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節
宋二牛自己就是這樣,如今的他還經常帶著一個手下,坐著一輛的四輪馬車往來縣城和礦區,在礦區攤位里吆喝著賣帆布工裝。 但是那些淘金客們,怎么知道人家宋二牛去參加商業聚會的時候,一身傳統禮服就能花七十多楚元,并且還在縣城里開辦了一家小工廠以及一家店鋪,雇傭了數十名工人呢。 隔壁的陳老板也是這樣,看著不咋地,普通人看了以為他只是個賣雜貨的……嗯,他實際上也就是個賣雜貨的。 但是人家真的賺錢啊。 在雙河縣城里還擁有一家規模不小的大型雜貨鋪,在城內還有一棟附帶前后花園的獨棟小院。 只不過陳老板也好,宋二牛也好,他們其實都比較低調,在礦區這邊悶聲發大財,不斷的賺取著那些淘金客們辛辛苦苦淘金的黃金。 很多淘金客在礦區里混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過程里確實也淘到了不少黃金,但是到最后毛都沒剩下。 趙感通就是其中之一! 承順三十一年三月,當他從財務銀行里走出來的時候,一臉的落寞。 他來雙河淘金一年多了,結果只存下了區區三十多楚元! 別人都說在雙河淘金很賺錢,嗯,實際上也的確能這么說,在這一年多的淘金過程里,他好幾次運氣都不錯,其中一次甚至還挖到一塊小孩拳頭大小的金塊呢。 日常的小金沙也不少。 但是淘金得到的錢,最終卻是存不下來多少。 礦區里各種開支太大了。 日常里想要喝完熱茶都得花錢,吃飯也貴,礦區那邊租用的木房子,價格比雙河縣城那邊的房子還貴。 吃喝用度等等,光是日常開支可就不小。 此外淘金也需要工具啊,這些工具也都貴的很。 偶爾掏錢賺了些錢,總得花一些滿足滿足自己不是,去城里酒樓大吃大喝,偶爾還會去青色的小樓里瀟灑一會。 聞著黃金味道來的不僅僅有淘金客,還有一些青樓小jiejie。 在這種生產黃金的地方做皮rou生意,可比在其他地方賺的多而且快。 在這里混幾年,這些小jiejie們就能帶著大把存款回國,然后再編造一套過往的勵志奮斗故事,自己開個店搞點小事業,把自己打扮成勵志故事里的女主人公。 有時候其中一些優秀者還能找到一個優秀體面的年輕男人嫁了,從而過上體面中產太太的生活。 不少男人,還真就吃這一套。 畢竟這種女人雖然家境差了點,但是人家年輕、漂亮、還懂得察言觀色伺候人,而且還有自己的小事業,存款也有不少能幫襯家庭開支。 甚至少數還能給你在事業上一定資金上幫襯。 還時不時來個純情羞澀的神態,一副遇見你,我就是遇見了愛情的模樣…… 我就問你,心動不心動? 一年多的淘金生涯里,趙感通也沒少幫襯小jiejie們的生意,但是這樣一來,存錢也就更加艱難了。 明明淘金賺了不少,但是最后一算,尼瑪,還不如在國內的時候給那些黑心老板打工存的錢多。黑心老板們雖然給的工資不多,但是人家也不給你花錢時間啊,一天到晚都在工廠里上班,天天還加班,你兜里存著有錢想要去青色小樓,都沒時間去…… 淘金一年多,存的錢不多,而且身體也搞的不好了。 在礦區里淘金,這些個人淘金的人員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工作強度也大,長時間下來身體負擔也很大。 最近趙感通反復思量了許久,最終決定還是不淘金了,這破地方有毒…… 拿著好不容易存上的幾十楚元,趙感通到了雙河縣縣衙門里申請了一塊免費的土地,準備和很多淘金客們一樣,自己種地去了。 趙感通雖然只是單身狗一條,但是依舊獲得了上百畝的免費土地,這些土地雖然還是荒地,但是附近已經沒有土著活動了,算是比較安全的土地。 這也是官方免費發放土地的主要土地類型。 實際上,如果你人數多,敢去更偏遠的地方,有土著活躍的地區屯墾的話,這個數字還能再翻好幾倍。 反正那些土地還在土著控制區范圍內,官府免費給起來一點都不心痛。 如果是你出錢購買土地的話,這個數字還能再增加。 雖然在本土區域里施行了非常嚴格的土地管控制度,但是在海外領地卻是例外,在海外領地里私人擁有的土地數量都非常大。 當然,這也和楚國人在海外屯墾,因為缺乏勞動力,同時土地又多得很,因此為了盡可能的開發更多的土地,官府是鼓勵農民耕種更多的土地的,基本上你能種多少,官府就敢給你批準多少。 