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節
就算是雙方打仗,雙方所為的也不過是奪取殖民地而已,攻破城市后進行劫掠,劫掠玩了再放火他們英國人其實都能理解…… 但問題是,你搶都不槍,直接一把火就把孟買給燒了,你楚國人圖啥??? 這純粹是花錢吃力不討好啊。 難不成你們楚國人就純粹只是為了打我們英格蘭人來的? 英國人自然是很難理解楚國人的一些腦回路的,他們猜的還真沒錯,楚國人準確的來說,并不是為了奪取孟買而來的,而是為了驅逐英國人而來的。 大楚帝國要的是把所有歐洲殖民者全部驅逐出印度半島,掌控印度半島的所有沿海各國殖民地,進而壟斷印度半島的所有對外貿易以及其內部市場。 至于一兩個殖民地城市,那其實都不重要……大不了回頭再重建就是了。 哪怕是重建,這花的也不是軍方的錢,人家陸軍才不會為了以后可能出現的重建費用,然后就讓自己的士兵和土著蠻夷滿抵近廝殺,然后一棟一棟房屋的進行爭奪呢。直接一把火燒了,簡單方便還省事! 孟買城內的大火燒了足足三天,把大半個城區都燒成了灰燼,不少英軍士兵以及他們的仆從土著兵,沒有死傷在楚軍進攻之下,而是死在了大火之下。 同時楚軍這種直接燒成,還不斷持續炮擊的作戰方式,讓無數英軍恐慌,進而引發了不小的逃亡潮,很多人開始朝著北城區退去,甚至是越過北面的城墻,直接往北方逃跑。 如此情況下,哪怕是英軍高層想要繼續堅守孟買也是不可能的了。 三天后,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的高層,被迫下令全面撤退,他們試圖逃回孟買以北兩百五十多公里外的蘇拉特。 而蘇拉特也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半島上的第一個殖民據點,是他們經營最久的地方。 如今英國人在孟買戰敗逃亡,而海上又被大楚帝國海軍第31分艦隊進行全面封鎖的情況下也無法奪海路而逃,自然是只能往北逃亡,試圖逃回蘇拉特了。 然而白振少將自然敢擺出圍三厥一的陣勢,甚至為了讓英國人放心出逃都沒有在北面部署大量兵力進行埋伏。 但是并不意味著白振少將沒有準備。 圍三厥一,就是一個陽謀,這不逃是死,而逃了其實也是個死字。 英軍這剛潰逃呢,楚軍的第七十二騎兵團的兩個騎兵哨一共五百多騎兵就追了上去! 配屬雙馬的騎兵部隊,在進行中短距離機動的時候,那速度可不是普通步兵,更不是攜帶了大量槍炮彈藥補給物資,甚至還有一大票老弱婦孺的逃亡隊伍所能相提并論的。 僅僅是兩天時間,英軍拖家帶口,北上不過四十五公里的時候,就被第七十二騎兵團給追上了。 此時英軍尚有大幾百名雇傭軍步兵,再加上數百民兵,總兵力大約一千三百多人……至于那些土著仆從兵,早就孟買了要么死傷,要么當了潰散當了逃兵了。 總數一千三百人規模的英軍,還要護送著一千多人的普通英國平民,其中不乏老弱婦孺。 這種情況下,他們怎么可能擺出楚軍的騎兵……也就是他們撤退的時候還帶著不少火炮,在遭到楚軍騎兵的時候開始列陣,把火炮給拉出來了。 要不然,恐怕剛遇上楚軍騎兵的時候,就會被楚軍騎兵給沖散了。 英軍列陣自保,對面的楚軍騎兵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冒著敵人的炮火,對著步兵陣列發起沖鋒……除非極端,迫不得已的情況,不然沒那個騎兵將領會這么干。 這不是能不能打贏的事,而是打贏了都虧的事……騎兵可比步兵貴多了。 因此第七十二騎兵團的五百多名騎兵們,直接在一千多米下馬休息扎營,正所謂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也動…… 然后,英軍方面就徹底抓瞎了。 因為這樣一來,他們根本走不了……現在列陣迎敵的情況下,對面楚軍騎兵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自然不會發起進攻……但是只要他們英軍敢在這個時候列出行軍隊列,楚軍騎兵不用多久就能夠殺到他們的跟前。 到那個時候,對于那些楚軍騎兵而言,不外乎就是一場表演式的戰斗而已。 但是現在不走的話,繼續這么拖下去,后頭的楚軍步兵遲早會追上去,也許是一天,也許是兩天,總之要不了多久。 