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節
這意味著……戰爭還沒有開始呢,對面就直接崩了,自己不用開一槍一炮,就能直接抵達他們的首都城外。 得,也不用折騰來折騰去,固守曼谷等待陸軍進先攻了,自己都可以直接帶兵殺到暹羅的首都阿瑜陀耶城。 甚至都可以不打仗,直接讓那些投誠過來的暹羅投誠部隊去打。 打仗嘛,能不自己動手還是別自己動手的好,畢竟打仗不管怎么樣都會有損失,有傷亡的。 讓這些蠻夷自己打自己去好了。 當即徐佳琪近衛少將下令,率領近衛軍暫編第三混成旅前往阿瑜陀耶城。 同時下令投誠過來,并且位于曼谷、阿瑜陀耶城附近一帶的三萬土著投降楚械兵力打頭陣,對阿瑜陀耶城發動進攻。 并且以私人名義承諾,率軍拿下阿瑜陀耶城,圍殲敵軍的話,他可以為領兵的部分投誠將領請功,到時候說不準還能給他們爭取一個更好的優待政策。 不過這些投誠的蠻夷兵圍攻阿瑜陀耶城效果其實不咋地。 畢竟對面的王室控制的萬余土著兵抵抗的很頑抗。 他們雙方配屬的也都是從楚國進口的一些火繩槍,長矛,板甲,輕型滑膛炮這些武器裝備,武器裝備沒差距! 進攻方兵力雖然多了些,但是也沒有形成絕對的圍城所需的兵力優勢,所以久攻不下。 但是真正讓徐佳琪近衛少將無語的是,等他率領近衛軍暫編第三混成旅四千余人抵達阿瑜陀耶城外,準備親自督戰讓那些蠻夷土著兵力繼續強攻的時候。 城內的暹羅王室派來了使者,表示愿意全盤接受楚國先前提出的一系列條件,并且主動表示,不僅僅接受原先的條件,他們還愿意放棄東北部地區的領土,暹羅王室愿意放棄王位,把整個暹羅王國徹底獻上,只求當一個大楚帝國的臣子…… 那個啥,投降后帝國隨便給個子爵,不,男爵爵位就行。 如果爵位為難的話,爵位不要也成,您給個戶籍,我就當一個普通的大楚帝國子民……實在不行,您把我當一個屁給放了,我麻溜的滾去去印度非洲! 總之,只要留我一命,其他都好說! 得……人家都直接把整個國家拱手相讓了,連王位和保留地都不要了,這還打個屁……你總不能攔著不讓人家投降吧。 只是這樣一來,他們近衛軍第三暫編旅的試驗訓練計劃,演練新武器新戰術的計劃也就徹底落空了……畢竟直到暹羅王室徹底投降的時候,他們還沒有打出去哪怕一粒子彈呢。 充其量也就是進行了一場武裝行軍,然后戰爭就宣告結束了…… 這讓徐佳琪近衛少將很失望! 而陸軍那邊更失望……因為陸軍的兵力還沒開始動呢,結果暹羅王國就宣布徹底投降了。 這算啥? 第十四師以及第三十七師的不少軍官們對此很不爽,這仗都沒打,你怎么能投降? 你投降了沒仗打了我的戰功怎么辦? 而且現在因為這兩個師的兵力還沒出動,所以別說戰功了,尼瑪連個軍事行軍的資歷都撈不著。 虧大了! 不過基層軍官們想法,顯然動搖不了上層的想法,對面既然主動要投降,而且還是近乎無條件的投降,總不能攔著不讓他們投降不是,所以新上任的暹羅巡撫都開始處理后續的一系列事務了,比如逐步接管,驅逐,安置。 大楚帝國接受的可是暹羅王師以及部分實權派的投降,對這些人,帝國會給予他們戶籍接納他們,其中少數人,比如他們的國王,實權將領到時候可能還會有一些優待,獲得低級爵位,低級官位什么的。 但是,大楚帝國可沒有說會接納所有的暹羅人,更不會給所有的暹羅人發放帝國的戶籍,頂多給他們留一片保留地……地方都選好了,在印度東北部地區。 藩務司那邊覺得反正印度那邊土著就挺多的,如今把暹羅人的土著趕過去,應該問題也不大。 至于這些暹羅人去到印度后,怎么生存以及和當地印度人會出現什么的矛盾和沖突,這是土著內務。 大楚帝國一向來不干涉土著內務! 頂多賣點槍炮板甲什么的給他們! 第819章 后裝線膛武器初登場 大楚帝國在暹羅王國的行動,咋一看似乎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正兒八經的大仗一次都沒有打…… 也不能算沒有,暹羅王國先投誠楚國的權貴們,自己倒是帶著數萬投誠兵力進攻了阿瑜陀耶城,和暹羅王室的萬余人軍隊打了一場,加強起來也死傷了兩三千人。 但是楚軍自己卻是沒有打,近衛軍暫編第三混成旅一槍未發,一炮未放呢,人家暹羅王室就主動投降了。 