前提是要耕種,長時間不耕種的話是會被回收的。 因此海外的移民,尤其是美洲這邊的移民肯耕種,普遍采用的是馬耕,簡單省事并能耕種更多面積的土地。 講究的不是每畝產出,而是每人產出。 趙感通申請獲得的土地,位于雙河縣城西北方向大約十多公里外,在這里有一個新開發的小型移民定居點:松溪村。 目前人數不多,只有兩百多人而已,但是這兩百多人卻是種植了周邊大片的土地。 趙感通如今,也成為了這兩百多人的一員,并且抵達松溪村后,順利加入了當地民兵,并免費領取到了民兵的配槍,一支看起來還很新的十三年式燧發槍改裝而來的火帽擊發槍。 大楚帝國在過去的多年里,曾經生產了海量的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各種子型號非常多,廣泛裝備陸海軍以及巡警,以及民兵部隊。 后來火帽擊發槍出現并批量服役后,這些十三年式系列的燧發槍很多都經過了改裝,從燧發改成了火帽擊發。 這些改裝后的這些舊款槍支,一般也被稱之為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其中一部分依舊在軍方里大量服役。 實際上,這些改裝而來的二十一年式步槍,和全新生產的二十一年式步槍也沒啥區別……因為二十一年式步槍本身就是在十三年式步槍里改進了擊發機構而來的,其他結構基本一致。 真正有所區別的是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但是整體改進也不大,尤其是槍管上,哪怕開始烤藍防銹技術,但是整體來說使用的還是非常成熟且廉價的老舊技術。 畢竟這玩意,一開始陸軍只是作為過渡武器使用的,就沒想過能用這么久。 結果,好多年過去了,線膛槍遲遲難產,導致本該過渡使用,隨便生產一二十萬支就算了的二十三年式步槍,硬生生的持續生產了八年之久,并且現在都還在生產,總產量已經突破百萬支了。 不得不說,這是非常尷尬的情況。 更尷尬的是,一開始本來就定位于廉價過渡武器的二十三年式步槍,其槍管質量依舊不咋地,這玩意的槍管和十三年式步槍的槍管沒啥本質區別,很難刻上膛線改裝為前裝線膛步槍使用。 這也是楚軍內部為什么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把那些滑膛槍改裝為米尼步槍的緣故,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 當年楚軍但凡能夠在二十三年式步槍的采購上,在價格作出一定的讓步,把槍管質量搞上去,都不至于是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的結果。 但是現在后悔也沒用了。 陸軍那邊干脆咬緊牙關,也不搞什么前裝線膛步槍了,準備直接一步到位裝備后裝線膛步槍。 畢竟河北武器公司的十八型步槍已經經過了嚴苛的測試,目前已經開始小批量的生產供給近衛軍以及陸軍試驗部隊,進行前期的實驗性裝備。 不提線膛步槍,但是如今的二十一年式步槍,包括改裝的一百多萬支以及新生產的幾十萬只,總數大約一百七八十萬支的二十一年式步槍,目前有一部分裝備正規軍里的乙等師和丙等師,還有一部分則是裝備給民兵組織,主要是海外民兵。 趙感通拿到的就是分配給北美民兵組織里的老舊改裝而來的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 拿到槍后還和松溪村里的其他幾十個民兵們多次參加培訓,以熟悉槍支使用還有基本戰術。 在海外領地里玩屯墾,不會用槍是不行的,要不然很容易被土著們割了腦袋! 這一邊進行民兵訓練,一邊用著新購置的兩匹老挽馬進行開荒耕種,趙感通就這么在雙河縣松溪村這個小地方里扎了下根。 并打算把這一百畝免費土地開墾種植了后,再去找官府那邊申請購買一批土地。 然后購置幾匹馬,其中還得有母馬,再養上一些牛羊雞鴨什么的,這小農場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只是剛落腳沒多久呢,承順三十一年的六月,盛夏時節里就突然聽見了一陣密集的敲鑼聲。 