一旦楚軍的步兵追上來,那么他們也就徹底完蛋了。 懷著這樣的忐忑不安的心情,當天夜里英軍嘗試突圍,但是很快就發現周邊都有大量的火龍燃起。 楚軍騎兵們直接點燃大量火把游走在四周……并且還動用他們的騎兵炮時不時的就對著英軍營地開幾炮,雖然沒造成什么傷亡,然而卻嚴重影響到了英軍的突圍準備工作。 等到了下半夜的時候,英軍這才趁著夜色往北撤退突圍。 而楚軍的騎兵并沒有在夜色中發動襲擊……但是一直在后頭跟著。 楚軍騎兵為什么只是跟隨而不不進攻? 因為大晚上的發起騎兵沖鋒,難度太大,一不小心容易把自己坑進去。 再說了,英格蘭人大晚上趁著下半夜的這幾個小時往北走,也走不了多遠,撐死了也就走個十公里八公里的,對于整體局勢而言影響不大。 至于英軍在天亮后還繼續行軍……那就是給跟在屁股后頭的第七十二騎兵團送人頭。 不管英軍是趁著夜色逃亡,還是說留在原地頑抗死守,其實他們的命運在逃離孟買城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他們這是打也打不過,逃了也逃不了,而且隊伍里還有一千多普通平民,這些平民里相當多一部分還是那些官員以及士兵們的家眷。 如此情況下,他們怎么可能跑得掉! 第二天下午時分,楚軍第七十二步兵師的一個加強了炮兵的前鋒步兵營也追了上來,并和騎兵匯合。 這個時候,英軍的指揮官最終還是下了投降的命令。 因為繼續頑抗除了讓自己這些人死傷外,不會有任何意義,還不如直接投降干脆了事,再不濟也要保全這些人的性命啊。 畢竟楚軍善待俘虜的名聲還是很響亮的,頂多當戰俘給幾年活,不用太擔心有生命的危險。 如果運氣好,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楚國達成了停戰協議的話,說不準不用幾個月時間就能離開戰俘營返回呢。 因此他們投降的沒有壓力! 而隨著這支英軍的投降,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買城內的防御部署也就算得上是全軍覆滅了,順帶還有好多名公司高層被俘虜。 更關鍵的是,孟買城內的總數英軍守軍,是東印度公司從周邊城市匯集起來的,孟買城守軍全軍覆沒,這意味著英國在整個印度半島乃至西亞,北非地區的兵力都遭到了削弱。 孟買城內三千多兵力以及民兵啊,這三千多人一個不剩,全被楚軍給一口吞了,這往后面對大楚帝國的兇猛攻勢還怎么打? 而且有著完善防御工事,也有三千多兵力以及眾多土著仆從兵駐防的孟買城都陷落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其他殖民地也能夠守住嗎? 守不住的…… 僅僅是五天后,即承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楚軍的一支二十多艘船只組成的登陸艦隊就殺到了蘇拉特港外,并且沒浪費多少力氣就奪取了已經兵力空虛的蘇拉特城。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半島的數十年經營盡數化為灰燼。 實際上不僅僅是英國人,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在更早幾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全面失去了在印度半島的任何據點。 承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這一天同樣也是大楚帝國全面控制印度半島沿海的日子。 從這一天起,大楚帝國就徹底把這片巨大的半島扒進了自己的碗里! 接下來,就是大楚帝國國內一大票各種勢力,尤其是工商勢力們拿起刀叉開始切rou吃rou的時間了。 其中動作最快的就是大楚帝國印度武器貿易公司…… 在海外做生意最積極的永遠是這群軍火販子! 第735章 金陵賞賜 等印度遠征軍的一系列獲勝消息,尤其是占領英國在印度半島的最后一個殖民據點,同樣也是所有歐洲殖民者在印度半島的最后一個殖民據點蘇拉特的消息傳到本土的時候。 那已經是承順二十七年春天的事了。 