陸軍那邊更尷尬……陸軍的兵力剛準備好,這嚴格上來說都還沒有跨過邊境呢,結果對面的暹羅王國就全面投降了。 雖然后續派兵前往接管的時候,也遇上了一些頑抗敵人,中間打了幾次中小規模的戰斗,但這些低烈度戰斗不值一提。 可以說,這一次在暹羅王國的軍事行動,甚至都比不上楚軍在非洲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在非洲的時候,打那些歐洲殖民者人家可很少大規模干脆投降的,一般都是玩命抵抗,實在扛不住了才會投降,有時候也會先一步跑路。 而打那些還處于部落狀態的非洲土著,其實還要更兇險一些……那些非洲土著們人家才不管你先進槍炮……其實也搞不懂楚軍的槍炮到底先進在哪,具有有什么威脅。 他們帶著一種無知者無畏的心態,在對抗楚軍的時候往往抵抗的都比較激烈…當然,抵抗的激烈不代表他們能夠給楚軍造成什么實際性的傷害。 整體來說,楚軍之前也好,現在也好,在非洲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整體烈度還要超過在南洋半島的暹羅之戰。 這軍事行動打了個虎頭蛇尾,并不代表著后續的事情好處理,實際上后續的諸多事務處理還要更麻煩,更復雜,也是更加考驗大楚帝國在新占領區統治力。 承順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新任命的暹羅巡撫張玉龍抵達曼谷,并在曼谷設立巡撫駐地,同時設立一系列巡撫衙門屬下的其他各項官方機構。 和巡撫張玉龍一起來的還有大楚帝國在地方的其他幾套行政機構,如暹羅督察院、暹羅審判院、暹羅稅務廳。 大楚帝國是把暹羅地區直接劃歸為一個省,進行全面的直轄統治的,所有行政機構的設置都是和其他省份一致。 省級的巡撫衙門、督察院、審判院以及稅務廳還有軍方的省守備司令部都是一應俱全。 而新設立的暹羅省,轄區為暹羅王國目前的所有區域和大楚帝國原有的殖民地曼谷,巡撫駐地為曼谷。 這升級的行政機構有了,不過地方機構還是很有欠缺……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還是當地移民不夠多。 目前大楚帝國在暹羅地區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前殖民地曼谷,拋開駐軍,官民不過大幾千人數而已,而其他地方則是有零散的楚國商人移民。 除開軍人外,官民全部加起來撐死了也就一萬人出頭! 想要真正的開發并實際控制暹羅地區,后續還得大量移民過來,充實暹羅地區的人口才是。 而大楚帝國在海外新占領區的行政機構建設,一般都是隨同人口一起的。 組織一批移民,建立一批村鎮定居點,同步建設村鎮縣各級實際行政機構。 而其他廣大尚未有大量楚國移民的地方,往往是直接籠統的歸屬更高級別的府或省名義上統轄。 這一點不管是美洲非洲等地的海外領地,還是在南洋地區的新占領區都一樣。 早些年馬六甲以及爪哇島、呂宋島的時候都是一樣,楚國先是把偌大一片地劃出來設立某省,然后再進行移民,建立基本的移民定居點,有了人后設立村、鎮、縣三級實際性行政機構,如此逐步覆蓋整個新占領區。 畢竟大楚帝國的行政統治機構,并不是用來統治那些土著的,而是用來統治自家子民的…… 新設立的暹羅省也如此! 新抵達曼谷的暹羅巡撫張玉龍抵達曼谷后,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官民準備迎接即將從國內抵達的大量移民。 為了配合南洋大開發事宜,去年冬天的時候大楚帝國官方就已經開始組織官方移民了。 根據前期的準備,前期將會有第一批大約一萬五千人官方移民會抵達暹羅地區,他們將會從曼谷登陸,然后以曼谷為核心點向周邊地區進軍,并沿著河流,交通要道等建立移民定居點,開墾當地的農田。 而這僅僅是第一批官方移民而已,后續大楚帝國還將會持續組織官方移民抵達此地,按照初步計劃。 在承順三十四年里,大楚帝國官方將會組織最少十五萬官方移民抵達暹羅地區定局生活開發。 這說的也僅僅是官方移民。 而實際上這年頭了大楚帝國的大部分移民,其實已經不是官方移民,而是自費移民了。 