這種密集急促的鑼聲一般都是有緊急事務,尤其是有外敵入侵的時候才會響起的。 趙感通心中略急,當即快步走出來,只見兩個民兵騎馬在村子中間的泥土道路上狂奔,其中一人敲鑼,其中一人則是大喊:“土著來襲,所有民兵立即帶上馬匹和武器緊急集合!” 其中一人看見趙感通后,當即道:“趙哥,快點集合,好幾百個土著打過來了!” 趙感通聽罷,心中略慌,但是還是強自鎮定回道:“我就這去!” 當即邁著小快步回房,拿起來配發的那支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又帶上了武裝腰帶,武裝腰帶里有幾個皮彈藥盒,里面裝有火帽以及紙包彈藥。 拿上長桿武器后,他又拿上了一柄左輪手槍,并往里頭裝填好火帽以及紙包彈藥。 然后是其他一些零碎的東西,比如水壺,還有一些備用,充當干糧的餅干。 這些東西,包括槍械在內他平時都是集中放在一起,就是為了遇上這種時候能夠快速拿到手,并免的遺忘什么東西。 把東西帶齊,又去后院牽上了自己一匹新購置的西班牙馬,這馬雖然平日里也是用來種田的,但是也可以乘騎,趙感通日常也經常騎這匹馬。 所有東西準備妥當后,趙感通就牽著馬出門,直接到了村前頭的小泥地廣場里集合。 此時,那里已經有三十多人了,并且還有人和趙感通一樣陸續趕來。 別看松溪村小,人也少,但青壯數量不少,因為其中不少都是和趙感通一樣淘金客出身……都是青壯,而且青壯的話基本都會被編入民兵隊里。 如此小小以個松溪村里,愣是湊出來七十多號民兵,幾乎占據了當地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而且這些民兵基本人人備馬,人手以桿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有些人還會和趙感通一樣額外帶一支左輪手槍。 不僅僅是民兵在集結,村子里的眾多健婦們,甚至老人和一些十來歲的孩子此時也都拿著手槍或獵槍準備防備零星土著的來襲。 在北美這破地方,因為土著眾多,而且楚國的殖民政策又比較激進,因此楚國人和當地土著之間的沖突非常的嚴峻,并且極為頻繁。 如此情況下,當地的楚國人,尤其是一些小型移民定居點里的移民們,不分男女老少,基本上人手一支槍……沒這些家伙防身,保衛定居點,這些移民早就被當地土著給剝了人頭皮,頭骨充當尿壺了。 趙感通抵達村子的小廣場后,只見前頭一個穿著舊式軍服的中年男子,也是這個村子里的駐村巡警,同時也是該村的民兵隊隊長吳金堂大聲道:“那些該死的土著出現在五里外,如今我們的小麥即將收割,絕對不能讓他們闖進來破壞我們的麥田!” “大家伙這一年的收成可都在這上頭呢!” “五隊和六隊留下防守村子,其他爺們都跟我殺出去,讓那些該死的土著知道,松溪村不是他們想來就來的地方!” 第792章 民兵出擊 大楚帝國的民兵組織是有著完善體系的,畢竟這是屬于正兒八經的軍事武裝組織,直接隸屬于軍方管理。 民兵的指揮權歸屬地方守備司令部,轄區內各府縣鎮都會建立完善的民兵體系,一些大規模,工人眾多的官辦企業也會單獨設立民兵組織。 民兵按照區域,規模不等編組為民兵隊、營、團甚至師。 這說還是國內本土的情況,如果是海外領地的外,一般都是按照定居點設立民兵隊,如同松溪村這樣一個單獨的移民定居點,就會設立一個民兵隊,并且民兵比例會非常大,配屬的武器裝備也更加優良,甚至一些大規模的民兵部隊會擁有輕型火炮這些重武器。 民兵里的指揮官、骨干士兵通常會讓退役軍人擔任,因此很多地方上的民兵組織,其指揮官通常都是退役校尉軍官甚至將官。 一些退役士官或士兵,則是擔任一些基層的民兵隊的隊長。 松溪村這邊的情況則是屬于比較典型的海外民兵組織結構,民兵人員占據當地青壯比例的極大一部分,甚至可以說當地每個青壯都是民兵成員。 同時松溪村的民兵們,還有著比較獨特的北美特色,那就是幾乎人人配馬。 這是因為大楚帝國在北美地區里,人數少,但是土地多,因此耕種的時候廣泛采取馬耕,這既然采取馬耕了,那么移民群體里的農用馬保有數量就比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