梁,并不是因為大楚帝國的橋梁技術不咋地,連一條幾百米的橋梁都修不起來……而是想要在不影響黃浦江航運通行的情況下,修建一條跨江大橋非常困難,因為這對橋梁的凈空高度要求會非常高。 人家航運界早就提出來了要求,你想要修橋可以,但是你至少要保障十米以上的通航高度,百米的主航道寬度…… 那些橋梁設計師一看,你麻痹……還修個毛線,老子要是有這技術水平,早就把金陵長江大橋給修出來,聞名全國,甚至有可能因此授爵了,還玩個蛋的黃浦江大橋。 大楚帝國交通部每隔兩年就會召集一批橋梁專家們,論證金陵長江大橋的建設可行性……這兩年又兩年,十幾年過去了,愣是沒人能夠給出一個明確的建設方案來。 羅志學都親自過問好幾次,結果然并卵,修不起來就是修不起來……那都不是成本,錢的事,而是技術就沒到那程度,硬要搞也搞不來。以至于在橋梁界里都傳出了小道消息,說誰要是能夠把金陵長江大橋給修起來,極有可能會獲封爵位,而且還是男爵以上的爵位,一旦獲封,子孫后代在男爵之后,也有可能通過考核承襲爵士的爵位。 大楚帝國的功臣爵位體系里,除了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等級的真正貴族爵位外,還有專門設立的勛爵以及爵士兩級榮譽貴族頭銜。 其中的勛爵比較特殊,該爵位沒有爵位俸祿,也沒有任何的政治特權。 早期的勛爵頭銜非常特殊,那個時候是專門為了初始爵位伯爵以上,減等承襲至男爵被削爵后,給直系繼承人所準備的榮譽頭銜,該頭銜沒有俸祿和特權,但是可以世襲頭銜…… 不過目前大楚帝國里的伯爵以上貴族們,暫時還沒有任何一家到沒到減等承襲至男爵后被削爵的,所以勛爵的爵位很長時間都沒有授予出去。 統一之初,羅志學為了安撫功臣,也是為了順利收回將領的軍權,不至于出現什么意外情況,羅志學對大部分開國功臣都有著特殊的優待,軍功授爵者相當多都授予了原爵承襲三代,或兩代,一代的特殊恩典。 如今帝國開國也不過三十五年,大規模授爵還是在承順五年以后,就算有些貴族命短,死得快,繼承人也死得快……但就算死得快,這原爵承襲死光了,但是還可以繼續減等承襲嘛,這又可以熬好幾代人呢。 總不能短短二三十年里,就死掉四五代人嘛……再倒霉也不至于這樣??! 所以早期勛爵的爵位雖然設立了,但是并沒有授予出去。 相應的,由于子爵、男爵這兩級低級貴族普遍只有一代或兩代,因此出現削爵為民的情況非常多,為了給予一定的安撫,羅志學前些年把勛爵的授予范圍擴大,從初始伯爵以上擴大到所有的貴族體系里。 任何一家貴族,在男爵爵位之后的繼承人,都可以獲得榮譽性的,沒有任何俸祿或政治特權的勛爵頭銜,后續還可以繼續直系世襲,并不會削除…… 這個頭銜的意思就是:我直系祖上是貴族…… 除了勛爵外,羅志學后來又設立了爵士的爵位。 爵士在大楚帝國里,并不屬于嚴格的貴族爵位,而是不可以世襲,后代也無法獲得勛爵頭銜的終身制的頭銜,但是雖然不可以世襲,后代也無法獲得勛爵頭銜,然而爵士的含金量其實不差,因為這個頭銜是有俸祿以及更重要的政治特權的。 大楚帝國好歹也是個皇權國家,既然正兒八經搞出來了貴族體系,這貴族自然也有著一定的政治特權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經過官方認可的貴族世子(包括沒有實際爵位可以繼承的男爵世子,子爵世子),從軍的話,高中畢業者可以免考直接進入三大軍校讀書(相當于授準尉)。 從政的話有高中或中專學歷以上者,可以免考直接為官,高中或中專學歷正九品起授,大學學歷八品起授。 當然,前期是世子好歹得有個高中或同等的中專學歷。 不然也是白搭! 不過這對于貴族家庭來說不算什么,如果出生在貴族家庭里,享受著頂級的資源,連個高中都上不了,還去當官干啥……還不如混吃等死呢,免的哪一天就連累家族被抄家滅族。 因此哪怕是不算在傳統貴族序列里的終身爵士,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哪怕是很多大貴族家庭里的次子們,因為自身沒有繼承權也會費盡心思想要弄一個終身的爵士頭銜……只不過大部分很難成功就是了。 爵士頭銜,一般授予功勛顯著的軍人,政績突出的文官,在各自領域里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士。 話說,皇家理工學院里的教授以及講師們,除了少部分男爵以上的傳統貴族以及剛留校沒幾年的年輕講師外,其他的資深講師以及教授們幾乎清一色都是終身爵士…… 換句話來說,皇家理工學院里的老師們,幾乎清一色的貴族,比軍方還夸張! 