這年頭海外的消息傳遞,因為漫長距離的緣故,動不動就一兩個月甚至更久是非常普遍的事。 這一次的捷報,是從印度西北部港口城市蘇拉特出發,先抵達了錫蘭島科倫坡后,再橫跨印度洋進入馬六甲海峽,經過新加坡進行經停補給后,再向北進入南海抵達廣州經停補給,再北上松江府抵達吳淞口,再換乘郵遞司的蒸汽動力的機帆內河通訊快船,最終抵達金陵城。 全程足足有一萬多公里! 哪怕是采用最新式的海軍機帆動力的飛箭式通訊快船,日夜不停的航行,甚至不在沿途港口進行補給,那么都要跑上將近二十天。 而實際航行過程里,因為需要經停沿途的部分大港口,接受或交付其他地方的通訊文件,因此實際花費時間還要更多一些。 畢竟海軍也不可能為了傳送一封普通的捷報,就特地安排一艘船只專門送信不是……除非緊急情況下,不然的話,海軍的的通訊船只都是需要經過沿途的幾個主要大港口收發各類官方文件的。 然而即便如此,在一個月內就把消息從蘇拉特傳遞回本土,這也是其他類型的船只所不能做到的了。 甚至可以說,海軍通訊快船的航速,已經達到了現代工業之前風帆船只航速的極限。 海軍的最新式機帆飛箭式通訊快船,即東江級通訊艦,其首艦太平洋號在多次橫跨太平洋往來北美的時候,其最大的航行紀律是平均航速十七節。 注意,這是平均航速,這也意味著在順風順水的航線里通訊快船的航速還要更快,最快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二十多節。 海軍的東江級最新式通訊快船,幾乎達到了這個時代船只航速的巔峰水準,不管是風帆還是蒸汽輪船而言都是如此。 同時采用蒸汽機輔助動力,大大節約了進出港口的時間,并且在無風的時候依舊讓船只保持一定的航速航行相當長一段距離。 海軍的通訊快船,嗯,還得算上郵遞司的速郵快船……這兩者其實都是同一個同一類型的競速機帆船。 這種飛箭式機帆快船,不客氣的說代表了當代船只的最大航速,甭管是純風帆還是蒸汽船只又或者是機帆船只都如此……因為這種船它就是為速度而生的。 只不過這種機帆快船,除了航速外,那真的是一無是處了……比如對當代船只而言非常重要的載貨量,這東西根本沒有載貨量可言! 畢竟這玩意只是用來運輸文件的,頂多就是附帶運輸一些官方的小件物品。 其船只噸位基本都是給了船體以及蒸汽機了,剩下的噸位則是用來裝載煤炭以及各種生活物資淡水等。 所以這玩意基本沒辦法用來大規模運輸人員或者貨物。 此外這種機帆快船的適航性也是特別顛簸…… 畢竟這破玩意為了航速,普遍噸位都不大,只有幾百噸,而且長寬比很夸張,船體非常的修長…… 這意味著在海上航行的時候,會非常的顛簸。 普通乘客如果乘坐這種機帆快船,不用幾分鐘就能夠把膽汁都給你顛出來。 甚至哪怕是一些老水手在這種機帆船只上,長時間航行那也是受不了的。 大楚帝國海軍通訊艦以及郵遞司上的速郵快船,其船長以及水手,那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要不然根本無法在這種顛簸無比,在海面上乘風破浪的快船上服役。 民間最近兩年新出現的一些快速飛箭式運輸艦,就是模仿郵遞司以及海軍的這種通訊快船,雖然沒做的那么極端,不過也是跑的賊快,主要用來時效性要求比較高的商品! 嗯,主要是茶葉。 茶葉是一種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的商品,同時茶葉在潮濕的海運過程里,很容易受潮變質,因此在海上進行茶葉運輸的話,航行時間越短越好。 在當代大楚帝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里,有這么一條規矩,那就是茶葉在海面上運輸的時間越短,茶葉抵達目的地后的質量就越高,價格也就越貴。 越快把茶葉從本土港口送到目的地港口,那么船長以及水手們所獲得的酬金也就越高。 因此每當茶葉收獲季的時候,在大楚帝國的幾個主要茶葉出口港口里,經??梢钥匆娪幸环N船體修長,掛滿了風帆的飛箭式快船在海面上狂飆! 那些船長們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茶葉送到目的地賺更多的錢,開船的時候是非常粗狂的…… ————