畢竟蒸汽輪船大規模應用后,航運費用大幅度下跌,船票價格也是大幅度下跌,同時大楚帝國的多家官辦銀行都提供低息移民貸款的業務,因此這年頭的移民費用大幅度降低。 很多人也不愿意為了省點錢,就聽從官方的安排去某些地方,他們更愿意自己貸款,然后選一個自己認為更好的地方。 暹羅省為了吸引自費移民,也是提出了相當不錯的移民條件:首先自然是土地以及屯墾相關福利。 只要移民過來落籍,那么免費發放大量的土地山林,并且免除頭三年的農業稅,第四年和第五年農業稅減半。 同時提供船票補貼,雖然不能全額報銷船票,但是也會給予半數船票價格的補貼。 補貼移民貸款的利息……那些官辦銀行們的移民貸款,自然不是做慈善的,實際上這些移民貸款也有利息的。 只不過很多海外領地為了吸引移民,往往會會這些移民貸款的利息進行補貼,讓移民們拿到相當于無息的移民貸款。 暹羅省地方提供的船票補貼,移民貸款利息補貼,還有官方移民的大筆費用自然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既然能夠拿出來這樣的政策,張玉龍他們自然是有底氣的。 首先是中央財政會有一筆暹羅省移民開發補貼???,其次則是當地的商業稅收其實也不少,暹羅王國那邊如今有不少楚國投資建設,或者是干脆當地土著權貴們投資建設的橡膠種植園呢…… 新移民可以獲得農業稅減免政策,不代表投資種植橡膠種植園的企業可以不交稅啊。 再者偌大的暹羅地區,各種資源也是挺豐富的。 首先是大米出口,暹羅王國之前一直都大量出口大米到帝國本土呢。 其他各種資源也有不少,比如木材,香料,貴金屬礦產等等。 暹羅巡撫衙門那邊早就做好了各種資源變現的計劃了……那些土著的橡膠種植園就是非常好的資產,拿過來進行拍賣收一波錢。 然后那些林木資源也可以拍賣一波錢,木材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基礎資源,國內目前需求龐大,雖然說國內也有很多木材資源,但是不代表暹羅的木材賣不出去??! 還有貴金屬礦產甚至普通的鐵礦煤炭之類的礦產資源,也可以整理整理,然后引入礦務公司進行開發。 就和非洲那邊的馬普托府一樣,他們哪里如此的偏僻,但是光靠一項黃金就可以讓當地官府肥的流油…… 為了吸引移民,馬普托府開出來的移民條件可是非常良好的,全額報銷船票,報銷移民貸款利息之外,還會給新移民免費建設一套木屋,免費發放農具糧種,補貼第一年的部分口糧等等。 如果沒有這么豐厚的條件,除了沒什么選擇的官辦移民,還真沒幾個人愿意自費移民跑到馬普托府去落戶…… 至于去淘金的人,大部分淘金客可不會在馬普托府落戶,人家只是去淘金,發財了就要回國的…… 雖然大部分人發不了財,也不會回國,到最后大部分估計還是會在當地落戶變成農民或者礦場上的工人。 但是至少大部分淘金客們剛開始都有同樣的夢想:去海外淘金發財,再回國當人上人! 只是現實很殘酷,絕大部分淘金客的夢想都實現不了,甚至不少人混到最后,連回國的船票都買不起。 最終不得不在當地落戶,領取免費發放的土地以及各種補貼老老實實的當起了農民。 暹羅省這邊的諸多移民政策,以及對當地的開發手段,其實和其他海外領地都差不多,一系列政策都是大楚帝國玩的特別熟練的手段。 當地只需要按照既定步驟一步一步來,那么用不了幾年就能夠在暹羅地區匯集數十萬移民,建立起來真正的大楚帝國在當地的統治,并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就當張玉龍開始在暹羅地區搞移民開發的時候,軍方也是給予了極大的配合。 楚國人要跑過來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開發,這可不是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畢竟土地是有限的,楚國人來了,直接建立移民定居點,然后跑馬圈地進行屯墾開發……人家土著肯定不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