由此可見大楚帝國對科研的重視態度! 在大楚帝國里,讀書那是真的能夠改變自己以及家族,甚至后代命運的。 而對于一些有天賦又有努力的天才們而言,只要你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顯露出來天賦,那么真的,啥事不用管,直接一路獎學金讀上去,非但不用花錢,地方官府禮教機構為了自己的政績,還會給你各種好處便利,獎學金至于給你父母安排工作什么的都會有。 要是你能一路讀書上去,最終考上皇家理工學院……當地負責教育的官員比你爹媽還高興! 那都是政績??! 明朝那會有注重神童的社會風氣,而在大楚帝國里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注重甚至都不是民間推動的,而是官方推動的……或者說是羅志學早年所推動然后留下來的習慣。 三十年前一窮二白的時候,羅志學為了搞科研開發之類的,直接建立了皇家理工學院,然后從全國范圍內搜刮高智商的天才,然后扔給他們一堆亂七八糟的教材,讓他們自學自教! 當年為了搜刮天才,那可是給各地方府縣們直接定任務,給獎勵的……你必須給朕找一兩個天才出來,找不到就打板子,找到了就給獎勵。 然后還持續了好幾年,這慢慢的雖然后來皇家理工學院正規化,開始從高中生里直接招生了,但是這種習慣傳統還是被流傳了下來,轄區里出現多的大學生會被視為上好的政績,如果能夠出現一個皇家理工學院的學生,那就是更是大政績了。 所以地方官員們才會那么重視發掘培養天才。 不為別的,只為了升官而已。 第845章 貴族和皇族 而這些被挖掘出來,自身又努力最終考上皇家理工學院,如果最后學業出色,研發能力上佳,就能夠留校任教。 一旦留校任教,哪怕只是個講師,但是用不了幾年,基本上一個終身爵士的頭銜就到手了。 而普通大學里,其實不少大學里的資深教授們,在做到足夠成績的時候也能夠獲封爵士頭銜。 總體來說,走科研這條道路獲封爵位,尤其是獲封爵士這種終身頭銜的難度要更低,比例也要更大一些。 這是羅志學給予科研人員的特殊優待,更是為了通過持續的重視科研人員,給予各種優待,持續提升、穩固科研人員的各種待遇,地位,進而讓大楚帝國長期保持重視科研的社會風氣。 走技術路線,這在大楚帝國里還是很靠譜的。 哪怕是很多貴族家庭里的次子們,從了從軍外,相當多一部分也會走技術路線……以求更容易獲封終身爵士這個頭銜。 說起來這些貴族的次子們,為了終身爵士這個頭銜,甚至會比普通學子更加的拼命。 怎么說,他們出生在貴族家庭,有些甚至還是大貴族家庭……很多貴族的次子們,小時候甚至年輕往往會有一個錯覺:出生在貴族家庭里的自己也是貴族! 但實際上不是! 大楚帝國貴族法里,明明白白的寫著,爵位擁有者才是貴族,依法享有貴族的一切合法權益,同時法定爵位繼承人,也就是通過官方認可,授予世子頭銜的嫡子繼承人,依法享受一定的貴族權力。 其他人……那都不是貴族,只是貴族的家屬而已。 他們可以依靠家庭的力量,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吧……在很多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和父兄之間的巨大差異。 比如遇上一些法律問題的時候,作為貴族爵位擁有者的父親,擁有世子爵位的嫡長兄,你要抓捕并審判他們,子爵以下者,必須要有省級督察院、省審判院才有資格進行抓捕、審判,并且最終審判結果還要報送大督察院,大審判院,獲批后方能正式生效。 伯爵以及以上者,需要由大督察院以及大審判院才有這個資格進行司法調查,審判,地方司法機構沒有這個權力。 如果這個貴族是現役軍人,那么還要更麻煩一些,低級貴族需要經過兵種司法機構批準,高級貴族則是需要軍務委員會批準,方能執行相應的司法程序……當然,戰場違令,就地槍斃這種不算在內,不過后續也會特別的麻煩,會有一大堆的調查,所以一般也不會就地槍斃,往往是抓起來后再走正規程序。 而上述,那只是理論……而到了實際cao作的時候,實際上針對每一個貴族的司法問題,最終都會報送給御前,由羅志學親自決定。 畢竟這是羅志學親自冊封的貴族,也只能讓他來削爵,并實施最后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